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宋





。而那个穿着普通的老者则一双大袖舞动开来,如同两支铁鞭,又如同两条巨龙,射来的利箭竟然没有一支能够突破进他的两只袍袖。

可是城墙上的禁卫军却没有那么幸运,数万支利箭已经遮蔽了天空,如同一座箭山当空压了过来,瞬间就有数十人被射成了刺猬,一具具尸体无助地倒在地上,城墙上染红了鲜血,还伴随着无数受伤的士兵凄厉地惨嚎……

马天骥躲在城垛的后面,亲眼看到就在这西城军第一轮箭雨之下,他这精心训练过的,在自己心中一直觉得并不输于东西两个军营的精锐之师就损伤惨重。

这西城军配备的弓弩太厉害了,尤其是站在最前沿的那些士兵,使用的竟然是神臂弓。那神臂弓是大宋工匠几代人研制而成的国之利器,曾经数次在和蒙古骑兵的交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这些没有和蒙古军队交过手的禁卫军又如何是这神臂弓的对手?

一个个禁卫军只好躲在城垛之后,将盾牌遮挡在头上,祈祷着这箭雨早一点儿停下来。

“攻城梯!上!”

城下又是一声大喝,在骑兵之后迅速地冲出了八队步兵,扛着攻城梯在一轮又一轮的箭雨掩护下,向着城墙跑了过来。

城墙上的禁卫军也想要站起来还击,可是刚刚露出一个头,就被无数的利箭射穿,**鲜血的尸体摔倒在地上。

马天骥双目已经赤红,大声地喝道:“禁卫军分成两队,一队手持盾牌站在前面挡住对方射来的箭,另一队站在盾牌之后,射箭反击。”

禁卫军迅速地站成了阵型,在城墙上瞬间竖起了一排盾牌,如同一道钢铁城墙。在盾牌后面的第二排禁卫军,急忙张弓搭箭,在盾牌的缝隙中向着城下反击着。

可是,西城军本就在人数上占着优势,再加上神臂弓的助力,压得城墙上的禁卫军根本就没有还击的力度。就是射出的箭也是毫无目的,而且那西城军射过来的漫天利箭,还不时地从盾牌的缝隙中射入进来,无情地收割着一条条禁卫军的生命。

并且那攻城的步兵在强大的箭雨的帮助下,很快地就爬上了墙头。不过,也是因为西城军的步兵攻上了城墙,西城军的弓箭手害怕误伤到自己的人,随即也停止了射击。

城墙上的禁卫军刚刚松了一口气,便看到了已经登上城墙的西城军。立刻拔出了长剑和西城军战到了一处。

“咻”的一声,一支长箭从西城军中射来,一箭射穿了一个将领的眉心。那个将领连哼都没有来得及哼一声,就摔倒了马天骥的面前,临死的时候,还瞪着一双死鱼眼看着马天骥。

马天骥的心脏狠狠地一抽,抬头看了看不时倒下的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禁卫军,再低头看了看仍然望着自己的那一双死鱼眼,马天骥有些傻了!

一个西城军砍到了一个禁卫军,向着发傻的马天骥冲了过来,手中的长刀划出一道亮光劈向了马天骥的头顶。一个禁卫军突然出现在马天骥的身前,根本没有躲避那西城军劈下的长刀,而是双手握着一把长剑狠狠地刺向了对方的胸膛。

“噗!”

挡在马天骥身前的那个禁卫军的脑袋一下子被劈成了两半,鲜血溅了马天骥一脸。而同时那个禁卫军的长剑也插进了那个西城军的胸膛。

那突然溅了马天骥一脸的鲜血令他惊醒了过来,看到身前的禁卫军为了救自己,脑袋被劈成了两半,马天骥突然从那个禁卫军的身后跳了出来,抡起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劈向了那个还没有死透的禁卫军。

“唰”的一声,削掉了那个西城军的脑袋,马天骥厉声喊道:

“兄弟们,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禁卫军看到自己的大人如此勇猛,立刻从心底涌起了斗志,齐声高呼,拼死地向着西城军杀去,竟然就这样将西城军攻上来的士兵给压了回去。

“必胜!”

“必胜!”

禁卫军兴奋地高呼。高呼声未落,耳边只听到整齐地一声嗡鸣。如同千百个马蜂窝被捅了,巨大的嗡鸣声震人心魄,那是弦声,弓弦的声音,拉满的弓弦射出利箭的声音。

“咻咻咻咻……”

无数的利箭组成了一道铁墙,飞上了城墙。这一波箭雨十分地突然,让在欢呼的禁卫军一下子倒下了一千多个。

惨叫声!城墙上到处都是绝望地惨叫声!很多人就算在死前地最后一刻;都还不明白:

“这到底是为什么!信王为什么会造反?他怎么敢造反?”

马天骥的眼睛已经完全红了,拼命地将自己身边的禁卫军踹倒,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着:

“蹲下,蹲下,快蹲下,全都他**的给我蹲下!”

马天骥趴在城垛的底下,抬头望着天上不停地飞过的箭矢,又转头看了看后面被董宋臣和太子赵禥压在身下的皇帝宋理宗,心中不禁泛起一片苦涩……

第一卷 凤声鹊起 第一百一十三章 高调宣告女儿身

第一百一十三章 高调宣告女儿身

“时候差不多了!”

庭院中的马可儿轻轻地从椅子上站起,双手抓住自己胸前的衣衫,猛地向外一扯,将罩在外面的衣袍扯掉,随手扔向了空中。

五千人猛然一怔,就连站在马可儿身后的梁虎,张相,万鼎和文天祥也不禁一愣,眼中透露出无尽的震惊。

只见扯掉外袍的马可儿,露出了里面穿着的衣服。身着一身宝石蓝的锦缎衣裙,上面绣着一只展翅高飞的鹰,裙摆上隐约可见一朵白色的桃花,腰间系着一条绣花流苏,上面陪着一条晶莹的玉佩。腰如杨柳,眸似明月。风吹过,衣猎猎。极美的面容下透露着英雄般的气概。

马可儿的声音在夜色中响起,似金似玉,铿锵有力:

“我,马可儿!当朝太尉之女!今率领尔等助太子夺位,送尔等一生荣华富贵!来日率领尔等征战蒙古,夺回大宋河山,送尔等传万世之名誉!尔等可愿追随于我?”

梁虎,张相和万鼎只是略微一愣,便立刻跪倒在地,高声呼道:

“弟子愿追随师父,虽死无憾!”

马可儿的目光望向了面前的五千人,绝世高手的气势从心底向外散发开来,那凌厉的气场瞬间笼罩了面前的五千士兵。那五千人心中一寒,立刻从震惊中清醒了过来。

这五千人的心里当然不会有任何的想法,因为从他们被连纵和郭破虏招兵带走之后,从第一天开始就给他们洗脑,要他们知道,他们遵守的唯一命令就是要绝对服从这支马家军的最高统帅,而这支马家军的最高统帅就是此时站在他们面前的马可……哦,现在应该叫作马可儿。

所以,被洗过脑的这五千士兵清醒之后,立刻像条件反射一般,跪倒在地,齐声呼道:

“愿追随统领,虽死无憾!”

梁虎,张相和万鼎早已经在心里把马可儿当作了长辈来尊敬,试问,长辈是男是女有关系了吗?他们只知道是马可儿给了他们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只要马可儿不抛弃他们,他们就绝不会离马可儿而去。

可是,文天祥不同,他可是大宋的状元公。他很佩服马可儿的学识,胆略,所以他拜马可儿为老师。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政治上对马可儿一味地盲从。不会因为马可儿的一句誓言,就紧随左右。因为他的心中装着大义,装着天下百姓!

文天祥静静地望着马可儿,抑制住心中的震惊,轻声地问道:

“老师,您真的要助太子夺位?”

“是!”马可儿点头,忽而淡淡一笑道:“状元公,你还肯叫我老师?”

文天祥急忙惶恐地说道:“您当然是我的老师!”

之后,文天祥脸色突然一正,沉吟着说道:“老师,您能够肯定信王在您的帮助下必败?而那太子殿下也会在此事之后顺利夺位?”

“信王必败无可置疑!至于太子夺位是否顺利,这反倒不要紧!”马可儿轻声地说道。

“为什么?”文天祥不解地问道。

马可儿眉毛一挑,眉目中闪过一丝冷意,淡淡地说道:“不顺利?我就让它变得顺利!”

文天祥心中一紧,低声说道:“天祥懂了!可是,那太子登基之后,会支持老师您抗击蒙古,夺回大宋河山吗?您毕竟……”

这句话才是文天祥心中真正关心的事情,他一辈子都想要大宋强盛起来,将蒙古人驱逐,使大宋的百姓过上平安快乐的日子。可是他在心中怀疑,怀疑马可儿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毕竟此时的南宋是一个男权的社会,会让一个女子如此出位吗?

“你是向说我毕竟是一个女子吧?”

马可儿淡淡地望着文天祥,突然展颜一笑,轻声地说道:

“如果太子将来的执政方向和我一样,那么他当然会支持我!如果和我不一样,那么我就让他和我一样!”

说道这里,马可儿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芒,望着文天祥说道:“天祥,你可要考虑好了,如果你觉得为师这么做,有违你的心意,你我的师徒缘分就到此而止吧!”

文天祥看了看马可儿,又转头看了看那五千火枪营的士兵,眼中突然透露出坚毅的目光,朝着马可儿跪下呼道:

“天祥愿意追随老师,虽死无憾!”

“好!”

马可儿此时已经公开了自己的女儿身,她早就在心里决定,在自己走上前台的那一刻,就要以自己的本色出现,她要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朝野的面前而不是有所顾忌地女扮男装。马可儿此时觉得自己很开心,终于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穿着自己一直喜欢的古代的女子衣服了。马可儿臭美地摆了一个英姿飒爽的姿势,用那不再掩饰,如同黄鹂一般的声音说道:

“梁虎,张相,万鼎,文天祥,按计划出发,看我的指示行事!”

“是!”

*

皇城!

突然,马天骥感觉到天地之间静了下来。好似大破灭之后的寂静,静得让人感觉到心脏似乎要从胸膛里跳出来。马天骥从来没有想到寂静也会给人如此大的压迫力,让他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

马天骥小心翼翼地从城垛中伸出了半个脑袋,向城下望去。他看到了信王高举着右手,而那些西城军也都收回了兵器,默默地站在信王的身后。信王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响起:

“父皇!”

趴在地上,被太子赵禥和大内总管董宋臣压在身底下的宋理宗挣扎了一下,那太子赵禥和董宋臣便急忙从宋理宗的身上爬了起来,伸出手将宋理宗搀扶了起来。宋理宗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看了一眼太子赵禥,又转头看着城墙,脸色因愤怒胀得通红,猛然地向前踏出了一步,可是那虚弱的身体却不由得晃了一晃,宋理宗的眼睛里不禁闪过了一丝无奈又无助的悲伤。

这一瞬间,在马天骥眼里的宋理宗突然不再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那迫人的气势似乎已经消失不见,有的只是一个无助彷徨,悲哀又极度愤怒的普通老人。

宋理宗看了扶着自己的太子赵禥和董宋臣一眼,低声说道:

“你们让开!”

*

求票!求赏!求藏!

第一卷 凤声鹊起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太子赵禥和董宋臣愣了一下,不过最终还是放开了扶着宋理宗的手,向后退了两步。而此时,那刚才在一直在为宋理宗阻挡利箭的那两个高手,却急忙走到了宋理宗的身边。一个人倒持着长剑,另一个人仍然将两只手抄在两个宽大的袍袖中间。

宋理宗一步一步走到了城墙边,手扶着城垛,居高临下地看着城墙下广场上的信王赵孟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语气淡淡地说道:

“信王!呵呵,我的好皇儿!告诉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宋理宗盯着城下的信王,心中努力压制着愤怒,眼前城下的这个信王是自己亲自收为义子的!自己身下无子,便在皇族之中千挑万选了两个义子。一个是如今的太子忠王赵禥,而另一个正是此时率领大兵压境的信王赵孟关。

宋理宗想起了过去,在看着下面手持宝剑的信王,心中突然有着一种想笑的冲动,宋理宗的嘴角悄悄地弯起,掠过一丝嘲讽的微笑。

是!就是一种嘲讽的微笑!不过此时的宋理宗嘲讽的并不是城墙之下的信王赵孟关,而是站在城墙上的自己。因为当初宋理宗之所以收赵孟关为义子,又封他为信王,最后更是把西城军交到了他的手中。就是因为那赵孟关自幼就是一个孝子,平时的言行举止极尽孝道,让宋理宗极为赞许。从心里就一直在赞赏着赵孟关的孝顺,就是谁造反,宋理宗也没有想到信王赵孟关会造反。就是后来对信王有了怀疑,宋理宗的心中也不愿意相信,只是将信王赵孟关软禁在家里,再召回太子的东城军回京,他还在给信王机会。

宋理宗转头看了看身后不远处的太子赵禥,不禁在心里暗暗摇头:

“原来只以为信王忠心孝顺,太子热心于朝政。没有想到对朕忠心的还是太子,那信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