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





考这些问题和革 命道理,还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士兵灌输这些思想。他隐隐约约感到,已到了挽救国家命运 的时候了。

  1917年2月中旬,彼得格勒部分工人开始罢工。几天后,罢工浪潮席卷全城和临近的城市, 罢工人员达20万人,并且势如潮涌,不可阻挡。2月26日,布尔什维克决定举行总起义,成 立临时政府。工人、士兵群起响应。经过短暂的激战,起义士兵、工人很快取得了胜利,并 于27日晚举行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此次胜利推动了全国各地的起义。统治俄 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被推翻。

  朱可夫也置身到革命洪流之中。1917年2月27日凌晨,朱可夫所在的骑兵连突然集合。大家 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朱可夫问排长,排长也不知道。队伍集合后,连 长冯·德·赫尔查命令沿公路向巴拉克列亚城预备骑兵第5团司令部前进,其实,连长 也不 明白上级让到那里干什么。不过,事情很快就明白了。全团的部队都到达团教练场后正等待 命令,突然,操场那边有人举着红旗游行示威。冯·德·赫尔查大尉一看情况不好,朝 马猛 抽一鞭,向团部驰去,其他连长也跟着跑去了。这时从团部走出了一群军人和工人。一个高 个子军人走到队伍前面进行演讲。他说,俄国的工人阶级、士兵和农民不再承认沙皇尼古拉 二世了,不承认资本家和地主。俄国人民不愿意继续进行流血的帝国主义战争,人民需要和 平、土地和自由。他结束演讲时,高呼:〃打倒沙皇!打倒战争!各国人民和平万岁!工人、 士兵代表苏维埃万岁!乌拉!〃广大士兵从内心里拥护他讲的这番话,四处都响起了〃乌拉〃 的欢呼声。随后,士兵们都加入到了游行的工人队伍当中。

  不久,朱可夫得知他们的连长和其他一些军官被士兵委员会逮捕了。这个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的士兵委员会过去是地下组织,这时已公开了,它暂时负责军队的指挥权。士兵委员会的负 责人叫雅科夫列夫,就是那个大高个军人,他是一个很有水平的布尔什维克。起义后,全团 都在等士兵委员会的命令,雅科夫列夫很果断,第二天,他就给朱可夫所在连派去了一名军 官。新连长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举出席团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和本连士兵委员会。朱 可夫被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并出席团苏维埃代表大会。

  团苏维埃代表大会是3月初在巴拉克列亚城召开的。在会上,雅科夫列夫讲了苏维埃的任务 和巩固士兵、工人、农民团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受启发。但后来一个准尉的发言却令朱可 夫很不满。这家伙开始讲得很漂亮,满嘴的革命词句,但讲着讲着,便露出尾巴来了,竟吹 捧起临时政府,并要求继续帝国主义战争。这家伙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愤怒。这里有一个原 因,就是革命后的最初阶段中,由于许多布尔什维克的领袖还被关在牢狱里或仍在流放中, 来不及回到各大城市,致使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苏维埃中窃取了领导权。这些人同资 产阶级代表达成协议,成立了以李沃夫大公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尽管列宁当时在国外 ,但他对这个临时政府的本质看得很透彻。他称这一群人〃已经上升为执掌俄国政权地位的 新阶级,即资本主义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同时,与此临时政府相对立,还存 在着苏维埃政府,俄国出现了两权并存的情况,反映到群众及下层军官中,也存在两种意见 。朱可夫和大多数士兵对临时政府很反感。在选举团苏维埃成员时,大家只选那些拥护布尔 什维克立场的人。选举结果很令朱可夫满意。他认为他们团的苏维埃是真正布尔什维克的 。

  当时全国的形势很复杂,朱可夫那里的情况也发生了曲折。5月初,雅科夫列夫调到别的地 方去了。他走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趁机在团里掌了权,宣称拥护临时政府的方针。 不久,连士兵委员会决定解散这个连。朱可夫和其他委员给士兵发了退伍说明书,并让他们 带上了马枪和子弹。由于朱可夫是该连负责人,所以,投奔到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方面去的 一些军官到处搜捕他,他一连几个星期不得不躲了起来。




 

  

第二章 步入军营(4)



  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进行炮击,标志着起义的开始。在布尔什维克党 的率领下,成千上万的革命军队和赤卫队包围了冬宫及政府各部门。反动军队兵败如山倒, 起义很快获得了胜利。当晚10点45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由于工人和士兵的 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11月30日,朱可夫终于平安地回到莫斯科。12月初,他回到了家乡,一方面是看望父母,另 一方面是过度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各方面的状况好多了。1918年1 月份,朱可夫准备报名参加赤卫队。当时,各地忠于革命事业的工人武装都称作赤卫队,这 是苏维埃政权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由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军事组织统一领导。由于赤卫 队在十月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当时名声很响,青年工人十分踊跃地报名参加。但朱 可夫这一愿望落空了,因为不久他得了斑疹伤寒,4月份,又得了回归热。整整几个月,朱 可夫是躺在病床上度过的,这是他一生中在病床上躺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朱可夫生病期间,革命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迫切需要,苏联共产党 、苏维埃政府开始着手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艰苦工作。1918年1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 三次代表大会一致赞成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列宁也在《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中写道 :〃为了保证劳动群众掌握全部政权和根除剥削者的政权复辟的一切可能,特命令实行劳动 武装,建立社会主义工农红军。〃当时,大规模地复员旧军队与建立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 新型军队在同时进行。新型军队的新,不只是表现在成份上有所变化,更主要是军队的一系 列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军队内部实行了广泛的民主。当时的规定是,各部 队的领导权都由士兵委员会和苏维埃掌握;军队内部官兵一致,人人平等;团级以下军官由 军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些新政策、新制度在建军史上是空前的,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士 兵的积极性,促使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员从士兵中脱颖而出,缓和了建军初期工农干部极其缺 乏的局面,使大批旧军官被逐步淘汰出人民军队。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当时的一份总 结报告对军队民主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报告指出:不管任何时期,只要是公正地研究我国 军队在革命时期的情况,谁都会明白,正是军队的全面民主化和承认广大士兵群众选举产生 的军队组织的权力,以及人民委员会实行的和平政策,使得各战线的军队能够坚持到1918年 冬季的中期,并且拯救了国家,避免了军队自发的向后方的退却。

  政治委员制也是一项崭新的制度。这项制度的萌芽产生在十月革命前夕。当时布尔什维克革 命军事委员会曾向旧军队的许多部队和军事机关派出政治委员,对旧军队进行监督和改造。 1918年1月的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对政治委员制度予以确认。当时政治 委员的任务被明确为:依靠部队中的党的基层组织,负责教育士兵;监督军事专家们的行动 ;同时教育红军士兵信任那些忠诚老实的专家。选拔政治委员的条件很严格,所以,政治委 员的威信一般都很高,说话都很有号召力。朱可夫在后来的回忆中是这样评价政治委员的: 〃他们通常都是一些无可责难的人,都是一些纯朴诚挚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共产党员。〃

  军队还实行了志愿兵制度。具体是,要参加红军的每个志愿人员必须持有士兵委员会、党组 织或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其他社会组织的介绍信。如果是一批人整体加入,那么还要求实行集 体保证。入伍后,士兵享受全面的供给制,每月还有津贴费作零花用。开始每月50卢布,后 来,单 身的150卢布,有家眷的250个卢布。逐渐地,苏共认识到实行志愿兵制度的不足,如,训 练 差、纪律差、缺乏预备兵员,没有大战役需要的兵员保障等。为此,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 出命令,要求在全国建立普训制,即对公民实行普及性军事训练,每个18~40岁的公民应不 脱产学 完96小时的军事训练课程。然后,转入预备役,一旦发生战争,政府一声令下就可 以参军,弥补了志愿兵制度带来的缺陷。当然,这是后话。

  这些新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军队的影响。到1918年春季,红军就扩大到20万人。苏联党和政 府的领导人十分重视扩红运动,1918年1月,从彼得堡向西部战线派出了以赤卫队为骨干的 第一批新的军队。列宁在欢送大会上做了著名的演讲,他指出:〃我向你们第一批社会主义 军队的志愿人员英雄们表示祝贺,你们一定会建立起强大的革命军。〃红军发展到1918年8 月,已达50多万人。

  话又说回来,这时的朱可夫经过几个月的调治,已渐渐恢复了健康。他殷切地希望加入红军 。1918年8月,朱可夫终于参加了红军,编入了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团长是塞米扬· 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布琼尼将军。这是一支十分杰出的部队, 朱可夫后来常为曾是布琼尼骑兵部队的一员而感到光彩。



 

  

第二章 步入军营(5)

 

  这时苏联的形势仍是十分严峻的。国内有旧沙皇军官、士官生和其他反革命分子组成的白匪 军,国外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处境十分困难。1918年下半年在俄罗斯领土 上共有帝国主义国家军队和白匪军近100万人,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很强的战斗力 。苏共看到了形势的极端危险性。9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命令,号召要把共和国变 成 统一的军营。11月,组成了以列宁为主席的国防委员会,制定军队建设的重大政策。苏维埃 全党、全国上下此时此刻都在为实现建立一支大规模正规部队的计划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成 绩是很明显的。到1919年初,红军已有42个步兵师,骑兵4万人,大炮1700门,军用飞机约4 50架,作战军舰有50多艘,训练指挥干部的学校已形成网络。尽管与敌人相比,这些武装力 量还是相当弱小的,但毕竟标志着一支新型军队诞生并逐步成长起来了。

  1919年春,敌人形成了对苏维埃政权的包围。东部有高尔察克的军队,占领了彼尔姆…奥尔 斯克一线;邓尼金的白匪军在捷列河两岸;乌克兰方向是乌克兰反革命政府(即所谓〃执政 府〃)的军队及帝国主义的干涉军;拉脱维亚白匪占据着西部的沙夫里…朱塔夫地区;北面 则是芬兰白匪军及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军。在国内各路匪军中,高尔察克的力量最大,他的 军队大约有30万人。高尔察克本人也被西方各国公认为〃最高执政者〃、〃最高统帅〃。其 次就算邓尼金了,他被称为〃最高副统帅〃。当时白军的作战目标是:邓尼金扫清北高加索 ,进入乌克兰,和从东边进攻的高尔察克会师,共同进逼莫斯科和彼得堡。

  在强大的压力和全党的共同努力下,红军又迅速发展到了180万人,其中,有40万是装备 齐全、富有作战经验的部队。但是苏维埃共和国内部的困难更为加剧,特别是一些最为需要 的东西,如金属、燃料、衣服、谷物都极为缺乏。朱可夫回忆当时部队从莫斯科调到耶尔朔 夫的情景说:〃在莫斯科饿得够呛的红军战士从车厢一下来,就一直拥向市集,买了大圆面 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样,不少人得了病。〃这种困难的境况,也使红军的意志更加坚 强,他们已充分认识到,只有取得胜利,才能彻底改变这一切。

  1919年3月,高尔察克在东线向苏维埃政权发起全面进攻。当时,苏军在东线不足10万人, 而且分散在广阔的战线上。在强大的进攻下,苏军第5集团军步兵第26和第27师进行了英勇 顽强的抵抗。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加上社会革命党人策动富农叛乱分散了苏军的力量,第5 集团军未能顶住高尔察克的进攻,遭到了重大损失,几乎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