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





龃蠡鸲嶙吡苏飧黾易謇锼母雠⒆拥纳!   ±夹憷几盖椎男攀?0月4日写的,在信上,她还祝全家人“中秋节快乐”。但是没有想到,一个多月以后的11月19日,兰秀兰就葬身火海。  秀兰在信中希望父亲能够把身份证尽快给她寄过去,因为她想转工厂。秀兰出门打工的时候还不满16岁,所以没有身份证,而她想去的工厂是必须有身份证的。然而,她的父亲直到出事也没有把她的身份证给她寄过去,这成了一直萦绕在父亲心头深深的自责。  陈晓楠:我们的到访,让四兄弟颇感意外。十年了,居然还有人因为他们的女儿而千里迢迢地来到他们的家,四兄弟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以当地最高礼遇款待了我们。如果四个女孩还在的话,兰家在村里还是一个望族。但是,自从四姐妹走了之后,兰家的男孩子也都一个个出外打工,如今,在家里的就只剩下一些老人了。  四姐妹的父亲是亲兄弟,他们一辈子只习惯了在土地上耕作,在我们的镜头面前,他们总是沉默寡言。只有兰淑的父亲出去打过工,见过些世面,于是他就成了访谈中四兄弟的代言人。  陈晓楠:当时兰家几姐妹,她们去打工的时候,那是多大年纪?  兰淑父:我们那个大概18岁,只有他那个小些。  兰秀兰父:16岁。  陈晓楠;大概都是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样子。  兰淑父:嗯。刚初中毕业就去了,我们这个地方经济条件差,没得法,出去正好挣点钱,还有个(原因),弟弟读书,也需要钱。  陈晓楠:当时不让她上学了,是你跟她说的吗?  陈兰淑父:她自己不上了,大人没得钱,拿不出钱。


第一部分四姐妹(2)…(图)

  正如兰淑的父亲所说,家里面的经济情况是非常困难的。辛苦一年种的粮食,留够自己吃的,拿出去卖,卖粮的钱买化肥和交税之后,已经所剩无几。兰淑弟弟的学费只能靠养猪来凑,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兰淑不得已只能走上了打工之路。  兰淑是姐妹中最能干的一个。尽管那个时候找一份工作比较困难,但是兰淑在亲戚的帮助下还是在致丽玩具厂找到了工作,这让家里非常高兴,因为找到工作就有钱了,家里面的经济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兰淑在致丽玩具厂工作得很好,甚至还当上了组长,这样她就能够把家里面的其他姐妹介绍到工厂里面去一起打工。由于家住得近,年龄又相仿,兰家的四个女孩从小就长在一起,玩在一起。她们小时候总是一同去上学,一起割猪草,整天都形影不离。就在她们外出打工的时候,她们也选择了结伴同行。    陈晓楠:你的娃出去多久就把他们姐妹几个都带出去了?  兰淑父:她先出去一年,她当个组长,她可以介绍人,那几个才去的。  陈晓楠:当组长就能介绍人了?  兰淑父:嗯。  陈晓楠:所以你的娃儿当时给家里立了一个大功,带了三个姐妹出去?  兰淑父:那是。没得(没有)熟人介绍,老板就不要。    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组长的兰淑将自己的三个姐妹介绍进了致丽厂,看着孩子们在一起,相互有了照应,远在家乡的父母也放了心。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致丽厂将会是这四个姐妹生命的终点。  在厂里,能干而又和蔼可亲的兰淑特别受姐妹们的欢迎。就在她最后一次过生日的时候,身边的工友们凑钱给她买了一条毯子,和她一起庆祝了生日。这些,她都通过电话和信件告诉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但是就在她生日几天之后,工厂发生的火灾吞噬了她的生命。  相比起兰淑,年幼一些的兰秀兰慢慢才适应了工厂的生活。    陈晓楠:(秀兰)没跟你说干活累不累?  兰秀兰的父亲:她说还是累。开始她不习惯。  陈晓楠:怎么不习惯?  兰秀兰父:她在那儿耍了两个多月,突然进厂,晚上加班什么的。时间长,她就感到有点累。结果就习惯了,习惯了过后,就出现那个事(火灾)了。    就在秀兰刚刚适应了工厂的生活,准备开始努力挣钱的时候,她就死在了无情的火灾中。  打工两年之后,兰淑回过一次家乡过年。因为工厂的工作非常的忙,所以她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回家。


第一部分四姐妹(3)…(图)

  陈晓楠:那一次走了,就没回来?中间为什么不回来呢?  兰淑父:加班。加起班就苦,不加班还是不苦。(不加班)没得钱,加起班就苦得不得了。那个娃(兰秀兰)没干过活,才出去,不习惯。  陈晓楠:她跟你说她愿意加班吗?  兰淑父:她愿意。不加班不行,不加班没钱,必须加班。可是加起班来又苦。她是这样说的。  晓楠:又想加班又不想加班?  兰淑父:嗯,对对。    在家过了年,兰淑不想再出去打工了。可是一看到贫因的家庭和仍在上学的弟弟,她犹豫再三之后,还是踏上了东去打工的路,因为父亲劝她说:“不去打工,家里找不到钱,不去没办法。”但是,这一次,她是流着眼泪走的。当时,还是父亲把她送到东站去的。她离开得恋恋不舍。  那一次,是兰淑的父亲最后一次见自己的女儿。至今,他仍然在后悔,要是女儿当时没有再接着出去打工的话,一切都会不同的。  兰淑当时打工,一年可以给家里寄几百块钱,而这与盖房子需要的上万块钱相去甚远。而她给家里寄的钱甚至都不够家里的日常花销,更别说给家里攒下点钱来了。兰淑本来希望自己好好干活,然后等工资涨上去,就能够给家里存点钱盖房子了。  兰家的几个姐妹都非常懂事,不乱花钱,将每一分钱攒给家里。可是有时候工厂没有订单,她们也就干不了活儿,挣不到钱。    现在已经放了二十多天的假了,这个月没有钱发,可能只够生活费。这个月可能没有钱寄了,一点货也没有,天天上班就下班,哪里挣得到钱?  人人都说转厂回家,但是我没有办法,不知是转还是怎么样。  ——兰秀兰最后一封家书    最终,她们用生命完成了这个任务。  出事之后,兰家姐妹的父亲们都收到了厂方发来的电报:失火身亡,速到葵涌。    陈晓楠:失火身亡,速到葵涌,就这么几个字?你呢,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兰淑父:失火可能那个意思就是,可能那个人没有救了。  陈晓楠:你们知道这个火是怎么回事?不知道?  兰淑父:不知道不知道。去了才知道的。去了我们自己去看的。


第一部分四姐妹(4)…(图)

  四个花季女孩儿的父亲都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出事了。这个噩耗带给四个家庭的是无尽的悲痛。四家都在哭,没有办法,只有上路去看。他们去了几天,妈妈们在家里就哭几天。她们哭了大半年。  当天晚上,四位父亲买了车票,第二天天一亮就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终于到达了葵涌。一路上,这四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他们都巴不得那车子快点开,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兰淑父:我记得我们去的时候,他们(火灾处理小组)是那样说的,他们说:“人已经死了,政府解决多少钱。”首先问家庭情况,问有几个人,问有多少岁,问男的多少岁,女的多少岁数。他们解决就是这样解决的:如果他的岁数大一些,他解决的(是)四万块钱,我们那些只有两万块钱。他们政府解决,我们也不懂,他们说了就算,管你怎么说,他就给这么多钱。    兰家兄弟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女儿,因为处理小组告诉他们要等到把钱的问题解决之后,到他们的女儿送去火葬时,他们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女儿。他们只是听从处理小组的意见,更不知道他们得到的抚恤金只是两万元钱?    陈晓楠:他没给你看,他是怎么算的吗?  兰淑父:没有,没有。  陈晓楠:就给你说了个数,两万?  兰淑父:嗯。  陈晓楠:您满意吗?  兰淑父:你不满意没法啊。  陈晓楠:您同意了吗?  兰淑父:你不同意没法。他都要你签字。  陈晓楠;你当时要是就是不签呢。  兰淑父:当时我就不签,我说:“一个人死了才两万块钱,拿去干啥?”他说:“只有那么多钱,你呆了十天八天也没得法,也是那点钱。”他说:“呆的时间长了,连路费都不给了。    就这样,在厂方的种种说辞下,兰淑的父亲坚持了三天,最后没有办法,还是在协议上签了字。尽管他们不服,但又无可奈何。  签字之后,几位父亲终于见到了自己死去的女儿。在与女儿诀别之后,兰氏姐妹的尸体送到火葬场去火化了。当天,父亲们拿到了自己女儿的骨灰盒,随即就被送回了忠县老家。    陈晓楠:你们四个一块回到村子里。那一天,还记得是什么样?  兰淑父:各家都来看,各家都关心,各家都来看,这有什么法。当天,我们就商量到拔山去买棺材,就把她们埋了,都说她们几个姐妹感情好,就把她们埋在一起,趁过年,过生日,我们去给她们放些炮,烧些纸。  陈晓楠:以前村里有没有出过这么大的事?  兰淑父:没有,从来没有出现过。  陈晓楠:当时这个村子里是个什么样的气氛?  兰淑父:各家都说你这几个孩子可惜了。  陈晓楠:送你们的孩子出去打工,你们后悔吗?  兰淑父:没有法啊,是后悔,都说不应该让她出去挣那个钱。可是要不出去找钱,家里没有钱用。但是现在出去找钱,人都死完了。


第一部分四姐妹(5)…(图)

  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一个这个偏僻宁静的小山村从来都没有举行过的葬礼!四姐妹突然走了,留下的只是四个冰冷的骨灰盒,村里的乡亲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说,葬礼的那几天,几里外就能听到村里的哭声。四兄弟永远都忘不了1993年的那个冬天,那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雪,天特别的冷。  陈晓楠:拔山镇地处山区,庙垭乡在整个忠县是比较贫困的乡。我们发现,像兰淑家那样的砖房,在这个县是很少见的。      后来我们知道,其实在这里能够盖起这样砖房的,大多数都是当年致丽厂遇难家属用亲人的抚恤金盖起来的。所以说到这点的时候,他们并不愿意讲太多。但是我们知道,必须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以当年他们二三百块钱微薄的收入寄回家,要想盖成这样的砖房,还要等上很多年的时间……  兰淑的父亲领到的两万块钱的抚恤金是这样花的:兰淑的葬礼花了一千多块钱,两年之后家里面盖房子花了一万多块钱。剩下的钱用来供兰淑的弟弟上学。  看着1994年盖的房子,做父亲的不由的想起女儿,没有女儿的抚恤金,房子就盖不起来。是女儿的命换来她弟弟的一幢房子。她的母亲也是一阵伤心。  兰淑的母亲,一直都保留着兰淑生前穿过的衣服,她说她实在舍不得丢掉,女儿走了,她只留下这些衣服。看见衣服,就像了看见自己的女儿。  四姐妹的死,给这个家族,给这个小山村刻下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痕,抹不去的记忆。但小山村除了四姐妹的抚恤金换来的四幢新房,贫瘠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在这个青山绿水的地方,似乎土地已经无法承载人们的生活。就在四姐妹死后不久,她们的兄弟又都走上了打工之路。对他们来说,也许真的只有离开乡村才是唯一的出路。    陈晓楠:后来这个村子里的人还让自己的孩子出去打工吗?  兰淑父:不出去没法啊,只有出去才找得到钱,在家里都找不到钱。  陈晓楠:现在你这个儿子大了,儿子还出去打工吗?  兰淑父:还是在外面打工。  陈晓楠:那会儿让他们出去之前,心里矛盾吗?  兰淑父:是有点矛盾。但是他在家里呆着也没法。    兰氏姐妹的父亲把女儿们合葬在一起,就葬在自家的地里。每天他们去地里干活,或者过路的时候,他们都能够看见自己女儿的坟墓。他们天天看着女儿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细心的兰淑父亲还在女儿的坟头种上了鲜花,他说,女儿喜欢这种开得很美丽的花,所以在修墓的时候,他就种下了这些鲜花。  十年过去了。兰氏姐妹葬在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寂寞的鲜花也盛放了十年了。每年,花儿都会绚烂的开一次,而兰氏姐妹却再也没有能够看到。  这盛放的鲜花,是否是对她们逝去的花季的祭祀呢?  陈晓楠:按照农村的习俗,女人去世之后,是不会被埋葬在娘家的。她们要结婚,成家,养儿育女,最终会和丈夫合葬在一起,所以这几座坟,看起来总是那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