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所谓“反政府武装”,其实就是反对纳第尔的势力。喀布尔的局面虽然得到了控制,但许多阿富汗人并不承认纳第尔这位新国王,其中当然也包括部分阿国防军将领和部族首领。所以,许多军队拒绝执行从喀布尔发出的命令,继续和进入阿富汗的解放军顽强作战。
从地理上看,阿富汗分为北、南、中三大区。北部地区为倾斜山麓平原和阿姆河沿岸平原,该区东部是巴达赫尚和瓦罕山地高原。沿阿姆河平原及兴都库什山北部高原一带,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水利灌溉条件好,为阿富汗的粮仓。南部地区为高原和沙漠。中部地区是高耸的山地和狭长的河谷,主要河流都发源于此而呈放射状流向四方。阿富汗的地形特点是高山、河流和高原山地相间分布,高山纵横,不利于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高山之间的重重隘口更是阻挡外部的天然屏障。
中阿之间的陆上交通正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瓦罕高原,俗称瓦罕走廊。瓦罕走廊曾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张骞出使西域就曾经此道到大夏国,即现在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但瓦罕走廊纵深小,且地势险峻,给部队行动造成了极大不便。
不仅如此,阿富汗境内高山重重,关口险要。起源于阿富汗和中国的兴都库什山,由东北向西南斜贯阿富汗全国,绵延1200公里,长年积雪,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脉之一。兴都库什山及其支脉有许多重要山口,如:位于马扎里沙里夫和喀布尔之间通道上的西巴尔山口、位于从库什卡到赫拉特通道上的拉巴特·依·米尔查山口,都是阿境内连接东西的重要险关。
据此,前敌总指挥江星辰上将认为,要在最短时间内清剿所有反政府军,必须抢先占领所有重要关口。有效分割分布于各地的反政府军,使其不能相呼应援,以便于各个击破。这项重任自然是落在“超级机动部队”第8空降师头上了。战事刚起,第8空降师就被投入战场。于是,在以首都喀布尔为中心、联接全国各地的重要关卡上,无数中国伞兵从一架架大型运输机上从天而降,向毫无心理准备的阿军发起了突袭。
而担任中央突击主力的第9山地师,也在开战后的第一时间就发挥出了巨大威力。阿国陆军本来最擅长的就是山地作战,怎奈他们面临的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山地师。其他不论,单说军服。第9山地师的军装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由一种专门研制的特种纤维制成,既轻薄又保暖。外观设计更加超前,除军衔标志外,看上去就是一件现代高山登山队员所穿的专业登山服,加上精心设计的登山靴和登山帽,单兵行动极其轻便自如。不仅如此,第9山地师还是空中力量的重要照顾对象。部队打到哪里,大批运输直升机就跟到哪里,快速及时地提供后勤保障。再配上战术空军、轻装甲部队、山地炮兵提供的火力支援,这一切都是阿军无法想象的。
3月5日,第9山地师前锋突进至巴格兰地区,完全控制了瓦罕走廊,为紧随其后的第1集团军、第15集团军大兵团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其后,第9山地师毫不停留,继续向西南纵深挺进。一路高歌猛进,越战越勇。
在接下来的全面围剿战中,获得充分展开的第15集团军大放异彩,忠实实践了石铮元帅的建军思想。即便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部队的推进速度也十分惊人。在解放军高科技合成化部队摧枯拉朽的打击下,向来以作战顽强著称的阿军,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变得脆弱不堪。军心涣散,毫无还手之力。仗打到这个份上,整个阿富汗都成了解放军新兵种、新战法的综合演练场了。
3月14日,隶属于第15集团军的第205师,一举攻克阿富汗反政府军的最后一座堡垒——坎大哈。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后的第12天,解放军即占领阿富汗全境。这是一个令中国军方都始料不及的结果,西方各国的军事家们自然大跌眼镜。列强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作是否出兵干预的决定,阿富汗已被中国收入囊中。
第一百一十章分而治之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军队在阿富汗的突然军事行动,完全打乱了西方各国的部署,措手不及的欧美政治家们纷纷发表措辞激烈的讲话,怎奈米已成炊,恼怒之余,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布局。
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使中国拥有了坚实无比的前进基地。由1920年开始的中阿全面合作虽然曾一度停滞,但七年来的合作成果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主要包括: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各大空军基地;喀布尔——坎大哈、喀布尔——中国喀什两条铁路干线;中国企业在阿投资兴建的300多家织布厂、被服厂、化工厂、农业基地等。这些基础设施都可以为进驻阿富汗的解放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就地补给。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某种程度上讲,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即便撇开阿富汗国内的有利条件,单以兰新铁路从新疆调运物资,中国军队在阿富汗所享受的后勤保障,也是绝大多数经略中亚的西方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倾力发展新疆经济,等的就是这一天。中国军队进驻阿富汗后,严守解放军条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阿富汗人民秋毫无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阿国国民的敌意。在纳第尔领导的新政府协助下,解放军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最令西方不安的是,中国军方战后非但没有撤回一兵一卒,反而将原属第1集团军的第1、第3两个重型装甲师重新编入战斗序列,开进阿富汗境内,部署在阿南部重镇坎大哈。同时,第5机步师、第6机步师、第207装甲师奉命南下,逼近阿南部边境,兵锋直指集结在边境线上的25万英国大军。
当英国印度总督魏菲尔勋爵得知解放军最精锐的5个重型机械化师大兵压境时,感到情况不妙,向国内发出了急电。消息传到伦敦,英王大为紧张,连夜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驻印英军中虽然也有不少装甲部队,但和解放军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以中国陆军第1装甲师为例:该师属甲类重型装甲师,全年保持齐装满员的战训状态,所有新式的海陆空武器都要率先装备第1装甲师,是甲类军中的甲类。其火力、机动力、突袭力、防御力、合成战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力和后勤支援能力等都十分惊人。第1装甲师拥有各型火炮120门,炮兵火力覆盖范围由前沿数百公尺至35公里不等,所有炮兵营齐射一次火力的投射总量可达2。5吨。在装甲兵方面,第1装甲师列装的最新型“野马…21”主战坦克和“悍…06”步兵战车达435辆,仅一个师的战车数量就超过英军装甲车辆的总和,其突击威力自不需多说。在1925年底举行的战役演训中,该师每日最高推进速度可达50公里以上。另外,第1装甲师还配有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50余架。然而在英军中却找不出一架直升机,原因很简单,英国不具备武装直升机的生产技术。
英国之所以在边境集结重兵,原意不过是作个威慑、或者随战局发展选择进入阿富汗的最佳时机,压根就没打算过和解放军单独抗衡。可是谁都不曾料到,中国军队能在短短12天内就结束了战争。因此,如今的大英帝国,不得不独力迎接来自中国的挑战。这是因为,英国是中南亚、中东地区势力最强的殖民帝国,其他任何一国都不能望其项背。单说军力方面,英国在该地区的驻军(包括印度籍士兵)总兵力就达36万。相比之下,美、德诸国基本上没有军事存在。
面对中国军队咄咄逼人的武力威胁,御前会议上的畏战情绪非常浓厚。大臣们普遍认为,中国陆军战力举世无双,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与其正面冲突,应积极从外交途径寻求解决。在此前提下,即便牺牲部分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
陆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对这种论调极为不满,但国王和首相显然都倾向于避战求和。丘吉尔眼见在内阁中孤掌难鸣,只得退而求其次,主动请缨赴印度解决危机。这原本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英王正愁没人肯挑起这个重担,见丘吉尔如此深明大义,不禁有些感动,当场命他全权代表英国政府,以视察军务为名前往印度。
丘吉尔自有他的一套想法,他认为中国军力虽强,但未必敢贸然挑起战端。一则,英国早已和美、德等国结成了相当稳固的战略利益同盟,这些国家绝不会坐视不理,眼看着中国独吞中南亚乃至中东;而中国师出无名,悍然出兵只会引来群起而攻。二来,英国陆军也并非窝囊到了不可一战的地步,在兵力上也略占上风,真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痛痛快快打一仗也未尝不可。
其实在丘吉尔内心深处,甚至隐隐期待着这场战争。在他看来,即便英国以整个印度来换取和平,中国人也不会就此罢休,反而是纵容其进一步向全球扩张。与其苟且偷安,不如拼死一搏。这样想的话,中英开战反而是个把美、德诸国统统拉下水的契机。丘吉尔性格倔强而自负,早在受命前就打定了主意,宁可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绝不向中国屈服。
3月29日,丘吉尔乘坐的皇家海军“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抵达孟买港。这位踌躇满志的帝国陆军大臣刚踏上印度的土地,就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就在此前一天,3月28日,中苏两国在上海联合国总部联袂召集“非常联合国大会”,公开谴责英国政府在印度的所作所为,会议发表了由中国起草的《印度人权现状调查报告》,并且以联合国大会的名义致函英国政府和议会,敦促其尊重广大印度人民要求平等、自由的意愿,废除殖民法律,恢复印度人民的一切权利。
这无疑是一个令英国当局非常尴尬的文件。英国既不属于联合国成员,按理说对联合国的决议大可不必理会。但文件公布后,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在印度国内,此举非常迎合民心。
事实俱在,英国自1819年殖民印度以来,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视印度民众为猪狗,供其驱策。英国当局制定的殖民法律公开剥夺了印度人几乎所有基本人权。长期的野蛮统治引发了印度国内愈演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的统治地位。英国的有识之士们其实早已看出这一趋势,力图变革。但主动变革和“兵临城下”的被动变革完全是两回事情。
丘吉尔无限担忧地意识到,不论英国是否接受这个文件,影响已经造成了。也就是说,联大一开,中国就在事实上、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出兵理由,同时获得了印度民众的普遍支持和响应。
“人权!该死的人权!”丘吉尔低声咒骂道。在这位精明的政治家看来,所谓“人权”不过是个隐藏着巨大图谋的政治幌子。可是,如果这个“幌子”的背后正好有一支强大无比的战争机器,那么它爆发出的威力将是难以预料的。想到此处,丘吉尔暗自捏了一把冷汗。可以想象,打着“人权”“民族解放”旗号的中国军队,会受到印度人怎样的欢迎?更可怕的是,一旦中国在印度得手,大英帝国治下的所有海外殖民地,日后恐怕都不得安宁了。
正当丘吉尔在新德里的总督府内坐卧不宁时,北方喀布尔的天空上,再次迎来了解放军总参谋长王啸飞大将的专机。飞机徐徐降落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跑道上,舱门打开,第一个映入王啸飞眼帘的正是热情如火的纳第尔。
“亲爱的中国朋友!”登上国王宝座尚未满月的纳第尔满面堆欢,张开双臂迎上刚走下舷梯的王啸飞:“欢迎您再次访问阿富汗,将军阁下!”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前往王宫的汽车上,两人并肩而坐。纳第尔由衷感叹道:“七年了,将军!您忠实履行了七年前的承诺。你们的军队帮助阿富汗结束了动乱,但是他们非常遵守纪律。”
“是的。”王啸飞肃容道:“不论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中国军人永远遵守纪律。我还可以向您保证,中国政府不会从阿富汗拿走一分钱,因为我们是穆斯林的朋友。”
“当然。”纳第尔耸耸肩,笑道:“我非常清楚,你们只不过需要几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用来保护你们的石油,非常乐意为您效劳,将军阁下。”
王啸飞沉吟片刻,突然笑道:“不错,我们需要石油,但是我们更需要朋友。中国更愿意作伊斯兰世界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石油掠夺者。也许,眼下在南方就有一个机会,可以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