私募江湖





区证券公司,先后担任总经理秘书、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等职务。
    时间再往后几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点文学青年气质的但斌也来到深圳,来到曾一同患难过的哥们所创立的投资公司谋生计,开始接触股票与学习投资。1992年的他,年仅25岁。
    1969年出生的刘明达,在大学的专业是化学工程,毕业后他在内地企业待了一年多,1993年才去了东莞从事与贸易相关的工作。同年,他开始接触股票……
    这些人后来构成深圳私募的中坚力量,刘明达则与赵丹阳、杨骏、但斌并称私募“四大天王”。





    正文 私募雏形沪深已不同(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54 本章字数:518


    私募雏形沪深已不同
    1990年之前,尽管中国证券行业还没有大力发展,但走在历史发展前沿的沪深两地已各自形成鲜明的市场特色。
    事实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上海还是以买卖国库券为主。而深圳在发行股票后没两年,就以股票为证券发展的主要方向。直到1992年“8·10”事件”①之前,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远在上海之上。当时深圳发行了30多亿元的股票,上海才发行几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一天的成交量往往是上海一周的成交量。
    从沪深上市公司的成立背景看,也迥然不同。上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飞乐音响成立初衷只是想员工内部持股。而深圳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深圳发展银行,从国家、企业、私人三方合股的股本结构就可以看出其相对商业化的程度,其市场化程度也远远高于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国营资金占比较重的股份制公司。
    尽管当时上海一直处在证券化改革的风口浪尖,但很多事物的向前发展都是受到管理层意识推动的。上海股份制公司的老总,可能自己还不明白怎么一回事,就一举定乾坤般地成为一个行业的先行者。而深圳则在自我摸索的过程中,走上了“野蛮生长”的道路。





    正文 私募雏形沪深已不同(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56 本章字数:852


    而林乐耕当时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深圳,就是因为看好了这个可以施展才华的流动性平台。一方面,从深圳上市公司企业性质与发行结构上看,市场流通性更强;另一方面,深圳作为当时第一批沿海开放的城市,整个市场环境也比较宽松。当然,林老先生介入的另外一大原因是,当时深圳本地人整体对股票缺乏了解,而少数人的做法与大多数人“倒行逆施”的时候,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暴利。事后看来,他在1988年入市,正好抄了深发展的大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至少在打新股方面,1984年的上海人比1987年的深圳人精明。林老先生利用深圳人认知过程的“时间”换了“空间”。
    更可贵的是,林乐耕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批本土私募,当时还是毛头小子的钟麟特意从湖南赶来拜师,此后他成为上海滩生命力最强的私募之一,几乎经历了所有的中国证券周期。林乐耕的股票运作方式,在钟麟等嫡传弟子的血脉中流传极深。
    而在飞乐音响时期就介入股市的迈克·吴走的则完全是另外一条道路。他当时还不到20岁,之所以会选择认购最原始的股票…飞乐音响,完全是因为受家中海外投资背景耳濡目染的影响。他对外界只字不提自己家里的情况,反而让人们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想象。他在上海资本市场最为蒙昧的时期摸索了5年后,终于在1989年,也就是迈克·吴20岁那年,带着中国法定每人只允许携带的20美元从上海去了美国,同时还带着一个梦,一个关于中国强大的梦。之后,他开始了他的华尔街寻梦之旅。后来,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归派私募。
    还有一批私募,也就是通过“国家队”培养出来的首批操盘手,其实从阚治东留学日本的时期就逐渐形成了。只是那个时候,他们大部分还在为国家相关金融部门效力。
    如此看来,早期上海的私募群体,多少有些“皇亲国戚”的意味,不是生于“权贵”就是与“权贵”沾边的人。
    而起步于深圳,后来成为资本市场大腕级的人物,不少都是从五湖四海过来闯荡的年轻人,创造了贫民小子摇身变亿万富翁的神话。





    正文 私募人物一 迈克·吴:中国“欧奈尔”(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58 本章字数:924


    私募人物一 迈克·吴:中国“欧奈尔”
    职务: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出生年份:1969年
    出身:海归
    家乡:上海
    风格:趋势投资+心理分析
    业绩:迈克·吴曾无意间透露,如果每年做不到25%以上,就无法称之为专业的投资者。
    履历:出身投资世家,1984年就购买了上海第一只股票“小飞乐”,是中国最早入市的私募人物之一。20岁时去美国,就读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并获得了金融风险管理硕士和心理学硕士。他师从美国技术派投资大师欧奈尔①,曾任美国21世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证券投资部第一副总裁,现任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投资部总裁、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尽管迈克·吴没有说自己是哪一年入市的,但他透露自己买过在上海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只股票,还在2009年表示已操作了25年,大致可以判断,他是新中国最早入市的私募之一。这个不愿多谈自己的投资人,还是以自己初涉股市的经历,为大家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迈克·吴出身投资世家,但是他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愿透露半个字。他的生活方式在私募圈就像他名字一样十分洋派。他说自己几乎有一半时间在上海外滩,一半时间在美国华尔街,余下一些时间八成在香港。每当他看空市场的时候,就会空仓跑到世界各地游玩。2009年7月,他就表示看空市场,并放言此后3个月没有适合他的机会,于是拿着渔竿,跑到加勒比海钓鱼去了,在海湾看尽云卷云舒与潮起潮落。
    他在上海的办公室位于延安东路靠近外滩的一个老字号商务楼。7楼是他的会客厅,一般看不到什么人,交易室位于楼上,那里才是鑫狮投资的腹地。会客厅的最里面是他本人的办公室。与很多办公室不一样的是,他的办公桌很破,是花很少的钱买来的二手货,他觉得桌子好不好根本无所谓,只要工具专业。他办公室的墙上与桌子上,摆满了电脑屏幕,动态显示着全球各地的市场数据,这在圈中十分罕见。他说,很多伟大的企业都是从最低的成本做起来的,没必要在不需要的地方浪费,资金应该用在提升股东的回报率上。迈克·吴特立独行的个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正文 私募人物一 迈克·吴:中国“欧奈尔”(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4:00 本章字数:1187


    迈克·吴因多次准确判断指数大波动而一举成名。最近一次较为出名的预测是在2008年11月7日。那天是星期五,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上涨1。75%,至1747点。收盘后,身在美国的迈克·吴把MSN签名档很快改成:“今天是11月7日,从今天开始,如果A股再有一个交易日指数上涨2%,成交量放大50%,我们就可以确认新一轮反弹开始了。”迈克·吴的判断,在3天之后变成了现实。11月10日,星期一,大盘放量飙升,此后两周,沪指最高升至2050点。他当时就断言,虽然目前可以看到宏观经济指标还在往下滑,没人可以确认1600点是不是一个底部,但如果是一个新的牛市,1600点就是一个新的上升通道的开始。一语中的,在2009年7月27日,他向所有的机构客户发出了“机构投资者清仓信”,建议机构客户暂时将在中国A股市场的仓位除了银行股外,全部结算成现金。果然,2009年8月出现全年最惊恐的一轮下跌,很多账户随着沪指下跌21。8%而直接抹去了2009年的大部分收益。
    他除了对大势把握惊人,对板块与个股的见解也让众人叹为观止。2008年11月10日,迈克·吴在第一时间通过MSN向客户发出指令,买入中小板。不出迈克·吴所料,随后的两个月时间内,中小板成为这轮反弹中表现最为出色的行业板块。而迈克·吴的公司也在第一时间介入中小板股票,连续5天买入5只中小板股票,每天每只股票买入1%,一共建了25%的仓位。而且,迈克·吴公司的网站在11月初到12月初,曾经公布了他相中的10多只牛股,其中排名头五位的分别是东方雨虹、歌尔声学、浙富股份、九阳股份、美邦服饰。短短2个月,中小板近300家公司中,涨幅超过100%的公司达到了18家,接近170家公司上涨超过50%。东方雨虹更是创造了2009年第一牛股的神话,从2008年10月16日至2009年4月7日,股价从11。89元摸高至43元,足足增长了382%。他说,2009年表现好的牛股无一不在他的股票池中。
    如果要知道迈克·吴的投资体系,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美国技术派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这个名字已经被不少私募提起,印象深刻的是此人的“涨停板反而打开上涨空间”的发现。
    通过《欧奈尔:证券投资二十四堂课》的作者小传可以发现,迈克·吴的一些经历与欧奈尔可以说是出奇相似,甚至顺着欧奈尔的经历,就可以找到迈克·吴投资的成长轨迹,甚至可以预言迈克·吴的未来发展方向。
    1958年,欧奈尔在海顿一家股票经纪公司担任股票经纪人,开始了他的金融事业生涯,由此开始了对股票的研究工作,这为他后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选股方法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欧奈尔是个有天赋的投资人,他在担任股票经纪人的四五年后,就依靠克莱斯勒、先达等两三只股票,用原始本金…500美元,创造出20万美元的传奇。





    正文 私募人物一 迈克·吴:中国“欧奈尔”(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4:04 本章字数:1027


    欧奈尔是最早形成数模化体系的大师。20世纪60年代初,而立之年的欧奈尔用股票收益购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席位,成立了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股票经纪公司…欧奈尔公司,专门从事机构投资,由此打开了他管理对冲基金的第一步。
    欧奈尔公司在市场上率先推出了跟踪股市走势的计算机数据库。1973年,欧奈尔加强了为普通投资者服务的业务,如创建了欧奈尔数据系统公司,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图表中心,同时出版《每日图线》。目前,该公司不仅为600多家大机构投资者服务,还向30000多散户提供每日股市分析图表及大量的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指标。
    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做好投资者教育,欧奈尔在1984年创办了《投资者商报》,创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主流财经大报《华尔街日报》的报业模式…独此一家地为投资者提供金融统计数据。这一办报理念开创了美国报业先河。很快,《投资者商报》的销售网点就铺设到了全美各地,成为美国报业中成长最快的报纸之一。
    1988年,欧奈尔将他的投资理念写成了一本名为《如何在股市中赚钱》的书。该书一出版即成畅销书,被着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评为“五星”。
    小传还提到,欧奈尔还创办了新美洲基金,该基金的资产目前已经超过20亿美元。追随欧奈尔的投资者每年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他最出名的两次预测是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整版广告,预告大牛市即将来临,事后看来都十分准确:一次是1978年3月,另一次是1982年2月。
    欧奈尔是一位毫无保留的乐观主义者,他自信、执着,对美国经济前景极为乐观。他曾说:“有勇气,有信心,不要轻言放弃。股市中每年都有机会。让自己时刻准备着,随时去抓住。你会发现一粒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只要持之以恒,并付之以辛勤的劳动,梦想就会实现。自我的决心是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当你对照迈克·吴的投资路径后就会发现,可以通过欧奈尔的经历洞悉迈克·吴的投资模式。要知道,迈克·吴自己的操作并不透明。
    且不说迈克·吴当时也是揣着少量资金开拓他的江山,而且也是先在证券公司积累经验,然后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庞大数据库,并进行普及教育,对中国未来发展同样持有信心。单从股市操作风格上看,迈克·吴也擅长个股,并对趋势判断十分拿手。他甚至也像当年的欧奈尔一样,研究多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