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
铡÷诚蛱乇鹪扪镏炜煞颍邓永淳头炊运勾罅侄灾炜煞虻那丛穑约涸蚴贾瞻阎炜伞》虻弊髦沂档莫┡笥选*?br />
赫鲁晓夫这种实用主义的政客手法,显然有些笨拙和过分。对于赫鲁晓夫这种肉麻的献媚和 别有用心的拉拢,朱可夫觉得很不自在。作为一名行武出身的军人,他不愿意仿效那帮政客 们所惯用的投桃报李式的态度,他在大会发言中没有说一句称赞赫鲁晓夫的话,这在当时 所有的发言者中是极少有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赫鲁晓夫和朱可夫在政治上形成联盟,因为他们两人都需要从对方获得自 己所要的那一部分利益。
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的权力渐渐膨胀起来,并且继续夺取他的政治对手们仅有的一部分权 力,从而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和恐慌。
1957年4月,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决定向赫鲁晓夫发起反击。后来伏罗希洛夫 、别尔乌欣和萨布罗夫也自愿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老成的布尔加宁尽管开始不公开表示态度 ,却允许这些人在他的办公室开会策划。
当时中央主席团共有11名成员,而参加这个集团的已有7名,此时赫鲁晓夫已属于少数派。
在6月18日召开的一次主席团例行会议上。开始是大多数人在一个极普通的问题上都投票反 对赫鲁晓夫的意见。没等这位家长式的会议主持人转过神来,与会者中的反对派已经开始对 他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攻击。让这位以反斯大林个人迷信起家的英雄颇为难堪的是,大家几 乎异口同声地指责他搞个人崇拜。他们一不作二不休,坚决要求赫鲁晓夫当即辞去党的第一 书记职务。投票的结果是7对4,多数人站到了赫鲁晓夫的对立面。
至此,布尔加宁的胆子也壮了起来,他直盯着赫鲁晓夫,郑重地宣布:
〃好吧,赫鲁晓夫同志,我们是7位,而你们是4位。你应该服从多数了。〃
面对突入其来的发难,赫鲁晓夫好像被人狠狠地敲了一记闷棍,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滚圆 的秃头上沁满了汗珠。然而,他不愧是政坛上的老手,只见他定了定神儿,然后理直气壮地 反驳道:
〃在数学上,2加2的确是4,但这不能应用到政治上。在政治方面,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 。〃
可能是出于无法弥补的疏忽,反对派集团大概忘记了,按照党内的正式规定,在主席团成员 中只要有4分之1的人数就可以要求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狡滑老练的赫鲁晓夫在得到朱 可夫等3位支持者同意后提出:只有中央全会才有权免除党的第一书记的职务。他要求立即 召开中央全体会议表决。赫鲁晓夫确信,只要能召开中央全会,他就能够化险为夷。
此时,拥兵自重的朱可夫一方面表示支持赫鲁晓夫的意见,一面要求主席团会议休会。然后 ,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会议室,立即命令国防部派军用飞机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火速 接到莫斯科来。
第二天早晨,300多名委员已经聚集在莫斯科的会议室里。他们稀里糊涂地被投入了这场政 治权力的抗争中。
赫鲁晓夫的心好像比前一天踏实多了。他满脸怒气,双眼圆睁地坐在主席台上,活像是一个 即将上场决一死战的拳击手。
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又相继把昨天对赫鲁晓夫的谴责重复一遍,但是得到的响 应却很少。原来就不十分坚定的主席团成员别尔乌欣和萨布罗夫见风向不妙,也随机应变地 投了赫鲁晓夫一票。
此时,反对派集团大势已去,他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座位上。
会上,朱可夫发表了一篇支持赫鲁晓夫的有力的演讲。他把反对派集团的策略同贝利亚的反 党阴谋相提并论,他说军队了解事情真相,就像了解当年贝利亚事件一样。他放大了嗓门向 与会者说:〃红军不允许任何人企图得到个人的权力。〃朱可夫发言时,赫鲁晓夫用火热的 充满感激的目光看着他,按照他的习惯,他真想跳起来向他拥抱,但是他这次控制住了内心 的激动。
轮到赫鲁晓夫向反对派算帐了,他决心把他的政敌彻底清除掉。他把反对派称为〃反党集团 〃,谴责他们犯了一系列罪行。在他的提议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被逐出党 的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萨布罗夫被解除主席团职务,别尔乌欣降为候补中央委员。获胜的 赫鲁晓夫把主席团的11个席位增加到15个,其中有9名成员都是由他亲自选定。理所当然, 朱可夫就是其中之一。一个职业军人出身的元帅成为党的最高政治机构的成员,这在苏联共 产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由于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曾经在30年代参加过对红军指挥人员的血腥清洗,所 以军人对这个反党集团有着特殊的怨恨,朱可夫决心向他们清算这笔血债。
在中央全会公告发表的前两天,国防部和莫斯科卫戍部队的900多名党员举行了会议。朱可 夫作了报告,他对该反党集团进行了批判,说他们没有遵循党的列宁路线,助长了个人迷信 ,不相信农业的迅速增长,不承认加强集体农庄的必要性。并且他们脱离了人民,不懂得群 众的愿望,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看不见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切新事物。接着,朱可夫 赞扬了二十大以来苏联共产党的成就。他信誓旦旦地说:〃军队随时准备响应我们的母亲… …党和政府的第一声号召,为捍卫我们政府的利益而勇敢战斗。〃
第十九章结局(2)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这个职业军人几乎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谴责反党集团的活动中。 他痛骂这些反党集团成员是害群之马,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把持了将近30年的权力。在每次 发言中,朱可夫措辞最严厉的莫过于对搞个人迷信的痛恨,他要求公开揭露这些极权人物的 不法行径。他在7月5日列宁格勒的群众大会上,公开主张把整个斯大林问题和被斯大林清洗 的军事将领们的内幕公诸于众。这位〃炮筒子〃元帅的发言,触及了苏联政治的神经,《真 理报》在发表这篇演说时作了加工,删去了使人敏感的一些话。
朱可夫提出这些敏感的话题,其目的可能仅仅在于把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对 他和其他一些军人的错误处置纠正过来。但是不论朱可夫出于什么用意,他都是在玩弄政治 炸药,因为他忽略了这样一点:党的领袖们始终是一个整体,他们在许多方面,几代人都是 一脉相承,打碎其中任何一块灵牌,他们都将失去自身的权威和神秘光环。朱可夫肆无忌惮 地向党的隐蔽处进攻,显然犯了政治上的大忌。对朱可夫感谢话还没说完的赫鲁晓夫又似乎 预感到这位兵权在手的元帅是想乘机夺权。这是赫鲁晓夫最为担心的事情。
朱可夫在多次讲话中宣布:〃红军将忠实地和坚定地保卫着祖国的利益,并且时刻准备来执 行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意愿〃的含义是什么?〃人民的意愿〃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是什么? 此言出自一贯轻视党对军队的领导,轻视军队政治工作的朱可夫嘴里,不能不使党的领袖们 感到迷惘和不安,他们担忧哪一天早晨他会以执行〃人民的意愿〃把他们一脚踢开。
陶醉于在党内和军内都获得极大权力的朱可夫,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他要把从斯大林头上摘 下来的光圈套在自己的头上。
他描绘当年自己在列宁格勒战役中的作用时,刻意突出自己贡献。他在群众大会的发言中说 ,在危机时刻,正是由于他领导的部队的奋力抗争,才使列宁格勒转危为安。
人们一直可以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朱可夫的文章,这些文章最突出的内容之一,就是表白他在 各次战役胜利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把这些文章和他在列宁格勒的讲话联系起来看,人们就有 理由怀疑朱可夫企图建立新的个人迷信,而否定党的作用。
朱可夫在政治的道路上似乎走得过了一些。他规劝赫鲁晓夫把原打算取消部分经济部门和分 散工业管理系统的计划作一修改,在强大的国防工业部之中,航空工业部保留了下来。之后 ,朱可夫又让党的领袖们作了三个更大的让步:一是停止苏军总政治部历来向党中央直接报 告的制度,转而向朱可夫报告工作;二是军队要派代表参加秘密警察领导机关的活动,对内 务部的军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边防军都要有权指挥;三是对斯大林在历史上的清洗,尤其 是对高级军事将领的清洗应正式和公开地谴责。
朱可夫的这些要求得到了满足。苏共六月的中央全会以后,在红军中开始有步骤地对清洗期 间被处死的高级将领平反,其中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布留赫尔元帅。由朱可夫控制的《 红星报》刊载了元帅们的传记。同时,该报还批评了党的宣传机关,号召要让更多的接近生 活实际,有丰富的事实材料的文章和书籍问世。
朱可夫为一些职业军事将领鸣冤昭雪,得到了军人的支持,因为这样不仅抹去了沾在军人脸 上的污点,而且还可以预防今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通过平反历史错案,朱可夫让人们相信,军人对共产主义是忠诚的,他们中不存在反党集团 。因而这又为他提出的减少对军队的政治控制的意见提供了依据。
苏联卫国战争之后,刚刚从战争的灾难中走过来的苏联人,对军队的信任与感激之情,往往 超过对党和警察,他们把朱可夫看成是胜利的象征而加以崇拜。
较之其他社会职业,此时的苏联军队有着更强的集中统一性和向心力,他们有着独特的价值 标准,这就产生了一种独立的、不受外来控制的倾向。这种倾向性加之军队生活的隔离性、 其内部系统的完善性、军队在地区上的流动性,特别是军队掌握着枪杆子以及人民群众对之 的信任感,都不能不使党和政府当局考虑对军队的控制问题。
〃朱可夫想干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党的领袖们的脑子里打转转,当然也在赫鲁晓夫的脑 子里打转转。
〃不管怎么样,不能让朱可夫为所欲为。〃赫鲁晓夫暗下决心。
控制朱可夫和军队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建立军队的〃集体领导〃制度。斯大林是控制军队的 老手,他的成功经验就是分而治之。他往往在军队中同时任命一些私人间有宿怨的人相处, 借以互相制约和监督。
按照斯大林的做法,在政治元帅布尔加宁当了国防部长后,极瞧不起布尔加宁的朱可夫当了 他的第一副部长。在朱可夫当了国防部长后,他的冤家对头科涅夫元帅则当了华沙条约部队 的总司令。科涅夫是赫鲁晓夫的老朋友,他约束朱可夫有相当的实力,他阻止了朱可夫在军 队中一些重大意图的实现,1957年秋天朱可夫的垮后,科涅夫在中间起了主要作用。
在科涅夫的内心深处,还有自己的算盘。他希望朱可夫早点垮台,然后由他取而代之。他利 用曾经在战争时期同赫鲁晓夫在乌克兰一起共事的关系,表示要与赫鲁晓夫共命运。他与朱 可夫不同,为了得到赫鲁晓夫的欢心和政治家们的好感,他一再声称军人要成为党和政府的 驯服工具,他赞扬党在军队中的决定作用。除此之外,他还极力参加对苏联历史著作编撰工 作的控制,试图创造一个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赫鲁晓夫功绩的神话。
第十九章结局(3)
但是这些都还只是一种设想。眼前的朱可夫仍然官居显位、手握大权。他经常出面接待外国 代表团,参加各种重要的国务活动。他的照片在报纸上频频出现。有一期的《红星报》的头 版,甚至有7处提到他。关于他的印度之行的影片发行到各地。从新闻消息中看,他与赫鲁 晓夫、布尔加宁等国家重要领导人总是在一起,他们相处的亲密无间。
这种气氛不仅给外界,而且给朱可夫自己也造成一种感觉,似乎他的声誉和地位是不可动摇 的。他稳稳地站在权力阶梯的顶点,他甚至可以在那里打一会儿瞌睡而不必担心身后有人向 他下手。
其实他想错了,他的这一切荣耀和权力,就像春天的雪人一样,突然间会融化得无影无踪。
1957年10月初,朱可夫乘着苏联海军的巡洋舰前往南斯拉夫访问。他一想到自己此时的特殊 身份和地位,心情就显得格外舒畅。
但是来到贝尔格莱德,欢迎的气氛和场面并不像他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