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






  8月26日傍晚,苏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完成了对日军整个第6集团军的合围。随后开始穿 插分割,分片分块歼灭被围敌军。由于流沙、沙坑、沙丘遍布,加之日军顽固抵抗,红军仗 打得很苦,全在啃〃硬骨头〃。

  在激烈的战斗中,朱可夫的指挥是十分有力、十分果断的。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朱可夫非凡的 组织领导能力。鲁斯兰诺夫上校在《朱可夫元帅》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生动的描绘: 

  朱可夫命令他的一个师攻打日本人的防御工事,这一进攻能否成功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败。 这个师遭受重大损失,给打了回来,发现再也无法前进一步。该师师长打电话,请求下达新 的命令。朱可夫命令他再次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亲自打电话找那位师长。当师长说他 还没有能使部队向前推进时,朱可夫问道:〃你能够发起攻击吗?〃师长审慎地表示了他的 疑虑。朱可夫就说:〃现在我解除你师长职务,让你的参谋长接电话。〃

  朱可夫又用同样的问题问参谋长。参谋长做了肯定的回答。朱可夫说:〃现在我任命你为师 长。〃但这位参谋长也没能发动一次新的进攻。在他向朱可夫汇报了这一情况后,他接到同 样的命令:〃我解除你师长职务。等候新的师长的到来。〃朱可夫从他自己的参谋部派去了 一位新师长,并用炮兵加强了这个部队,还以空军加以支援。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这次 进攻成功了。他制定的进攻计划的其他部分也都成功了。

  这个充分反映朱可夫为将之道的故事,在二战期间广泛地得到传播。应该说,朱可夫严厉果 断的指挥作风此时已形成了,尽管到二战时期他才变得那么引人瞩目,那么大名鼎鼎。美国 作家奥·普·钱尼入木三分地分析说:朱可夫〃对下属的行动缓慢、犹豫不决和迟钝,他都 不能容忍。在那样的危急关头,让他做老好人或是亲密的朋友是不可能的。〃

  在激烈的战斗中,朱可夫处变不惊、沉着应战的大将风度也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战地记者劳 特巴赫对此很有感受,他讲了一件典型的事:

  〃坐落在蒙古大草原中部的一座名叫哈玛巴达的青山上,有一个深藏地下四壁很厚的碉堡。 里面有一群苏联战地记者正围着一座旧铁炉在休息。这时一位身体结实、胸部宽阔、头大脸 圆的人走到这一群人中间。记者们都尊敬地叫了他一声’将军同志’。将军同志刚洗完清晨 澡回来,两颊红红的,容光焕发。他的情绪特别好。他一面穿衣服,一面和记者们聊着。突 然两个红军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他们十分惊慌地报告说,日本人正在集中大量部队 ,显然是准备发动一次有力的反攻。记者们都紧张起来,以为将军同志会感到震惊,并发出 简短而明确的命令。但是将军同志听到这消息时稳如泰山。他穿上军装上衣,冷静地告诉侦 察兵,发动这样的反攻是完全不可能的,日本军队已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反击了。

  〃他的话立刻使碉堡里的气氛改变了。侦察兵都纳闷他们怎么会被他们自己的眼睛所欺骗, 记者们也纳闷他们怎么会被自己的耳朵所欺骗。每个人都绝对地放了心。将军同志说了话, 他是不会错的。〃

  在朱可夫出色的指挥下,苏军对日军第6集团军的分割包围战打得十分漂亮。8月26日,日军 企图冲破分割线,汇集在一起,但被坦克第6旅打退了。8月27日,日军突围的企图也被挫败 了。与此同时,苏空军成功地阻止了敌人调动新的预备队进入作战地区。仅24日、25日两天 ,他们就进行了218次攻击,进行了10次空战,击毁了74架日军飞机。

  这次战役彻底打破了日本所谓的〃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连许多日军下层军官和士兵都识 破了日本当局的谎言。一位叫福田的士兵所写的日记,就反映了许多士兵在当时的心情。他 写道 :

  〃1939年8月20日。

  〃一早天气就很好。敌人的歼击机和轰炸机50架,一群一群地出现在天空。6时30分,敌人 的炮兵全力进行射击。炮弹在我们头上呼啸。



 

  

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4)


  〃炮弹遮天盖地打到我们近旁。真可怕。观察所使用一切办法寻找敌人的炮兵,但毫无办法 ,因为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7时45分。可怕。士兵们怨声载道,炮弹隆隆爆炸,简直像在地狱一般。形势十分困难, 情况很糟,我们被围了。如果黑夜即将到来,全体人员应呆在交通壕里,排成一排……。士 兵的心灵是悲哀的……。

  〃8时30分。敌人火炮不停地向我军射击。躲到哪儿,都没有生路,到处是炮弹,只有在菩 萨脚下才能得救。

  〃14时40分。残酷的战斗在继续着。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射击一直 不停。

  〃8月21日。苏蒙军队空军大批飞机轰炸我们的阵地。火炮也不停地轰击。在轰炸和炮击 之后,敌人步兵投入冲击。死亡人数不断增大。晚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我们的后方。

  〃8月22日,9时30分。敌人步兵开始冲击,敌人机枪猛烈开火。我们处境极为危险,我们胆 颤心惊。士兵情绪糟透了。所有军官死光了,我被任命为连长。这事使我非常不安,一夜都 睡不着。〃

  就在这时,福田的生命中止了,日记也随之结束。

  这次战役中类似的一件事,给朱可夫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年后他还清楚地记得。

  那是战斗后期的一天早晨,侦察兵把一名已被蚊子咬得不像样子的日本俘虏兵带到指挥所。 朱可夫问俘虏,是谁在什么地方把他搞成这个样子的。俘虏回答说,他昨天黄昏受命躲藏在 芦苇里,暗中监视俄军的行动,但没有给他防蚊用具。军官命令他不准动,他就咬紧牙关呆 了一夜,生怕被发现。可红军战士一喊话,他就马上举手投降。他说他再也忍受不住这种折 磨了。朱可夫给他半杯伏特加酒喝,但俘虏出人意料地说:〃请您先喝一口,我害怕中毒。 〃并说日军当局告诉他们,被红军抓住后会被折磨得半死,然后再被枪毙。朱可夫感到,日 军的宣传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这是骗不了士兵的。靠欺骗的办法带不出真正能征 善战的军队。

  再说哈勒欣河战役现在已进行到最后阶段。被分割包围的日军在突围的企图被粉碎后,孤注 一掷负隅顽抗。按常规讲,既已把敌人困住就必然会使他们最后投降,不一定非要打速决战 。但朱可夫的性格倔强而急躁,他决不允许也决不会采取这种消极的作法。他的思想是,必 须发动一系列进攻,系统地歼灭敌人。

  他命令南方集群承担主要的进攻任务。进攻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朱可夫有条不 紊的处理方式以及出人意料的举动,表现出了他的灵活机智。8月27日,南方集团拿下了贝 查纳亚高地和哲伦纳亚山,肃清了海拉斯台音河左岸的敌人。接着又从后面和两侧对雷米佐 夫高地发动进攻。海拉斯台音河水浅而有淤泥,日军企图以此作为雷米佐夫高地南面的屏障 ,但朱可夫却命令工兵连夜把河床加固,使坦克部队能从这一方向发动进攻。苏军的行动使 日军大为惊恐,士气大降。果然,在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苏军突然渡河,全面摧毁了日军的 工事,攻占了高地。之后,部队开始肃清流窜的残余日军。

  在进攻战斗中,苏联空军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军飞行员的高超技术和献身精神, 连与之对垒的日军也赞叹不已。

  在一次空战中,苏联空军英雄拉霍夫上尉遇见了一个极有作战经验的日军飞行员。双方在空 中竭力周旋。尽管日军飞行员使用了全部本领,先是要打,一看打不过又要跑,但打也打不 过,跑也跑不掉,最后其飞机被勇敢的拉霍夫击落了。这名日本飞行员被苏联红军俘虏后, 要求见一见能如此巧妙地作战并击毁他飞机的那位飞行员。当拉霍夫走近他时,这个日本人 向他深深地鞠躬,声称败得心服口服。

  还有一次,苏军飞行员格里采维茨在追击日军机群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指挥员扎巴卢耶夫的 飞机掉队了。他暂停追击,回到进行最后一次进攻的地域上空转圈子寻找。终于,他发现那 架飞机坠落在日军阵地一侧的草原上。格里采维茨超低空飞行,看得更仔细了,只见扎巴卢 耶夫躺在飞机旁边,一动不动。尽管在敌后降落有极大的危险,但格里采维茨毅然决定,无 论如何也要救出自己的指挥员。他沉着冷静地观察好地形,熟练地将飞机降落在满是弹坑的 战场。他把飞机的发动机开着,自己跳出飞机,用力把扎巴卢耶夫塞进座舱。这时,敌人已 像蝗虫一样蜂拥而上。格里采维茨以惊人的胆略和高超的技术,把带着双倍负载的飞机开上 蓝天,顺利回到机场。

  1939年8月30日,侵入蒙古边界的日军第6集团军被全部歼灭。苏蒙军队强有力的反击,使日 军一个集团军的精锐部队遭到了彻底的覆没。据《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记载,在这次战斗 中苏军的伤亡损失是1万人,而日军却损失了52万到55万人。苏日两军损失对比如此 之大,首先在于苏军全体官兵有着高昂的斗志。伏罗希洛夫在1939年11月7日的命令中写道 :〃哈勒欣河战斗的参加者战士和指挥人员获得了真正的荣誉。参加哈勒欣河作战的军 队,表现出了英勇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卓越地执行了战斗命令,应受到嘉奖。〃




 

  

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5)

 

  通过这次战役,迫使日本当局重新考虑对苏军战斗力乃至苏联综合国力的估价。他们被迫承 认,〃在这之前我们不知道苏联把他们的摩托化部队装备到了什么程度。〃日军高层指挥官 认为,大部分苏联地面部队,特别是炮兵和装甲部队,在火力和机械化方面,都远比日本军 队强。后勤保障也有很大进步,特别是能在远离铁路终点约400英里的战线调运和储存如此 大量的作战物资,这是日本人没有想到的。另一令日军惊异之处是苏军采用的灵活机动、善 于应变的战术。日本评论家说,这次战役,〃苏联军队摆脱了旧的沙皇军队缺乏灵活性的特 点,能够在每次战斗中采用不同的战术〃。比如,在战役初期,日军用盛满汽油的瓶子像手 榴弹一样扔出去,很容易使苏军坦克着火。不久,苏军就开始使用柴油燃料,并给坦克罩上 铁丝网,这两项措施就使坦克比较不容易受到燃烧弹的损害了。

  1939年9月15日,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协议,要求9月16日在哈勒欣河 地区停止一切作战行动。双方同意交换战俘,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划定哈勒欣河地区蒙古 人民共和国和满洲之间的边界。哈勒欣河地区开始宁静下来。

  但朱可夫并没有把战役划上句号。他命令参战部队进行战斗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指战 员的军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部队的协调也得到改进。作战部队还向那些没有直接参加战斗 的部队派出了优秀的战士和指挥员,以传授与日军作战的经验。这一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朱可夫在二战后回忆说:〃1939~1940年在蒙古呆过的兵团于1941年调至莫斯科附近与德 军作战,博得极高的评价,这绝不是偶然的。〃

  哈勒欣河战役大大提高了朱可夫的声誉。苏联报刊评论认为:〃朱可夫在他指挥的这次大战 役中,表现出他的领导才能、组织才能和在很短时间内彻底击败强敌的能力。〃

  1940年,朱可夫接到命令,要他去人民委员部另行分配工作。当他到达莫斯科的时候,苏维 埃政府颁布命令,朱可夫提前晋升大将军衔。几天之后,斯大林亲自接见了朱可夫,并任命 他为苏联最强大军区之一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员。

  朱可夫以前没有亲眼见过斯大林,因此,在被接见时,朱可夫非常激动。房间里除斯大林外 ,还有加里宁、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员。

  斯大林抽着烟斗向朱可夫亲切问好以后,立即问朱可夫:〃你认为日军怎么样?〃 

  〃与我们在哈勒欣河作战的日军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是近战,〃朱可夫回答说,〃他们守纪 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下级指挥人员受过很好的训练,作战异常顽 强,一般不会投降,’剖腹’自杀时毫不迟疑。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训练差,主动性差 ,习惯于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