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二辑)
代表团中出现了一阵不安的骚动,甚至有人咕哝着要对MKCT采取措施。但这种呼声很快就平息下来了,惟恐MKCT听到。MKCT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继续说着:“然后,’假如你们中有人说:‘我发现了一种浮游生物,既是圆的,又是方的’。这个陈述是一个综合假设,即既是浮游生物,又是方和圆,都混在一起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综合假设。尽管我有1010的神经线路,我怎么能作出判断呢?”
“和我们一起去城市里看看吧!把你的终端打开,看看城里街上的情况吧!你会看到,人们都起来暴动了。我们必须制止他们!”
MKCT表现出很有礼貌的样子,看了看底特律、北京和悉尼等城市的街头情况。一群群的人,满脸怒容,看着监视器。面对出现的新的心理刺激,他们浑身是汗,兴奋狂热,情绪高度紧张。充斥着浓烈汽油味的熊熊火焰向三维照相机卷来。
“他们在闹事,是吗?”MKCT说,“他们确实感到不安!”
“那还有什么疑问吗?”代表团中的一位妇女高声喊了起来。
“关于人类所关心的事情,我这儿有些有趣的资料,”MKCT说,声音有些沉闷,“例如,统计表明,在一个醉汉驾驶的小汽车里,一位乘客正要赶去参加—个至关重要的申请工作的面试。他的注意力持续的平均时间是——”
“但是,暴徒就在附近啊!”那位妇女喊叫着。
“你知道,你们更应关心的是星际研究。”
“群众需要行动,”一位看上去十分重要的人物说话了,他紧锁双眉,神情严肃,“他们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们不愿听我们的话,当我们告诉他们——”
“那让我来说。”MKCT做出了决定。它把监视网转向伯明翰。
MKCT的声音适当地扩大了。它对着人群,声音低沉地开始说话了:“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考虑一下你们的立场吧!你们这样吵吵闹闹,毫无意义。世界将在数小时内毁灭。但这又怎么样?对有着深沉的目光的人来说,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能被微生物所击倒,或者被汽车撞倒,连五脏六腑都流到地上。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能阻止你们给共和党或其他那些穿戴整齐的蠢猪们投票。我真的无法理解你们的立场。”
暴徒们捣碎了扫描镜。MKCT回到了另外的话题上来。“他们的行为真的太可怕了!”它对代表团说。
“但是,对一个哲学家的头脑来说,”代表团中的一个人说,“这些人可以说是一直在骚乱!”
“等一下,”MKCT停了一会儿,仔细地看着乌拉尔附近的电子振荡器,“我刚监察到在苏联的雷达防卫网上,有人越轨操作。我已派当地警察去了,但由于暴乱,他们恐怕不能赶到那儿。”
代表团在了解到这次事件的详细情况后,一时语塞。然而,就在这时,有一位身材瘦长而结实的老人悄悄地走进了。巨大的、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控制中心。他挥挥手,以引起MKCT的注意。当这位骨瘦如柴的老头说话的时候,1010的电路元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老人说: “你搞错了,1010,但你还是对的。”老人的脸上明显地有着痛苦的表情。
“我认为不对,如果你考虑到——”
“但是,你想想!如果没有理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动,那么,你为什么认为在乌拉尔的那个人——那个疯子——在想些什么呢?为什么不让他控制雷达网呢?如果没有理由采取行动,就没有因果关系。”
“说得好!我的论点在两个方面都对!取消因果关系。我明白了,我明白你的——”说完,MKCT切断了扫视全球的雷达网的电路。混乱的因果关系立即出现了。屏幕上没有任何显示;在MKCT的眼前,也没有出现随时变换的字母;紫色的天空中,没有火箭飞行的弧形轨迹,也没有热核炸弹爆炸的橙色烟尘。
“上帝啊!起作用了!”有一个人喊了出来。
“作用有限。”MKCT说,语气十分阴沉。
“你这是什么——”
“只有人类是不讲因果关的。在这哲学上已经得到了证明。”
“我不——”
“但是,自然的宇宙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可靠。如果你们能听我关于星际监察项目的建议的话——”
“你的这些建议我们已经听够了!”
“你是一架有理性的机器,但你不能思考!”
“等一下——”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MKCT的话有点不着边际。这使代表团深感意外。7.6秒钟之后,小行星伊卡鲁斯1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由于削减了对天文研究项目的预算,所以没能预测出该行星的运行轨迹。伊卡鲁斯的碎片重重地撞击了离百慕大不远的海底,海洋上涌起了万丈高楼般的水蒸气,把整个世界笼罩在白茫茫的一片雾气之中;同时掀起了巨大的暴风雨。一个冰河期突然降临地球,覆盖了广阔的区域,从而灭绝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地球母亲》作者:艾·阿西莫夫
王丽亚 译
《地球母亲》是阿西莫夫的名作。小说描写了地球人的祖先殖民宇宙空间的50个星球,发展了外星文明;在他们变得强大之后,又卑视他们的“母亲”——地球。地球人中的有识之士,忍辱负重,从历史的、长远的目光,主动挑起了一场必败的战争,然后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准备重新崛起,建立新的银河帝国。
这篇小说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是阿西莫夫以此为雏形,发展出了“机器人科幻侦探系列小说”:《钢铁洞穴》(1954),《赤裸的太阳》(1957),《黎明世界的机器人》(1983)和《机器人与银河帝国》(1985)。人们普遍认为,这部机器人科幻系列小说是阿西莫夫最精采、最成功的科幻小说。而它们却脱胎于这个不到3万字的短篇《地球母亲》。
“可是你能肯定吗?你能肯定一个专业历史学家一定能区分什么是胜利什么是失败吗?”
古斯塔夫·斯坦向自己这样问道,脸上露出一丝嘲笑,一手移开早已喝干了的酒杯,一手摸了摸灰白的胡须,显出一副自嘲的样子。他自己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生理学家。
而他的搭档倒是位历史学家,这位朋友听了古斯塔夫的话,笑而不语。
斯坦的套房,用地球人的眼光来看,已是相当豪华。当然,它没有外星球上的那种空旷感;从房间的窗外望去,你可以看到一幅只有地球上才有的景象——大都市面貌。一个大都市,到处是人;走路时,人挨着人,散发出一股混合而成的汗臭味……
斯坦的房间里既没有装备自身的发电系统,也没有其它的实用设备。连最起码的正电子机器人都没有。总而言之,他的房间太缺乏一种自给自足的庄严感,另外,它像地球上所有的东西一样,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群体里的附属物,一伙乌合之众的一员。
然而,斯坦是个土生土长的地球人,对于这一切也习以为常了。况且,就地球上的水准而言,他的套房还是挺阔气的。
从窗口能看到城市风景的同时,也可以望见星星和外星球。在那些星球上不存在什么城市,只有花园;那儿的花园里,草坪如祖母绿宝石,人人都像是皇帝。为此,地球人真诚地渴望有朝一日能去那儿,但希望又常常落空。
但是,像古斯塔夫·斯坦这样的人却是十例外。
每星期五晚上和爱德华·菲尔德聚谈一番成了一种惯例。这种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活的安宁愈加如此。对于他们两个上了年纪的单身汉来说,这无疑会使整个星期显得轻松愉快些,也为各自提供了借口来大谈雪利酒和外星球。闲聊可使他们从枯燥的生活中得到些解脱,但最重要的是聊天本身的乐趣。
菲尔德是一名教师,也是个学者。他收入不高,说话时常常爱引用几句诗文。
“我现在等着最后一章。”他说,“完了以后,我就把它命名为《帝国兴亡史》,拿出去出版。”
“那你肯定希望最后一章的内容快点出现喽?”
“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出现了。我最好还是再等等,以求这一内容得到确证。你知道,一个帝国,一个经济体制或是一种社会机构在解体时,要经历3个阶段。你是个怀疑论者——”
菲尔德收住话头,等待效果,等着斯坦问:“哪3个阶段?”
“首先,”菲尔德弹起右手食指,“是当只有稍稍显示出些问题时,这些显示出来的问题会导向不可抗拒的终结。但在定局出现之前,这是个看不见的阶段,也觉察不到。”
“那你现在觉察得到吗?”
“我想我能,因为我已有一个半世纪的事后总结。当曙光星球首次得到地球中央政府的允许,介绍地球人在地球上使用正电子机器人时,问题就出现了。显然,用机器人取代人力劳动以达到全自动化的道路是可行的。但也就是这个机械化问题已成为外星球与地球之争的关键因素。”
“是吗?”生理学家轻声说,“你们历史学家可真聪明。那么,帝国瓦解的第二时期又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第二阶段,”菲尔德伸起右手中指,“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已经过去了,也就是地球向外星球移民的时候。地球人发觉自己已无法解决人口问题,其呼救声之高,有耳皆闻,那已是50年前的事了。”
“越说越妙。那么,第三阶段昵?”
“第三阶段?”他竖起了无名指,“那是最不重要的一个。也就是当指引的路标消失,眼前是一堵墙,上面写着巨大的‘终点’两字之时。想知道这一刻的到来,既然不需好的视觉方法,也不要进行专门训练,只要收看电视新闻就知道了。”
“那么,我的理解应该是,现在第三阶段还没到来。”
“当然还没有,否则,你就不会问了。但是,很快就要到了,比如说,发生一场大战。”
“你觉得有这个可能吗?”
菲尔德不作正面回答。“时世动荡不定,移民问题就使地球人为之伤透脑筋。一旦发生战争,地球将很快被打败,虽然战争会持续一阵子。如果那样,末日就来了。”
“你能肯定吗?你能肯定一个专业历史学家一定能区分什么是胜利,什么是失败?”
菲尔德微笑了。他说:“你可能已知道了一些事,而我还蒙在鼓里。比如,有人在谈论一个叫做‘太平洋计划’的东西。”
“我可从没听说过。”斯坦重新斟满两个酒杯,“我们别谈这些吧。”
他举起酒杯,走到窗口,遥远的星星倒映在杯中玫瑰色的液体中。“为了地球上的麻烦顺利解决干杯!”
菲尔德也举起酒杯:“为了‘太平洋计划’!”
斯坦慢慢呷了口酒说:“我们的祝酒词太不一样了。”
“是吗?”
要向地球人描述任何一个外星球的情景都是非常困难的。外星球——大约50个的外星球,起先是殖民地,后来成了一个个管辖区,再后来又成了一个个国家——地理环境方面各自差异很大。
有个星球叫奥罗拉,距地球10光年远。那是太阳系以外的第一个地球人移居地,因为它代表了星球间往来的开始,由此得名为“曙光星球”。
那儿有空气,也有水,但跟地球相比,那儿仍是乱石如山,一片荒芜。那儿的植物依赖一种与叶绿素根本无关的黄绿素生长。动物都是些单细胞的生命。几乎跟细菌差不多。在化学物质上,曙光星球上的生物体系与地球上的截然不同。
渐渐地,曙光星球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混杂物。先是从地球上引种了谷物和果树;接着是灌木丛、花卉以及牧草;接锺而至的是一群群家畜。后来,仿佛是为了要有别于地球母亲,曙光星球上开始使用正电子机器人来建造房屋,开辟土地,安装发电站。总而言之,做这一切是为了把星球变成绿色世界、人类区域。
那儿既有了新大陆的气派,也有取之不竭的矿藏;有难以数计的新核电基地,而其中投入使用的只有几千个,数亿个核电站仍处于闲置状态;还有兴旺发达的物理科学,可以在别的星球上得到充分应用。
就拿富兰克林、梅纳德的家园来说吧,他和妻子、3个孩子,还有27个机器人住着一片广大的领地;他的住宅与最近的邻居之间相隔40英里。但,只要他高兴,便可以使用共生波和星球上的7500万人进行联系,也可以全家出动,去他们中的任何一家住上一段日子,在朋友家一人各住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