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者永生





  梁应物只是“呵呵”一笑,并未说什么。
  天气预报说要降温,我返回家的时候,外面的温度大概只有摄氏两三度的样子。风在空旷的街道和楼房间来回,发出怪异的呼啸声。
  明天,在那个曾经熟悉的住宅小区里,等着我的会是什么呢。
  对父母安危的关心,对未知威胁的恐惧,还有在我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滋养下的兴奋,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
  我的心在悸动。
  一小股风旋进头颈,我打了个冷颤,捂着领口,加快了脚步。
  “小心前面!”我大吼着。
  刺耳的刹车声和向前的巨大冲力同时袭来,如果不是我绑了安全带,脑袋一定会撞在挡风玻璃上。
  已经来不及了。
  我明显地感到车子震动了一下,望出去,我坐的这辆桑塔纳出租车的车头已经和前面马自达的车尾结实地焊到一起。
  “见鬼,你刚才在看什么?”我忍不住呵斥旁边的胖圆脸司机。
  现在是早晨八点二十三分。过了这个十字路口,前面不远就是莘景苑的大门,可是旁边的这位刚才居然不知在干什么,把头扭到我这边,以致于对前面马自达冲黄灯未果的急刹准备不足。如果不是我吼这一嗓子,恐怕就要把前面那车的后厢撞烂了。虽然现在已经很惨。
  “啊,唉。”胖圆脸重重叹气:“那个女的长得真漂亮,好像是混血,多看了一眼。唉。你没事吧?”
  我一时无语。
  “算了,还有一点路,我走过去。”
  我钻出车去,马自达的车主早已经下车在那儿怒骂,胖圆脸也出来了,看看明显变形的车头车尾,脸上的小鼻子小眼皱成了一团。
  我摇了摇头,回头看了一眼,十几步外一个身材高挑的丽人正走过来,看来就是让胖圆脸分神的美女了。
  我不好意思多看,此时行人绿灯已经亮起,快步走过十字路口,心里还在想着,自己刚才这一瞥只留了个大概印象,那司机居然能看出是混血,至少盯了五秒钟,难怪要撞。
  守在小区门前的保安服战士换班了,不是上次见过的两个,那股难闻的气味依然飘在空气里。我把证明和记者证一起递过去,对方仔细看了一遍,就拿起步话机呼叫。
  我正等着,却听见旁边的战士说:“对不起小姐,这里现在是管制区,不能进入。”
  我扭头一看,竟然就是那位混血美女。
  刚才匆忙间的一瞥没有看清,现在人就站在面前,不由生出惊艳的感觉。
  刀削般的轮廓,鼻梁尖细挺拔。这是许多人觉得太过锐利的五官,却是让我很欣赏的美丽。她的眼眸是淡蓝色的,凝视它们的话,应该很容易被迷住,呃,如果那里面不是一片冰寒的话。呵,是只适合煨着火炉远远观望的美人啊。
  她有一米七以上的身高,穿着BURBERRY收腰款的米色经典长风衣,黑色的长发盘起。站在这湿冷的上海初冬早晨的空气里,再加上从头到脚发散出的肃然,倒颇具英伦风情。
  这女子注视了我一眼,又把视线移到士兵身上:“我是海勒国际医学机构的特派研究员,我们援助的专家伦伯朗不是已经在这里开始工作了吗,你请他出来就行了。”是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略显生硬,我猜想她可能是在国外长大。
  “对不起,我只负责把守这里,其它一概不知。没有特许通行证,其它人一概不能进入。”
  真是个合格的门卫。我心里赞叹着。面对这样的美女也一样八风不动,难得。
  秀长的眉皱了起来,看来她已经明白了这个战士的难缠,却一时没有放弃的打算,气氛有点僵。
  “这样吧。”我一开口,两双眼睛都看了过来。
  “待会儿有人来接我,如果你找的人在里面,他应该会知道的。”
  “好的。”她向我微一点头,算是表示感谢。
  干等着有些无聊,特别是旁边还有个美女,总该说些什么吧。再说,如果她是特派研究员的话,也会是我的采访对象呢。
  “我是上海晨星报的记者,你是特地为里面爆发的传染病来的吗?”我酝酿了一会儿才问出这句。
  “嗯。”
  她冷淡的反应让我有点尴尬,真是个冰美人。
  “我是那多,那么多的那多。这儿的采访暂时由我一个人来做,所以,以后会有很多问题向你请教。”我伸出手去。
  她看了看我伸出去的手,一时间我担心她会不会就这么让我的手悬在半空,好在她还是伸手和我握了一下。她的手很冰,也很滑。
  “何夕。今夕何夕的何夕。”
  “哦,我本来还以为你不是中国人呢。”我笑着说。
  “的确不是。”
  “呃……”我一时语塞。正想着该怎么把话接回去,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失常。怎么会想着和她扯这些,前一刻还在为身处险境的父母担心,还在为自己将要面对的未知恶性传染病惴惴不安,现在碰到这个身为医疗特派员的何夕,不正该问她有关传染病的事吗?居然扯起了家常!
  我可不是没见过美女的毛头小子啊,暗自摇摇头,刚想开口问正题,一个穿着密封防护服的人从小区里快步走来,手里还拿着一套防护服,看见我旁边的何夕,“啊”地叫了一声,满脸的惊讶。
  这人正是我前天见到的外国人,伦勃朗。
  “何夕,你怎么会来?”
  声音从头罩里传出来,闷闷的。让我诧异的是,他说的竟然也是汉语。虽然比何夕要差一些,但一个外国人能说成这样,已经算相当流利了。
  只是这两人要是一直生活在国外,这种自然的交流应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才对啊。
  “昨晚我还和父亲通电话,他说你度假去了呢。”
  “度假就一定得去夏威夷摩洛哥,不能来这儿吗?”
  “真是太胡闹了,你知不道这儿很危险……”伦勃朗大声说。
  “我是研究员,对病理比你清楚。”何夕无视他的不满,抢白说。
  伦勃朗张着嘴,又是恼火又是无奈的模样。原来何夕对谁说话都是这么不客气,我刚才也有类似的经验,夸张一点说,何夕擅于往和她说话的人嘴里扔干布,堵得死死不说还让对方口干舌燥。
  “咳咳,你也知道自己是研究员,你从来都没有在第一线进行救助的经验。”他停了几秒钟说。
  “你可以指导我,而且我也接受过相关训练。”说到这里,她的眉毛微微一挑:“怎么,打算一直把我堵在这里?”语气还是平平淡淡,却有种让人想躲开的犀利。幸好不是我处在伦勃朗的位置上,不然真是难受极了。
  “你!”伦勃朗盯着何夕看了一会儿,“嘿”地重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只是需要从总部把你的资料传过来,再经由上海政府批准,才能进入这里的。”
  “那么,”何夕抬腕看表:“下午一点,我会再来。不用准备衣服,我自带。”说完不待伦勃朗作何反应,就转身离去,眼神扫过我时,以极轻微的幅度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我目视快步离去的背影,忽然意识到,她并没有带着能装下防护服的大包。也就是说,她只是为了让伦勃朗搞定准入证而来,早料到不能当场进入这片封锁区。
  这又冷又傲的女子,心里算得清清楚楚啊。精英级的人,我这样下了判断。一个人的水准,在些微的细节上就能体现出来。
  是个少见的美貌和智慧兼具的女人,就是冷了点。突然又想到,我认识的女子中,似乎并不乏这般人物。路云就是典型,叶瞳嘛,脑子也相当灵活,只有水笙的老婆苏迎,似乎并不怎么有心计的样子。
  尤在感叹着,却听伦勃朗问道:“您是那多先生吧。”
  我这才回神意识到身边还站着个男人,转回头应道:“是的。”
  “刚才是我妹妹何夕,原本一直在海勒国际做病毒研究,没想到这次……”说到这里伦勃朗摊开手笑了笑:“不过她对范氏症的病毒也做长期的培养观察,到时你也可以采访她。不过她脾气古怪,刚才你也看见了吧,不是个很容易打交道的人。”
  “范氏症?你是说在这小区里爆发的传梁病叫范氏症?”我问。
  伦勃朗点点头,把衣服递过来:“先穿上,然后我领你进去。你知道怎么穿吗,要是没穿好不密封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我试试。”我接过衣服。类似的衣服我穿过一次,比手上的这套还要昂贵许多。
  “病毒传播速度快吗,死亡率高不高?”我一边穿一边问。
  “已经……”伦勃朗说了个开头突然停住,看了看正目不斜视站岗的卫兵,说:“这些我们进去再说。”
  虽说有一次经验,全部弄妥当还是花了十分钟,伦勃朗负责任地检查了一遍,这才领着我往里走。
  “小区的会所是我们的临时中心,整个医疗小组医生护士一共十三人,已经发病的人加上需要密切观察的人很多,所以忙不过来。我是海勒国际派过来的顾问专家,不用一直守在第一线,否则找个人过来接待你都是难事。”
  “你刚才说的‘已经’,已经什么?”我问。
  “已经有十二人死亡。”
  “什么?”我当时就呆了,停下脚步瞪着他:“这才几天,怎么会死这么多人?”
  “我想你要有些心理准备。”伦勃朗转过身来注视着我:“你将要看见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传染病。”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清晨的薄雾刚刚散去,太阳照在这个小区里,照在我的身上,却是冰冰冷冷的。直冻到我心里。
  “最恐怖的,远比埃伯拉更可怕!”伦勃朗头罩里的声音低低沉沉,“嗡嗡”着撞进我的胸膛。
  三, 浸泡在鲜血里的范氏症
  “我想你要有些心理准备,你将看见人世间最恐怖的传染病。”这样郑重地提醒我之后,伦勃朗从口袋里摸出一叠照片递过来。
  “好几位医疗小组的成员在病人死亡时当场晕倒,给你看些现场照片,希望你到时不要也晕过去,不过,呕吐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叠照片有十几张,每张有七寸大,非常清晰。
  但我在看第一张的时候,并没有马上看出来里面是什么东西。
  好象是房间的一角,却不知道拍摄的对象是什么。照片上是一片红木地板的近景,地板上不太干净,除了一些污滓外,还掉落了些不明物体。
  虽然照片把地上的东西拍得相当清楚,我还是没办法一下认出那是什么。那一团一团暗红色的,有拳头大小的,有的更小一点,还有的并不成形,象一小堆红色肉糜。再旁边是沙发的下半部分和两只椅脚,上面也很脏,(本小说萌芽网首载,将于今年四月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转贴者勿删)红沙发上面有几斑暗蓝,红色的椅脚上有几块土黄,不知是什么染上去的。在照片右侧的边缘,还露出半截带状物。
  “这……”我抬起头,想询问伦勃朗,他却示意我继续看下去。
  我把第一张移到底下,第二张照片的内容跳进眼帘时,胸口登时一闷,赶忙把视线移到一边,胃里却已经翻腾起来。
  我做了几个深呼吸,努力压下吐意,这才敢再看照片。
  第二张照片和第一张拍的是同一个场地,前一张是局部,而这张取的是中景,可以较完整地看到在这个客厅里发生的惨剧。
  一个人倒在长沙发上,从脖子开始到腹部一片血肉模糊,他的胸腔和腹腔向外翻出来,好象被人开膛破肚,白色的肋骨清晰可见。
  我这才意识到,并不是这个家的主人特别偏爱红色,用红色的地板用红色的沙发和椅子,这一切都是照片中死者的血染红的,他体内所有的血都流了出来,洒遍了沙发和旁边的椅子,只有在少数地方才能看出沙发原本的蓝色和椅子原本的黄色。
  “这是被谋杀的?”我脱口而出。
  “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想到开膛手杰克吧。很遗憾,范氏症的每个患者死去时,都是这么的惨烈!这是第一个病人的死亡照片,后面的一些是死在救护中心里的。”
  我飞快地看了剩下的照片,不同的死者,一样的血肉横飞!
  “怎么可能,生病怎么会生成这个样子,这是什么病?”我惊呆了,喃喃地念叨着。我以前也见过一些残忍恶心的场面,但以这次最为酷烈,不过也好在我有那些经历,不然肯定已经找地方吐去了。
  “这就是范氏症,全称是范氏群发性器官亢奋症。”
  “器官亢奋?”我现在几乎完全停摆的脑袋无法把器官亢奋和这样的死亡联系在一起。
  “由一种罕见病毒引起的全身大多数器官的病变,亢奋是病变器官的症状,这些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肺、胃、肾脏、胆、膀胱甚至大小肠,病人在得病初期会感觉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