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陆少阳:“坦白说,当时我真是恨不得立刻就把你们贺家抄了。还是啸飞提醒了我,大敌当前,洋祸猖獗,我们中华民族的同胞都应该团结起来,共抗外侮啊。”
“当然,团结并不代表无原则的让步。如果现在是和平时期,你们贺家对人民犯下的罪行,就算枪毙你们十次也不算多。但是现在情况不同,我们不但不能杀你们,而且还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的罪行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贡献我们更加会一一记录在案。请贺老三思。”
这番话说得直白而且坦荡,入情入理。贺云天听得全身剧烈颤抖,老泪纵横。“总统啊,啸飞啊!我没脸啦。我贺云天这么大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我——我向政府坦白,我——我要赎罪——”
陆少阳挥手拦住,温言道:“你的心意我知道了,其实你们这些搞商业的也不容易,满清政府跟洋人签下了那么多卖国条约,你们不靠着洋人又能靠着谁。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明确告诉你,就在一小时前,我们逮捕了你的老朋友沙逊,查封了他在上海的全部产业,两天后公审枪决。贺老您想想,这样的事情大清朝做得到吗?”
贺云天悔愧交集,呜咽道:“陆总统啊,我糊涂啊!我财迷心窍!我——”忽然伸手互抽起自己的耳光。坐在他左近的王啸飞急忙制止。“贺老,将功补过,不晚啊。”
贺云天精神一振。“我贺家从今以后就是死而复生了,一切都听政府的,你们要我做什么?就算立刻倾家荡产,我贺云天也不皱一下眉头!”
陆少阳微笑道:“我们不但不需要你倾家荡产,而且还要帮你把生意做大做强,做出国门去。那天我托啸飞带的话不是虚言,只不过有点小小的变动。我们不但不打算强行收购你的云天货栈,而且还要以峰青下属的粮店折股并入你的云天旗下,帮助你主导粮食市场。当然,粮食流通是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向你的企业派驻一些监察人员。他们只负责监控流通秩序,不干涉你的任何经营活动。你同意吗?”
贺云天连连点头,没想到还有这么意外的惊喜。“我当然没有问题。”
陆少阳:“好,还有一件事情,我们要求你的云天货栈在全上海第一个建立起完整的工会组织,完全由工人兄弟自己选举、自己管理。为上海工商界树立一个工会监管、劳资两利的典型。我们希望你能成为一名实至名归的爱国商人,你的云天企业成为真正的爱国企业。”
“凭你的商业才华,你们贺家完全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任命你为上海粮会会长,就是希望你能出面团结上海商界,咱们中国人都抱成了一团,完全可以彻底搬倒洋商,让我们中国商人自己主导自己国家的市场,自己掌握自己民族的命脉。请你们不要忘记,你们的背后是共和国政府。在必要时,政府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帮助你们。包括低息贷款、减免税收等等措施,甚至可以直接调动军队来帮助你们清除恶势力。只要你把你的精明、算计、手段统统用到那些喝了中国人半辈子血的洋人身上,只要你信得过我陆少阳,你就放心大胆去干!”
贺云天早已擦干了泪水,眼中大放异彩。这些话都是他几十年来做梦都不敢想的,字字句句都让他从心眼里笑出来。无论才智还是谋略,他有绝对信心不输于上海滩上任何一个洋商,但要说起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他却远远落在了人家后头。但是只要真能为他提供这样一个平台,陆少阳所描绘的那种美好前景完全能够实现。
陆少阳举起酒杯:“不唠叨了,为国人自强,干!”四只酒杯相碰,发出一声悦耳的轻响。
二
当上海经济逐渐步入正轨之时,江南共和军也正紧锣密鼓地做着总攻前的准备。在石铮的亲自规划下,编入战斗序列的野战部队总兵力达到47万余人。分别部署于南京、上海、武汉三地。
南京方面为第一突击集群,兵力最雄。集结了6个军19个整编师,其中包括全军最精锐的共和国第一军。每军下辖2…4个师。每师1。2…1。5万人。外加3个独立旅,总兵力约26万。由石铮直接指挥。
上海地区为第二突击集群集结地,下辖3个军11个整编师,集群司令为王啸飞,约13万人。
武汉方面为第三突击集群,下辖2个军6个整编师,集群司令胡铁,约8万人。
海军方面,东海舰队全部6艘长风级护卫舰游弋于南京下关码头附近,进入攻击待命。
空军下属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部队——第一轰炸机联队,全部46架猛禽…1型战机,全部部署在南京附近的机场。
值得一提的是,共和军中每个师级单位都配备了一个由三百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野战医院。不过由于西医人才奇缺,绝大多数军医都是由中医突击培训而转化的,所以医护水平不甚理想。好在战斗人员所受的伤大多为体外伤,虽然没有冷藏设备,不能储备大量血液。但应付简单的肢体外科手术也绰绰有余了。
另外共和军还建立了专门的舟桥部队,配置到旅一级。所用装备的设计都出自于湖北工业大学的军用器械研究所。
江南各省都组织了大量民工日夜向前线赶运粮草、弹药、药物、马匹等军需物资。上海江南造船厂、武汉造船厂以及长江流域各中小型造船厂都在日夜赶工制造渡江需用的船只,另征用各型民船2600多条。
1912年2月下旬,一切战争准备就绪。中华共和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2月28日上午9时整,对盘踞于中国北方的北洋军事集团发动战略总攻。
第五十九章渡江战役
一
早在北洋军在江南战场上全军覆没时,袁世凯便已清醒地意识到形势已彻底逆转,中原决战是迟早的事。他当然不甘心失败,一方面不恤民力地扩军备战,短短三个月时间便征募新兵30余万。一部分替换下驻守山海关的北洋精锐,一部分调往河南境内,防御实力较弱的共和军武汉第三集群,将腾出的北洋主力多数开进了苏北战场。
在英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他亲自拟定了一整套中原战略,并委任第一心腹爱将王士珍为总指挥。
第一道防线自然就是长江天堑,这是整个北洋集团的共识,企图利用这道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来阻挡共和军北进。但袁世凯深知共和军的战力不可小视,尤其担心其独占的海空优势,因此作了较坏预计。一旦江防被共和军突破,则以确保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为核心部署第二道防线。
具体地讲,北洋军的最大威胁来自南京正面。这不仅因为石铮在江对岸集结了二十几万大军;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南京城隔江相对的浦口镇就是津浦铁路的终点站。共和军的意图很明显,渡江占领浦口后,即可依托这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长驱直入,一路向北推进。这无疑是一条最便捷、也是最具战略价值的首选通道。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无论是布置在镇江至江阴一线的王啸飞第二集群,还是武汉的胡铁第三集群,都处于策应军团的地位。
所以,在北洋军的32万一线江防部队中,以浦口为中心的南京正面就投入了15万精锐。二线部队主要集结在津浦路上的蚌埠至宿县一带,约26万人。投入苏北战场的总兵力近60万。
在江防司令的选择上,袁世凯权衡再三,重新起用了因江南大败而投闲置散的段琪瑞。
二
2月28日凌晨,天刚刚亮。与南京城隔江相望的北洋前沿阵地上,一堆堆士兵围坐在地上,默默享用着简单的早餐。他们大多已经执了一夜的勤,眼中遍布血丝,只想着早点吃完饭,等接班的来了就去营房里睡觉,所以没什么人愿意多说话。
沉闷的空气中,隐约传来一阵低低的轰鸣声。许多人循声向上望去,只见天边有两个缓缓移动的小黑点,正从江对岸的方向迫来。那是2架共和军的轻型侦察机。
阵地上猛地枪声大作,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呼喝声。无数轻重武器一起对空扫射,密集的枪弹在空中织出了一道道火网。十几分钟后,枪声逐渐止歇。再看那两架飞机,依然在高空兜着圈子,盘旋了一圈又一圈。
位于南京西郊的中山机场上,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整齐排列着几十名挺拔青年。高唯负手立于队伍之前,蓝色的紧身夹克,衬得他益发英气逼人。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是一片占地极广的停机坪。第一轰炸机联队的46架猛禽战机全部停放在此。
“再重复一遍,我们的任务是彻底摧毁江对岸的敌军重炮群。我们的侦察机已经传回了最新资料,三个炮兵阵地的精确方位都标在了你们各自的航行图上。按预先拟定的作战方案,10分钟一个批次。还有不清楚的吗?”
“明白!”
“很好!——执行命令!”
“是!”小伙子们轰然散开,奔向各自的战机。每架飞机的旁边,都立着一名机械员、和一名投弹员。
高唯望着他们生龙活虎的背影,嘴角浮出一丝笑容。随即大步走向自己心爱的座机,机身上涂着三个醒目的白色阿拉伯数字——101。
“但愿这不是又一次无聊的战斗。”他戴上飞行头盔时,止不住这样想道。
8点50分,12架猛禽…1型轰炸机从中山机场的三条跑道上依次升空,在空中组成两个v型编队,夹着沉重的轰鸣声向北飞去。
与此同时,共和军的五个炮兵阵地上,900多门远程火炮早已揭下炮衣,调整好了方位和仰角,蓄势待发。巨大而黑亮的炮管在金黄色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刺目的光晕,令任何人都不可正视。几千名炮兵鸦雀无声地肃立在各自的大炮旁,像一根根木桩。
临近江南的水面上,6艘通体雪白的长风舰排成一列纵队,缓缓游弋着。所有旋转炮台的炮口都转向了船舷一侧,对准了江北的土地。
三
当高唯驾驶的101座机飞临战区上空时,他听到底下传来密集而无奈的枪声,向下望去,舷窗下的敌人重炮群如同一根根黝黑的火柴棍,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狭长的火柴盒内。
然后,他看到无数道浓烟从身下冉冉升起,伴随着低闷的“轰轰”声,原本清晰可见的火柴棍罩上了一层灰色雾气,渐渐地浓重起来。不多时就什么也看不清了。
紧接着,身下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座机也在跟着颤栗。身后的投弹手扯着嗓子欢呼道:“炮兵兄弟也不含糊嘛,你听这声势,比咱们扔的这些小家伙可威风多啦!”
编队返航时,高唯刻意降低了些飞行高度,想利用掠过江北岸的机会,看清目前战场上的情况。可惜除了满眼的火光和烟尘,他什么也看不清。数公里长的战线,成了一座巨大的熔炉。
在共和军两小时的火力准备中,空军出动轰炸机队184架次,投弹80多吨。海陆炮兵打出了46000多发重磅炮弹。其结果是,分布在浦口附近的三个北洋炮群遭到毁灭性打击,一线沿江工事大部被毁,后方指挥所及粮弹仓库等均遭到不同程度损失。
11时许,三四千条船艇、舢板被推入江中,载着3万6千多名轻装战士离开南岸。船首都架着1…3挺霹雳火机枪,行进中不断喷射着火舌。紧随其后的是,2万多名身套笨重救生衣的武装泅渡官兵。
失去了炮火支援的北洋军只得躲到残存的掩体中负隅顽抗。共和军的三军联合突击不仅打烂了北洋阵地,更加打散了军心。不过北段江面上密布的水雷仍然给渡江部队造成了巨大伤亡。北洋军从德国进口的水冷式重机枪也发挥了相当的威力,两挺机枪就能组织起一扇暴雨般的火网,覆盖一大片临江水域。两百多米的临岸水面上,几乎都被共和战士的血水染红,随处漂浮着战士们的遗体和船只的残骸。
这场登陆战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多钟才接近尾声,在付出了9千多名官兵年轻的生命后,一千多名敢死队员终于在敌人正面撕开了两道200多米长的缺口。与此同时,已成强弩之末的北洋守军,也在一瞬间崩溃了。
随着滩头阵地的巩固和不断扩大,共和军的大规模渡江行动开始了。先头部队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江北重镇——浦口。最先渡过长江的第一军主力3万6千余名官兵,在浦口西郊集结后,由军长杨霆亲自统帅,当夜就马不停蹄地攻陷了滁县。沿津浦路正面一路穷追猛打,北进至盱眙、张八岭附近才稍作休整。随后登陆的第六军两个师,向东攻占扬州后,进击邵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