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宋
鹌矗遣皇钦遗奥穑?br />
他也知道是这个时代的人,头脑还很僵化,还没有接受这种新式武器。就是自己手下的这十万火枪营,最初建立的时候,要不是自己强逼着他们不断地使用火枪,他们也不习惯,就是那陆秀夫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才习惯这种新式武器。
但是他们一旦习惯了这种武器,就立刻发现了火枪的好处。而且陆秀夫还不停地根据火枪研究出很多战术,又结合着自己骑兵的有点,研究出更多的花样。
所以,对于自己手下的这支军队和这支军队的首领陆秀夫,马可儿都是十分地放心的。但是马可儿知道,这样的国战不知道要打多久,到后面打得就是国力。想到这里,马可儿便派人把王亮叫了过来。
王亮很快就来到了马可儿的书房,如今的王亮,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青涩,作为马可儿帐下文官的首领,身上已经具有了上位者的气度。看着王亮走进来,马可儿微笑地抬起手指着旁边的座位说道:
“坐吧”
“谢并肩王”王亮深施了一礼,之后恭敬地在座位上坐了下来。
“王亮,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回并肩王,今年的收成不错,缅甸那边的收成也不错。如今我们的粮仓都已经满了,但是缅甸那边仍然有很多的粮食,您看我们是不是卖掉一些?”
“不”马可儿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能够卖粮食,马上建立新的粮仓,将缅甸的粮食都给我收上来,存放进去。”
“这……”王亮神色大变道:“难道那忽必烈真的能够突破襄阳,攻破临安,打到我们云南不成?”说道这里,王亮的神色充满了忧虑。
马可儿知道当初他从临安带到云南的这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都在临安,而且家族的势力也都不小,有的甚至是皇族。所以此时的王亮很担心忽必烈攻进临安,如果那样的话,恐怕他们的家人都会死在蒙古的铁蹄之下。
王亮从马可儿的语气中听出了这种可能,他和那些马可儿的学生们,十分地崇拜马可儿,所以马可儿的话对他们来说就是如同真理。如今听到马可儿这么一说,王亮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家人,心中便慌乱了起来。
马可儿也了解这些情况,一看到王亮的神色就明白了他的心中想法。心中略微寻思了一下,便知道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恐怕自己手下的这几十个文官骨干会心神不宁,于是便轻声地对王亮说道:
“王亮,要不这样,把你们的家人都接到云南来?”
王亮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行不通的,家族在临安盘根错节,不到最后一步,是不可能离开临安的。可是如果到了最后一步,他们还离得开吗?”
马可儿也陷入了沉思,最后。马可儿轻声说道:“王亮,你通知那些随本王一起来到云南的那些人,让他们给自己的家写信,告诉他们的家人,就说我并肩王马可儿随时欢迎他们来到云南。”
而在此时,马可儿也想到了马天骥,心里考虑着自己是否也要给马天骥去一封信,问他要不要前来云南,继而便是哑然失笑,心道,马天骥作为朝廷大臣,怎么可能在此时前来云南。马可儿放下心事,想到一旦襄阳被破,那么随着蒙古军队的前进,恐怕会有大量的难民涌入云南,到那时情形会更加地严峻。所以马可儿又叮咛了王亮一番,一定要做好粮食的储存工作,才放王亮离开。
有过了两天,马可儿这次接到了郭靖的一封信,在信中郭靖说道,他正在集结武林人士,前往襄阳,助张世杰一臂之力。在信中也希望马可儿能够前来襄阳,在信的最后,向马可儿提出,希望能够让他的儿子郭破虏前往襄阳,和自己一同抗击蒙古。
马可儿立刻召回了郭破虏,并且却亲手给郭靖写了一封信,信中解释了自己如今不能够前往襄阳的原因,并且保证,只要皇上命令自己出征,那么自己就一定会立刻率军前往襄阳。然后将信交给了郭破虏。
之后,马可儿,华紫霞,辛无剑,连纵,陆秀夫等人,大家又在一起大醉了一场,郭破虏才离开了云南,向着襄阳而去。
望着郭破虏离去的身影,连纵的语气有些遗憾地说道:“并肩王,我们什么时候前往襄阳。”
众人听到连纵的问话,都静了下来,整齐地望向马可儿。马可儿望着连纵,轻笑着说道:
“连兄,如今天下大乱,而你父亲当初给你在外面的时间似乎是十年,当初你我相见的时候,你说还有八年的时间可以不回你们的总坛。如今八年已到,你不用回去吗?”
“我去年不是回去了一趟嘛,我父亲说了,和并肩王在一起的这几年,我的修为和阅历都有很大的增长,所以就让我回来了,并且告诉我,愿意呆多久就呆多久。”()
第一卷 凤声鹊起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合之声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合之声
听了连纵的话,马可儿不禁莞尔,轻笑着说道:“连兄,我们什么时候去襄阳,我说得不算,那要等皇上下旨。”
“那……皇上若是不下旨,我们岂不是去不了襄阳。”
马可儿的脸略微地沉了下来,最终轻轻一叹道:“是的。”不过,马可儿很快就又开朗地笑道:“放心吧,这次忽必烈来势汹汹,仅凭着朝廷是应付不来的,我辛苦十年,培养了这支力量,就是为了这一天。襄阳,我终究会去的”
说着,马可儿又转头望着华紫霞和辛无剑说道:“华兄,辛兄,如今北侠郭靖正在襄阳集结江湖人士,你们两个如果有兴趣前去,倒是可以离开云南前往襄阳。”
“没兴趣。”两个人一起摇头。
“嗯?为什么?”马可儿不解地问道。
“没什么。”华紫霞淡淡地说道:“像这种战役,我觉得还是并肩王您在行,到时候跟着您一起去,才能够把我们的力量用在刀刃上。现在去,就是浪费时间。”
马可儿看着众人信任的目光,心中不禁感动,没有言语,只是淡然一笑。
襄阳。
各地的武林人士正在集结,但是他们和张世杰之间并不和谐。在宋理宗的时候,襄阳完全是以郭靖为主,和一帮武林人士率领着襄阳守军力抗蒙古大军。但是自从宋度宗继位之后,便将张世杰派到了襄阳,而张世杰是一个极有主意之人,同样也是一个极有本事之人。而且从他的心里,也不是很瞧得起郭靖这些江湖中人。
在他的心里认为,这些江湖人士并不适合战场,而且他们的纪律性很差,若想打赢一场战争,靠得还应该是大宋的正规军队。至于前几次襄阳之战,张世杰那时还在临安,并没有亲眼看到过,他认为主要的力量还是靠着襄阳的大宋军队,郭靖之流只不过江湖人士自我吹嘘罢了。一个国家的安慰靠江湖人士去守护,那岂不是笑话。
对于张世杰一手训练出来的大宋士兵,心思也同他们的主帅张世杰一样,很是瞧不起郭靖等人,而且他们认为这就是在和他们抢功。如果功劳都让这些江湖人抢去了,那还要他们这些正规军队干什么?他们当兵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一个功名。即使郭靖等人根本不在乎朝廷的封赏,没有和他们争功,但是郭靖他们也争去了他们的名不是?到时候又会四处传播郭帅天下武林人士抗击蒙古,保卫襄阳的若干事迹,这叫他们这些真正流血的正规军情何以堪。
所以,自从张世杰来到襄阳之后就对江湖人士采取了不欢迎的态度,但是他也不能够拒绝。毕竟这是一个爱国的举动,而且郭靖在民间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襄阳,百姓对其很是爱戴。这样张世杰的心里很不舒服,同时也害怕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江湖人士影响了他的军队,于是就把这些江湖人安排在几处院落之中,并没有让他们参与任何军事行动。
在首战之后,张世杰再也没有派兵出去攻击蒙古军队,当然也再没有人要求出去主动进攻。就是那些新兵也没有了刚开始的兴奋,而是严肃地站在城墙之上,注视着对面的蒙古军队。
蒙古军队依然是派出了一万骑兵担任警戒工作,之后他们便又开始了扎营。二十万的大营一眼望不到边,如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颜色,给人非常强烈的压迫感。
蒙古军队看来是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大营之内安置倒是容易,把随军的帐篷一支就可以了,但是环绕大营的营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忽必烈的军队开始到附近的山上砍伐树木,然后围绕着答应开始建造营墙。
城墙之上的张世杰已经紧紧地皱起了眉头,从蒙古军队的举动就能够知道,这次忽必烈的决心。
“元帅,忽必烈这是在做什么?难道他是想和我们打持久战?他们的国力能够坚持那么久吗?”
一个将领迷惑地问道。这也不怪那个将领如此问,这是所有将领共同的心声。在以往和蒙古的战役中目光军队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烧杀抢掠一阵之后,便退了回去,真是如潮而来,如潮而去,让大宋十分地头疼。可是如今的忽必烈却摆出了一副持久战的模样,这让大宋的军队很不习惯,心中难免迷惑。
但是只有张世杰紧锁着眉头,他感觉到了忽必烈的决心,心中前所未有地沉重。他看着周围的将领,凝重地说道:
“此次与以往不同,以往的蒙古军队是来我们大宋打劫的,他们丰收的时候,就把南下当成了他们的一次围猎,他们受灾的时候,就把大宋当成了粮库,所以以往他们只是抢完了就走。但是如今忽必烈已经完全整合了北方的所有势力,而且有着整个北方的国力支持,要知道那里原本就是我们大宋的国土。所以他们如今完全有能力和我们打一场持久战,看来这次忽必烈是不亡我大宋誓不罢休啊”
“那如今我们应该怎么办?”
张世杰摇头叹息道:“旷野作战不是我等长处,我们只有在襄阳城内坚守。我们大宋和蒙古究竟谁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一方面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守得住襄阳,另一方面取决于哪一方的国力更强。如果谁的军备和粮草先耗空了,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失败了。”
张世杰想起当初在临安的时候,在宋度宗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曾经预言忽必烈十年之内一定会倾全国之力来攻打大宋,起初自己还不相信,笑那并肩王危言耸听,杞人忧天。没有想到并肩王远见如斯。不禁黯然一叹道:
“当初在皇上处登大宝的时候,一字并肩王曾经说过,十年之内我大宋必与能够有一场恶战,是军力和国力倾国相拼的生死之战,一字并肩王真是目光卓绝啊。”
听了张世杰的话,众将神色不同,当初在临安见识过马可儿设计杀死蒙古三万军队的那些将领自然面现钦佩之色,但是那些没有见过此事,只是听说过的那些将领,特别是张世杰手下的那些老将,当初马可儿灭杀三万蒙古兵的时候,他们也在襄阳同忽必烈战斗,最后马可儿成了那场战争的最大光环,这就让他们在不相信的基础上,对马可儿更有了一份怨恨。在他们的心中,一个女子,而且还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子,会有什么能耐,只不过以讹传讹罢了。他们甚至恶意地想到,皇上如此宠信马可儿,是不是马可儿和皇上之间有什么龌龊之事。
张世杰定下了未来这场战争的计划之后,大家有了方向,也就按部就班地实施了起来,渐渐地没有了起初的惊惧。而张世杰的计划对于如今襄阳内的大宋士兵无疑也是正确的,守城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在郭靖的号召之下,江湖人士涌向襄阳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张世杰又给了郭靖几个大院落,挤满了两千多人。
这些江湖人都是奔着郭靖的面子而来,如今见到郭靖在这襄阳城内已经说了不算,被张世杰扔在这院落之中,不闻不顾。这些江湖人士立刻便心中不平衡了起来。以往他们来到襄阳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场面?郭靖就是整个襄阳城的主人,他们就是郭靖的直接将领,那些所谓的大宋正规军都得听从他们这些江湖人士的管理,而且还崇敬地望着他们。那些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简直就是襄阳城内百姓的再生父母,使这些江湖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然这些人之中也有如同郭靖一般无欲无求,只是为国为民而驻守襄阳,但是那毕竟是少数。
如今满怀激情来到襄阳,却受到如此待遇,完全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样。张世杰他们根本就见不到,偶尔见到几个将领,对他们也是十分地傲慢,甚至眼中还闪过厌恶。那些士兵也不再向过去那样崇敬地看着自己,如同看普通百姓一般的目光看着自己等人。那些老百姓则更是不堪,他们的眼中只有张世杰那些正规军,完全没有了他们这些江湖人士。
这些江湖人士原本就是狂野之人,如何受得了这番待遇。有的声言要离开,有的更是向郭靖提出来,将他张世杰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