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西月锦绣
釉绯贤讼吕刺绞邮保严萑胫囟然杳裕矫鞘治薏撸钡萌缛裙系穆煲希衙鞴拔谠泼懿迹窒萑虢粽牌罩小?br /> 永业二年十月东庭的北方忽然提前天降大雪,这场大雪来得奇,来得猛,雪刀霜剑中,山东以北很多地方甚至冻死人了。然而比北方的大雪更为可怕的是,东庭彪悍的邻居,契丹的奇袭,十月十三,契丹大将可丹,奉契丹史上最年青气盛的皇帝萧世宗之命跨过松花江,率八万铁骑攻破原氏北军守备薄弱的营州,几天之内来到蓟州城下,直逼京都,而此时京都只有禁军一万,御林军一万,加之京城守备军多是贵族子弟,毫无实战经验,根本无法与契丹铁军相抗,东庭最精锐的部队有二支,一支是西北抗击突厥的燕子军,另一支则是东南防御南诏的窦家南军,契丹奇袭京都给了窦家一个绝好的理由召南军北上,原青江对于窦家的步署了然于心,于是一方面请熹宗旨意令蓟州守军抵死相抗以争取救兵时间,另一方面向于飞燕发出十万火急金牌,令其赶往京都勤王。
在那个时代,蓟州乃是一个军备不足的小城,其统帅李实正是东庭末年的英烈名将,在接到熹宗密旨时,李实早已多次拒绝了契丹大将可丹的劝降,在严密封锁中苦苦支撑了一个多月。
蓟州军民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打退了契丹的多次突击,存粮用尽,蓟州军民先是宰杀牛马骡等牲畜,后来只好烹煮弓弩皮甲以充饥,而城中百姓则只能用糠秕和干草来果腹,最后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人相食,意味着孤城蓟州的坚守已经支撑到了极限,腊月二十一,契丹破蓟州城,李实带领着饥疲不堪的守军仍坚持与契丹大军打了半日的街巷战,最后李实背负着供奉于蓟州祠庙中的东庭太祖轩辕光御容像突围出城,契丹兵全力追赶,李实身中数十箭而死。
契丹兵得到李实的遗体后,驱战车踏其遗体为肉泥以泄其愤。城破之后,蓟州城所有的当地官吏壮烈殉国,契丹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下来的蓟州百姓被屠杀一空。
契丹兵临京都,东庭官吏与熹宗皇帝乱作一团时,腊月二十三,于飞燕带着燕子军中最骁勇凶悍的八千军士早一步进入京都,原青江自是喜不自禁,但也有些讶异何以于飞燕只敢带八千人对付八万铁骑,于飞燕胸有成竹地命人将燕子军的秘密武器抬了出来,那便是由我和鲁元,韦虎发明并加入火药改良后的“锦绣一号”超级弓弩。
木槿花西月锦绣 第二卷 金戈梦破惊花魂 第三十五章 离人乱世曲(三)
燕子军直插皇城永安门外,与契丹生力军狭路相逢,当第一轮猛攻开始时,于飞燕的锦绣一号重创契丹铁骑,血肉横飞,惊破皇城。
三天之后,燕子军弹药用尽,便以一敌五,展开了惨烈的肉博战,于飞燕身先士卒,率领着燕子军和皇城守军击退了契丹的一次又一次进攻,经过了五天五夜的英勇奋战,保卫了京都城…东庭的心脏。
契丹被逐回了黑龙江以北,经过锦绣一号的战役,无论皇室贵胄,还是庶人平民,粮田尽毁,宗庙夷平,燕子军所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幸存者不过五十余人,而一直采取观望态度的窦氏南军却隐在南城,不损一兵一足。
振奋人心的京都保卫战刚刚结束,窦英华便煽动那些因战事毁坏田产的贵族大臣们,狠狠参了于飞燕一本,理由是糟踏良田,毁坏宗庙,图谋不轨。
永业三年大年初一,京都保卫战的第一功臣于飞燕,由上骑都尉罢为兵部废员,待罪家中,后经原氏一党力保,才由罢兵部废员改作降职五品校骑都尉,即日谴返玉门关,镇守河朔。
永业三年元月初三,我携着齐放和韦虎在西安城外迎到了被赶回驻地的于飞燕,他身上仍然着赤金战袍,铠甲伤痕累累,血迹斑斑,自打赢胜仗后,为安抚皇族,除去众臣疑心,于飞燕只带了两个亲随,缴械进皇城,然而迎接他的是当即下狱的圣旨,直到接到被遣返原驻地的命令,他竟无一点时间换一身衣服。
于飞燕看到我似乎有些惊讶,立刻下了马,他的眉宇间多了一丝憔悴,但虎目依然如炬,本来充满惊喜地想跑过来给我一个熊抱,但忽然想起了什么,低头看了看自己左肩鲜红的纱布,狼狈的铠甲,就不好意思的笑了,退了一步,尴尬地放下了伸开的双臂,踟蹰地看着我,我不由一阵心酸,热泪淌下,一个箭步飞奔上去,紧紧抱住了他:“大哥,你受苦了。”
于飞燕浑身一震,双臂慢慢环上我,然后越来越紧,他的大手按着我的脑袋,就是不让我抬头看他,只听他低沉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四妹,大哥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你了。”
我帮着于飞燕清洗伤口,又让齐放将那五十二个京都保卫战幸存下来的燕子军亲随安顿住下,谴了素辉去玉北斋请碧莹,一阵忙乱方才落定。
晚饭时分,碧莹果然到来,我们二个女孩自然是大骂窦氏黑心黑肺黑肚肠,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然后又是对着于飞燕心疼地流泪一番,难为于飞燕却乐呵呵道:“我现在活得不是好好的吗?你二人且收了眼泪吧,莫要以为眼泪水不不值钱的,殊不知女儿家的泪水可比金子还贵咧。”
我们二人这才破涕为笑,我拉着他们到我以前住的北边的屋子三人一起用了饭,于飞燕说在狱中,只有宋明磊冒死见过他一面,并卖通大理寺的狱卒善待于他,问起妹妹们的境况,宋明磊言辞闪烁,似有难言之隐,于是他有些焦急地问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碧莹面色黯然地看着我,而我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口中的饭粒竟如同嚼腊一般,一向温柔的碧莹却猛地放下了筷子,咬牙切齿地说道:“还不是那黑了心的原非白。”
我惊诧万分地看着碧莹,她冷静地道出了原非白和生生不离,我心如刀绞,只见于飞燕呆在那里看着我,满脸震惊和不信……
我努力挤出一丝笑容,道了声:“我给大哥去盛碗汤。”连披风也没穿,便飞奔出来,我来到梅苑中庭,用双手捂着嘴使劲不让抽泣之声传出来,如果玉北斋的情报网已经知道了我中了生生不离,这就是为什么非珏不来找我了吗?难道他以为我会故意勾引他,让他废了苦心修练的武功吗?所以他不要我了?于飞燕会怎么看我呢?
里间传出一声巨响,我的心一慌,提着裙子又跑回去,只见一桌好酒好菜都被掀反在地,于飞燕站在一片狼藉之中,额头青筋暴烈,一声暴喝:“原家……原青江……欺人太甚了。”
我泪如泉涌,赶到门外,让于飞燕的亲随守在门外,不要让西枫苑的冷面侍卫过来,看向吓得发傻的碧莹,颤声问道:“你是如何知道我中了生生不离的?珏四爷知道吗?谁让你告诉大哥的?”
碧莹扁了扁嘴,流泪委屈道:“是宋二哥说的,我不知道果尔仁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就在你中了生生不离的那天,他就告诉珏四爷了,他不让我告诉任何人,可是我知道你和珏四爷两情相悦,木槿,我们不要再留在这里了,让大哥带我们离开这里吧。”
离开?我看向于飞燕,他的虎目圆睁,看向我却出现了一丝希冀,他握着我的双肩,坚定道:“木槿,我们走吧,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太平了,窦家和原家迟早要火拼起来,若是原家倒了,满门抄家灭族,我们小五义跟着遭殃,便是原家胜了,我们小五义也难全身而退,不如现在就走,我在江南和老二已置下田产,管他什么生生不离,大哥陪着你一辈子,也定能保各位弟妹们生活无忧。
离开原家,泛舟江湖,去过那无忧无虑的田原生活?多么美丽的理想,我微笑地摇摇头:“大哥,你带碧莹和二哥走吧,我不走。”
“那是为何?”碧莹和于飞燕看着我同时出声,于飞燕闷闷道:“莫非是怕那生生不离。
我平静地笑道:“因为锦绣,”我看向碧莹,而她却疑惑地看着我,显然她还不知道锦绣和非白的渊缘,锦绣为了非白愿意吃任何的苦,然而可怜的她却不知道原青江已了然非白和她的关系,甚至下药来要挟她的姐姐,若是我们都走了,锦绣的未来又当如何?我打定主意,便缓缓说道:“我也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现在锦绣已是候爷的大妾,她是断不会走的,我要留在这里陪着锦绣。”
于飞燕慢慢放下双手,脸色十分难看,碧莹也很失望地瞧着我,一顿宴席不欢而散。
次日,我同碧莹送别燕子军,于飞燕又对我和碧莹提了一次离开原家,而我竭力主张于飞燕带碧莹和宋明磊先走,那样也能为日后的生活寻个根基,于飞燕长叹一声:“三妹意下如何?”碧莹看了看我和他,温柔一笑:“若没有小五义众兄妹,碧莹早就一命归西了,一切都听大哥和木槿的安排。”
于飞燕看着她笑了:“一人为五人,五人为一人,大哥温决定留下来过了陪着四妹五妹过了窦家这一关,三妹愿意吗?”
碧莹笑得更是甜美可人,阳光微洒,称得她那琥珀的眼瞳流光溢彩:“只要众兄妹不要嫌弃我这个最没用的人,我吃再大的苦亦甘之如饴。”
我的喉头一下子哽住了,热泪盈眶,紧紧拉住碧莹和于飞燕的手,千言万语,已是泣不成声,于飞燕一会儿擦我的眼泪,一会又去抹碧莹的脸,手忙脚乱中,乐呵呵地傻笑着,身后那几个幸存下来的燕子军士兵也忍俊不禁。
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于飞燕跨上那匹跟随他多年的西域战马“乌龙”,对我们俯视着,坚定地说道:“二位妹妹千万珍重,飞燕此去定要击破突厥,缴灭窦家,好还天下苍生和小五义兄妹一个平安之地。”
我们三个互相举着V字型的指头,含泪而别。
永业三年,元月初十,已药食不进多日的窦太皇太后,忽然睁开了眼睛,太医认为乃是回光返照,于是急请正皇城楼上慰问百姓的熹宗入宫,窦太皇太后弥留之际,留下遗诏,要熹宗在她百年之后定要厚待窦家,罪无论大小万不可抄家灭族,然后召见窦英华与窦丽华,留下先帝所赐的免死金牌,叮嘱窦英华再三:“今上弱,原氏世之枭雄,吾薨日,必是吾氏灭门之日,汝能诛之,即当诛之,然窦氏侍奉轩辕氏三百多载,必当尽忠职受,万不可谋逆篡位。”言罢,撒手人寰,享年八十二岁,熹宗哀恸万分,窦皇后更是在凤床前哭晕过好几次,于是东庭皇朝限入了新皇继位后的第二次国丧。
窦太皇太后的病逝意味着窦家和原家的斗争终于从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演变到血溅皇庭的地步。
永业三年正月十五,窦太皇太后发丧之日,原青江携女扮男装的锦绣、奉定及一百名侍卫入宫吊唁,在宣德门遭到窦氏伏击,在锦绣和奉定的冒死相护下,才险险逃脱,随行一百名高手全部遇害,锦绣和奉定身中数剑,原青江本人也胸口中了一剑,险险还生,却落下了终生的固疾。
西边宣德门原青江死里逃生,窦英华急往东边昌颐宫中,欲扑杀长公主驸马原非清幸得靖夏王的宦官内应乘乱从秘道救出原非清和靖夏王,窦英华扑了个空,只得前往拘禁未及逃离的长公主轩辕淑琪。
《东庭正史》中《淑德贞烈公主传》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长公主正在昌颐宫内窦太皇太后灵柩前哭泣,窦英华带着血染重甲的御林军冲入灵堂,仗剑质问长公主:附马何在,长公主厉声痛骂窦氏兄妹乃乱臣贼子,祸乱后宫,颠覆社稷,窦英华一怒之下欲使兵士幽禁长公主于冷宫,长公主不堪受辱,自太后灵柩所放之处,凤临台上高高跳下,宫婢救护不及,轩辕淑琪头触汉白玉石阶,脑浆崩裂,血染孝服,死时年仅二十一岁。
这场被称作“已酉宫变”的政变,是东庭末年最为残酷的宫庭政变,窦氏将所有目击长公主之死,以及帮助附马,夏靖王逃跑的宫婢宦官,连带牵连人员多达六百五十一人,皆用弓弦绞毙,随同窦太皇太后殉葬,熹宗赶到时只见到轩辕淑琪躺在血泊之中,没有看到亲姊惨死的全过程,也猜到她的死与窦英华是脱不了干系的,当时惊怒交加,手脚抽搐,双眼翻白,口吐白沫,宫人惊慌地将熹宗抬入内宫,从此熹宗深恶窦氏,甚至与窦丽华的感情也大打了折扣。
即日窦氏宣召原氏和靖夏王轩辕复昱,谋逆叛乱,削去爵位,满门抄斩,所有原氏旧党皆抄家灭族,对于不满窦氏的皇氏宗亲,窦英华以熹宗的名义赐鸠酒,内眷流三千里,所有已酉宫变中受迫害的王公大臣及无辜百姓多达二万余人。
非白与其门客力挽狂澜,使得原氏和靖夏王一族安然退出京都,原青江以“诛窦氏,清君侧”之名召回于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