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





铡÷诚蛱乇鹪扪镏炜煞颍邓永淳头炊运勾罅侄灾炜煞虻那丛穑约涸蚴贾瞻阎炜伞》虻弊髦沂档莫┡笥选*?br />
  赫鲁晓夫这种实用主义的政客手法,显然有些笨拙和过分。对于赫鲁晓夫这种肉麻的献媚和 别有用心的拉拢,朱可夫觉得很不自在。作为一名行武出身的军人,他不愿意仿效那帮政客 们所惯用的投桃报李式的态度,他在大会发言中没有说一句称赞赫鲁晓夫的话,这在当时 所有的发言者中是极少有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赫鲁晓夫和朱可夫在政治上形成联盟,因为他们两人都需要从对方获得自 己所要的那一部分利益。

  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的权力渐渐膨胀起来,并且继续夺取他的政治对手们仅有的一部分权 力,从而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和恐慌。

  1957年4月,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决定向赫鲁晓夫发起反击。后来伏罗希洛夫 、别尔乌欣和萨布罗夫也自愿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老成的布尔加宁尽管开始不公开表示态度 ,却允许这些人在他的办公室开会策划。

  当时中央主席团共有11名成员,而参加这个集团的已有7名,此时赫鲁晓夫已属于少数派。 

  在6月18日召开的一次主席团例行会议上。开始是大多数人在一个极普通的问题上都投票反 对赫鲁晓夫的意见。没等这位家长式的会议主持人转过神来,与会者中的反对派已经开始对 他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攻击。让这位以反斯大林个人迷信起家的英雄颇为难堪的是,大家几 乎异口同声地指责他搞个人崇拜。他们一不作二不休,坚决要求赫鲁晓夫当即辞去党的第一 书记职务。投票的结果是7对4,多数人站到了赫鲁晓夫的对立面。

  至此,布尔加宁的胆子也壮了起来,他直盯着赫鲁晓夫,郑重地宣布:

  〃好吧,赫鲁晓夫同志,我们是7位,而你们是4位。你应该服从多数了。〃

  面对突入其来的发难,赫鲁晓夫好像被人狠狠地敲了一记闷棍,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滚圆 的秃头上沁满了汗珠。然而,他不愧是政坛上的老手,只见他定了定神儿,然后理直气壮地 反驳道:

  〃在数学上,2加2的确是4,但这不能应用到政治上。在政治方面,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 。〃

  可能是出于无法弥补的疏忽,反对派集团大概忘记了,按照党内的正式规定,在主席团成员 中只要有4分之1的人数就可以要求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狡滑老练的赫鲁晓夫在得到朱 可夫等3位支持者同意后提出:只有中央全会才有权免除党的第一书记的职务。他要求立即 召开中央全体会议表决。赫鲁晓夫确信,只要能召开中央全会,他就能够化险为夷。

  此时,拥兵自重的朱可夫一方面表示支持赫鲁晓夫的意见,一面要求主席团会议休会。然后 ,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会议室,立即命令国防部派军用飞机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火速 接到莫斯科来。

  第二天早晨,300多名委员已经聚集在莫斯科的会议室里。他们稀里糊涂地被投入了这场政 治权力的抗争中。

  赫鲁晓夫的心好像比前一天踏实多了。他满脸怒气,双眼圆睁地坐在主席台上,活像是一个 即将上场决一死战的拳击手。

  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又相继把昨天对赫鲁晓夫的谴责重复一遍,但是得到的响 应却很少。原来就不十分坚定的主席团成员别尔乌欣和萨布罗夫见风向不妙,也随机应变地 投了赫鲁晓夫一票。

  此时,反对派集团大势已去,他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座位上。

  会上,朱可夫发表了一篇支持赫鲁晓夫的有力的演讲。他把反对派集团的策略同贝利亚的反 党阴谋相提并论,他说军队了解事情真相,就像了解当年贝利亚事件一样。他放大了嗓门向 与会者说:〃红军不允许任何人企图得到个人的权力。〃朱可夫发言时,赫鲁晓夫用火热的 充满感激的目光看着他,按照他的习惯,他真想跳起来向他拥抱,但是他这次控制住了内心 的激动。

  轮到赫鲁晓夫向反对派算帐了,他决心把他的政敌彻底清除掉。他把反对派称为〃反党集团 〃,谴责他们犯了一系列罪行。在他的提议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被逐出党 的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萨布罗夫被解除主席团职务,别尔乌欣降为候补中央委员。获胜的 赫鲁晓夫把主席团的11个席位增加到15个,其中有9名成员都是由他亲自选定。理所当然, 朱可夫就是其中之一。一个职业军人出身的元帅成为党的最高政治机构的成员,这在苏联共 产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由于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曾经在30年代参加过对红军指挥人员的血腥清洗,所 以军人对这个反党集团有着特殊的怨恨,朱可夫决心向他们清算这笔血债。

  在中央全会公告发表的前两天,国防部和莫斯科卫戍部队的900多名党员举行了会议。朱可 夫作了报告,他对该反党集团进行了批判,说他们没有遵循党的列宁路线,助长了个人迷信 ,不相信农业的迅速增长,不承认加强集体农庄的必要性。并且他们脱离了人民,不懂得群 众的愿望,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看不见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切新事物。接着,朱可夫 赞扬了二十大以来苏联共产党的成就。他信誓旦旦地说:〃军队随时准备响应我们的母亲… …党和政府的第一声号召,为捍卫我们政府的利益而勇敢战斗。〃


 

  

第十九章结局(2)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这个职业军人几乎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谴责反党集团的活动中。 他痛骂这些反党集团成员是害群之马,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把持了将近30年的权力。在每次 发言中,朱可夫措辞最严厉的莫过于对搞个人迷信的痛恨,他要求公开揭露这些极权人物的 不法行径。他在7月5日列宁格勒的群众大会上,公开主张把整个斯大林问题和被斯大林清洗 的军事将领们的内幕公诸于众。这位〃炮筒子〃元帅的发言,触及了苏联政治的神经,《真 理报》在发表这篇演说时作了加工,删去了使人敏感的一些话。

  朱可夫提出这些敏感的话题,其目的可能仅仅在于把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对 他和其他一些军人的错误处置纠正过来。但是不论朱可夫出于什么用意,他都是在玩弄政治 炸药,因为他忽略了这样一点:党的领袖们始终是一个整体,他们在许多方面,几代人都是 一脉相承,打碎其中任何一块灵牌,他们都将失去自身的权威和神秘光环。朱可夫肆无忌惮 地向党的隐蔽处进攻,显然犯了政治上的大忌。对朱可夫感谢话还没说完的赫鲁晓夫又似乎 预感到这位兵权在手的元帅是想乘机夺权。这是赫鲁晓夫最为担心的事情。

  朱可夫在多次讲话中宣布:〃红军将忠实地和坚定地保卫着祖国的利益,并且时刻准备来执 行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意愿〃的含义是什么?〃人民的意愿〃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是什么? 此言出自一贯轻视党对军队的领导,轻视军队政治工作的朱可夫嘴里,不能不使党的领袖们 感到迷惘和不安,他们担忧哪一天早晨他会以执行〃人民的意愿〃把他们一脚踢开。

  陶醉于在党内和军内都获得极大权力的朱可夫,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他要把从斯大林头上摘 下来的光圈套在自己的头上。

  他描绘当年自己在列宁格勒战役中的作用时,刻意突出自己贡献。他在群众大会的发言中说 ,在危机时刻,正是由于他领导的部队的奋力抗争,才使列宁格勒转危为安。

  人们一直可以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朱可夫的文章,这些文章最突出的内容之一,就是表白他在 各次战役胜利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把这些文章和他在列宁格勒的讲话联系起来看,人们就有 理由怀疑朱可夫企图建立新的个人迷信,而否定党的作用。

  朱可夫在政治的道路上似乎走得过了一些。他规劝赫鲁晓夫把原打算取消部分经济部门和分 散工业管理系统的计划作一修改,在强大的国防工业部之中,航空工业部保留了下来。之后 ,朱可夫又让党的领袖们作了三个更大的让步:一是停止苏军总政治部历来向党中央直接报 告的制度,转而向朱可夫报告工作;二是军队要派代表参加秘密警察领导机关的活动,对内 务部的军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边防军都要有权指挥;三是对斯大林在历史上的清洗,尤其 是对高级军事将领的清洗应正式和公开地谴责。

  朱可夫的这些要求得到了满足。苏共六月的中央全会以后,在红军中开始有步骤地对清洗期 间被处死的高级将领平反,其中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布留赫尔元帅。由朱可夫控制的《 红星报》刊载了元帅们的传记。同时,该报还批评了党的宣传机关,号召要让更多的接近生 活实际,有丰富的事实材料的文章和书籍问世。

  朱可夫为一些职业军事将领鸣冤昭雪,得到了军人的支持,因为这样不仅抹去了沾在军人脸 上的污点,而且还可以预防今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通过平反历史错案,朱可夫让人们相信,军人对共产主义是忠诚的,他们中不存在反党集团 。因而这又为他提出的减少对军队的政治控制的意见提供了依据。

  苏联卫国战争之后,刚刚从战争的灾难中走过来的苏联人,对军队的信任与感激之情,往往 超过对党和警察,他们把朱可夫看成是胜利的象征而加以崇拜。

  较之其他社会职业,此时的苏联军队有着更强的集中统一性和向心力,他们有着独特的价值 标准,这就产生了一种独立的、不受外来控制的倾向。这种倾向性加之军队生活的隔离性、 其内部系统的完善性、军队在地区上的流动性,特别是军队掌握着枪杆子以及人民群众对之 的信任感,都不能不使党和政府当局考虑对军队的控制问题。

  〃朱可夫想干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党的领袖们的脑子里打转转,当然也在赫鲁晓夫的脑 子里打转转。

  〃不管怎么样,不能让朱可夫为所欲为。〃赫鲁晓夫暗下决心。

  控制朱可夫和军队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建立军队的〃集体领导〃制度。斯大林是控制军队的 老手,他的成功经验就是分而治之。他往往在军队中同时任命一些私人间有宿怨的人相处, 借以互相制约和监督。

  按照斯大林的做法,在政治元帅布尔加宁当了国防部长后,极瞧不起布尔加宁的朱可夫当了 他的第一副部长。在朱可夫当了国防部长后,他的冤家对头科涅夫元帅则当了华沙条约部队 的总司令。科涅夫是赫鲁晓夫的老朋友,他约束朱可夫有相当的实力,他阻止了朱可夫在军 队中一些重大意图的实现,1957年秋天朱可夫的垮后,科涅夫在中间起了主要作用。

  在科涅夫的内心深处,还有自己的算盘。他希望朱可夫早点垮台,然后由他取而代之。他利 用曾经在战争时期同赫鲁晓夫在乌克兰一起共事的关系,表示要与赫鲁晓夫共命运。他与朱 可夫不同,为了得到赫鲁晓夫的欢心和政治家们的好感,他一再声称军人要成为党和政府的 驯服工具,他赞扬党在军队中的决定作用。除此之外,他还极力参加对苏联历史著作编撰工 作的控制,试图创造一个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赫鲁晓夫功绩的神话。




 

  

第十九章结局(3)


  但是这些都还只是一种设想。眼前的朱可夫仍然官居显位、手握大权。他经常出面接待外国 代表团,参加各种重要的国务活动。他的照片在报纸上频频出现。有一期的《红星报》的头 版,甚至有7处提到他。关于他的印度之行的影片发行到各地。从新闻消息中看,他与赫鲁 晓夫、布尔加宁等国家重要领导人总是在一起,他们相处的亲密无间。

  这种气氛不仅给外界,而且给朱可夫自己也造成一种感觉,似乎他的声誉和地位是不可动摇 的。他稳稳地站在权力阶梯的顶点,他甚至可以在那里打一会儿瞌睡而不必担心身后有人向 他下手。

  其实他想错了,他的这一切荣耀和权力,就像春天的雪人一样,突然间会融化得无影无踪。 

  1957年10月初,朱可夫乘着苏联海军的巡洋舰前往南斯拉夫访问。他一想到自己此时的特殊 身份和地位,心情就显得格外舒畅。

  但是来到贝尔格莱德,欢迎的气氛和场面并不像他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