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二辑)
“再喜欢,”戴维斯说,“做这种事还是可能进监狱的。”
她又耸耸肩,瘦小的双肩只微微动了动,“又怎么样?比我现在的活法也差不到哪儿去。”
“差多了。”戴维斯说,“那种劳改营里是什么滋味,你根本不知道。你多大了?”
“十七了,”她说:“咳,确切地说下个月满十七。”
“那么,按以前的法律,你算是大人了,从现在开始好好照顾自己。”戴维斯打开汽车右侧车门,“上车吧。”
她爬上车,戴维斯关上车门,走到车的另一侧。他发动汽车时,女孩说:“好了,下面怎么回事我知道,你想去哪儿?”
“什么?”戴维斯看着她,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唔,准备送你回家,你家在哪……”
“得了吧。”她声音现在带着一丝不屑,“你是不会什么都不要就把我从那儿弄出来的。你肯定想要什么,人人做事都想得到什么。你想要什么我知道,因为除此之外,我什么都没有。行啊。”她说,“我想我也不在乎。这么说,你想在哪儿做?”
戴维斯吃惊得说不出话。他从头到尾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把她当作那种人。这太让他吃惊了。此刻,他开始想这个事,毕竟,她是一位可爱的姑娘,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很漂亮。他已经独自生活了很长时间,现在又和她挨得这么近,而且是她自己送上门来。然而,即使如此,这个姑娘也没有引起他任何冲动。
戴维斯总算能说话了:“不,不,我没那么想,请相信我。”
“真的吗?”她怀疑地看着她,“那你想要什么?”
“现在,”他说,“我想去给你买双鞋。”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他们从大路外边的一家折扣鞋店出来。
她说:“我知道你这样做都是为什么,上星期你把我们撵走了,心里感到不好受。”
“不是。”和戴维斯内心的想法相比,他的语气更坚定一点,接着他又补充道,“那仅仅是我的工作。总之,你们不能待在那儿,没有水,没有吃的,你们怎么生活?”
“即便如此,你们也没有权力驱逐我们。”
“我当然有权那样做,这是我们的土地。”他说,“从前很多,现在只剩这么一点了。”
她的嘴张得大大的,戴维斯说:“得了,我们别再谈这个话题了,好吗?”
他们一言不发地穿过马路走向停车场。女孩一直低着头,不停地欣赏她那双新鞋子。这双鞋子并不贵,白色,没有牌子,普普通通的运动鞋。戴维斯估计这对于她来说已经非常好了。其实对戴维斯来说也未见得便宜,鞋子和挂件花去了他几天的薪水,他不是很快就能领到工资,部落已经拖欠他们很长时间的工资了。
戴维斯重新发动汽车时,她说:“你真的不想做?你知道的,那件事?”
他看着她,她将身体转向座位的一边,将双腿稍稍分开,扭动着瘦瘦的屁股。
“嗨,”她说,“总有第一个人,不妨是你好了。”她古怪地说,“如果不是你,就可能是里基,他总是想试。”
“请坐正,系好你的安全带。”这时戴维斯说话显得有些吃力。
“行啊。”女孩格格地笑了起来,声音非常悦耳,“只是不清楚你想从我这儿要什么,没别的。”
戴维斯没答话,直到驶出停车场,驶回韦恩斯维尔。“你能为我唱歌吗?”
“什么?”她的声音显得很吃惊,“唱歌?你想现在,就在这儿?在车上?”
“嘿,真想不到。”她将头发拂到背后,盯着戴维斯认真打量了片刻,“你就是想让我唱歌,对吗?好吧……要我唱哪首歌?不知我会不会。”
“就是那天早晨,我们到之前,你在保留地唱的那首。”戴维斯说。
女孩想了想。“哦,”她说,“你是说那首……”
她的头往后一扬,歌声脱口而出,清澈得像一股泉水:
“哦,当大火笼罩整个世界
我们将向何处?”
“对,”戴维斯温和地说,“就是这首,唱吧。”
女孩一家暂住在镇对面的难民营。小车、卡车、公共汽车、野营车和拖车乱七八糟停了一地,所有车辆都破旧不堪,需要修理。还有发亮的尼龙帐篷、粗糙的防水布牵扯的篷子、浸了水的纸板箱,乱堆一气。曾经美丽的山谷如今被弄得乌烟瘴气。
车转弯时,女孩说:“你最好让我在这儿下车。”
“没关系。”戴维斯说,“我该走那条路呢?”
女孩很不情愿地指了一个方向,戴维斯缓慢地行驶在一条狭窄泥泞的小路上,路两边满是车辆和各种古怪的篷子。车子不时停下,给车前飞奔穿行的小孩让路。人们钻出帐篷,盯着这辆大警车。有人扔来不知什么东西,弹起来,在挡风玻璃上留下淡黄色的污渍。到这时,戴维斯完全相信来这儿并不是个好主意。
女孩说,“在那里。”
那就是她的家,一辆自制车厢的破旧皮卡,后面拉上蓝色的塑料雨篷,和以前一样。他停下车,走到车的另一边,替姑娘开门。
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燃烧释放的烟尘,混杂着破旧引擎排出的气体,到处散发着废弃物发出的臭气。人的脚一着地,鞋的两侧立刻挤出油腻的泥浆,泥浆混有机油,其他还有什么,只有上帝才知道。戴维斯环视这肮脏的场面,回想起了这个地方曾有的景色。时间才过去几年,这里已是面目全非,像过去新闻节目里看到不知名小国家的情形。过去他当兵时去过科索沃,那里难民营的情况也没有这么坏。
远处,山的半腰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豪华的别墅,房前屋后的玻璃窗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富人们在这里买下山地,建起各式各样的住宅,远离酷暑和洪涝。当地人起初觉得这是好事,觉得很高兴,约摸一年以后,大家却不那么高兴了,因为到这里来的人什么没给当地带来任何好处,只带来了绝望情绪……
戴维斯摇摇头,拉开车门。虽说眼前的一切令人沮丧,但他现在的情绪却很高涨。一路驶来,灰扑扑的车内伴着他的是奇妙的歌声。这种体验太神奇了,几乎接近宗教体验。他感到浑身畅快,飘飘欲仙,好像吸了大麻一般精神亢奋。他发现自己在微笑……
从他身后传来一声:“搞什么鬼?”接着是一声惊叫:“伊娃·梅!”
他转过身,看见那男人怒气冲冲站在皮卡旁,头上仍旧戴着那顶红色帽子。
“你好,”戴维斯说,尽量表现得友善些,至少不惹人生气,“我把你女儿从镇里捎回来了,请别担心,她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没有才怪。”男人说,朝戴维斯看过去,“伊娃·梅,快给我从上面下来!你同这个该死的黑鬼坐在一起干什么?”
女孩挪动双脚下车,戴维斯本打算帮她一把,但最后决定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别那样。她下了车,从他身旁走过。
“没什么,爸爸,”她说,“他没做什么,看,他还给我买了双耨鞋!”
“胡说八道。”男人朝她脚上看去,在泥泞的地面上那双新鞋显得尤为白净。“新鞋,哼?快给我脱了。”
女孩停下来没动,“但是,爸爸……”
他的手飞快地一挥,一声脆响,重重地扇了她一耳光。女孩向后趔趄了两步,撞在卡车上。
男人说:“该死的东西,我说了让你给我脱下来。”
他转过身来,脸朝着戴维斯喊道:“不喜欢吗?印第安人,想管管闲事?”
此刻,戴维斯非常想揍这个混帐东西,但还是强迫自己站着没动,双手放在两边。在这儿打起来,最后肯定会落到对付这里一半以上的男人的地步。如果他用随身携带的枪,那样惹的麻烦就更大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管一管。但他知道,无论他怎么收拾这个人,事后他都会报复在伊娃·梅身上。这种事,警察见得太多了。
女孩脱了一只鞋,一只脚站着,靠着拖车,湿透了,正用劲脱另一只。她脱下鞋,男人从她手中一把抢了去,“给你。”他转过身来,用劲一扔,鞋飞到停放在对面车道上的一辆破旧校车的前方。接着,他又弯腰拾起另一只鞋,向相反的方向掷去。
“印第安人别想给我孩子买任何东西,”他说,“靠近她一步都不行。懂吗,酋长?”
从帐篷中传来婴儿的嚎哭,一个女人的声音道:“弗农?怎么了,弗农?”
“现在,”男人说道,“你给我从这里滚开,黑鬼。”
戴维斯全身血液沸腾,两耳嗡嗡作响,嘴里发苦。但他还是控制着自己,声音镇定。“先生,我不管你对我有什么看法,你的女儿有一种不寻常的天赋,她应该有机会……”
“给我听清楚,印第安人。”他的声音很低很低,绷得紧紧的。“你最好闭嘴,滚回车上,离开这里,该死的家伙,赶快。不然的话,我就要试试,看你有没有种开枪。这儿四周全是白人,全都恨不得踩死你这个肮脏的红鬼。”
戴维斯瞥了一眼伊娃·梅,她仍靠着卡车,手捂着一边脸,哭泣着。裸露的双脚沾满了泥浆。
戴维斯什么都不能做。他回到车上,头也不回地开车走了。这里的一切他再也不想看了,从前都见过,还会见到,直到很久很久以后。
“布莱克贝尔,”第二天一大早,警长里奇说,“我真不敢相信。 “
里奇坐在他办公桌前,抬头望着戴维斯,那张大黑脸上难得有高兴的表情。
“我从韦恩斯维尔镇治安室接到了一个通知,说是有一位保留地警官,同你体形相同,戴着警士臂章,在大街上勾搭一位十来岁的女孩。他让她上了一辆巡逻车,还买礼物来诱惑她,设法与她发生关系,遭到拒绝后便将女孩带回难民营,并威胁她的家人。”
戴维斯说:“警长……”
“住嘴。”里奇说着,手狠狠地往桌上一拍,“不,布莱克贝尔,我不想听你解释,你要告诉我那些都是胡说八道,这些我也知道。但又有什么用?布莱克贝尔,你给我仔细听着,我不管那些人是谁,离他们远点儿。上班下班都一样,不要再到韦恩斯维尔去,除非我让你去。”
他在椅子上向后仰了仰,“你敢去那儿,他们就要拘捕你,镇治安官已经警告我了。真要抓了你,我什么忙都帮不上。上了那边的法庭,你有多大机会你自己知道。他们恨死我们了,比恨那些占公地的厉害多了。”
戴维斯说:“好吧,反正我也没打算再去。”
不用说,戴维斯又去了。过后他想,自己居然等了那么久才去,这才是真正的怪事。
他是星期天早上去的。戴维斯当天休息,他开着他自己的那辆小车,身穿便装,心想这样应该不容易被人认出来。他在马吉谷一个昼夜服务小站停下来,买了一副廉价墨镜,一顶蓝色的、顶部带网眼、样式难看的帽子,帽檐上有一只跃起的鱼形图案。他将帽檐拉得很低,站在一辆老式道奇的后视镜前看了看,觉得自己像个十足的傻瓜。不过作为伪装,这套行头还凑和。
来到难民营时,他发现自己的所有准备全都白费了。卡车及伊娃·梅全家都不见了,一对开别克车的年老夫妇已经在过去梅家那块地上支起了帐篷。他们说他们对这里的一切一无所知,他们来时,这里已经是空荡荡的了。
戴维斯谨慎地问了几个问题,没有得到任何线索。这时,有辆校车从这儿经过,车上有一位妇女说她听说他们就在今天早些时候离开的,她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她相信也没有别人知道。
“这些人来了又走,”她说,“也不说去哪儿,而且他们也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好相处的邻居。”
戴维斯一边开车回保留地,一边想,看来就这样了。他感到心里空荡荡的,心情坏透了,同时又为自己有这种感觉而生气。幸好周末所有酒吧都不开门,否则他立刻会去一醉方休。
开过切罗基保留地东面的山区时,他看见了浓烟。
这是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火灾,也许情况会更糟,如果风向稍稍移动,那么大火将吞噬整个保留地。三天前,没等大火蔓延到保留地边缘,火势便被控制住了。
对戴维斯来说,这是漫长的三天,他估计这期间他总共只休息了不到四个小时。灭火的整个时间里没有哪一位部族警察真正休息过,任务总是一个接一个。疏散群众撤离火区,放置路障,保持交通顺畅,即使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他们还要加入到已经持续作战、体力严重透支的灭火队伍中去。部族里每一位强壮的男人都投入到这场大火中来,只有个别被大火烧伤、烟熏窒息、中暑的人被抬离现场,在一旁接受治疗。
最后,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