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羽檄
高青云讶然睁眼,上上下下瞧她几眼,才道:“我看见了,怎么样?”
吴丁香道:“我长得还好看么?”
高青云心中大大的不耐烦起来,暗想这刻谁有功夫谈论好看不好看的问题。
但他终是久闯江湖之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下也不说出难听的话,只简单有力地道:“很好看。”
他的声音和语气,已表示他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吴丁香当然明白,柔声道:
“我看了这种情形,忽然记起小的时候,修习武功的一些经验。”
高青云突然醒悟,付道:
“她不是不懂事的少女,既然开腔,必有道理,我横竖想不出计较,何不虚心点,听听看她说些什么?”
当下心平气和,道:“你想起了什么经验?”
吴丁香欣慰地道:
“你终于肯听我说话了,好,我告诉你。我在小的时候,很用心修习家传武功。但正因为太用心了,所以对于我的武功进境,时时感到不满。”
高青云虽是智力过人之士,但听到这儿,还不明白她所说的话,与他目下的困难,有何关系?”
他仍然沉住气,侧耳而听。
吴丁香婉转动听的声音,传入他耳中,道:
“因此,我有一次,几乎被自己杀死。”
高青云道:“你自杀么?”
吴丁香道:
“不是自杀,而是太过潜心探究武功,以致废寝忘食,敢情我是为了一个武学上的难题,钻了牛角尖,反而无论怎样用心,也想不出办法。”
直到这时,高青云才明白了。他叹一口气,道:
“武功上的难题,解决不了的话,可以置之不理。但我面临的难题,却不能这样做。
因此,你的安慰,对事实并无补益。”
吴丁香眼波中透露出无限温柔,道:
“你不要着急,我还有下文呢!”
她泛起笑容,使她看起来更为美丽。
又道:
“当日我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这是因为我被严父责骂,慈母抚慰之后,放弃探究之举。谁知这么一来,我反而在无意之中,触悟了解决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你的情形,会使我触忆起往事之故了。”
高青云道:“你要我不必再想,改从无意中找寻灵机,是也不是?”
吴丁香道:
“正是,古人说‘神来之笔’,意思也是说无意为之,而成就却超乎了有意,你现下的困难,正是需要神来之笔,才能解决。”
高青云道:“假如一直没有神来之笔,我一直等下去了?”
吴丁香明知不可,但口中故意应道:“这又有何不可?”
高青云突然精神一振,道:
“是呀!这又何不可?我何必急于三五日之内,把这个恶魔除去呢?纵然过个一年半载,也没有问题呀!”
吴丁香大觉有理,道:“是呀!只要不惊动他,他不会跑的。”
高青云自嘲地笑一笑,道:“我又明白了一件事啦!”
吴丁香道:“什么事?”
高青云道:
“假如我能及早动手,则你也就可以早点避开,前往江南等我,反过来说,假如我迟一日动手,你就在此地多耽一日。这样,说不定彭春深会突然出现,把你带走。可见在我深心之中,竟是希望与你在一起。”
他坦白地钩探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向这个能够了解他的女人倾诉,感觉十分舒畅,心情大见开朗。
由于人与人之间,常常是无法沟通心意,是以有了隔膜。
纵然是两情相悦,可是互相藏在心中,彼此不知,以致误了良缘。
这等例子,世间比比皆是。
吴丁香的美眸中闪耀出光采,使她的美丽的面庞上,增添了无限动人风韵。
她道:“你这几句话,真是悦耳极了。”
高青云道:
“但我怎么办呢?现在可不能叫你马上离开,因为春菊是你的侍婢,须得由你命令她才行。”
吴丁香道:“我们的事暂时不要考虑,你还是专心弄妥这一宗为要。”
高青云道:“你主张听天由命,是也不是?”
她点头道:“是的。”
高青云道:
“但我可惨啦!你回到彭春深怀中,还有寄托,但我呢?我什么也没有了。”
吴丁香道:
“假如我这刻跟随你前往江南,我的心里永远不得安宁。因为我会时时疑惑彭春深后来曾经来过此地找我,发现楼空人去,结果抱恨而去。我若是时时这样想的话,一定会使你也受累不安的。”
高青云道:
“有道理,那么我就告别,待我定下心,全力研究如何下手之法。”
外面天色早已黑暗,这正是他起程的良机,当下起身辞别,离开内宅。
老汉周福送他出大门,一面问道:“夫人什么时候动身呢?”
高青云道:
“那得看她高兴了,我现下须得去打点一些事情,才回到此地,听候夫人吩咐。”
他踏入夜色中,心知那个老仆,一定用疑惑的目光瞅着他的背影,因为天已这么黑了,他还出去,实在令人想不通其中道理。
高青云已知道“陈府”是在城东,所以他避开这个方向,跨步漫行。
他一时打算去找阿烈他们计议,一时又想找那足智多谋的裴夫人。但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吴丁香的安危。
假如他与别人商量,则关于吴丁香的来历,必须有个交待。
纵然他不说出真相,但只要有人看见她,总能联想得出她便是曾经名扬江湖的“紫衣玉箫”吴丁香。
这个消息,一旦传入姚文泰耳中,顿时便是一场莫大的风波。
所以他想来想去,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
不知不觉间,已走到城西。
忽见一盏灯笼,从巷子中飘出来,转向前面的街道行去。
高青云一眼之下,只看出提灯笼的,是个书童。后面还有一个年轻人,儒衫飘洒,步履从容。
他暂时放开心中之事,开始注意这个在他前面两丈远的书生,这是因为那个书生,举止之间,有一种异常风度,使人感到他一定是学富五车,经纶满腹而又潇洒绝俗之士。
高青云跟在后面,忖道:
“这么夜了,他却似刚从家中出来,只不知要往何处?”
他无端端想到男女约会上面,顿时生出好奇之心,决定跟去瞧瞧。
那盏灯笼在前头带路,不久折入一条巷子,从一道后门进去。
当灯笼先穿过那后花园之时,高青云藉着树木遮掩,迫近那书生,向他打量。
但见这个书生,长得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甚是俊美,果然是易受女子注目垂青的人物。
高青云认为自己的猜想,一定没有错。
但有一点他觉得不解的,便是这个书生虽然十分俊美,但器宇轩昂,眼神明亮,显然是个很端方高尚之人。
换言之,他完全不像是偷香窍玉,风流自赏的那一类人。
高青云从种种迹象上,断定这书生是去会晤佳人,可是从他的气度上,却又觉得他不似这种人。
这个疑惑,更使他激起了好奇心,决意看个明白。
假如他真的去赴佳人之约,则这个女子,必定值得一看。
穿过后园,又有一道门户,隔断去路。
这道门户已经关上,那书童停下脚步,回头道:
“少爷,小的没看见暗号啊!”
那书生道:“声音低一点。”
高青云甚觉好笑,因为一来这个简单的对话,分明已证实了此行是幽会密约,此外,这书生也是呆得可以,话声固然会惊动旁人,但用灯笼照路,远远即可看见,岂不更容易败露行迹?”
方想之时,忽见右方较高处一扇窗内,现出灯光,来回摇晃。
高青云一望而知这灯光,必是暗号无疑。
那书童喜道:“少爷,你瞧。”
书生低声喝斥道:“你又作声了,走吧!”
书童伸手一推,那门应手而开,敢情并没有锁上。
他们跨入去,随手掩上。
高青云已跃上墙头,俯察他们的行踪。
但见右方有一座楼房,楼上不但已关上窗,同时又拉上帘子,是以看不见灯光。但高青云的目力非同小可,不但看得出里面点上灯,而且还隐隐见到身影移动。
他飘身落地,悄悄跟着那书生,穿屋入户,最后来到一道楼梯前,楼上已有灯火,因此,那书童吹熄了灯笼。
书童回头道:“少爷,小的在那边屋里等候。”
书生道:“好的,你最好打个盹,反正每次都要等到深夜才回去。”
那书童应一声,自个儿往前走。
他的主人微笑地看他走开,这才拾级登楼。
高青云则等到他身影消失在门帘那边,这才跃上去,在帘边弄一条缝隙,眯起眼睛,向内窥看。
里面灯烛明亮,是个厅堂的摆设,但却没有人影。高青云当然不怕,马上就掀帘而入。
但见左右各有一道门户,隐隐语声,从右边的门内传出来。
高青云听了语声,浓眉大皱,迅即走到门边,从缝隙望入去。
原来这一阵语声,虽是含混不清,但高青云一听就分辨出房内共有三人,而三个都是年轻男子。
因此他大感难以置信,连忙过去窥探。
目光到处,但见这间雅致整洁的书房内,灯火通明,果然一共有三个青年,都是书生打扮。
除了刚才进来的一个之外,其余两人,亦皆长得不俗,细细一看,个个都似是深思明辨的饱学之士。
高青云暗自点头,想道:
“这真是物以类聚,想不到此地居然聚集着三个隽异之士。”
他从这三人互相称唤之中,得知最后来的一个,姓李名益。另一个是主人,姓蒋名任藩,长得额宽眉长,目光深湛,一看而知是个智力过人之士。
另一个蓝衫少年,姓杜名别南,说话时既清楚又迅快,乃是个能言善辩之士。
他们之间,浮动着深厚情谊的气氛,欢然笑谈了一阵,主人蒋任藩便道:
“杜别南我有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如果猜不中,罚你三天不许踏入李益家门。”
杜别南笑道:
“好,但猜中呢,你有什么赏赐?”
蒋任藩尚未回答,那唇红齿白,丰姿俊美的李益已接口应道:
“也要罚他三天不许到寒舍来。”
杜别南开心地笑道:
“对,对,这样公平得很。”
蒋任藩虽然也笑起来,但显然不是欢欣高兴,可见得“三日不许入李益家门”这回事,对他甚是重要。
高青云不但把他们的对答听得一清二楚,同时看得见他们的面貌表情,因此之故,这些人的情绪反应,无不洞若观火,明明白白。
他当下甚感讶异,付道:
“这李益的家中,不知是何光景?为何那蒋杜二人,俱是每日必到之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非去不可?而且从那要出谜语的蒋任藩的表情声音,已显示他大是忧虑,但杜别南却欢畅愉快,这等情形,也极为奇怪。”
他正猜想,杜别南已经催促道:
“任藩,快些把谜语说出来,咦!你莫不是已把谜语给忘了?”
李益温和地笑道:
“我猜他一定是另外再拟,免得给你太容易猜出来了。”
他这几句话,无论是声调表情和内容,都极具和缓双方情绪的力量,可见是思虑周详,风度教养都很出色的人才。
蒋任藩点点头,道:
“他急什么?我还在想啊!”
杜别南道:“好,好,你用心想一想吧!”
门外突然有人应道:
“蒋兄暂勿把谜题说出,兄弟先猜测一个疑谜,才轮到杜兄。”
此人的声音雄壮,虽然还未露面,但已有一股豪放的气势,迫人而来。
但见一个浓眉大汉,背负宝刀,大步入室。
此人员令人不能忘记的,便是那对精光迫人的双眸,使得他的豪放气势之中,增添了机智的味道。
入房之人,自然就是“白日刺客”高青云。
他扫视这三个文质彬彬的人一眼,才又呵呵笑道:
“兄弟姓高名青云,与三位兄台,素味平生。是以诸位大表惊讶,那是情理之中的事。诸位如有疑问,不妨见教。”
李益首先起身作了一揖,道:
“高兄请先行宽坐,小生等始行奉教如何?”
高青云道:“好极了。”
他大马金刀的拉了一椅坐下,眼光转到杜别南面上。
杜别南道:“高兄为何望住小生?”
高青云道:
“兄弟刚才在外面听到诸位的对话,心中已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在诸位之中,杜兄必是最能言善道之人,如今既然要提出问题,自然是杜兄首先发难。”
他言词有力,分析精微确当,这等才智,顿时把这三名书生给镇住了。此外一他措词用字之际,亦不涉粗俗,可以显示出他也是很有学问之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