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莫晓
“来得及的,放心吧。第一节课是政治,不打上课铃老师不会来的。”
哦,莫晓点点头,那就多出十分钟时间啦。
热腾腾的拉面端上来,莫晓深吸一口气,香味扑鼻,肚子咕噜的叫了一声,看着就勾的人垂涎欲滴。
拉面馆里有一台电视,高高的挂在西北墙角上,此时正播报着新闻,讲着2000年冬季退役士兵的安置还有新兵的征召问题,然后转而播报起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进入筹备和选拔节目时期。
莫晓一边吹着面,等着温度降下来,一边看着电视上的报道,因为和自己的切实关系不大,也不是很上心,倒是猛然间想起来,已经进入12月份了,元旦就快到了,时间过得还真是快。
倒是许韶光认认真真的听了听,可能是觉得两人之间沉默的有点冷场找点话题,而报道正好给了他开口的机会:“我哥哥今年就退伍了。”
“哎?你哥哥当兵去啦?什么兵?”
“就是义务兵,在东北那边。”说起自家哥哥来,许韶光皱了皱眉:“我爸是不同意他当兵的,想要我哥哥考大学,谁知道,他跟家里一声没说自己把名报上了,还是后来接到了入伍通知书我爸才知道的,气的我爸把我哥臭骂了一顿。”
莫晓点点头,相比起当兵,考大学在家长的眼里可有出息多了,毕竟,想当兵的话,可以大学毕业了再去嘛:“你哥哥学习不好?”
“不会啊,他学习挺好的,家里墙上都是他的奖状……谁知道他怎么想的呢。”
在莫晓的认识里,当兵如果不继续当下去,并且以此为职业的话,是没什么意思的,就像这样的义务兵,当上两年退伍回家了,除了一张退伍证的小红本本,好像就没剩下什么和兵有关的东西了。退伍在家以后,也不能说是国家就忘记你了,只能说因为需要安排的人太多了,总有照顾不过来的。说是给安置工作,可什么样的工作人家可不给保证了,有的甚至退伍几年了工作也没个信。不过许韶光家是做生意的,工作什么的倒是不愁。
面凉的不再烫嘴了,许韶光早就吃完了等在一边,也没有催促莫晓。莫晓开始吃起来就很快了,不一会儿一碗面就下了肚,胃里充实了,心情也跟着向上飙升了几格。
许韶光自然不会让莫晓掏钱,于是早早的在叫面之前就结了,在习惯了出门男士付账的莫晓看来这很正常,于是就没说什么,两人赶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回到了教室。
只是莫晓注意到,看到两个人一起进教室的同学眼睛里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对于别人看着她窃窃私语也不在意,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八卦爱说闲话,想象力丰富些,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很快,莫晓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李老师单独叫了许韶光谈话之后又叫了自己。
李老师是老教师了,带过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看着他们从初一新生到初三毕业,从懵懂的孩子,长大成为花季少年少女,这三年间,是孩子成长变化最大的一段时间,开始察觉出男女生诧异,萌生出懵懵懂懂的感情更是令老师们头疼不已的年龄。说轻了,没用,说重了,又怕孩子心理承受不住,而这种事情,往往是耳提面命也杜绝不了的,真真是伤脑筋!
李老师跟许韶光谈过话,隐晦的提了下最近班级里同学之间流言的那点子他和寒莫晓的事情,许韶光也只是沉默,低着头,一句话也不回,任你说破了嘴,说干了嗓子他也没反应。
李老师没辙了,这个说不清楚,问不明白的,找另一个吧。
于是,寒莫晓被叫进了办公室里。
班长王爱新在教室讲台上扬声喊了句:“寒莫晓,李老师叫你去办公室!”喊完,王爱新眼睛里的轻视和得意毫不掩饰的看向莫晓。
秉持着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莫晓站起身,径自走出教室,眼神也没给王爱新一个,让王爱新那些个眼刀子射了个空,哼了一声坐回座位,她早就不喜欢寒莫晓了,一开始因为她不合群,集体活动不参加,自己说话不回声,让自己工作很不好做,每次都会被老师说。后来是因为她突然之间变漂亮,班级里男生总是偷偷议论她,就连许韶光那个从来不跟女生说话的也经常找她说话,还有个那么好的哥哥……学习成绩一下子进步那么多,上次月考,比自己高出那么多,想着,就让王爱新心里不平衡。
上次上学不经意看到了她和许韶光一起在拉面馆吃饭,后来还一起回了教室,要说没什么,鬼才信呢!看老师这次不叫她家长!
寒莫晓喊了报告,进了办公室,上课铃正好响起。办公室里的老师们陆续的离开,很快,就只剩下了李老师,许韶光和莫晓三人。
李老师看了看莫晓,见她疑惑的看了看同样在办公室的许韶光,推了推眼镜,笑着指着一边的凳子:“你们搬凳子过来坐吧。”
许韶光和寒莫晓搬了凳子并排坐在李老师对面,许韶光不安的看了看一脸淡定的莫晓,原本有些担心的心忽然放了下来。
李老师看了看两个孩子,笑着说:“老师叫你们来,没什么别的事情,你们也不要多想,不要有什么负担。”
莫晓抬眼直勾勾的看着李老师,忽然明白了过来,这两天她不是没注意到班级里有同学私下里说她和许韶光什么什么的,不过听过就算了她也没在意,小孩子么,说说而已,男孩子女孩子多说两句话也能被传出来谈恋爱之类的,处于敏感的年龄,自己越在意越解释,反而会越不清楚,也就放任了。
看来,是传到老师耳朵里了,这是来给打预防针呢。
李老师咳嗽了两声润润嗓子,斟酌了一下语言,说道:“最近班里有些谣言……老师也不是相信他们说的什么,只是,老师想说,你们还小,现在还是学习为重,多注意点影响。”
许韶光撇撇嘴,那些个长舌头的家伙,自己不搭理他们还上脸了,找个时间,看来得好好谈谈,不然,他们还以为自己改脾气了呢!
想着,看了看莫晓,对方脸色没变,就跟没听懂似的。许韶光忍住翻白眼的冲动,相处久了,他自然知道寒莫晓哪里有表面那么乖巧,就是一个……嗯,前天看得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对了!扮猪吃老虎!她就是那个假扮猪的家伙!
果然,就见寒莫晓很纯良无辜的眨眨眼睛:“什么谣言啊?我有好好学习啊,也没有做小动作给旁边的同学造成影响。”
“嗯,老师知道。寒莫晓同学最近进步很大,以后要保持啊,好好学习。”
“我会的老师!说起来,老师叫我们过来到底有什么事情啊?”莫晓眨眨眼睛问道,忽然想起什么来:“难道是为了前两天的事情?”
“前两天的事情?”李老师反问一句。
莫晓不好意思的挠挠脸颊:“说起来,是我和许韶光不对,那位哥哥还好吧?那天送医务室我们也没跟去,因为实在太饿了就先去吃了饭。后来……嘿嘿,就把这事给忘记了。他好了吗?那天都摔晕了呢。”
李老师听的稀里糊涂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推了推眼镜:“哦?老师还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是,莫晓很有技巧的把高年级好像认识自家哥哥的大哥哥们问自己和许韶光借钱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说完了,李老师也算明白过来了,想必王爱新说的看到过两人一起吃饭还有手牵手什么的都是从这里来的啊,当下也知道自己是瞎操心了,多么有同学爱乐于帮助同学,单纯善良的孩子啊!只是,勒索也没看出来以为是借钱的话,这孩子会不会单纯的有点太过头了?
果然是跟同学接触太少了,李老师立时下了要让寒莫晓多多和同学接触,努力增长些常识走出独自一人小世界的念头,而帮扶对象嘛……李老师视线落在了许韶光身上,作为邻居和关系要好的同学,正合适!
李老师慈爱的笑了笑:“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是对的,许韶光以后也要多帮助寒莫晓同学才是,寒莫晓也要多和同学接触接触,大家要在一起学习生活三年,这可是份美好的回忆啊!”
“当然,会和同学好好相处的。”寒莫晓满口答应下来。
许韶光和寒莫晓离开办公室,不约而同的长长松了口气。“你傻了?一句话也不说?”
“说什么?好的坏的都让你一人说了。我不是给你留发挥空间么!”
“哦,那可真是多谢了!”
“客气啥,谁让咱俩是邻居兼好朋友呢!我以后会帮助你融入集体的!”
“谢谢!不用!”,难道自己还要去哄爱背后打小报告的小孩子们玩吗?
没叫家长,没被罚写检讨,甚至于老师开始对许韶光经常和寒莫晓接触都选择无视了,就算看到了,也只是欣慰一笑?让等着看后续发展的某些个同学郁闷了,到底怎么个事情啊?
卷一 寒家莫晓 第二十六章 传说中的高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十二月的月考就要来临,陷入复习压力里痛苦挣扎着的同学们同时更加期盼的元旦也即将来临了。
沈云茹的开店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她拒绝了莫初和莫晓要帮忙的提议,让两个孩子专心在学习上,一个人开始东奔西跑,郑明俊表哥也会在没有活干的时候开车带着沈云茹一起处理这些事情。
个体经商要办的东西并不是很麻烦,走正常的程序所有证件办下来最多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店铺也是找好的,就在离着莫晓家不远的地方,是古城区的主街道,在鼓楼脚下,虽然不是很繁华,但附近居民很多,更何况,时间临近新年,开始做新衣服的人不少,就算不做新的,也会把以前不是很旧但或许不是很合身的衣服拿来改一下,沈云茹做过计算,如果店面开起来,收入肯定要比她去工作强得多!
于是,她更加有干劲的投入了进去。租用店面和进货的钱都是从大表哥那里借来的,不是很多。说起来,也是巧合了。
寒莫晓家家属院对门就有一家家庭式的制衣店,是外地的一家人租住的院落开的小店。店主老家那边突然有消息说是店主的母亲病了,而且怕是个需要长期床前伺候的病,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到这里来,店主一家只能说举家搬回老家去了,于是,那制衣店里剩下的布料就急于脱手,正好被沈云茹捡了个正着,以比较低的价格买了下来。虽然都不是些什么特别好的布料,但也是胜在品种很全,只要再进一些高档的,店就可以先开起来了,然后再慢慢的找货源稳定进货就可以了。
于是,在莫初和莫晓复习准备迎接考试的十二月底,沈云茹的初晓制衣店开张了。
开张的日子是沈云茹专门找在古玩市场后排街巷里的一个瞎子算命先生花了五块钱算的黄道吉日,买了挂鞭炮,两个花篮,一切就准备就绪只等着那一天开张营业了。
沈家在水城没有什么亲戚,父母亲死得早,姐妹两个相依为命,沈云茹姐妹的父母在世时与亲戚之间也是鲜少有走动,到了两姐妹这里,就更加疏远了。
开张的那天,是十二月二十四,平安夜,只是对于外国节日的不热衷让街上一点过节的气氛也没有,只有一些大商场摆了圣诞树和气球彩带什么的点缀装饰了一下,更多的也是借由这个外国节日进行促销宣传。
沈云茹不同意莫初和莫晓请假,只是让两兄妹在中午的时候到溢香饺子馆去吃饭,沈云茹定了一个包间,决定请客感谢那天要来帮忙的大姨和大表哥一家。
十二月二十四这一天,天气很好,阳光很暖,没有风,湛蓝的天空看不到一丝云彩,显得天空高远空旷,有种静止纯净的美。
初晓制衣店不大,十几平方米,坐南朝北,有面是一家照相馆,左边是一家五金店,在过去就是鼓楼下的环形路了。街对面有家不是很大的超市,一家内衣专卖,然后是各种各样的小卖部,餐馆,理发店,是这一代古城区主要的商业街了。
而且,鼓楼下的环形道,在晚上的时候是个夜市,各种摊位卖什么的都有,即使是冬天,晚上的时候也很是热闹。
开业来帮忙的是大姨一家,大姨夫郑国成开着教练车塞下了大姨,大表哥和表嫂,蒙蒙一起来帮忙。而表姐郑明美因为上学也没有来。
其实说帮忙,并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店面那么小,开业仪式什么的也只是个过场,贴一下开业大吉的大字,挂招牌,放鞭炮然后请左右四邻吃点子喜糖瓜子,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也就完了。
所以,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