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恋史
环智膊桓遥业米约赫衣纷幼慊ǎ饲挂壹业ê被埃和夤┘囊坏闳ィ憔退闶侨ヅ闩阄倚新穑俊?br />
辛建一听有道理,也就跟着一起去了。
一天收工后封老大的酒瘾又犯了,他提议到风味餐馆搞点酒喝,铁戈和辛建跟着一起去。
酒席上大家边吃边聊,席间封老大忧心忡忡地说:“唉!这他妈做工赚得太少了,这样下去不是个事,我们要想多赚点钱还得想别的办法。”
铁戈道:“封拐子是不是想开辟一条生财之道?”
“想当然想,就是不知道怎样搞。”
铁戈想了想说:“生财之道要靠自己找,我听人说财运要靠自己去撞,坐在家里是等不来的。我倒有一个主意,我们何不自己干?”
封老大一听极感兴趣,连忙放下酒杯问道:“怎样干?”
铁戈说:“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你看,我和辛建现在都没有上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参加工作,怎样参加工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过来说人无近忧,必有远虑,靠父母吃饭总不是个事。我们现在还好说有父母养着,你是要养家糊口的人,生活最困难。我想我们不如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到社会上接点活路自己干。”
封老大说:“你的意思是说自己当头儿?这个想法好,具体怎样做呢?”
“你从六四年下放到现在,建筑工地也做过不少。有一天中午大工休息时我看见你一个人在砌墙,那提刀灰的功夫不比大工差。这么多年你也应该比较熟悉建筑上的活了。一个建筑工地最主要的是砌匠和木匠,其余的油漆工、钢筋工的活都比较好对付……”
封老大急了:“你就直接说怎样干。”
铁戈笑道:“你别急嘛。前几天我爸他们单位的办公楼开工了,来的建筑队是私人的,我看人家搞得有模有样的。如果你手上有个工地,凭你的能力应该指挥得下来吧?”
“那不成问题,小菜一碟,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杀猪?”
“那好,你现在就可以凭你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到社会上接一笔活我们自己做,这个主意怎么样?”
封老大的指头在桌上轻轻敲击着若有所思地说:“嗯,有道理,是个好主意。如果说要找人的话,这个世界上找三条腿的青蛙不行,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只是钱的问题怎么解决?”
“谁也没有让你一开始就接大工程,我们从小工程开始做起。人应该现实一点,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先搞点维修和盖平房这样的活做,很容易拿下来,然后再干大的。比方说维修房子无非只要一些水泥、石灰、红砖、脚手架之类的东西,再来几个大工小工,要不了几个钱。就算是做房子,也只要你放线挖脚做到正负零甲方就开始按形象进度付款。也就是说你一开始仅仅只需要垫付一点打基础的资金就行了,而且刚开始你并不需要付工钱给大工和小工,等到一个月以后才发工资,所以资金的压力只是在起步阶段。水泥石灰红砖要不了几个钱,脚手架你可以找建筑公司去借,节约一分钱是一分钱。”铁戈开导封老大。
“只是到哪里去搞这些钱呢?这可要一大笔资金哪。”封老大用手抓着头皮。
辛建在一旁笑道:“封大哥我有钱哪,只要你能接到工程,多的没有一千块钱以内不成问题,应该够你开张的。再说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铁戈打断辛建的话说:“你看人家那些农村来的小建筑队为什么总有活干,就因为有需求。你也是看过政治经济学的人,这个道理还不明白?封大哥,钱的问题辛建可以帮你解决,红砖一分钱可以买两块,砌墙的青沙到江边去拉一块钱一板车,石灰、水泥也便宜得很,一千块钱可以买好大一推材料呀。”
“脚手架和做门窗的木材怎么办?这可都是计划物资不好搞哇。”封老大说。
铁戈大笑道:“你怎么老是干一些骑着马找马的事?找地区林业局的白刚嘛,他是管指标的,批个几十方木材算得了什么,无非是动动笔签个字就行了。我还是那个意见,脚手架可以去借,你要是去买就划不来了。”
封老大问道:“买回来的木材是湿的,不能马上做门窗,那不是要耽误工期吗?”
铁戈又笑道:“你怎么就不动脑筋?活人还能被尿憋死?肖国雄和红州建筑公司的黄经理关系很好,你让他出面去换一些干木材不就行了吗?就是你自己去也没问题,老黄还能不买你的账?”
封老大一拍大腿笑道:“哈哈,你们一个出点子一个出钱,那我就出关系,这事应该有戏。你们看啊我先去找肖国雄,让他给我搞点小工程,我把我原来那些下放的弟兄们找来,他们都是干了好几年建筑的老手,建筑工地上的各个工种都有,人手不是问题。好,等会儿喝完酒我就去找肖国雄谈谈,你们晚上听信。”
到了晚上九点多钟封老大来了,兴奋得只搓手,这是他高兴时的习惯性动作。
“弟兄们好消息!肖国雄给县建筑公司打了电话,公司黄经理叫我明天早上去听信,他说保证有活干,还说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他解决。哎呀铁戈,多亏你想出了这样好的点子,哥们要发财了,哈哈哈哈……”
辛建大包大揽地说:“你随时要钱我随时给钱,决不误事。”
铁戈也极为兴奋:“怎么样封大哥,你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一显身手了。”
几天后封老大就开始施工,做一栋二十间的平房宿舍,这是个包工包料的小工程,铁戈和辛建跑前跑后为他效力。封老大原来那些“知青革司”的弟兄们更是下死力地干活,两个月后封老大净赚了几百块钱。
结账那天他把肖国雄、建筑公司黄经理、知青革司那些老部下统统请到风味餐馆摆了两桌酒。
开席前他神情激动地即席讲话:“哥们,今天这个酒很有纪念意义,这标志着我开始给自己做事了,也就是说我的事业终于起步了。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肖大哥和黄经理鼎力相助,给我搞到了工程。其次要感谢铁戈和辛建这两个小兄弟,他们一个给我出点子一个给我出资金,这样我才能够开始创业。最后还要感谢‘知青革司’的老战友们,是你们没有拿第一个月的工资,帮我度过难关才有今天的成功。我想这就是我们自己事业的起点,我要强调一下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以后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弟兄们绝不会饿肚子,我们再也不用回山里去干那每天只能拿八分钱工分的事了,再也不会为生存发愁着急。多少年来我昼思夜想的就是怎样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啦!请大家举杯,为我们初战告捷,为我们今后的事业,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干杯!”
席间封老大极为兴奋不停地向来宾敬酒,众人也都回敬他,祝贺他将来事业有成。
这天晚上封老大喝醉了,梦呓般的说着:“多少年……多少年……就为了有口饭吃……就为了……”
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抬回家中,他已经进入黑甜的梦乡。
有分教: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寻硅步赴征途。
涓流终必汇沧海,自古梅香苦寒出。
正是:万事开头难小试牛刀,一番苦拼搏大展宏图。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0。…第二十九回 大下放红州狂刮武汉风
第二十九回
大下放红州狂刮武汉风
小试刀江滩上演龙虎斗
话说一九六九年初有一批武汉知青下放到红州,一些在武汉流行的“局子话”(时髦的黑话)、衣着时尚以及流行歌曲也跟着到了红州。当时是“湖北跟武汉,武汉跟汉口”,意思是说没有什么流行时尚,要赶时尚就是湖北全省跟着武汉走,武汉三镇则是跟着汉口走,汉口人的衣食住行就是湖北全省的时尚。
汉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四大名镇之首,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齐名,是长江边上著名的水码头。有人说“打码头”这个词就是从武汉流传出来的,可能是说凭武力打下一个码头从此就能威震一方,衣食无忧。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这个词直到现在湖北还在使用。
武汉知青来到红州以后不论他的家庭是什么背景,哪怕是三教九流之类出身也总是以省城人自居,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地域优越感”。这些知青无论他是干部子女还是修鞋补袜人的后代,一律视各地市州县的人是乡里人。武汉知青一般都很团结,不管他们内部如何争斗对外却扎得很紧,他们到了红州也想打码头闯出自己的天下。
俗话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他们不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千里的人情,没有千里的威风,更何况强中自有强中手,自然而然就和当地人产生了矛盾。
有一个名叫梅琦的汉口高三的学生下放到红州,大概在学校时就是个头头,身边常常跟着一帮人。
梅琦的打扮是一副典型的汉口人的派头,头发永远一丝不苟地梳成大背头,头上打着发蜡连苍蝇穿着防滑鞋都站不住。夏天他上身套一件海魂衫,下身穿一条国防绿的咔叽布军裤,脚上穿一双北京布鞋,整个人看上去呈一个“A”字型。若是到了春秋之时他的上衣则换成宽大的浅灰色哈弗衣,再配上瘦瘦的拷板裤,凸显出两个苹果似的屁股,整个人又成了“T”字型。总之,这就是那时少得可怜的流行时尚。
梅琦身高一米七八,人也长得很漂亮,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吹拉弹唱都有两下子,尤其喜爱摔跤,下放到红州的武汉知青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
不知梅琦怎么知道封老大是红州的“跤王”,便提出要“会会”他的要求,若是封老大不敢应战,那就是“掉底子”(文革时期武汉话:相当于北京话栽面)的表现,以后不好在红州地面上混下去,如果封老大摔不过梅琦,那就更是“掉底子”。
封老大是何等样人,这种叫板的事他见得多。
六四年他下放到白马寺公社就跟一些知青在沙滩上练摔跤,别人练摔跤是为了好玩,他练摔跤则是为了强身和防身。他认为把他们这些成分不好的人下放农村是一种社会歧视,心理不平衡,由此形成了攻击性性格。为了不受别人的欺负,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防身的本领,因此他选择了举重、拳击和摔跤。
由于条件有限他首先练的是举石担,练到后来二百斤的石担他能毫不费力地举起来。除了臂力以外他的腰腹和腿部力量也特别好,俗话叫“桩子稳”,人又很灵活,再加上一些摔跤的技巧,所以鲜有败绩。
封老大这种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性格的人绝不会做缩头乌龟,当下双方就约好到江边沙滩上比摔跤。当时还是传统规矩:一对一,旁人不得帮忙,不像现在的街头混混们十几个人打一个。
那天沙滩上聚集了几百人,有本地的青年也有武汉知青,
铁戈、姜军、辛建、柳六一和章子野都去观战。
双方定好规则是三打两胜,开始两人各胜一盘。
第三盘,双方都感觉到对手实力不凡。只见两人相互盯着对方的眼睛,围着一个看不见的圆圈打转转,谁也不敢轻易出手。武汉知青在一旁起哄,红州的年轻人也在呐喊助威。突然封老大几个虎步冲到梅琦面前,双手抓住他胸部的达拉(跤衣)往后便倒,蜷起身体双脚回收,然后用力蹬在梅琦的腹部上,只见梅琦整个人飞过封老大的头顶,仰面朝天摔在沙滩上。封老大并不松手,就势一个横滚,用身体压住梅琦的左手,右胳膊肘封住他的喉咙,左手抓住他的右手死死的摁在地上,这一招叫“兔子双蹬腿”。
梅琦很大度地认输,并邀请封老大等人到餐馆喝酒。输方请客叫做“付台子”,这也是那时的规矩。
酒席上封老大发现梅琦谈吐不俗,原来他是“武汉中学红联”的红卫兵,也是个老资格的造反派。喝着喝着众人的共同语言更多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俗话说“英雄惜英雄,惺惺惜惺惺”,于是梅琦就和封老大、姜军、铁戈、辛建成了极好的朋友。
此后梅琦便成了辛建家的常客,经常和姜军、铁戈等人云山雾罩的胡吹神侃。
四月的一天梅琦又到辛建家聊天。这天他一反常态没有穿哈弗衣,而是穿了一套五五式军装。
铁戈发现他军装的衣领处鼓鼓的,便好奇地问道:“梅琦,你那个衣领子怎么鼓起来了?”
梅琦解开衣领的第一颗扣子,露出一个花花绿绿的疙瘩。
这东西大家都没见过,不知是什么玩意儿。
梅琦一笑说:“这叫领带,冇见过吧?”说完解下领带给大家看,梅琦今天是有意臭显摆一下。
众人对这突然出现的新奇事物为之一怔,片刻后这才大笑道:“见过,在电影里见过穿西服才打领带,外国小说经常有西装革履绅士派头这样的话,你怎么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