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羽檄





允境鏊彩呛苡醒手恕?br />   杜别南道:
  “高兄论说超妙。教小生不胜倾折,敢问高兄为人,一向可是这等惊人行径的?”
  高青云道:
  “兄弟乃是一个武夫,性格粗野,向来不拘小节,是以常常有这等行径。”
  杜别南道:“这样说来,高兄竟是今世的朱家郭解之流人物了?”
  高青云笑一笑道:
  “兄弟不敢妄比古人之侠士,但对他们的作风,实是心想往之。”
  要知朱家郭解,皆是汉代侠士,太史公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特地增辟了一门“游侠列传”,是以名传千古,流芳后世。
  但如果不是读书的人,对这两人的名字,定必茫然不知。因此高青云的回答,使这三个书生更增敬重。
  蒋任藩插口问道:
  “高兄行侠天下,所遇皆是强梁之辈,想必身上这口宝刀已经是所向无敌了?”
  高青云谦虚地说:
  “兄弟自然不敢如此矜夸,但说句老实话,以天下之大,人才之众,可是能在兄弟刀下走上十合之将,殊不多见。”
  那三个书生听得这等豪语,都泛起一种奇异的表情。
  高青云一望之下,已明其故,当下又道:
  “诸位听得兄弟自称有这等本领,顿时触动了心事,是以表情奇异,以兄弟猜想,你们一定有某些方面,可以让兄弟效力的了?”
  李益站起身,施了一礼,才道:
  “不敢有瞒高兄,我等虽然在地方上,也颇有面子,可是近来却被一个人欺负惨了,因此对高兄的本事,不仅是倾慕而已。”
  高青云道:“那是什么人?”
  李益道:
  “这人姓徐名放,也是书香门弟之人,但他性慕浮华,流连酒色,是以数年以来,都末获一第。正因此故,徐放对我等三人,十分妒视,时时以恶言相加,甚至还动手动脚,在众目之下、侮辱我们。”
  他叹一口气,还摇摇头,表示既同情又不屑徐放的行为。
  高青云但觉这李益在三人之中,不但最潇洒俊美,而且举止谈吐,都自然而然有一股温文尔雅的风度,教人不禁生出亲近之心,当下不禁向他安慰地笑一笑,道:
  “你们不屑与他计较,足见器识量度的高下了。”
  杜别南接口道:
  “李兄若是凭仗势力,定可把徐放送官惩治,但这等事情,如何做得出来呢?”
  蒋任藩道:“我们吃亏就是这一点了。”
  李益接下去道:
  “徐放近来变本加利,竟痛恨起我们三人的交往,是以曾经扬言说,假如杜蒋两位敢到寒舍,定必加以殴辱,一方面又迫蒋兄等离开本城,唉!唉!:象这等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真叫人感到头痛。”
  高青云恍然大悟,敢情蒋任藩已不敢在城中露面,是以用暗号向李益表示在家中。
  他笑一笑之后,才道:
  “你们若肯让我来管闲事,那就算是找对人啦!象他这等迹近无赖的人,收拾之时,亦须得法,方能收到宏效。”
  他摆摆手,阻止那三个书生插口,又道:
  “这件事咱们不用忙,暂时搁一下。现在兄弟接回入室之时,所说的话。兄弟竟欲猜测一下诸位之间的关系。”
  杜别南迅即应道:
  “好极了,高兄请说。”
  高青云道:
  “你们是同窗好友,互相斯勉切磋,自不待言。我要猜测的,乃是蒋杜两位,对于‘谜语’一事,所得到的后果,为何忧喜悬殊之故?”
  他故意停顿一下,但见这三个书生,面上都流露出非常感到兴趣的表情。
  杜别南道:“高兄对我等三人之事,已知道多少?”
  高青云道:
  “兄弟只是过客,今晚尚是第一次听见三位的姓名,自然必是首次会面,所知之事,可说是一无所有。但兄弟对诸位的说话,以及忧喜变化之情,略略猜出一个大概而已。”
  他眼见他们都没有不信之意,这才接下去道:
  “李兄家中,一定有两位才貌俱佳的妹妹,对不对?”
  李益讶然点头,道:“高兄如何得知的?”
  高青云笑一笑,道:
  “杜蒋两位,必定对李家两位才女,非常倾慕。当然李兄也深表赞成,是也不是?”
  李益连连点头,但面上诧异之容,已经消失了。反而蒋杜二人,现出十分诧讶之色,更加凝神倾听。
  高青云忖道:
  “这三人之中、终究是李益才智较蒋杜二人高上一筹,此人风度器宇,以及才识,俱高人一筹,异日必是国家重臣无疑。”
  他念头转过,便又说道:
  “我再猜一猜杜蒋两位忧喜不同的原因。那就是杜兄才思敏捷,学识过人,一向定擅长猜谜射虎之道。三位既属好友,自然时常以此为戏。”
  李益颔首道:“是的,我等时时以此为戏。”
  高青云道:
  “兄弟胆敢断言,杜兄一定是此中高手,任何疑难谜题到他手中,必定能够解答出来。”
  李益又点头道:“是的。”
  高青云道:
  “因此,他们以此相约,谁输了的话,谁就不许前往李兄府上,虽然仅是三天之限,但在情网中人看来,这三天不啻是莫大的苦刑,所以蒋兄顿时忧心怔忡,而杜兄因为擅长这一门游戏,是故心下坦然,毫不忧虑。”
  李杜蒋三人都大为佩服,因为对方仅仅从几句对话,以及忧喜不同的表情之中,就推测出许多事情,这等才智,实在十分稀罕奇异。
  李益道:
  “高兄真是当世的异人,这才智方面,不消说得,只不知在武学上,可有什么讲究没有?”
  高青云笑一笑,豪气迫人,道:
  “若论在于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本事,兄弟未肯多让当今的名将。若论高来高去,出入虎穴,明攻暗杀,兄弟在当今天下武林中,也可以列为前几名的人物.尤其是诛杀不肖败类,只要心存杀机,则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亦能就在一个照面之间,制敌死命。”
  蒋杜二人,听得咋舌不下。
  只有李益虽然大有钦幕之色,却不讶疑惊怪。
  高青云又道:
  “兄弟有个名号,称为‘白日刺客’,便是擅长当众杀仇而得引绰号的。”
  蒋杜都喷喷称奇,李益却没有什么表情,心中忖道:
  “他若是刺客之流,那就多半不分善恶之人,仅以个人恩怨而行事,因此便不属侠义之列了。”
  高青云锐利凌厉的目光,凝住在这个青年的面上。冷冷道:
  “你敢在心中诽谤我?”
  李益吃一惊,道:“高兄这话,从何说起?”
  高青云道:“你分明在想,这刺客两字,表示是不分正邪曲直,专以行刺为业的人。”
  李益道:
  “如若以字义解释,高兄之说便没有错,但高兄看来威仪赫凛,豪气干云,又才学淹通?想来必定不是这种人。”
  高青云面色缓和下来,笑道:
  “说来你们也许不信,我这外号,乃是特意设法做成的,因为这么一来,我所要对付的一个武林公敌,事前便不会注意及我了。”
  李益讶道:
  “这个人值得高兄如此处心积虑的对付么?”
  高青云略把人魔沙天桓的来历说出来,并且把逍遥老人与他的约定,以及后来出现封乾和陆吗宇之事,简要告诉他们。
  其间自然要提到阿烈,当下又将“化血门”的血案,大约说一下。
  蒋任藩咋舌道:
  “听高兄说来,你们在江湖上,当真是把杀人之举,算不了什么一回事了。”
  高青云道:
  “正是如此,不过在正派门户中人,倒是不能轻易杀人。”
  杜别南道:“只不知那位查公子,眼下在什么地方?”
  高青云道:“他在洛阳,我正想通知他,要他与我会合计议大事。”
  杜别南自告奋勇道:
  “如果高兄不能分身,小弟愿意代你走一趟洛阳。”
  高青云摇摇头,道:
  “江湖中的人和事,你们读书人,最好不要沾上,否则一生一世,都免不了麻烦。”
  杜别南骇一跳,不愿再说。
  李益接口道:
  “高兄巨任在身,应当是匆忙奔走,席不暇暖,但高兄却与小弟等在此高谈阔论,不合情理。因此,小弟大胆猜测一下,高兄可能遇上困难,是以随意所之,设法暂时抛开心中难题。”
  高青云可不能不服气了,坦然道:“正是如此。”
  李益谨慎地道:“只不知高兄的困难,能不能告诉我们?”
  高青云沉吟一下,道:
  “这个困难,发生在洛宁,原因是曾为丐帮帮主的陆鸣宇,已逃抵该城,由于他老奸巨猾,久虑有失,是以多年前已布置妥当,现下到了该城,摇身一变,成为该地的大士绅。”
  他特地把地点改在距此不远的洛宁,便是因为李益等皆是本地世家,必定与陈增祥家相熟。
  他接着把困难一一列举,言词简要明白。
  李益道:
  “这样说来,现下形成高兄下手不得的困难,主因仍然在于陆鸣宇的武功太高明而已,是也不是?”
  高青云想一下,讶然忖道:
  “是呀!早先但觉千头万绪,动辄受到掣肘,似乎是困难重重,但他这么一说,回想起来,果然主因只是一端而已。不错,陆鸣宇武功高强,所以我算来算去,都不能筹得万全之计,因为他可以凭仗武功,随时突围。”
  这时,他对李益更是另眼相看了,口中应道:
  “李兄说得不错,陆鸣宇此人武功既高绝一时,同时又机警无比,狡猾绝伦,只要一点点风吹草动,他就飘然远遁,难以查出下落。”
  李益道:
  “既然困难在此,可见得高兄这一方,虽是兵多将广,势力浩大,无奈大都不是陆鸣宇对手,是以不能设下十面埋伏之计。”
  高青云道:“正是如此”
  李益道:
  “自古兵家所算,不外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而已,高兄目下掌握的是‘天时’和‘人和’,而陆鸣宇则点得‘地利’,因此,小弟大胆贡献愚兄,那就是想法子使对方失去地利,定可得手。” 
 

 
 
 



第三十三章
 
  杜别南道:“这话说时容易,但做起来就困难百出了。”
  蒋任藩道:“李益精研兵法,究心多年,也许筹得出好计,亦未可知。”
  高青云大感兴趣,问道:“李兄攻习过那一家的兵法呢?”
  李益泛起谦抑的笑容,道:
  “不瞒高兄说,小弟对古今以来,名家兵法,都极感兴趣,皆曾研读,如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潦子、李卫公问对等兵家七书。此外,如风后握奇经,李荃的太白阴经,武经总要,虎钟经,诸葛武侯的心书,将苑,十六策等。尚有八阵合变图说等,难以尽述。”
  他一口气说出了这许多兵法经书名目,木但高青云听得呆了,连那杜别南蒋任藩二人,也为之讶然瞠目。要知兵法一道,本身固然纵横合变,深奥无比同时还得旁及天文地志,人心物理,广摄各种学问,可称浩如渤海,难以尽行涉猎,再者就是当时读书有一大困难,那就是书籍不易借到手中研读,是以古人时时借抄各种经典,一方面增加阅读之功,一方面也是留下来以备他年温习之用。
  李益能够找到这许多种书籍研读,这也是骇人听闻的事。
  高青云道:“李兄既然读了这许多兵书,日后功名成就,出将入相,已可预见了。”
  李益道:
  “高兄过奖了,小弟全无‘出将’之念,只不过想到如若有机会在朝廷中任事,则虽然战则戎行,不须亲历,可是于外间将领的进迟攻守,却也可以得知机宜,是以一向甚是用心研读。”
  杜别南道:
  “咱们一块儿切磋虽久,可是;直都不知道你还攻读兵法之学,今日得闻,真是既佩且愧。”
  高青云道:“李兄对兄弟之事,有何高见?”
  李益道:“高兄好说了,小弟对于武林之事,全无所知,实是难以借着代谋。”
  高青云忖道:“他大概看中了刘先生三顾茅芦之事,所以不肯马上说出他的见解来。”
  当下说道:
  “李兄不必过谦,要知此事与个人的得失事小,与天下的安危事大,是以李兄务须赐告一切。”
  李益忙道:“不是不肯说,而是筹思不到具体的方法。”
  高青云道:“不具体也无妨碍。”
  李益道:
  “既然高兄一定要小弟说,自是不便多所推托,小弟只感到如要铲除陆鸣宇,唯一的方法,是使他先失去地利。”
  他提出的原则,但如何下手法,还须再想。
  蒋任藩道:“此人如此狡猾机警,怎能使他失去地利?”
  杜别南道:
  “不错,假如高兄实在没有其他计较,干脆孤注一掷,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