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婵照绞盗Α?br />
    
但问题是,第一波敌机刚被我军打乱阵脚,正是乘胜追击消灭其有生力量的最佳时机,如果因此而给敌人制造了喘息机会,那么很快他们又能重整好队形反扑过来,到时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时间紧迫,不容他细想,叶海平心念电闪,迅速作出了折衷的选择:命令海凤中队停止追击,仍然退守二线,且战且退,将来援之敌引入己方舰队的防空火力网,化被动为主动,形成海空联合截击之势,海鹰中队则继续完成追击敌机的任务。

    
此举其实非常冒险。一旦敌机进入己方舰队上空,等于是引狼入室,把军舰送给人家轰。单从经济角度说,100架飞机的成本也许还抵不上1条大型军舰的。但这也是个最无奈的选择,如果仅仅靠为数不多的战斗轰炸机迎战数倍的英国战机,后果不言自明。一旦这两个中队被敌人分割包围,逐一瓦解,敌机群仍可乘胜向己方舰队发动攻击。与其如此被动地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最重要的是,叶海平对手下这支强大的特混舰队极具信心,舰队的防空力量完全抵得上中国边疆的一座中型城市。

    
在地面上,宋卡港沿岸的守军见到己方大批飞机来援,士气大振,英军的战地指挥官利用这宝贵的空战间隙,指挥部队向陆战2师建立的滩头阵地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反冲击,使得刚刚站住脚跟的登陆部队正面压力成倍增加。此时他们失去了空中火力掩护,海上支援的重点也开始向空中转移,缺乏重武器的登陆队员们只能靠第一批上陆的15辆坦克为支撑,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滩头争夺战。

    这可以说是建军以来最惨烈的一场登陆战,久已习惯了高科技装备下轻松歼敌的中国军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空中、地面和海上,无处不是烈焰狂舞,血肉横飞。

    
此时的叶海平表面上镇定如恒,内里却忧心如焚,他已向司令部两次发出了紧急空中支援的请求,但滞留在香港机场上的战斗机群依然未能成行,而海口、高雄等地的空中力量几乎都被调到了吕宋岛战场上,支援那里的联合作战计划。

    
事实上,从最高统帅部到南太平洋司令部,包括叶海平本人在内,谁都没预料到这场仗竟会打得如此艰难。众所周知,马来英军的防御重点向来集中在首府吉隆坡至狮城新加坡一线,而且根据此前的侦察,宋卡地区仅驻扎着为数不多的海陆军,甚至在泰国南部沿海没有发现过一个军用机场。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料到英军能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聚集200多架飞机增援宋卡?

    
尖锐的空袭警报声在母舰上骤然响起,海凤中队忠实执行了叶海平的命令,且战且退,将敌机引入舰队防空区。巨大的飞行甲板上只剩下两三架飞机,舰载轰炸机中队都已奉命避向远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黑压压的敌机群出现在天边,“汉口号”航空母舰上的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首先喷出了火舌。继而,8座四联装32门40毫米高射炮和46门单管20毫米高炮将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天空,在“神眼…37”防空雷达指挥仪的调度下,不断调节着射击角度,按预先划分的空域分别组织拦截。与此同时,环绕在母舰周遭的4艘驱逐舰同时对空开火。

    
全球绝无仅有的自动化防空火网终于在实战中展示出惊人的威力,英国飞行员们还没来得及庆幸如此轻易便闯入了中国航母的禁区,难以想象的精确对空火力就在他们身下开了花,攻守易位,进攻者反成了主动送上门来的活靶子。

    
一个个火球在空中炸响,拖着长长的黑烟载入大海。英机群拼死向航母冲击,疯狂投弹,在海面上激起几十道冲天水柱。英国飞行员们血洒长空,着实换来了相当的战果,4艘战舰相继多处中弹,其中就包括整个舰队的灵魂:“汉口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燃起大火,引来舰员们舍生忘死的扑救,甲板上一片混乱,所幸除此之外没有对母舰造成太大的伤害。

    
同一时刻的宋卡城上空,海鹰中队依然在顽强作战。面对数倍之敌,大部分战机都打光了最后一发炮弹,终于在最后时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攻势。此时,海鹰中队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二,仅剩下11架伤痕累累的战机摇晃着飞回母舰,18名精英飞行员为国捐躯,海凤中队的损失也非常惨重,战机折翼过半,唯独轰炸机中队和鱼雷机中队,由于及时撤出战场,才没有蒙受大的损失。

    
此次空战中,中国战机的损失达到了空前未有的47架,虽然英军亦痛失130余架作战飞机,但如此巨大的伤亡是海军航空兵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是中国空军建军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令人感到羞愧的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算太难看的战果,还是以“汉口号”航空母舰为诱饵才取得的。

    经过整整16个小时的激战,到晚上11时许,陆战第2师击退宋卡港守军,终于建起了巩固的大登陆场,为大规模登陆创造了条件。

    本是全军欢腾的时刻,停泊在港外的航空母舰上,却是灯火阑珊,一片死寂。
第五集 第120~121章
    第一百二十章巨舰重炮

    清晨,零星的枪炮声逐渐止歇。经一日一夜激战,陆战第2师终在拂晓时分击退宋卡守军,攻占全城。

    
硝烟散尽,停泊在港外的“汉口号”航空母舰上依然一片忙碌,舰员们熟稔地操作着各种器具,在焦痕斑斑的甲板上履行着各自的职责,或手持橡胶水管清洗地面;或钻到飞机腹下作检修;或围着舰炮和各式各样的舰载设备一一维护。

    
当红日完全跃出海面时,军号声响起,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上桅顶,所有人都于此刻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油然立正,向猎猎招展的国旗行注目礼。碧波万顷的海面上,一片肃穆。

    
空中传来低沉的轰鸣声,由48架战机组成的三行编队出现在东北方天际,它们将补足“汉口号”昨日空战中损失的舰载机。叶海平独立在甲板中段一块突起的平台上,面无表情地望着银光闪烁的战鹰一一上舰,裹挟着疾风冲向阻拦索,每次降落都会引起脚下的钢板发出轻微的震颤。

    
一架崭新的海鹰-8徐徐落地,在距阻拦索前十几米处稳稳刹住了车。立时有两名地勤人员上前指挥,引导战机滑进停机位。舱盖缓缓升起,一个中等身材的飞行员从舱内跃下,一把摘下头盔,向左右望了几眼,旁若无人地向驻立在远处的叶海平走去。

    
叶海平早已注意到此人,但见他体格健壮,步履轻快,颇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一时又想不起曾在哪里见过。不一会那人行得近了,眉目依稀可辨,待看清此人相貌时,叶海平全身一震,跑步上前,向来人行礼道:“首长亲临视察,汉口舰上下无比荣幸。”

    
那人爽朗地大笑道:“你们在前方流血拼命,我也不能老窝在司令部里嘛,这不,给咱汉口号当回运输大队长。”赫然是叶海平的顶头上司、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员田伍亮上将。附近的官兵见到这一幕,得知战区最高首长驾临,均感十分振奋,纷纷围了上来。

    田伍亮面向众人,提气道:“同志们,你们都是共和国的功臣,我代表战区感谢你们。你们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司令部决定,通报嘉奖汉口舰全体官兵。”

    
简短的讲话后,田伍亮在一众高级将领簇拥下走进指挥舱,亲自主持战地会议。叶海平面有愧色,首先发言道:“此战伤亡重大,做为战地指挥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个人请求处分。”

    
田伍亮摆摆手,不以为意地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真要问罪也轮不到你,关于这次行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已经向统帅部交了检查。好了,这事以后再说,哪位同志给大家通报一下最新战况?”

    
众人听后,都不由自主地向这位身穿普通飞行服的将军投去爱戴的目光。稍后,舰队参谋长高雄道:“据侦察,宋卡守军虽然已撤出城外,但各地英军都在向宋卡周边增援,看来英国人是要打一场大阻击战了。还有,由于我部成功登陆,已和云南、越南驻军遥相呼应,对中南之敌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所以我分析,英军必然不甘心就此陷入被动,理应在此地全力阻截我部。”

    
田伍亮点头道:“不错,大家都清楚,目前菲律宾才是我军的主攻方向,所以近阶段战区能够向你们提供的支援比较有限。不过,我另有一个好消息通报诸位,今天凌晨,我驻滇第六集团军已越过边境线,向缅甸英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稍停,田伍亮问陆战2师师长蒋济川:“地面部队是进攻主力,你们有什么意见?不妨畅所欲言。”

    
蒋济川沉吟道:“据我所知,中缅边境多山,并不利于我军机械化大兵团推进,英国人又在那里经营了多年,这场仗我看不是很好打,至少很难在短期内取得丰硕战果,只能为我部的战略策应。而我们师也缺乏向敌纵深突破的重装备,因此本人以为,目前我部以固守待机为上策。”

    这话说得很是中肯,正合田伍亮心意,当下追问道:“马来半岛上可是有十几万英军的,你手上只有一个师,能守多久?给我个准数。”

    蒋济川淡然一笑,平静地道:“只要海路不断,我就敢立军令状,司令部要我守多久,我就能守多久。”

    
田伍亮“哦”了一声,思索片刻,又转向叶海平,笑道:“叶司令啊,蒋师长可是立下军令状了,你是不是也表个态啊?”叶海平心领神会,从容笑道:“请首长放心,海上交通没有问题。”

    “好!”田伍亮一拍桌面,轻喝道:“命令!陆战第2师坚守宋卡至少六十日,汉口号航母群于宋卡周边100海里内活动,相机歼灭北上来援之敌海军。”

    
同一时刻,马来半岛最南端,灿烂的阳光下,一支庞大的舰队缓缓驶进新加坡章宜海军基地。它们分别是“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及11艘护航舰只,加上章宜海军基地原有的15艘作战舰艇,即将组成大英帝国的新远东舰队,总吨位超过40万吨。基地周边的山头上,威严耸立着一座座炮台,几乎每一尊巨炮口径都超过了200毫米,昂然指向大海。

    
狮城新加坡历来被称为“远东的直布罗陀”,扼守着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也是阻挡中国军队南下东印度群岛的天然屏障。经英帝国百年经营,章宜海军基地可谓固若金汤。早在战争爆发前,英国当局就已大大增强了这座远东第一要塞的防御,把在新加坡的军力部署提升到了空前未有的规模。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亲自过问下,此地已成为皇家海军的“亚洲心脏”。

    
杰利科将军站在码头上,身后跟着上千人的欢迎队伍。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他太需要这支新加入的生力军了。而率领着这支援军的恰恰是他的老部下,霍金海军中将。他二人的最大共同点是,都亲身经历过那场至今依然刻骨铭心的东海海战,亦曾同为中国人的俘虏,实为终生奇耻。

    两人相见,分外亲热,拥抱了好一会才分开,霍金不无自得地向杰利科夸耀道:“将军,我为您带来了帝国最强悍的舰队,随时听候阁下调遣。”

    
杰利科尚未答话,一大群记者就涌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向两人提问。一个漂亮的女记者问杰利科:“将军,我想英国人民最希望知道的是,新远东舰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阻止中国人野蛮侵略的步伐?”

    
杰利科极不情愿回答诸如此类的愚蠢问题,不过他依然保持着风度,充满自信地答道:“女士,事实上我所考虑的和您恰好相反,也许您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比如,皇家海军打算击沉多少条中国航母。”

    “可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宋卡城,仅仅在一天之内。不是吗?将军。”女记者丝毫不为所动,依旧咄咄逼人地问道。

    “可是女士。”霍金拦过话头,为他的老上级解围道:“请注意一个事实,仅仅在一天之内,皇家空军就击落了120架中国飞机,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惧怕的?”

    
此前英国军方为激励士气,故意夸大战果,对外宣称一举打破了“中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英国各界为此奔走相告,大肆庆祝,倒也迷惑了不少人。那记者一时语塞,刚要再度发难,两人已在卫兵的护翼下甩脱了记者的包围,去得远了。

    回到司令部,两人独处,杰利科的脸立刻阴了下来,直截了当地对霍金道:“宋卡的情况很不妙,我希望你率领一支舰队,去拯救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