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
30万吨,煤产量为16590万吨 。虽然德国的弱点在石油开采方面,但这方面由于从罗马尼亚输入石油,得到了某种程度的 弥补。
从军事基础上看,德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经济潜力。为了保证实现侵略计划,希特勒要求全 部经济政策从属于战争的利益,下令德国工业全部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其他一切都退居次 要地位。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建成300个以上的大军事工厂,军事生产1940年比1939年增加2 /3,比1933年增加21倍。1941年德国生产了约11000架飞机,约5200辆坦克和装甲车,3000 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约170万枝骑枪、步枪和自动枪。而苏联生产这么多武器至少需要3年 时间。
从兵力上看,截至1941年6月,德国军队比1940年增加355万人,总数达850万人,即208个师 。而苏联连同征召的补充兵员在内,共有约500万人。希特勒认为,发动〃闪电战〃的物质 基础已经具备,进攻苏联的有利时刻来到了,最终下令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为了麻痹苏联领导人的神经,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德国在紧张准备对苏战争的同时,大肆玩 弄外交手腕、军事手腕,力求使苏联相信,德国的战争机器并不针对东方,反对苏联,而是 针对西方,反对英国。
里宾特洛甫与莫洛托夫1940年10月的柏林会谈,就是这类外交手腕的运用。1940年10月13日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出访问柏林的邀请,苏联政府为了进一步摸清 德国的真实意图便接受了邀请。11月12日,苏联代表团抵达柏林时,里宾特洛甫率政府其他 高级官员前往车站迎接。整个柏林车站响起〃国际歌〃雄壮的旋律,气氛十分隆重。然而, 就在苏联代表团到达的当天,希特勒下达了有关要求德国进一步作好对苏战争准备的绝密级 指示,该指示称:〃不管这些会谈会有什么结果,以前口头下达的关于一切准备都为了对付 东方的指示、指令应当继续执行,待军队的总的战役计划交我审阅和核准后将发出进一步的 指示。〃11月13日,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分别与莫洛托夫会谈,其内容归结起来有三点:一 是德国攻击方向指向西方,反对英国,而不是指向东方,反对苏联。二是击溃英国只是不远 将来的问题。三是德国与苏联、意大利、日本一起应关心垮台后的英国遗产的分配。里宾特 洛甫更是上呼下唤,利用报刊、电台的宣传,迷惑苏联代表团,企图使其不了解德国侵略的 真正方向。
第八章大战前夜(3)
在军事上,德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欺骗行动。根据希特勒在1941年2月3日会议上发出的指示, 德军最高统帅部凯特尔元帅于2月15日下达了《制造假情报欺骗敌人的命令》。为了隐蔽按 照〃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战役准备工作,德军总参谋部情报处和反间谍处,策划并进行了 许多散布谣言和假情报的活动。德军大批部队的东移,被说成是〃为了隐蔽入侵英国的最后 准备工作而采取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佯动〃。为了做得更逼真,德国在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进 行伪装。德军大量出版了英国地图,部队也配备了英语翻译。在遥对英吉利海峡、加来海峡 的海岸〃圈定〃若干地区,宣称将作为空降军的驻扎地。在英国对面的海岸上,配置了大量 的假火箭。德军中也在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是他们正在进入入侵英国以前的休整, 另一种说法是德军将经过苏联进攻印度。为了使世人相信登陆英国之说,德军还郑重其事地 制 定了暗号为〃鲨鱼〃和〃鱼叉〃的登陆作战计划。与此同时,加强了对英国的宣传攻势,中 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
希特勒玩弄的这些手腕并没有蒙骗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大量情报中认识 到,至少从1940年夏秋开始,希特勒的侵略矛头不是对准不列颠群岛,而是对准苏联。然而 ,德国的欺骗手法也并不是丝毫没有效果,它使斯大林对许许多多互相矛盾的意见、消息和 事实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尽管斯大林对德国发动对苏战争是有所察觉的, 但在判断德军可能发起进攻的时间上发生了错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这个错误导致了其 它许多错误。
苏联1940年作战计划经过修改后于1941年付诸实施,其中规定,一旦遭到军事威胁时必须:
使全部武装力量进入高度战备状态;
立即在全国进入军队动员;
根据动员计划按战时编制扩充军队;
根据边境军区和统帅部计划,将完成动员的军队集中和展开在西部边境地区。
上述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规定的措施,只有根据政府的特别决定,才能付诸实施。由于斯大 林认为德军的进攻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因此,直到1941年6月21日夜间(也就是苏德战争爆 发的前夜)才做出了实施作战计划的特别决定。
在战前最后几个月里,朱可夫一直处在最高决策层,他对斯大林的决策过程十分了解。他认 为,苏联在战前出现的战略判断上的失误,斯大林是有责任的,但不能一味地责怪斯大林。 朱可夫分析说,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从客观上讲,德军的欺骗手法造成了很难做出正确的 判断,但从主观上看,斯大林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贯穿着一个愿望,就是尽一切可能避免战 争,竭尽全力以制止战争,并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斯大林内心十分清楚,同法西斯德 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富有战斗经验的敌人作战,将给苏联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斯大林 当时做了德苏双方的力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苏军战斗力不如德军,特别是大量提升了一 批没有作战经验的年轻干部担任军队的高级指挥职务,在一定时间内降低了苏军的战斗力。 斯大林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令采取重大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根据预测,这些问题19 41年底能得到解决并达到要求。苏军的不足使得斯大林对苏德战争的态度是,能避免则避免 ,实在避免不了则尽量往后拖。要尽一切可能的办法避免德国在1941年秋季以前进攻,到了 那时德国要在这一年发动进攻已经太晚了。
基于这些想法,斯大林在采取作战和动员计划规定的反侵略准备时,表现得格外谨慎小心。 1941年3月,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一起请示斯大林批准征召预备役人员补充步兵师,以便立即 根据现代要求加以重新训练。斯大林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他告诉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这样 大规模地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可能成为德国人挑起战争的口实。直到后来,战争迹象越来 越明显时,斯大林才批准征集50万士兵和军士调往边境军区补充部队。
正当斯大林想方设法避免或拖后战争的时候,西方则不断传来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消息。
1941年4月底,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一封密信。该信说:〃我从可靠方面获得确定 消息,当德国人断定南斯拉夫已落入他们的掌心以后,即3月20日,便开始将驻在罗马尼亚 的5个装甲坦克师中的3个师调往波兰南方。而当他获悉塞尔维亚发生革命时,又取消这一调 动。阁下会很容易看出这些事实的意义。〃
斯大林对此信是不相信的。他认为,英美政府正竭尽全力怂恿德国对苏联作战,认为处于 严重军事形势之下的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为了避免本身的覆灭,非常希望德国进攻苏联。 斯大林清楚地记得,1939年,英法一面同苏联谈判,一面又在伦敦同德国进入秘密谈判,企 图联合起来进攻苏联。这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和西方国家顽固的反苏反共立场,使得斯大林对 西方政府提供的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消息深表怀疑。
1941年春天,西方国家盛传苏联将对德国进入大规模军事准备的挑拨性消息。德国报刊大肆 渲染这类消息,并且抱怨说,这些消息使苏德关系受到损害。
第八章大战前夜(4)
〃你看,〃斯大林听到这些消息立即表示,〃用德国人吓唬我们,用苏联吓唬德国人,有人 就唆使我们互相敌对。〃
丘吉尔对斯大林的不信任表示了不满和不安,他站在他的立场上评价说,〃从1940年9月到1 941年7月希特勒发动进攻为止,斯大林确实是一个既感觉迟钝又反应灵活,同时情况掌握很 差的巨人。〃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斯大林是不惜弯腰的。他在公开场合尽量显示出对德国的友好。19 40年4月,他到火车站为日本外交部长松岗洋右送行。在与德国大使握手时,斯大林亲昵地 拍着德国大使的肩膀,请他帮助保持德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苏联的宣 传媒介也统一对德国保持友好的口吻。直到6月14日《真理报》还宣布,关于德打算破坏协 议的谣传是毫无根据的。在同一天《消息报》还声明,〃谣传所谓苏联正准备和德国打仗完 全是谎言和挑拨。〃
对于迫在眉睫的战争,总参谋长朱可夫是察觉到了的。但是,他并未就希特勒的意图及战争 爆发的时间与斯大林进行争论。朱可夫在晚年时回忆说,他应当做较为艰难的努力来说服斯 大林,使他明白即将发生的事情。他承认,〃也许我没有以有足够说服力的方式向斯大林证 明有必要使部队处于戒备状态,对这一事实我是不能推卸责任的。〃他又补充说:〃可能在 这方面我对他也起不了多大影响,我只能劝说,最后的决定,自然还得斯大林来做。〃
事实上,朱可夫任总参谋长后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是功不可没的。
1941年4月,朱可夫接到报告,德军已经在沿苏联边境集结。他立即打报告给苏联各个军事 部门和部队提出了警告:〃3、4两个月德国指挥部一直在紧张地把部队从西线和中部地区调 到邻近苏联边境的地区。〃尽管碍于当时的形势,朱可夫不便点明德军的行动目的,但潜台 词是明显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朱可夫率领总参谋部制定了保卫苏联西部边境的详细计划。计划规定了每 个集团军负责的地段和第一梯队每个师负责的防线。除去芬兰边境一段,沿边界都组织了统 一的防御体系。具体设置是,每个集团军的步兵师都在靠近边界的地方展开一条线,其任务 是打退敌人的进攻。每个集团军的第二梯队包括一个机械化军,其任务是消灭一切突破了边 境阵地的敌人。
在制定计划时,朱可夫根据计算发现,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 区的现有部队,不足以抵抗德军的突击。他感到压力很大,马上向斯大林报告,要求立即从 内地军区紧急动员若干个集团军,并且无论如何应于5月初到达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和 乌克兰地区。斯大林十分谨慎,担心会给希特勒以发动战争的借口。经再三考虑,斯大林批 准用野营集训的名义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增调两个集团军。斯大林再三叮嘱朱可夫,要求 其谨慎,并采取战役伪装措施。截至5月底,从内地军区调往西部边境的军队共计有28个步 兵师和4个集团军指挥机关。
5月中旬,朱可夫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补充作战计划。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计划。计划要求 在宣布动员后的几天之内立即向边境军区迅速增援。计划规定,边境地区的部分部队将沿着 边防线担任掩护任务。这些部队应顽强抵抗,掩护全国主力的动员和战略集中。主力将沿着 离边界若干距离的战线展开,防御纵深约60~95英里。如敌人突破防御阵地,防御部队应由 阵地防御转入机动防御,使敌人尽量长久地阻滞在各条战线上。在两道防线之间,可以用设 置障碍,炸毁桥梁,以小股部队进行伏击等方式减慢敌前进的速度。按照这个计划,由帕兰 加伸展到多瑙河口的1240英里的边防线将由9个掩护集团军防守,由40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 构成第一道防线。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朱可夫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十分注意后勤保障工作。他协同中央 供应部,在用国家储备的燃料、粮食、弹药扩大西部边境军区的应急品储备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这时,他犯了一个错误。当时他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必须使物资技术器材更加 靠近部队,更加靠近使用者。这个看法似乎是比较普遍的。然而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当苏德 战争爆发时,德军很快夺取了苏军边防军区的物资储备库,给苏军供应和组建预备部队的工 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