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江湖





庸墒胁僮鞣绺裆峡矗蹩恕の庖采贸じ龉桑⒍郧魇婆卸鲜帜檬帧K踔烈蚕竦蹦甑呐纺味谎芯慷辔辉诠墒兄谐晒θ耸康耐蹲手溃⒀罢腋龉稍诹俜⒍暗墓餐ㄐ浴?br />




    正文 私募人物一 迈克·吴:中国“欧奈尔”(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4:06 本章字数:1175


    1956年,欧奈尔下工夫研究了过去几年表现最优异的股票,设计出一套观察个股表现的模式,名为“CANSLIM选股七法”。①
    而迈克·吴则透露,2008年11月中旬,他们通过自身研究的个股表现模式,寻找出6个中小板股票,并通过6个月来验证。果然,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些个股的表现一一得到验证,其中包括东方雨虹、恒邦股份等牛股。迈克·吴将自己的分析方式归纳为对“资本内核心凝聚力”的研究。他表示,自己的选股遵循以下8个方面原则:永远快速停损;永远不猜测指数的头部和底部;永远只做右侧交易;永远只投赢利能力不断增强的企业;永远只买价格有持续向上动能的股票;永远不要听消息交易股票;要制定适合自己赢利模式的增值交易方法;长期投资就是你的账户资产要保持长期增值趋势。这在本质上与欧奈尔的CANSLIM选股法对趋势把握的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欧奈尔十分注重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买卖规则。欧奈尔的买卖原则是在1960年初步形成的,此前他对前几年成绩最佳的共同基金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研究最仔细的要数德瑞福斯基金,因为该基金在1957~1959年表现卓越。他研究比照了几年来德瑞福斯基金新买的100多只股票,惊奇地发现每只新增股票的买入价是上年该股票的最高卖出价,由此提出了后来知名的“买入强势创新高”的股票观点。
    而迈克·吴选择股票时,也对国内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展开研究。他在2009年3月28日的《证券市场红周刊》上发表了《中国私募机构投资能力研究》的报告,其中提到,“自2007年起,我们开始为中国信托私募基金建立研究档案”,他们发现,“在风险控制和净值成长上,排名前5位的都是老公募基金经理出身的私募经理,分别是博颐的徐大成、星石的江晖、武当的田荣华、从容的吕俊和民森的蔡明。其所代表的5家投资公司,我们认为在未来具备越做越大和在中国市场上运行对冲基金的能力”。
    迈克·吴说,研究中国一流高手是在国内迅速成功的快捷方法,毕竟国内还有一些跟国外很不相同的地方。在研究中,他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高举“机械长期价值投资”大旗的信托基金,在横跨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两年多的大牛市中,跑输了指数;第二,弹性的价值趋势派信托基金,在风险控制和资金投放管理上,在底部判断转向上,都明显超出了机械价值派。在中国A股这个只能单边做多,下跌中没有任何对冲风险的市场上,趋势派之所以成为能够存活、发展、壮大和赢利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奇怪,因为当趋势形成后,如果是单边上涨,那么资金的投入必然最终形成快速有效的收益率放大,这是赚大钱的唯一机会。而在单边下跌的熊市中,“灵活趋势派”能够谋定而后动,只在大盘底部得到确认后再进场。迈克·吴认为,只有价值结合技术,才能有效战胜市场。





    正文 私募人物一 迈克·吴:中国“欧奈尔”(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4:08 本章字数:1117


    迈克·吴喜欢研究历史。他不仅通过纵向追溯过往的历史,有时还会横跨地域,通过美国证券的历史轨迹,来判断中国市场的未来。“1929年发生的事,2000年也发生了。在对美国股市长达15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后发现,美国1929年的超级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特大熊市竟然惊人地在70年后的2000年再次被完整地复制了一遍。任何只要对过去100年金融史作过技术分析的人,就可以避免2000年美股的特大熊市。”他说,“我喜欢在历史轨迹中寻找A股的投资线索,A股目前正在上演华尔街历史上经历过的行情,我们可以从沪综指与纳斯达克的对比中,判断出A股即将形成的走势。”
    迈克·吴回忆起欧奈尔的时候说,当时老师教会他3件事情:一是做自己搞得懂的事;二是搞得懂才能受益;三是搞好之后,钱自然会来找你。他说,在过去100年中,最富裕的20人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不露富,二是保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他总是说自己是市场里的小学生,努力让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遍。
    迈克·吴也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他说,过去的中国资本市场就好像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充满了坐庄机制与内幕消息,到头来,有些人终会受到惩罚。而在今后20~30年,中国市场将会越来越规范,中国经济也将会进入一个长远发展的阶段,在2010~2011年重新恢复上升通道。而一个好的资产管理人,也不会只看一天,而是会把握大的全球市场趋势,一个牛市,少则一两年,长则五六年。
    很有趣的是,满是西方思维的迈克·吴说自己最喜欢看的投资书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想在中国赚钱,必须符合中国特色”。
    对中国经济的看好,让迈克·吴的基金运作出色。如果按照欧奈尔的历史轨迹看,迈克·吴的下一步就是完善数据服务,难怪他已经在自己的公司网站上开始进行“普及教育”了。不过,迈克·吴至少有一点与欧奈尔不同,他学过心理学,比欧奈尔多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投资维度。
    同派私募
    像迈克·吴那么潇洒穿梭于上海与华尔街的私募并不多,不过在2009年前至少回来了两个。一个是刘震,他曾被《镜报月刊》誉为“华尔街新生代对冲明星”。在历经十余年的华尔街历练之后,刘震于2008年5月回国开创自己的事业,创立了红色资本,并在2009年推出国内首个量化私募基金…“红色量化一号”。
    与刘震一样在金融风暴中回国的华尔街对冲明星还有江平。江平回国前在美国着名对冲基公司金赛克工作,并曾在雷曼兄弟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2007年,江平成为美国《交易员》杂志评选出的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全球百位顶尖交易员”中的唯一一位华人。





    正文 私募人物二 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4:10 本章字数:793


    私募人物二 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
    职务:上海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出生年份:1963年
    出身:草根、股评家
    家乡:山东
    风格:无风险套利
    业绩:旗下中国境内基金BEAF(中文名“壁虎”)自2005年2月成立至2009年7月,实现了144。59%的总收益,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99%。同期瑞士信贷市场中性对冲基金指数的总收益为37。54%,平均年化收益率在7。34%。尽管BEAF的收益没有超过上证综指186。31%的总收益、26。33%的年收益,但2005年该基金在指数下跌20%的情况下却获得47。7%的赢利;在2007年“5·30”暴跌中,收益率依然稳定维持在150%左右的高位;在2008年单边市场下跌的情况下,仅损失4。53%,体现出其中性投资稳定性。
    履历:1984年刘宏在南开大学化学研究生班毕业后,担任了青岛海洋大学水产系的化学讲师。1989年,刘宏携家带口来到深圳,一边在公司里做着平凡的工作,一边在刚刚诞生的股市里开始了自己炒股和写股评生涯。经历了一段堪称辉煌的股评家时光之后,他深感这个行当“名声不好”,便急流勇退。1994年,他以50万元注册资金创立了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定了F10标准,成为中国数字化证券信息服务的先行者。1999年,刘宏在将公司做到1/3市场占有率后卖给了世纪金源,并来到上海。2000年,他成立上海润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此后,因看好创新的金融产品,刘宏于2003年8月成立上海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走上另类投资道路。
    与驻扎在上海外滩两岸以及民生路的私募不同,刘宏的办公室在徐家汇的一座商务楼里,从公司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特立独行…这是优秀基金管理人的共性。





    正文 私募人物二 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4:11 本章字数:878


    作为山东人的他性格有几分豪爽,声音很是洪亮,举手投足之间充满激情。他是个懂幽默的人,很喜欢自嘲,最喜爱的奖励是在南开大学校友聚会时,同学们赠送给他的“最大起大落奖”,他把这块奖牌放在办公室的书架上,几乎每个到他办公室的人都会一眼看到这块醒目的牌子。这块牌子旁边,还有一块奖牌…“最怕老婆奖”。他在给我发邮件时,还顺便发给我一份他所谓参加香港证监会从业资格考试之后表情丰富的照片,并且说可以原样刊出无妨。我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小动物刚出生时的大哭照片,刘宏取的标题是“啊!本人考试没通过!!郁闷啦!!!”,其习惯性自嘲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刘宏的办公室里,有两块很大的彩色屏幕,上面显示的是公司阳光私募“壁虎一号”的实时交易数据和各项指标。蓝色屏幕上几个数字最引人注目,分别显示了“壁虎一号”当天的总规模、成立以后的利润及收益率。
    刘宏说,这是公司的IT部门为风险控制开发的远程监控终端,博弘所有的产品都会被纳入该系统的监控之下。作为CEO,他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了解公司交易部门对所有账户的交易操作,无论这些交易是发生在内地市场还是中国香港、新加坡乃至世界各地。
    刘宏两鬓微微发白,尽管已40多岁,但举手投足之间激情不减。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08年6月底,当时,他正在会议室中的黑板前与一个高个子老外比画。原来在那时,他正在与欧洲合作伙伴讨论公司新近研发的离岸基金…很多私募最后选择去香港开设对冲基金,这是进军国际的一步棋子。
    这个国内首批尝试数量化另类投资的私募,办公室虽然并不豪华光鲜,但极具特色与人性化。在采访过程中,我不时看到公司员工随意出入刘宏的办公室,公司网站上也摆满了他与员工们一起春游、秋游时拍下的照片。刘宏说,我喜欢跟我的同事们在一起,与他们共同讨论技术问题和公司发展规划等。刘宏毫不讳言在国内投身于对冲基金事业的苦楚,但他的梦想在进一步延续,那时,博弘踏入国际对冲基金行业的离岸基金即将成立,而且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立足中国市场的中性投资。





    正文 私募人物二 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4:13 本章字数:1228


    在搞公司的时候,刘宏并没有放弃炒股,甚至还与几位朋友一起“联合坐庄”。由于当时股票供应量少,市场还不错,他们很容易就坐庄成功。尽管赚了钱,但刘宏在反省自己的炒股心态时,觉得很不愉快,始终有一种压力。尤其是2001年的那一次“爆仓”经历,更让他刻骨铭心。
    当时,刘宏22元买进深方大。选择这只股票,是因为深方大当年声称正在开发一种能够改变半导体特性的新型材料,经过一番研究后,具有化学硕士背景的刘宏笃信该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必然轰动。他不仅把自己的钱都投了进去,还通过券商融资,透支了将近一倍的资金下注该股。
    然而,新材料也抵挡不住2001年开始的漫漫熊市趋势,深方大股价一路下跌至11元左右。刘宏迫于无奈,只能斩仓出局。
    尽管后来,深方大的新型材料开发出来了,轰轰烈烈的牛市也来临了,但刘宏再也没有碰过包括深方大在内的任何一只股票。
    这些经历可谓坎坷,甚至惨烈,但他内心始终充满“优雅与浪漫”。尔后一段时间,他潜心在家读书,博弘的对冲基金理想就在此间诞生。
    作为80级的大学生,他秉承着那一代人根深蒂固的科学主义理想,这可能也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中性投资的渊源。
    那段时间,他想起了大学时看的那本介绍风险管理可以用对冲方法的书,又想起1991年自己在深圳下海时给别人讲授过的一门叫“金融期权”的课。这两件看似久远的事一下子让刘宏茅塞顿开…为什么不用金融衍生品或其他金融工具去对冲证券风险呢?套利策略交易与市场不相干,只赚取同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