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密码 作者:风回
“多谢你四百年来的辛苦,神龙如今总算是获得了重生……小负,初代当年创立神州道派,绝不会想到,在他的门下竟然会出现如此出色的弟子。小负,神龙代初代,向你致敬!”
神龙说完,欠身向裴负一礼。
裴负此刻脑子里乱哄哄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半晌后,他结结巴巴的说:“大人,这里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在这里?我记得,我明明是在您的体内……对了,阿魅她们呢?她们在哪里?还有,我只偿还给您七道龙气,不知道您是否已经完全的恢复?”
神龙一笑,道:“有神裔之血相助,少了两道龙气又有何妨?嘿嘿,天下事古难全,这也许就是你所说的宇宙规律。”
“啊!”
“另外,你虽将龙气还给我,但是道基却更加坚固。由于你修炼天劫道和灵犀诀,这次偿还龙气,却正好符合宇宙盈缺的道理。破而后立,循环不息……小负,假以时日,你不但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境界,也许还将领悟出,我们这些遗世族群穷一生都无法领悟到的事情。”
“我不明白!”
神龙笑道:“也许你现在不会明白,但将来,你一定会明白。”
说着,神龙走到裴负身前,一把将他拉起。
一道奇异的灵能冲涌入裴负的体内,令他周身酸软的感觉立刻消失不见。同时,更让裴负感到惊奇的是,在神龙给他的灵能中,竟隐隐有一股神裔之血的力量。
他不禁一愣,心中的疑惑似乎一下子都解开了。
由于他昏迷前的那一口鲜血,令神龙体内也拥有了神裔之血。虽然神龙的体质并未发生改变,但也隐隐产生了一种变化。也正是这种变化,令裴负保全了他的道基,使他不会像初代那样灵能一散,就再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境界。
同时,也正是因为裴负的那句平衡法则,令神龙有所领悟。
如今,遗世族群只剩下神龙一人,绝对的力量,将会令人蜕变。
所以,神龙留下了裴负,为的是他将来如果真的出现那种负面的蜕变,这世上还会有一个可以制衡他的力量存在,而那个力量,就是裴负。
“大人,您还没有告诉我,这里是什么地方?阿魅她们呢?”
在明白了神龙的良苦用心之后,裴负心生敬佩,同时,他更对这四周的环境感到好奇。在他的记忆中,长城附近,似乎并没有像他眼前这般美妙动人的景色,于是,他再次开口询问。
“在你将龙气还给我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你,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小负,你还记得吗?”
裴负脱口而出道:“当然记得。”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为,西元一七五六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二十年。”
“啊?”
“你不是说,你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水青最后一面吗?嘿嘿,去找找看,你所说的那个女人,如今就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之中。至于阿魅她们四个,当你弥补了心中的遗憾时,她们自然会回到你的身边。”
神龙说完,也不等裴负再次开口,体外一道金芒闪过,身形随即消失不见。
“乾隆二十年?”裴负思维有些呆滞了。
好半天,他从神龙话语的震撼中清醒过来,使劲的晃了晃脑袋,苦笑着摇头自语道:“我怎么又回到了清朝?”不过,糊涂是糊涂,裴负还是在心中生出一丝期望。于是,他先是留在山中静修十日,待灵能恢复了一些之后,方动身下山。
如今,他的道行虽比不得当年的水准,但依旧拥有六品仙人一般的修为。特别是他随身的几件法器,并没有因为龙气的消失而不受控制。相反,裴负发现,灵犀尺较之以前用起来更加顺手,而他从未使用过的青龙锥,亦变得格外听话。
走出群山,裴负在山外村舍中的一家道馆里偷了一件道袍换上,然后又简单随意的束发于脑后。
他绝不削发,这是他的原则。毕竟,从骨子里而言,裴负还是一个明朝人。他对清廷依旧仇恨,只是由于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那种仇恨已经淡弱了许多。
走出大山,裴负从路人口中得知,他目前所在的方位乃是在甘肃嘉峪关的附近。根据书上的介绍,裴负知道这嘉峪关乃是河西地区的第一道门户。
裴负从未领略过长城的景色,当下决定在嘉峪关游玩一天。
这嘉峪关地处河西咽喉之地,南面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面是连绵起伏的马鬃山,地势万分险要,有河西第一隘口的美誉。这里也是历代王朝戍边设防的重地,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裴负在祁连山中溜达了一天,虽心有许多感慨,却又无法表述。直到这一刻,他才深深的体会到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书到用时方恨少。当然,他读过的书也的确不算是太多。
第二天,裴负离开了嘉峪关。
他沿着官道行进,一路上却看见的是一副副颇为兴旺的景象。虽然百姓生活依旧艰苦,但比之明朝时期的生活,如今却也有了不小的改善。
历史上评价清朝的历代皇帝无一昏君。
裴负对此评价一直不以为然,但看到那些百姓,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乾隆的确比那些明朝不知所谓的皇帝,强上百倍。当晚,裴负在一家路边的小客栈中歇息。
虽然他的发式看上去有些古怪,但那一身道袍却又让客栈的老板打消了疑虑。毕竟,历经康雍两代帝王的治理,那些早年间活跃的反清复明分子也大都销声匿迹。在客栈老板的眼中,裴负很可能是一个不守清规戒律的道士。
对于老板眼中流露的那一丝警觉,裴负也敏锐的觉察到了。不过,他并没有在意,而是跟着店中的伙计走进了客房。洗漱完毕之后,他披散着长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长吁了一口气。
又回到清朝了!
虽然不是他原来的年代,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人情风物,依旧让裴负感到万分的亲切。
至少,这里的空气不似未来那样污浊,这里的山水,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清丽自然,宛如不施粉黛的美人。
就这样,裴负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进入了梦乡。
当深夜到来的时分,一阵奇异的声响将裴负惊醒。他睁开眼睛,倏地一下从床上坐起,灵觉亦随着展开。
客栈外静寂无声,蝉虫低吟的声音也格外动听。只是,一阵车轮声由远而近,朝着客栈的方向行来。从那车队的动静来看,人数恐怕不少。
也许是过路的车队吧!裴负想到这里,重又躺下休息。只是当他刚刚有了朦胧的睡意时,却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第八章 文字狱案
喧闹声中带着悲凄的呜咽,似乎是有人在哭泣。
裴负被吵得心烦意乱,当下起身走出客房,站在门前向外张望。
只见客栈院内,几辆囚车停在那里。一群身穿囚衣的男女,在官兵粗暴的驱赶下,正缓缓走进客栈。
那群囚犯的人数大约在百人上下,一个个看上去柔弱不堪。而囚车中关押的几人,裴负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不过是几个读书人而已。
这群人是什么来历?裴负挠挠头,扭头向站在身边,看上去好像也是个读书人模样的男子问道:“先生,敢问这是怎么回事?”
那男子看上去三十左右,儒生装扮。一根粗亮的辫子垂在身后,面部表情木然。只是,那一双眸子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听到裴负的问话,他先是一阵紧张,旋即扭头看去,却又禁不住被裴负那披散肩头的长发吓了一跳。
不过,当他看到裴负那道人的装束以后,立刻释然。“道长,您刚才说什么?”
裴负重复道:“我是问,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哦,想来是流放西疆的犯人吧。”
“犯人?”裴负一皱眉头,问:“这些人看上去不过是些读书人,不像是作奸犯科之徒呀?而且,那些男女,也都好像是大家庭出来的人,莫非那囚车之中的人,是一位十恶不赦的贪墨官员?”
“不要胡说八道!”裴负说话的时候,一名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儒生走到他的身边。听到裴负如此询问,他忍不住低声怒道:“囚车上的,乃是江南的文成先生和国栋先生……那些男女是他们的家人,你怎能将两位先生和那些贪墨之徒相提并论?”
“文成先生?国栋先生?那是谁?”
裴负一脸迷茫之色,看着身边义愤填膺的青年儒生。还是先前的儒生明白事理,说:“还没有请教,道长在何处修真?”
“哦,贫道来自西疆!”
“这就难怪了!”儒生说:“道长在深山修真,可能不知道这两位先生的名号。文成先生乃是当代大儒,道德文章天下少有。而且,他还是江南文天阁的创始者,在我们这些士子中颇有威信。至于国栋先生,亦是江南名士。
“当今天下,道德文章当属文成先生,诗辞歌赋无人可以超越国栋先生。”
“哦,那就是贫道失言了!”裴负说罢,露出赧然之色,挠挠头,道:“既然这两位都是当代名人,为何却又遭此劫难?”
青年儒生压低声音,一字一顿道:“还不是被胡中藻案牵连。”
“胡中藻?”
青年儒生见裴负又是一脸迷茫神色,当下露出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表情,哼了一声之后,转身离去。
裴负颇有些尴尬,但心中又生出一股怒气。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不就是问了几个问题,犯得着做出如此清高的模样,拒人于千里之外吗?
那壮年儒生看着裴负心中不快,当下道:“先生莫要生气,说起来,这乃是我读书人的一件悲苦之事。若先生想要知道此事由来,我们不妨回去房间再说。这里人多嘴杂,您知道,隔墙有耳。”
裴负想想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当下道了声谢,和那位儒生回到房间。
待房门关上,儒生为裴负倒了一杯水,将这胡中藻案的由来,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一遍。
原来,自满清入关以来,经康雍盛世,天下早就太平。
只是,满人虽然大力称赞汉学,可偏偏自身的文化渊源却十分浅薄。再加上满汉有别,满人皇帝一方面重用汉人官员,另一方面又用极为残酷的手段,不断对汉人进行打压。所以,自清廷建立,这文字狱就接连不断。
其中最为著名的如康熙年间的庄之陇案、戴名世案;雍正年间的查嗣庭案、陆生楠案,以及曾静、吕留良案,使得天下士子莫不心惊肉跳。
到乾隆以后,文字狱更是疯狂。虽然这乾隆是个不错的皇帝,可行起文字狱的时候,手段比之康熙、雍正更为狠辣。他继位二十年,兴起的文字狱足有数十起。
而这胡中藻案,就是其中之一。
事情发生在三月,乾隆召集大学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等臣子,于朝堂上提出此事,说胡中藻的文章中多忤逆不道的言论,理应重罚。于是,朝廷大臣们立刻相应,不但处置了胡中藻,连带着胡中藻的许多好友、师长一同处置。
这文成先生和国栋先生,亦是受池鱼之灾,被牵连进去。好在这两人有许多学生在朝中为官,而且平日名声也颇不错,这才免了死罪。
不过,饶是如此,两人亦被抄家,而且举家百余口一同发配西疆为奴,终身不得再入仕。
说到这里,儒生泪水涟涟。
“道长,您说这世界还有天理吗?两位先生一入西疆,哪能受得了大漠风沙的苦楚?而且,他家人又是何等无辜?您应该知道,那些文文弱弱的女子到了伊犁,又岂能受得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兵?”
裴负不禁皱起眉头,咬着牙沉思不语。片刻后,他问道:“那胡中藻到底说了些什么忤逆不道的言语,竟让朝廷如此大动干戈?”
儒生苦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您说,这‘一世无日月’有什么忤逆?可朝廷却说,日月就是明,胡先生这首诗里面,就是在怀念明朝。
“再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这本是一句普通的言论,可到了朝廷那边,却变成说:把浊字加在大清国号之上,其居心何其险恶?至于什么‘天匪开清泰’这类的诗辞,更被说成是对朝廷的污蔑……道长,您说,这让天下士子以后如何做文章?”
裴负无言以对。
在历史书中,他虽然看到过关于清代文字狱的讲述,却一直都没有在意。可现在看来,按照乾隆的说法,恐怕那句“举头望明月”的诗辞,亦要被列入反诗的名目之中。
“难道朝中就无人劝说吗?”
“怎么没有?可又有什么用?大学士纪昀,因为说了两句公道话,立刻被皇上当庭杖二十,回家闭门反省。好似纪先生那般的人物都说不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