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
构造,有时候打不开了,就琢磨着找个相同的锁拆开来看看。配钥匙也是,他把那些编码记得烂熟于心,所以那时还真没有能难倒他的问题。当我们问及老林去农村干这些活的感受时,老林还是一脸的笑容,他的答话似乎是在对于一段幸福生活的追忆。 老林:那个时候也无所谓;因为能够过日子,能够生活就很好。我刚刚出来有几个月是要饿肚子的;当时还没有收入,我就靠卖东西。那以后我到了乡下修理了;我一两个小时修一下;钱马上就有了,比教书要好;教书要等到每个月的十五号才领工资;我天天有工资。只要我下乡勤劳一点;我主动去找农民兄弟,我就有饭吃;我就有钱赚,所以我感到很高兴。我想我除了教书;除了翻译,除了写文章,我靠我的手艺还是可以生活得不错;所以那个时候我感到自己很自豪。我感到修理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有一点创造性,把一个解放以前的老时钟拿来修修补补,它照样走得很准。
第一部分修锁匠老林(5)…(图)
一年之后,老林的修锁生意做回了城里。他参加了街道办的维修组,给老百姓修锁、修钟表。做一把钥匙就可以买一碗面条,渐渐地他也干出了名儿。那时他的足迹遍布漳州的大街小巷,人们都叫他“开锁大王”。此时的他,已经以一个修锁师傅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而对此,他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好意思。有一次,公安局长家的门开不开了,找了几个人还是打不开,后来找到了老林。老林犹豫了。 老林:我就感到这个事情不好办;公安局长的锁肯定不是一般的太普通的锁;如果我开不了;公安局长要批评我。如果能够开公安局长的门;你给他开了,这个事情也不好办;公安局长可能他要提高警惕。但是我还是要硬着头皮,还是要给他开,五分钟之内就把他的第一道大门打开了;这位局长就问我;你这个老师傅,你修锁多久了。开始审查我了。我就如实地告诉他。这个局长很客气,他除了送给我50块以外,他还把一碗牛奶分成两半,请我喝了半碗。我对这位局长非常感激,他对我很关心,很爱护知识分子。 陈晓楠:锁匠的生活一过就是九年,此时周围的人已经渐渐忘掉了这个街上姓林的锁匠曾经是一名大学生,曾经还是个外文老师,当然更不会知道,他和那些外国歌曲有着什么联系。对于这一点,老林并没有觉得太委屈,相反,靠手艺吃饭,养活自己,这样的生活让他觉得挺自由,很清晰。他说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心里始终有着一片可能还会再次进入的天地。他好像一心在为自己保留着什么,可能是一些时间,可能一些力气,可能是再一次的冲动,总之他知道,那个一直以来的理想还在他心里。 修锁匠的多重身份 回到城里的老林,已经把自己看成了一个真正的锁匠,当老师的生活已经渐渐离他远去,可是他并没有觉得难以接受。因为他的心理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他终究还是要去翻译歌曲,用他的话说“还要去搞文艺”。1979年,林蔡滨终于等来了重新拿起笔的那一天,有人让他去教英文,有人让他继续投稿,那段日子,老林突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老林:那就从头再来嘛;我当时连大的字典,什么都没有了,材料也都没有了;我得另外想办法;去找一些旧的歌本;当时可以找到的首先是基督教徒使用的;一百零一首最好的歌。 从80年代初开始,老林的文艺工作也开始百花齐放了。他把重点放在引进台湾歌曲上,在内地台湾歌曲没有全部开放,但又很受欢迎。他选择了一些闽南语民间歌曲,像《雨夜花》《四季谣》,然后翻译成普通话,《一支小雨伞》更传唱到全国。从民间歌曲、校园歌曲到电影歌曲,从王杰、童安格、邓丽君,再到台湾电影金马奖、台湾金曲龙虎榜,他都是在第一时间把他们介绍到内地。然而获得这些信息老林也吃尽了辛苦,因为他得跑到偏远的渔村,才能看到台湾的电视节目。 老林:台湾电影金马奖;我是第一个介绍的;收集每一年台湾电影金马奖得奖的名单。这个名单呢,我不能够靠《参考消息》;《参考消息》隔一二十天才能够透露出来,所以我跑到沿海的渔村;直接去那边看台湾电视。我带着一台录音机;到那边一看到最佳男主角——周润发,我就赶快自己读一遍,就把整个名单读到录音机里面去;回来我马上就整理出一篇台湾电影金马奖得奖的名单。这个很及时;跟台湾同步;第二三天我就可以推出去;所以我当时经常跑乡下,在那边过夜,我也不感到辛苦,感到很有趣。 再一次活跃起来的老林已经不是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了,这个时候那个骑着自行车跑到小渔村去蹲点记歌谱的他,其实已经年届50。可是他觉得那是他最充实的一段时光,他甚至不无动情地说,那是他人生的最高峰。他喜欢那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他喜欢那种突然发现了一首好歌跃跃欲试的冲动。即便这一切只有他自己和自己分享。让他没有想到的是,80年代的某一天,他突然发现大街小巷的人们又开始唱那首久违了的《唉哟,妈妈》。他知道没有人会把这首歌和他这个小城市里的小锁匠联系在一起,他自己也没有想过要对周围人宣告那些歌词的出处,可是他说他还是觉得无比的幸福。他说那一刻的感觉,他一时也说不清楚,或许是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够体会的,很特殊的一种满足。此时老林的身份已经发生了裂变,晚上,他是翻译歌曲的艺术家,而白天他仍旧是那个大家熟悉的修锁的林师傅。 重新做起了他的文艺工作,老林却没有放弃修锁。讲起修锁,老林很兴奋,甚至有些年轻人的激动。 老林:我没有放弃修锁,一是因为我的收入也不是很好的;也不是很多,当时教书就是几毛钱一节课;投稿呢;一首歌也就是一二十块左右;再一方面,我对修锁工作也很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从事文化工作,脑力劳动,再适当地再做一些轻的体力劳动调节一下;感到很舒服;所以这个修锁我不会放弃。对,还有;后来我就到汽车学校教英语、语文;并且负责整个学校的修锁工作,学生们都感到非常奇怪,我们这个林老师又教英文又教语文;下课又教我们唱台湾歌;又唱英文歌。我们锁头坏了,皮箱坏了都给我们修理;学生们跟我关系非常要好。做事情好像不知疲劳,白天做,晚上上课,照样上课。我感到生活过得很充实,一会儿搞这样,一会儿搞那样,很高兴。
第一部分修锁匠老林(6)…(图)
修锁匠的晚年生活 1989年,老林教了21年书,终于不教了。但他退休了却没有退休金,因为他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编制。在干部学校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机动老师,哪里需要人讲课,他就到哪里。学校曾经答应给他一个正式教师的编制,但是由于“文革”的爆发,编制的事情就拖了下来。后来,他放弃去五七干校,也就没有了单位。直到“文革”结束,许多人都平反了。但是老林的编制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老林:我没有去考虑到当我70岁以后怎么办,我没有考虑那么长,我就认为我有做不完的工作,所以我没有主动再去找任何单位,说给我落实政策安排一个编制。这个我没有去想到,我认为我这样子做的,就是比有编制的人做的工作还多,我何必去找什么编制呢。 如今周围还是没有什么人知道老林在做锁匠之外的特殊的成绩,偶尔有人问起来,他也只是不好意思的笑笑。最近他在老街的摊位要拆掉了,有个邻居知道了,就非要把自己的一间小屋的一角给他来做工作室,因为他说他不久之前才知道,原来这个经常夹着旧式的黑皮包、骑着自行车给自己上门服务的人,竟然是个大翻译家。于是老林不好意思地接受了这样的一个馈赠,于是他在汽车站的附近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对着窗口的角落。老林说,他没有奢望过会被人记得。 74岁的老林现在还在奔波着,因为没有单位老伴跟他吵过,但是日子在争吵和辛苦中也过来了。现在老林还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因为稿费不高,加上老伴下岗,儿女也收入不多,一千多首译歌并没有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他还得继续修锁,继续写稿子。面对生活的重压,老林有清醒的认识,但即便如此,老人仍然保持了那份可贵的乐观! 老林:我现在手写字都不方便;要继续投稿很困难。我现在写字要用左手扶住右手来写;所以我要从事文艺工作,这个有一定的困难。要修锁;这个手也不灵活了;所以要教书呢;也不行了;没有这个力气;所以感到是有一定的危机。像我这样的人;我没有什么技术;以前赚的钱只是够生活而已;剩下的钱就买一点VCD、CD,差不多都花完了;所以我感到我这个人要是生病就完蛋了。我没有公费医疗;不能生病,我一生病就没钱医了,就会报销的;所以我坚持不生病。我这几年来,我都没有生病;除了胃病以外,一般的病,有病就当作没病处理就好了;很好。我比别人要辛苦;但我已经辛苦惯了;我认为我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没有办法去改变它;但是我可以去适应。我可以整天这么辛辛苦苦;无所谓。反正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唱歌;我还会搞翻译;我不会太计较。因为我的条件就是这样,就是要继续战斗,继续奋斗。 陈晓楠:老林有两副眼镜,有一副是打工用的;黑框眼镜;修锁的时候;他喜欢带这个;因为结实,摔不破。而教书、写字、翻译的时候;他会掏出他的另外一副金丝边的眼镜;他说这是文艺工作者的眼镜;老林似乎对文艺工作者这几个字看得特别重。现在如果旁人不问起来的话,老林很少提及自己翻译歌曲的事的,可是呢,他有个习惯,多年以来,他会把他投稿和编辑之间的信,仔仔细细地保存起来,都夹在影集里面,现在已经攒了厚厚的几大本。而每一封信的开头,抬头都会工工整整的写着,给林老师。林老师,林师傅,翻译家老林,好像没有哪个字能够完整地概括老林的一生,包括老林说,其实到底是什么也没那么重要,他说反正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但是他这个普通人要活得有滋有味,要活得从从容容。 老林:我的理想也就是从事文艺工作,不一定说是翻译歌曲的,但是我在翻译歌曲方面做得比较多,所以我认为,我在中学时代所追求的,我一生的目标也就是做一个文艺工作者。我认为我已经初步实现了,所以我感到还是自己很自慰,很自豪的。
第一部分修锁匠老林(7)…(图)
相关链接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中指出根据调查结果,老人普遍担心今后的养老问题。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金是一个基本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养老保障制度尚未覆盖所有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中,离退休人员占72。2%;仍在工作的人占0。8%;从未工作和其他人占26。9%,这部分老年人不能享受退休金,他们基本上依靠家庭养老。女性和高龄老人问题尤为突出。男性不能享受退休金比例为10。8%,女性高达43。9%;60-79岁低龄老人不能享受退休金的比例为25。0%,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到50。6%。 退休金水平普遍偏低,其他收入来源又很有限,因此,在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中,40。3%的人担心退休金养不了自己,其中,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有这种担心的占45。0%,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担心比例达到47。0%。在未就业的老年人中,无退休金或无社保金的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最无安全感,担心“没有生活费来源”的比例达到52。7%。 观众反馈 ※ 我想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任何商业使用老林的歌曲的单位能依法有偿使用的话,老林的晚年就无忧了。 ※ 林老是中国现存的真隐士,是国宝。社会应关心他,使他的晚年幸福。 ※ 现在奉献主义精神的人毕竟不多了,所以我很敬佩这位老人,也给我自己上了一课,虽然我没有时间看《冷暖人生》这个节目,但是我会关注的.希望老人一家在新的一年开心每一天. ※ 在这样物质充斥,精神流俗的年代,老林这样的人,仿佛让我在沙堆里发现了金子。 ※ 看了这期节目,我的心很不平静。一方面为林老先生的乐观生活态度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这位74岁老人没有能够老有所养感到心酸和痛楚。可以说,当我看到老人说“我不能生病,我病了可能就完了”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