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税⑸种小?br />
其上用英文写道:“你们应该清楚,你们的命运已不可挽回,你们还能抵抗多长时间?你们的给养是否能够继续维持你们的生命?你们无比顽强的斗志非常值得钦佩,你们的荣誉已经得到了保全。问题是,你们是否想过国内年迈的父母和你们的妻子儿女?你们所有的亲人和朋友都在期盼着你们平安回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棉兰红军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为避免不必要的流血,我们奉劝你们投降,我们的政策是——”
麦克阿瑟无比轻蔑地将传单撕得粉碎,摔在地上,接着昂首挺胸地向隧道外走去。艾森豪威尔脸色大变,忙紧跟上去提醒道:“将军,请您务必留在这里,轰炸还没有结束。”
麦克阿瑟头也不回,继续大踏步向外走着,冷冷道:“那么你留在这里吧,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将军,我必须让我的士兵们知道,我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共同面对着突然死亡的危险。”
艾森豪威尔惶急地道:“我再次请求您,将军,您必须对美国人民负责,不能冒不必要的危险。”麦克阿瑟停下脚步,一双血红的眼睛怒视着他,厉声道:“还有什么比中国人的传单更加危险的?”艾森豪威尔心中暗叹,再不多言,默默跟随着他走出隧道,
麦克阿瑟威风凛凛地站在阳光下,眼前是硝烟弥漫的战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无数道火焰在天空中往来交织。枪林弹雨中,麦克阿瑟抬头仰望中国轰炸机的空中编队,大喝道:“艾克!给我拿一挺机枪来。”
艾森豪威尔眼中射出极其崇敬的光芒,大声应道:“是!将军。”反身一路小跑,向警卫班要了一挺轻机枪,交到麦克阿瑟手中。
麦克阿瑟接枪在手,双手奋力举起,“嗒嗒嗒!嗒嗒嗒!”对着天空一顿猛扫。附近的士兵都从堑壕中探出头,亲眼看到了这一激奋人心的场景,登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突然,麦克阿瑟身子晃了晃,机枪摔到地上,魁梧的身躯笔直向后栽去。艾森豪威尔大惊,扑上去托住他后背,只见他右胸的军装上染红了一大片,竟是被一颗流弹击中了。
眼看主帅遭难,一旁的警卫们个个吓得肝胆欲裂,手忙脚乱地把麦克阿瑟抬回隧道,救护兵闻讯赶来,见到这般情形,也吓得面无人色,双手不住打颤,剪开他胸前的衣服,为他检视伤情。
艾森豪威尔紧紧抓着他冰凉的手,悲呼道:“将军,将军,你听到我说话吗?”
麦克阿瑟双目紧闭,但神智依然清醒,断断续续道:“该死的,艾克——巴丹——交给你了,记住——封锁消息——”
第五集 第119章 泪洒长空
1930年3月10日凌晨,天色微明,宋卡城沉睡在稀薄的晨雾中。东北35海里处,一支由85艘各型舰艇组成的两栖登陆舰队,以8节航速悄悄驶近这座马来东海岸的海港重镇。
运输舰队满载着中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16000名官兵和全部装备,分成两个编队。突前的是11艘运兵舰,搭载着4000余人的先遣部队,其中包括2艘中国海军最近列装的衡山级船坞登陆舰,以两列平行纵队行进。编队最前方是1艘旅海级重巡洋舰,左右两翼依次是2艘卧龙级驱逐舰和4艘追风级护卫舰,另有9艘扫雷艇、猎潜艇和鱼雷快艇在附近巡逻。
后方的主力舰队由58艘大小舰只组成,包括11艘战舰及47艘运输舰、医疗船等支援船只,排成圆形阵列,众星捧月地拱卫着“汉口号”航空母舰。这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即将开辟西南太平洋第二战场,与盘踞在马来半岛上的15万英联邦军展开殊死较量。
天大亮后,雾气随风散去。1架精卫…5侦察机从“汉口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斜刺向高空。10分钟后,母舰接到飞行员发回的报告:前方港口一片平静,只泊着3艘英国军舰,根据目测判断,其最大吨位不超过4000吨,机载雷达显示,附近空域内亦不见任何敌踪。
宽敞明亮的母舰指挥舱内,舰队司令叶海平中将来回踱着步,身旁肃立着一众参谋人员。到目前为止,情况一切正常,宋卡港一目了然:只有12000名守军和3艘中型军舰。这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叶海平并不感到高兴,半小时前,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从高雄发来电报:原定从香港赶来的陆基航空兵,因港岛周边气象条件复杂,至少需推迟90分钟起飞。
据可靠情报,英国人并不像美军那么好相与,他们对战争有着充分的估计。英国派驻在新加坡的远东司令是“老朋友”约翰·;杰利科上将,也就是那位19年前侵入中国东海的远东派遣舰队司令,曾吃过中国空军的大亏,甚至惨遭俘虏。
叶海平本人亲身经历过那场海战,当时他还只是一艘长风舰上的副舰长。他之所以把杰利科当成“老朋友”,完全是因为他那时有幸亲自指挥几名水兵从海水中把杰利科捞了出来,并亲自把他护送到了海军司令江鹄的面前,后来中国政府还用这位海军少将卖了个好价钱,向英国当局换了10万两白银的“赎金”。
岂知世事难料,正是缘于这段无比屈辱的经历,使杰利科有别于任何英国将领。他是英国最先提出组建独立空军的将军。当年他刚被释放回国时,很长一段时间都赋闲在家,痛定思痛后,总结出一整套空战理论,首次提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一支足以与中国空军对抗的皇家空军。他在各种场合宣传自己的空中优势论,甚至不惜自揭伤疤,现身说法,经常在谈话中提及自己在东海海战中的失误。
其时英国高层也意识到了空中力量在未来战争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就连丘吉尔也被他的一片赤诚所打动,甘冒风险向首相荐才,使他得以重返军界担任要职。19年后的今天,约翰·;杰利科勋爵已成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掌握西南太平洋全部陆海空军的远东司令。
自中、英、美三方谈判开始,杰利科就从中嗅到了火药味,不遗余力地展开了战争准备。他深知中国空军的实力,对此从不敢掉以轻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马来全岛的防空力量,尤其注重空军基地的自身安全,不仅配备了无与伦比的防空火力,而且将绝大部分作战飞机都隐藏或伪装了起来,以至于当中国的高空侦察机飞临马来半岛上空时,竟未能寻找到英国空军的主力所在,战略轰炸自然无从谈起。
其实在登陆宋卡的作战计划中,最高统帅部充分考虑到了这一不利因素,不仅动用了“汉口号”航空母舰,而且增调了驻香港的陆基航空兵配合作战,怎奈事发突然,由于气象部门的计算误差,此前未能准确预测出今天上午的大雾天气,以至开战在即,而香港机场上的近百架战机都没能起飞。
面对狡猾无比的敌人,叶海平脑中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否应该推迟进攻?
此刻天色已然大亮,能见度极高,敌人很快就能发现港外庞大的中国舰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任何人都清楚90分钟的等待意味着什么。若继续坐等航空兵到来,那么战役的突然性将不复存在。
叶海平一遍又一遍地盘算着手头的筹码,“汉口号”航母上的舰载机总共是104架:39架海鹰…8战斗机、36架海凤…111战斗轰炸机,其余30余架都是不适合空战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从理论上讲,战斗机数量为75架,但其中36架为对抗性能较差的战斗轰炸机,真正的空战主力其实只有39架海鹰…8专用歼击机。而敌人的空中兵力部署并不明朗,虚实难测,在此情况下发起攻击,必定承担巨大的风险。
指挥舱内的空气凝结到了顶点,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叶海平身上,跟随着他的步伐来回移动。五分钟前,司令部再次来电,对于是否按原定计划展开登陆行动的请示,田伍亮上将的回答很简单:“司令部支持战地最高指挥员作出的任何决定。”
当此重要关头,叶海平终于停下了脚步,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只见他目光灼灼地向舱室内的每一个人都巡视了一遍,又低头看了看表,再次抬起头时,神情已变得无比威严,以低沉的声音缓缓道:“命令!7时35分,按1号方案发起全面进攻。”
10分钟后,12架海凤…111战斗轰炸机和4架海凤…9鱼雷机从“汉口号”甲板上呼啸起飞,在空中列成队形,径袭驻泊于港内的3艘军舰。
7点50分,第二批36架战机起飞,其中12架海鹰…8战斗机两架一个编队散开,在以宋卡为中心的80公里空域内各自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其余24架轰炸机目标直指敌岸防炮台及高射炮台。
海面上,6艘突前战舰突然加大了航速,保持着战斗队形逼近港口,以排炮逐一轰炸进入射程内的敌岸防设施。
宋卡港终于被惊醒了,刚在基地食堂内用过早餐的英国水兵们纷纷涌向码头,目瞪口呆地望着从天边呼啸而来的轰炸机群。军舰上升起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四方。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战争来临了!
第一阶段的攻击非常顺利,居中调度的叶海平不断接到前方战报:3艘敌舰一一遭到重创,已丧失自卫能力;敌3处炮台丧失战斗能力;正前方海域扫雷任务完成——
在强大的海空火力压制下,登陆行动开始了。
两艘衡山级船坞登陆舰的舰身底部,各有六个长方形舱门,舱门缓缓升起,涌出24艘满载兵员的登陆艇,在距海岸线3海里处完成雁行横队,拖着24道雪白的浪花,高速向滩头冲去,艇首的机关炮不停喷射着火焰,如同一枚枚射向敌人心脏的火箭,紧随其后的是十余艘航速稍慢的坦克登陆艇和火力支援艇,场面蔚为壮观。
当七八艘登陆艇首先突入浅水区时,艇上的陆战队员们纷纷跃入海水中,武装泅渡猛冲上沙石滩,同时水面上溅起一片片血花。在付出60多人的伤亡代价后,500多名陆战队员相继踏上实地,在滩头建起登陆场。尾随而至的是15辆轻型坦克,沿着用生命铺就的道路,隆隆开上沙滩,80毫米滑膛炮管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怒吼。
地面进攻激战正酣,空中较量也拉开了序幕。8时37分,正在宋卡西北方向70公里处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机发回警报,大批敌机正向宋卡飞来。其后,舰载雷达证实了这一情报,敌机数目大约在80架左右。
叶海平当即下令,母舰上全部战斗机升空迎战,战斗轰炸机中队退至二线,继续执行掩护地面登陆任务,其余轰炸机一律撤往后方,一部分返回母舰,另一部分围绕母舰盘旋机动。
宋卡城上空,39架海鹰歼击机与来袭敌机展开了激烈的长空搏杀。面对两倍以上的英国“飓风”式战斗机,毫不畏惧地展开了攻势作战,以充分发挥海鹰战机优越的近战格斗机动能力。海凤…111的空战技能虽逊于海鹰…8,但同样不畏惧空中格斗,紧贴着海鹰中队的侧后翼,迷惑敌机群,并伺机对敌实施包抄。
面对先进的中国战机,英机群采取的战术是,组成密集队形作中低空飞行,集中火力凭数量取胜。这一招正打在中国空军的要害上,由于在敌防区作战,又处于空中格斗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停留在高空,这就给宋卡城强大的防空火力制造了机会,比较容易被英军的高炮部队击中。如此一来,80余架英国战机竟也堪堪能与中国空军相搏。
烈焰穿梭,硝烟弥漫,激战20分钟后,海鹰中队击落英机13架,同时也付出了损伤6架的沉重代价。13:6!本该算是占着绝对上风,然而对于中国航空兵来说,这却是一项羞于启齿的纪录。以中国空军的内部标准,这就是败仗。
海鹰中队的飞行员们个个打红了眼,就连一直呆在二线观望的海凤中队也坐不住了,纷纷直接加入战团。新生力量加入,一下子就打乱了英机编队的阵脚,纷纷散开后撤。
然而,正当一场赶尽杀绝的追歼战即将展开时,战场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9时01分,母舰雷达再次发出警报,西、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发现敌踪,敌机总数超过100架。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雷,叶海平立刻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航空兵主力继续滞留宋卡上空,将陷入数倍敌机的包围,这显然是不明智的。按常理判断,此刻的最佳选择莫过于立刻撤出战场,与敌人打运动战,至少应暂时避开宋卡城的防空火网,保存空战实力。
但问题是,第一波敌机刚被我军打乱阵脚,正是乘胜追击消灭其有生力量的最佳时机,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