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1926年2月10日上午9点整,座落于上海外滩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同日,“中国国防事业股票”公开募股,股票代码000001号,每股发行价1中元,首次发行量1亿股。由于社会各界对中国国运普遍看好,加上各大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所以认购十分踊跃。该股上市后第10天,股价已窜升至4。81元。
第五集 第一百零八章 鏖兵西域
公元1926年6月15日,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振奋的日子。上午10时30分,位于中哈边境线上的阿拉山口,人潮涌动,彩旗飘扬。万众瞩目下,十几名身着军礼服的中国铁道兵,稳稳地为中国兰新铁路铺下了最后一根钢轨。
此刻,在雷鸣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中,无数中国铁道人流下了滚滚热泪。二十三万建设大军,历经十年寒暑,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梦圆西域。兰新铁路的建成,东接陇海线,西联哈萨克共和国的土西铁路。至此,一条东起东海之滨,穿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六省,进入哈萨克、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直到荷兰鹿特丹的欧亚大陆桥宣告完工。
“十年铸一剑!功成天下惊!”礼台上的孙中山胸怀激荡,一遍又一遍地低声吟诵着。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一生历尽艰险、百转千回,终在此刻实践了对全体国民的庄严承诺:“由扬子江口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迄于伊犁,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邻——”
可是,这位从不屈服于任何强权的伟大斗士,如今却只是个重症缠身的老人。金黄色的阳光下,他瘦削的身躯益发显得羸弱不堪。数十年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早已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而其一手缔造的中国国民党,本应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却也是“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政治影响力日渐微弱,实乃终生恨事。当他十年前主动辞去总统职务时,唯一的心愿不过是,有生之年亲眼见证祖国的繁荣鼎盛。此次之所以抱病远赴西陲,便是为了这个目的。
孙中山缓缓转过头,看着片刻不离他左右的汪精卫,带着些央求道:“兆铭,我今天很高兴,我想下去走走,到同志们中间去。”汪精卫担心地望了一眼他看似颇为红润的脸颊,又低头看了看表,坚定地摇着头道:“总理,医生的吩咐兆铭不敢不听从,您最多只能再呆十分钟。”
孙中山洒然笑道:“不碍事的,我今天精神很好,用不了多少时间。”说着自顾自地迈开了脚步。汪精卫呆了一下,也不好拂了他的兴致,只得紧跟上前搀扶。可是刚伸出手去,就被他轻轻地挡了回来。这时观礼台下成千上万的军民已见到孙中山正向他们走来,人群中立刻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纷纷向台前涌去。
不料就在此刻,孙中山的身子晃了晃,随即,整个人猛地向前方栽倒下去。汪精卫眼明手快,从背后一把将他搂住,惊恐万分地大叫道:“总理!总理!”再看怀中的老人,已是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猝然倒地的孙中山被紧急送往乌鲁木齐陆军医院,两日后,汪精卫、于右任等人到孙中山榻前,面请总理指示数语。孙中山沉默良久,缓缓张口:“我看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是死了,敌人是一定要来软化你们的;你们如果不被敌人软化,那么我还有什么话可讲呢?”言毕,又合上双目。
在众人的再三恳求下,孙中山又道:“你们要我说什么话呢?”汪精卫答道:“我们现在预备好了几句,念给总理听。如果总理赞成,便请总理签字;如果总理听了不赞成,就请总理另外说几句,我们可以代笔记下来——”孙中山答道:“很好。”
汪精卫取出一张纸,低声念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静静地聆听完毕,点头道:“好的,我很赞成!”
众人又请求道:“总理对于家属可不可以也照这个样子,说几句话呢?”孙中山道:“可以。”汪精卫又取出第二张纸念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我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之志,此嘱。”孙中山又点首说道:“好的,我也很赞成!”汪请求总理签名,这时孙中山正见到宋庆龄入内,两人对视片刻,孙中山转而吩咐道:“今天不要签字,过几日再看吧。”
次日,病状濒危的孙中山,忽然恢复了神智,召集宋庆龄、孙科、汪精卫等到榻前,令将遗嘱进呈,由夫人扶着腕,用钢笔自签字,并嘱咐道:“我为痼疾所累,行将不起,死生常事,本无足惜;但数十年来,为国奔走,所抱主义,终未完成,希望诸同志能努力奋斗,早日达到三民五权之主张,则我死亦瞑目矣!”言下不胜伤感。其后病势愈加沉重,辗转痛苦不堪,口中仍不断呼着“和平”、“奋斗”、“救中国”、“同志奋斗”等语。
是日晚间,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溘然长逝。噩耗传出后,举国悲痛,先后有百余万各界人士参加了公祭。陆少阳亲自签发命令,敬以国葬之礼。遵照其生前遗愿,治丧委员会将灵柩运抵南京,同时在紫金山上修建规模宏伟的中山陵,作为安放遗体和供人瞻仰的场所。国葬当日,南京城万人空巷,迎榇大道沿途搭起松柏牌楼、青白布牌楼及救护棚等51座,参加瞻仰送殡的群众达50万人,空军部门专门派出5架飞机在空中回翔致敬。全国民众停止工作,集体默哀3分钟。
孙中山的去世,使中国国民党永远失去了精神领袖,人心涣散,党务更加凋敝。继任党主席汪精卫虽然是个雄心勃勃、锐意革新的政治家,也不过是勉强维持而已。
就在全国人民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时,其生前最后一件遗作——中国兰新铁路,再次刺激了西方政治家们敏感的神经。兰新铁路的建成,使中国从此拥有了经略西疆的坚实基础,而随着兰新铁路一同成长起来的伊犁钢铁厂和乌鲁木齐兵工厂,则更为西方各国的担忧提供了充分证据。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兰新铁路,领先世界的中国军队再无后顾之忧,必将虎视中亚,各国若不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在此背景下,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阿富汗。这个中亚小国没有令人眼热的财富,却是兵家必争之地。英美等国纷纷向阿富汗示好,不惜血本作出种种承诺。在列强的重利诱惑下,阿富汗王廷动摇了。到了8月,阿国政府的亲西方政策更加明显,开始多方刁难,以各种借口拒绝、延缓执行中阿两国先前签订的全面合作协议。中国外交部为此多次向其交涉,并提出严正抗议,但阿国王廷有恃无恐,不仅毫无谈判诚意,反而漫天要价,提出诸多无理要求,妄图在中西之争中左右逢源,坐收渔翁之利。
阿国的背信弃义终于激怒了北京,中常委决议,预作战争、和谈之两手准备。9月上旬,石铮元帅电召新疆军区司令员左凉进京,亲自聆询有关西北防务之若干问题,并直接向左凉传达了中央精神,面授军机。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集团军、第15集团军先后接到命令,分批开入新疆省境驻防。于是,尚未正式通车的兰新铁路,首批乘客竟然是二十余万野战部队。一条条军列滚滚西行,满载着肩挎钢枪、面容冷峻的解放军官兵,以及难以计数的枪炮、弹药、被服等军用物资。
鉴于未来战场上多山地的特点,解放军总参谋部认为,阿富汗的地理条件不适宜重装部队大规模机动。因此,先期进入新疆的两大集团军在战斗序列上作了一些临时调整。
首先是第1集团军。其前身为共和国第1军,三军元帅石铮和国防部长杨霆都曾亲自担任过该军军长。可以说,这是一支集全军荣耀和骄傲为一身的王牌部队。尤其特殊的是,第1集团军在作战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冲锋口号——“断刃铁军!天下无敌!”。这八个字可说是军中公认的一项特权,只有身为第1集团军的官兵,才有资格响亮地喊出这声口号。
当然,这项殊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第1集团军的建军时间、总歼敌数目和总行军里程都为全军之冠,而且多年来几乎成了解放军中高级指挥官的摇篮。另外,在对日战争中大放异彩的第8空降师,以及近年来重点独立组建的全新兵种——第9山地师,均出自该军。
第1集团军原辖7个步兵师、2个重型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师,经局部调整,常规步兵师及机步师开上一线,剩下的2个重装甲师则原地驻守,暂时脱离第1集团军战斗序列。
第15集团军的情况则和第1集团军截然相反,它是一支编成尚不足五年的年轻部队。其骨干来自于各兵种、各部门,就像一个大杂烩。对石铮来说,第15集团军实际上是一个试验品:在现有条件下,组建一支机动速度最快的部队、专门用于应对突发的局部战事。
所以,第15集团军的建军思想主要集中在一个“快”字上。在该军的装备上,一切都是轻型化的。步兵搭乘的是轻型装甲车;炮兵装备的是轻型火炮,所有火炮的口径绝不超过100毫米;装甲兵开的是轻型坦克;唯独陆航兵例外,清一色的重运输机。简单地说,第15集团军是一支主要承担低强度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之所以将该军作为首发阵容派上战场,主要是为了在实战中磨练和检验这支部队。开拔前夕,总参谋部还特别为该军增配了200架运输直升机,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连续作战能力。
除这两大集团军外,最值得关注的当属独立第9山地师。该师定编13600人,其战斗编制由2个山地步兵旅和1个山地骑兵旅组成。各山地旅的主要战斗单元为山地团,每团拥有3…4个山地营和1个独立的装甲人员运输连,以及1个山地炮兵团。炮兵团下辖3个营,主要装备105毫米分装榴弹炮和1营155毫米拖曳式榴弹炮。除基本步、骑、炮兵编制外,旅部直属单位还有1个侦察连、1个机动连、1个通讯连、1个工兵连、1个后勤补给团和一个直升机营。直升机营主要装备专门用于山区作战的眼镜蛇…15武装直升机,另配数架鹞式轻型直升机用于山区侦察。
第9山地师在装备上摒弃了不适合山区作战的重型武器,单兵装备的“山弩…30”式突击步枪,有30发子弹弹匣和全自动射击能力。与中国特种部队中普遍使用的“弩…30”标准型相比,“山弩…30”是专门为高寒环境作战而研制的,钢材异常强韧。根据总后装备部门的检测,标准型弩式步枪上压力钢制的枪机容纳室,在极端环境下很容易凹陷,或直线部分会弯曲。“山弩…30”则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在特殊条件下保持其功能稳定。至于提供战术火力支援的武器,主要是轻型迫击炮。为解决高寒地区的补给困难,解放军总后勤部为该师特别采购了500余头骡、驴等牲畜,它们行走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不容易被发现,而且运输能力极强,可驮运约80公斤重的货物行走相当长的路程。
第9山地师的前身正是昔年“断刃铁军”中的第9骑兵师,曾在历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虽然该师已脱离第1集团军编制,但它和第8空降师一样,依然是天下无敌的“断刃铁军”。第9山地师以骑兵师为骨干,同时面向全军各兵种精挑细选,对兵员的体质要求绝不亚于潜艇艇员和歼击机飞行员,身体素质必须绝对过硬,并经受严格的登山和跳伞训练,掌握最新型武器装备和所有类型通信设备的使用技能,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借助各种运输设备小分队作战。因此,第9山地师的军衔、军饷、伙食等各方面标准,都是中国陆军中待遇最优厚的。对于这一点,其他部队没有任何怨言。毕竟,第9山地师所承受的压力和所面临的艰苦条件,是任何平原陆战师都无法比拟的。
其中当然也包括师长孙明武中将了。他是全军唯一佩中将衔的师长,也是一位精擅山地作战的百战骁将。早在朝鲜战争中,孙明武指挥一支特种部队,先期渗入敌后,屡建奇功,对战局的进程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影响。1920年初,孙明武受命组建第9山地师,随即在西藏军区某地选择了一处海拔3100米的高山靶场,作为第9山地师的永久驻地。孙明武首先将选拔自全军各兵种的精锐部队集中到靶场,亲自领导了10多次营级战术演习,培训和选拔未来山地师的骨干。实战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