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






  整个战役计划确定下来后,有一个问题使朱可夫颇费思索,就是在战役发起前怎样更好地组 织炮火准备和航空兵准备。

  在战役准备过程中,朱可夫采取了许多反侦察措施,有意识地给德军造成集中兵力突击华沙 的假象。但是朱可夫对于德军是否一定会受骗上当没有充分的把握。德军一旦觉察到朱可夫 的意图,就会将其主力从第一线撤回到纵深地域,这样苏军炮火准备所发射的几十万发炮弹 ,则会白白地耗费掉了。

  朱可夫感觉到,在异国波兰与德军作战,不同于先前在苏联本土作战。过去,苏军可以从德 军后方的游击队那里获得德军情报,而在这儿却找不到游击队。对德军的情况,只能靠谍报 侦察、航空兵侦察和地面部队侦察。




 

  

第十四章大举西进(7)


  为了使炮火准备准确有效,朱可夫决定在总攻之前实施强有力的战斗侦察,同时伴随30分钟 猛烈的炮火支援和航空兵突击。一旦德军动摇,苏军主力则趁势发起总攻。

  结果,德军经受不住对方的侦察冲击,误认为是苏军主力发起冲击,于是开始从前沿阵地向 纵深撤退。就在这时,朱可夫指挥全部火炮和飞机向德军猛烈射击、轰炸。接着,各集团军 第1梯队发起冲击。

  就这样,苏军不仅使突破性进攻一步步地展开了,而且也节约了几十万发炮弹。朱可夫心里 清楚,这些炮弹在以后的战役中是非常有用的。

  在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冲击下,德军开始从华沙撤离部队了。

  与此同时,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军也同时对东普鲁士德军 集团转入进攻。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由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进攻也 很顺利。这个兵力和装备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一样强大的方面军,凭借自己的实力,仅6天 时间,就向前推进了150公里,造成了进一步向奥得河进攻的有利形势。

  1945年1月17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同一线上。同时波兰第1集团 军和朱可夫的部队当日进入华沙。在安排进入华沙的时间和顺序时,朱可夫有意让波兰第1 集团军首先进城,这一点无疑是明智之举。

  朱可夫和其他方面军军事委员们巡视了波兰首都华沙。这已经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城市,街区 和建筑都被烧毁或破坏,公用设备不能使用,成千上万居民流离失所,市内一片死寂。

  华沙失守,德军吃了败仗,希特勒又像过去一样,撤换了一批将领。〃A〃集团军群司令官 哈尔佩上将、第9集团军司令官鲁特维茨将军都因此丢了职务。为了对付苏军强大的攻势, 希特勒赶紧向东部战场调兵遣将,但是调来的部队还没有完全展开,就被苏军急剧的突击所 击溃。由此看来,德军在波兰境内已经完全丧失了阻止苏军进攻的希望。

  在朱可夫的指挥下,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愈战愈勇,一路取胜。1月19日罗兹市被攻克。1月2 3日比得哥什被占领。1月24日部队到达波兹南附近,展开了夺取波兹南的战斗。

  1月25日,斯大林在电话中问朱可夫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朱可夫回答:〃德军军心涣散,目前已不能作有力的抵抗。我们决定继续进攻,使方面军部 队前出到奥得河。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屈斯特林,我们将力求在该处夺取登陆场。方面军右翼 将向北和西北方向展开,以对付德东波美拉尼亚集团。〃

  听完了朱可夫的计划,斯大林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们前出到奥得河,脱离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距离就会超过150公里。目前不能这样做, 应该等一下。等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结束东普鲁士战役和将兵力渡过维斯瓦河之后。〃 

  〃这需要多长时间?〃朱可夫问。

  〃大约10天左右。〃然后斯大林又补充说:〃你要注意,乌克兰第1方面军目前无法继续推 进并从左面来保障你们,因为他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肃清奥珀伦…卡托维采地域的敌人 。〃

  朱可夫不同意斯大林的意见。他说:〃我请求不要停止方面军的进攻,因为往后将更难攻打 梅瑟里茨筑垒地域。〃接着朱可夫请求斯大林说:〃为了保障我方面军右翼,只要再加强1 个集团军给我就够了。〃

  看来朱可夫的意见说动了斯大林,他答应考虑一下再说。

  第二天,朱可夫从德军战俘中了解到德军在梅瑟里茨筑垒地域的防御目前十分薄弱。德军部 队刚刚调进来,许多地段还没有来得及占领。朱可夫抓住这个机会,当机立断决定让方面军 主力加速向奥得河推进,力求从行进间在奥得河西岸夺取登陆场。

  为了保证方面军主力顺利向前推进,朱可夫分出部分兵力对付侧翼的东波美拉尼亚和波兹南 的德军。

  经过进一步交换意见,斯大林还是同意了朱可夫继续进攻的计划。但是他只是拒绝再给白俄 罗斯第1方面军增补兵力。

  朱可夫的部队急剧地向前发展,梅瑟里茨筑垒地域的德军很快被摧毁了。当朱可夫的部队突 然神奇般地出现在距柏林仅70公里处的时候,大大出乎德国人的意料。在先遣队突入基尼茨 时,苏军看到德军士兵还在马路上安闲地散步,饭店里坐满了正在大吃大喝的德国军官。从 基尼茨到柏林一线的火车仍按步就班地运行着,通讯也在正常地运转,好像一切事情都没有 发 生一样。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击集团4月16日对柏林的进攻,就是从这个登陆场发起的。

  1945年2月初,德军在柏林接近地上的兵力十分有限,防御相当薄弱。这对朱可夫部队一鼓 作气拿下柏林从而尽早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对于这一点,朱 可 夫心里是清楚的。能摘取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果实,对朱可夫来说,自然也是莫大的荣耀。

  朱可夫最初给部队下达的任务是:在6天内巩固既得胜利,待后续部队赶上,将油料和弹药 各补足2个基数,然后在2月15日至16日以迅猛行动攻占柏林。这一计划,也曾获得斯大林的 批准。


 

  

第十四章大举西进(8)

 

  然而,就在朱可夫部队向奥得河全力推进的时候,德军在其右翼的东波美拉尼亚实施反攻的 威胁,也一天比一天增大了。当时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集结了40个师的部队。德军统帅部打 算将这些部队隐蔽在格鲁琼兹地域,一俟朱可夫的部队向柏林进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向朱可夫部队后方实施突击,并越过瓦尔塔河和内策河平原,前出到屈斯特林。如果德军 这一企图得以实现,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将会处于十分被动不利的境地。

  在决定是否要一鼓作气攻占柏林的问题上,让朱可夫为难的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白俄罗斯 第1方面军在刚刚实施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部队的伤亡比较大。战役结束后,各 步兵师人数平均只有5500人左右;两个坦克集团军仅有坦克740辆,每个坦克旅平均有坦克4 0辆。由于装备和人员都受到很大削弱,将必然影响到对柏林实施进攻的能力。另一个原因 是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由于朱可夫的部队在20天的进攻时间里,不间断地向前推进了500 多公里,在如此高速度前进的情况下,后勤辎重是很难跟上的,这样就使部队在物资器材、 弹药和燃料方面感到紧张。

  考虑到这些因素,朱可夫决定先不冒险去攻打柏林,他于1月31日向斯大林报告说:

  〃1由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左翼脱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过远,到1月31日为止,我方 面军战线的宽度已达500公里。如果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仍继续停滞不前,敌人毫无疑问将 对拉得过长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采取积极的行动。〃在报告中,朱可夫建议斯大林 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立即组织部队向西进攻,以尽可能地靠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 ;同时责成科涅夫元帅指挥乌克兰第1方面军迅速前出到奥得河。

  对于朱可夫的建议,斯大林既没有立即答复,也没有给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什么具体支持。 

  当时围绕是否要不间断地向柏林发起进攻,进攻的结果将会如何,在苏军将领和以后的军事 、历史学家中都是一个长期议论的话题。

  但是当时负有特殊身份和特殊责任的朱可夫元帅仍然认为,不论是乌克兰第1方面军还是白 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1945年2月以前都不能进行柏林战役。

  朱可夫的这一看法,显然也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直到2月10日,斯大林才命令白俄罗斯第2 方 面军向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发起进攻。为了配合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行动,朱可夫指挥白 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也转入进攻,从而加快了苏军在东波美拉尼亚的推进速度。3月初,白 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第2方面军的部队已经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和奥得河下游。到3月底,白 俄罗斯第2和第1方面军结束了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整个东波美拉尼亚都已掌握在苏军手中。 

  与此同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2月和3月份在西里西亚也胜利地完成了两个战役,并在3月底 前出到尼斯河,与早先到达奥得河的朱可夫部队并列成一线。

  至此,苏军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即告结束。这一进攻战役, 几乎呈一边倒的形势。据苏联方面宣称,在23天的战役中,苏军消灭德军整编的〃A〃集团 军群35个师。仅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就俘虏敌人147万多名官兵,摧毁 和缴 获137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707门迫击炮和1360架作战飞机。苏军在这一战役中,平均每昼 夜向前推进25~30公里,而各坦克集团军则达到平均45公里的速度,最高时一昼夜达到70公 里。这样的进攻速度,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还是第一次。

  在同一时间里,苏军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进行了维也纳战役,粉碎了德军〃南方〃集团军 群的30多个师。4月中旬,苏军进入了奥地利,占领了维也纳,打开了向捷克斯洛伐克中心 地域进军的道路。这样,德国完全失去了匈牙利和奥地利的石油产地和武器生产基地。

  到4月底,苏军战略正面的几个方面军基本处于同一线上,这使苏军在柏林方向上占有一条 宽大的作战面,并在两翼获得了可靠的保障,这为下一步彻底粉碎德军柏林集团和突击柏林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西线战场上,美、英等盟军于2月和3月强渡莱茵河,迫使在鲁尔区的德集团军投降。

  德军在东西两个战场几乎是土崩瓦解般地惨败,使得希特勒已无力量继续作战。他的灭亡已 经指日可待了。

  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新的矛盾也在同盟国之间产生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5年4月1日给罗斯福的信中把这一矛盾的要害问题端了出来。他写道: 

  〃俄国军队毫无疑问将占领整个奥地利并进入维也纳。假如柏林也由他们占领,难道他们不 会不适当地得出印象,似乎是他们对我们的共同胜利作出了绝大部分贡献?难道这种印象不 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将给未来造成极为重大困难的情绪?因此,我认为从政治观点来看,我们 应尽可能向德国东部推进,如果柏林是在我们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我们毫无疑问应当将它占 领。〃

  随后,美、英军队统帅部一改过去那种犹豫拖延的态度,而是加足马力,以最快的速度向德 国的中心地域和柏林推进,努力在苏军到达之前将其占领。




 

  

第十四章大举西进(9)


  3月的一天,还在苏军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期间,斯大林召朱可夫飞回莫斯科。

  朱可夫从机场直接前往斯大林的别墅。那天,斯大林的身体看上去不太舒服。

  斯大林向朱可夫询问了前线的一些情况后说:

  〃我们出去走一走,我怎么感到有点精神不爽。〃

  朱可夫再一次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位最高统帅。只见他面容憔悴,举止和言谈都透着一种疲 劳感。朱可夫作为斯大林的副手,当然比别人更清楚,在4年的战争期间,斯大林的确是太 疲劳了。他的工作非常紧张,经常睡眠不足,特别是在1941~1942年曾为苏军的失利而过 度忧虑,这一切都将长远地影响到他的神经系统和健康。

  散步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