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羽檄
苏大姐笑一笑,道:“你后悔么?”
阿烈道:“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假如死在此地,岂不是……”
苏大姐轻轻抱他一掌,道:
“胡说八道,你分明尚是童子之身,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么?”
这时他们都结束停当,阿烈躺在草上,苏大姐则在另一角找张破木凳坐着。她面上有股懒洋洋的慵态,眼中射出满足的光芒。
阿烈根本不必问她,便已知道她很满意,可以说是比得上那个姓陆之人。不过这些他都不关心,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将如何处置他?
苏大姐侧耳听了一会,才开口道:“小白,你可知道他们将如何发落你么?”
阿烈道:“怎么样?我正想问你。”
苏大姐道:
“假如你不是跟我好过的话,他们不外是两个方法对付你,第一个放掉你,第二个是活埋了你”
阿烈不惊反怒,道:
“岂有此理,他们凭什么加害我呢?难道丐帮竟是一群强盗凶手么?”
苏大姐道:
“别生气,我知他们这次北上,身上负有十分巨大的任务,为了严密守秘,所以迫不得己要杀死你”
阿烈道:“他们认为我会泄露秘密么?”
苏大姐道:
“不是他们,而是我,如果你不与我相好,到了决定之时,我一定硬指你会泄秘,使他们杀死你。”
阿烈心中甚是不满,忖道:“好一个淫荡而又狠毒的妇人!”
他忽然觉得惭愧起来,为的是自己竟受不住这个女人的诱惑,可惜现在才知道她除了天性淫荡之外,并且心肠毒辣。如果早先晓得,无论如何也不会碰她一下的。
苏大姐不曾发觉对方已对她生出鄙视之心,咯咯笑道:
“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我一定力主放了你。”
阿烈心中很难受,过了一会,决定尽量利用这一段关系,查探丐帮的图谋和动向。
当下问道:
“我仿佛听人说起过,丐帮势力很大。何以他们如此胆小,办事情竟会有害怕泄露出去的?”
苏大姐道:
“你那里知道,丐帮势力强大,但只限在大江南北而已,到了北方这黄河流域,他们就不行了,他们想掳走或是杀死一个女子,以图十年八年的安静。若是风声走泄,武林各家派都晓得了,他们就顾忌甚多,不易下手了。”
阿烈道:“那个女孩子是谁,她一向女扮男装的么?”
苏大姐道:“她是……”
忽然住口,摇摇头又道:
“名字不必说了,你知道了反为不好,说到这女子,也不是时时女扮男装,只是最近可能要赴江南,对付丐帮,所以预行练习男人的举止。”
阿烈道:“他们怎会知道的呢?我是说那个女子最近改为男装之事。”
苏大姐道:
“几个月前,江湖上发生了一件事,铁鞋帮和一个黑道人物斗上了,牵扯出这个女子的武功家派,这才晓得。”
阿烈一听这敢情好,铁鞋帮之事,他亲身参与其中,知之最详。因此你提及的女子,当然就是冯翠岚了。
此外,还有种种证据,例如冯翠岚果然是最近才改扮男儿她又说过要找丐帮报仇夺宝等等。
他表面上故意装出不懂,道:
“我真是越听越糊涂了,何以丐帮须从别处获得消息方始知道那女子呢?这双方之间有着很深的仇恨么?”
苏大姐道:
“那女子出身于武林一个家派,剑术高绝。这一派多年来,都以手段毒辣,行踪莫测而名震北方武林。何况又须防丐帮先下手,所以凡是收录杰出门人,更为秘密,连丐帮也很难打听出来……”
她停顿一下,一种半隐藏的兴奋,已代替了刚才春困娇慵之态。
她接着又道:
“丐帮的确严密妨范这一剑的行动,每逢侦知有杰出的后起之秀,必定不择手段,事先予以摧毁,那个女孩子目前虽是兔脱,遁出罗网,可是她一定想不到丐帮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将调来数十高手,全力追捕狙杀于她。换言之,她只怕很难幸免的了。”
阿烈向她上下打量了几眼,她那丰满惹火的体态,使他不禁想起了最后销魂的片刻。
然而他却生不出爱意,这是因为她天性的淫荡,心肠之冷酷,以及变节事故,反害师门等等败德之行,都被他知道了。
不然的话,他一定对这个使他步入成年男子阶段的美妇人,生出一段奇异深刻的情感。
阿烈觉得自己无法爱她,不禁遗憾地摇摇头,道:
“看你的样子,如何会是丐帮中人呢?”
苏大姐一匠,随即苦笑一下,道:
“我当然不是啦,象我这个样子,岂能讨饭为生,我……唉!”
她叹一口气,不再说了。阿烈突然泛起一丝希望,假如能设法使她悔悟,只要退出江湖,亦足以令以观感一变。
当下说道:
“大姐,你既非丐帮中人,又得不到任何名份,何以跟他们泡在一起?”
苏大姐道:“我不是说过么,我抛不了姓陆的冤家呀!”
她的目光变得很冷淡,望着阿烈,又道:
“我知道你决不会愿意娶我为妻,但即使你十分愿意我也不会嫁给你。”
阿烈道:“这样说来,我是远比不上他了?”
苏大姐道:
“那也不是,要知世上千万般事物,最珍贵的莫如青春,最无情的莫如时光。我青春将逝,时光难留,而你却尚是年少,如何能够匹配?况且以你的出身家世,也不合适讨我这种妻子。因此之故,我决不会与你有嫁娶之念。”
她说得合情合理,不过阿烈自是不便表示意见。
他们沉默了片刻,苏大姐道:“你睡一忽儿吧,我也要打坐片刻……”
阿烈闭上眼睛,依照金丹神功秘笈之法,调运真气,只觉一股热气从丹田升起,一如平日,流布全身经脉,竟是毫无异状。
在静寂中,阿烈听到远远有人奔来,步声十分轻微而均匀。不久,果然有人入祠,并且与苏大姐说话。
接着又有人奔来,阿烈留神倾听步声。先后三人都比不上第一人步声的轻微和均匀,但第五个的步声,竟与第一人一般。
他觉得很诧异,忖道:
“第一个人就是把我抓来的矮瘦老者,听这步声,以常理判断,也可知道他武功高过别人,因此他必是苏大姐提过的两名长老之一。第五个的武功与他相同,自然亦是长老身份。然而他口音又显示出年纪不老……”
祠中已点燃起灯烛,甚是光亮。那五个男人,加上苏大姐,低声交谈起来。
阿烈静心定虑地听去,全无遗漏。这才晓得他们敢情有许多眼线。而他们去了一夜,正是各自收集情报,回来后提出来,大家参考研判。
照他们的结论,冯翠岚竟是已悄悄穿出他们的网眼,向东方逃逸。
最后,那矮瘦老者说道:
“点子既然向东走,正好与咱们后来的人相碰。只要迅速发出急报,赶在点子前面,让我们的人知道,布下罗网,不愁飞上天去。”
苏大姐突然插口道:
“假如她比我们的消息快些,那就很难再有机会,在她剑术末练成以前抓到她了。”
矮老者道:
“不会,本帮传递消息之法,还强胜于八百里驿站,她如何能快些?”
其中有人问道:“这个小白如何发落?”
阿烈关心自己命运,不由得竖起耳朵去听。
另一人答道:“我们须得提防他走泄消息才好。”
又一人道:“既是如此,处死灭口也就是了。”
阿烈认得这口音,正是武功高强的第五个人,心中不禁对他泛起了极强烈的敌意。
现在分双耳竖得更高,只要这群人通过杀他灭口之议。他纵然无法力抗,也得试行逃跑,决不束手延颈就戮。
这时苏大姐的声音响升起来,道:
“你们大惊小怪什么?这人也值得费心的么?”
矮老者很客气地道:“陆夫人有何高见?”
苏大姐道:
“我们如若立即发出消息,一方面专程东赶,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那点子势难幸免。
这小子就丢在此地,任他如何传出消息,我们亦能早一步得手归去,对也不对?何况他根本不知我们来历和目的,纵然传出东湖,别人无法测知此中来龙去脉。
矮老者沉吟一下,道:“陆夫人说得有理,我们就这样办。”
别人都不作声,苏大姐便又道:“黄长老,事不宜迟,须得马上动身才好。”
阿烈很想睁开双眼,记住那第五个回来之人的面貌。但此举一定徒然招致麻烦,可能是杀身之祸。因此,他佯装熟睡、动也不动。但听步声纷沓,出祠而去。然而他仍然装睡如故。因为其中人有人悄悄折回来,那步声一听而知是第五人。
阿烈听着这阵轻微得如猫行的步声,渐渐迫近,心中大奇,想道:
“这厮敢是表面上听从黄长老之言,却暗中折回,意欲加害于我?”
要知他见识过许多江湖人物的厉害毒辣手段,因此深知这些人的难惹,尤其是他们杀人,根本不当一回事。
那阵步声已迫到身边,这才停了下来,之后,便全无响动,好象是站在那儿,但又似是已经走了。
阿烈动也不敢动,反正他无力与这些身怀武功绝技之人抗争,目下只有沉着应变,听其自然而已。
又过了一阵,步声再起,很快的出门而去。
阿烈大大的透一口气,心想:
“这厮居然没有向我动手,然则他回转来作什?真是使人难以推测……”
他火速起身,转眼四顾,那包袱还在,拿到手中,便向门外奔去。
他记着冯翠岚所处的险境,急于想早一步通知她。所以已把自己的安危生死置诸度外。
孰知由于他不知身在何方,因此走到天色大亮,向着旁人家一打听,方知已走错了方向。
这一来他晓得一定已落在丐帮众人后面,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只好尽力而为,寻路再赶。
第二日中午,他已抵达洛阳。此时他一身风尘,看起来格外的黝黑和成熟,外表上已简直象是二十许之人。
他在城里匆匆用过午餐,便又东出洛城,沿着大道走去,但见行人车马甚多,远不似在西北道上那般冷落。
走了两个时辰,忽见道旁有一排古树,浓阴中挑出一面酒帘,迎风飘扬。
古树阴影中,有好些车马停歇着。他放慢脚步,在车马边停下来,视察着附近的情形。
在那边厢,一排有四五间平房,有两间打通的是酒肆,其余一间杂货铺,后面似乎还有一些房屋。
这些人之中,有几个是江湖人物打扮,但也有附近的乡人,以及过路的客商贩货等。
他晓得在这种地方,最容易听到许多传闻和消息,所以他打算观察过之后,才入肆听听各种消息。
然而他很快就发觉酒肆中的人数不对,非是太多,而是太少。
以这树阴中车马数量,除了一些乡人,以及几个分明是徒步行走的人之外,可以很肯定的算出至少有两骑,或是一辆车子,找不到主儿。
他已晓得出门时江湖上的许多规矩,所以从车把式不入酒肆这一点,深知车子载得有多人。说到那此马匹,鞍缰俱全,自然有人骑来无疑。
他看了一阵,方自惊疑,目光转到那天辆车子上,立时发觉其中一辆,有人在内。
这一点使他觉得很不解,因为如车中之人,不想入肆饮酒,何必停下来?
只是车帘深垂,无法透视得车内之人。事实上他也不敢露出任何痕迹,迳自坐在树根上。
阿烈装出疲乏之态,倚树闭目。霎时身心都平静下来,于是忽然发现他竟能听见酒肆中的声音。
那酒肆相距有五六丈之远,可是肆中之人.所说的话,他完全听得见。
他听到了一些有趣的江湖情事,但不久.他又听到两个人窃窃低语之声。这阵语声比所有的人声都低,而且飘忽不定,一时难以断定是从何处传来。
第七章
由于其中的一人提及了他,所以使他抛开一切别的话声。专心聆听。
听过寥寥数语。已经晓得那两人乃是在谈论自己是什么来路和出身,不过结果对他却很利,因为他们一致认为他不是江湖中人。
这两人的话声.似乎有点耳熟,可惜太飘忽不定,所以他全力用在捕捉内容,而不暇顾到别的方面。
只听其中一人说道:
“咱们再守候一阵,假如瞥师弟尚未能赶到,我打算留下暗记,便驱马上路。”
另一个说道:‘如此甚好,这一回无论如何,也须侦查出一点线索头绪才行。”
第一人道:
“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封锁开封府周围百余里之地,但我却觉得不如另出奇兵,比方说我们这一路,或者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