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无悔地融进了历史潮流,与时代呼吸相随。而后世文坛至高无上的荣誉——“丽青文学奖”,也正是以这对革命伉俪命名的。
与此同时,在沈阳皇宫内,冰冷而漆黑的崇政殿中,瘦骨嶙峋的光绪皇帝独自端坐于龙椅之上,静静等待着一场即将发生的前朝故事。这座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的宫殿,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了,坐落在皇城的中轴线上。
寂静的黑夜中,响起了密集而整齐的“擦擦”脚步声。无数手持火把的兵士从皇城南端的大清门;涌入,把偌大的崇政殿包围得水泄不通。渐渐地,大殿外明亮得如同白昼。
嘈杂声止歇,庞大的宫殿群中只听见“噼啪噼啪”的油木燃烧声。几十名满族亲贵进入大殿,依次匍匐在地上。为首的正是醇亲王载沣。
光绪帝面容平静,缓缓道:“各位都是朝廷栋梁,有什么话尽可以直说,朕洗耳恭听。”
醇亲王奏道:“为保祖宗江山社稷,请皇上收回成命。”余人齐声附和:“请皇上收回成命。”
光绪冷冷道:“若朕不答应,接下来是不是就要逼宫了?”醇亲王垂泪道:“皇上若执意不允,臣弟——臣弟——”说话间就已泣不成声了。
光绪步下玉阶,亲手扶起载沣,温言道:“朕愧对祖先,也不愿收回成命。留下这么个烂摊子,难为你了。”转向地上众人,提声道:“朕膝下无子,今日册封醇亲王载沣为皇太弟。”一挥手,昂然步出大殿,往大清门方向而去。载沣等人面面相嘘,一时不知所措。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军校飞奔而来,扑倒在地上:“皇上!——皇上在祖庙内,龙驭归天了。”此言一出,大殿内外的哭喊声响成了一片。个个捶胸顿足,人人痛不欲生。
禁军统领良弼扶起正伏在地上号啕大哭的载沣,高声唱道:“名分已定,大清皇太弟在此,理应继承大统,还不参拜当今皇上。”震耳欲聋的哭喊声立时停了,代之以惊天动地的呼喝声:“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载沣擦干泪水,嘶声叫道:“先帝驾崩,朕痛心疾首;然国势垂危,朕决意秘不发丧,以摄政王之名统领朝纲。”然后步出大殿,轰然跪倒,仰望初升的红日。“苍天庇佑,保我大清江山,永世长存!”
二
山海关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几名卫兵小心搀扶着几近虚脱的卫青和丽格格,出了王啸飞的办公室。
江星辰涨红了脖子,兴奋道:“我早就说过,江山还是打下来的牢靠。这下可好了,要不是南京城里那些婆婆们横插一脚,咱们现在只怕都开进沈阳城了,还谈的哪门子判啊?我建议立刻开战。”
周子才也道:“石总司令本意就是武力解决东北问题,要不是同盟会里有些人见不得我们二野实力壮大,怎么会搞出什么和谈来。现在我们手上捏着这张王牌,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也无话可说了吧。”
这时姜政推门而入,这位二野参谋长满脸的春风,一进门就笑道:“啸飞,好消息啊!锦州的张作霖已经答应了我们的条件,准备战场起义了。”众人闻言大喜,要知道锦州是通往沈阳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不但城防坚固,而且驻有重兵把守,历史上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坚城。张作霖若真能临阵掉转枪口,那么沈阳立刻门户洞开,对清廷军民的心理震撼也是无法估量的。
张作霖的履历相当复杂,他原是雄霸一方的关东土匪,后来被清廷招安;袁世凯起兵时跟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叛变,却又临阵变节,投靠了盛京将军赵尔巽;当他得知解放军兵临山海关的消息时,又主动派出使者,与王啸飞秘密联络。
周子才油然道:“这个张作霖倒真是个人物。北洋强他降北洋,清廷强他就降清廷,现在解放军强了,他又投奔我们来了。这个人好像永远都不吃亏嘛。”这话立刻引来一阵哄笑。江星辰意气风发道:“就算没有张作霖帮忙,以咱们二野的战斗力,我看不出十天就能打进沈阳城。”
王啸飞“哦”了一声,似乎有了兴趣,望着江星辰问道:“要是我把主攻部队交给你,你能不能在十天内攻进沈阳城?”江星辰一愣,随即一阵狂喜涌上心头,兀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心问道:“司令,您——您不是说笑吧?”王啸飞微笑道:“军中无戏言,先回答我的问题。”
江星辰喘了几大口粗气,挺胸道:“司令只要真肯让我带兵,我就敢立军令状,十天之内拿不下沈阳,我都没脸见人了。不用您行军法,我自己就把自己枪毙了。”姜政听他说得滑稽,莞尔道:“看来咱们这参谋部早就把你小子给憋坏了,是该出去透透气了。”江星辰心情大好,脱口道:“可不是嘛,谁愿意呆在这鸟——”猛地紧急刹车,生生把后半句“鸟参谋部”咽了回去,表情极其古怪。
王姜两人相视一笑,王啸飞霍然起立,沉声道:“江星辰!主攻集群由你统一指挥。你的任务是,突破山海关防线,沿铁路进军锦州。张作霖要真肯降就罢了,倘若他胆敢稍有拖延,不必请示,立刻炸平他的锦州城,直扑沈阳。我再说一遍,你只有十天时间。”
第六十七章关东争雄
一
清廷发生政变的消息传到解放军总部,石铮当机立断,复电第二野战军,批准了王啸飞立即发动东北战役的请求。石铮在电文中号召全军指战员,抓住有利战机,趁载沣立足未稳之时,务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最短时间内打垮满清政权;并且进一步指出,政府绝不会甘心放弃东三省利益,除以主力部队彻底摧毁清军主力外,还应以有力之兵团为战略掩护,不惜一切代价切断清日之间的联系;对辽东半岛及朝鲜境内的日军,也要作打大仗的军事部署及心理准备。
另有一份专发给二野司令王啸飞的密电,文中针对中日关系作了详细指示。大意是:鉴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应设法避免过早激化中日矛盾,尽可能不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将战争规模控制在东三省局部范围内;一面作爆发全面战争的军事准备,一面作和平解决的政治努力。
简单介绍一下东北清军的情况。清军最高军事统帅、辅国大将军赵尔巽麾下共16个军32个镇36万人(清军军制以两镇编为一军)。
主力分别部署于以长春、沈阳、锦州三座重镇为核心的广大地区。其中,赵尔巽亲率8个军16个镇17万人,保卫首都盛京(沈阳),为防御中枢集团,确保沈阳,并伺机增援长春、锦州;陆军部尚书兼平寇副帅铁良率3个军6个镇共8万人,驻扎在长春地区,以防解放军北上;镇南将军兼锦州指挥使张作霖率5个军10
个镇11万人,驻守义县至兴城一线,其重点在锦州、锦西地区,并以重兵屯守营口,确保与辽东日军的陆海路联系。清军的整体策略是:集中兵力,重点守备,企图以南满铁路(原为1897-1903年沙俄所筑中东铁路的一部分。日俄战争以后,从长春至大连一段铁路被占据,改称南满铁路)为依托,拒解放军于锦州城下;如形势不利,也可以灵活有效地收缩防线,拱卫京师。
这时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已经在山海关下经历了一个多月休整。早在整训工作开展之前,石铮就对二野高级将领发出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指示。为认真贯彻这一切合东北战场实情的指示,各军先后进行了大规模整编,加强了以炮兵为重点的特殊兵种建设。各军级单位都以共和国第一军为蓝本,相继组建了特种兵大队;同时将二野中大部分野战重炮抽调出来,单独建立起两个军部直辖的重炮兵团。
大战前夕,第二野战军临时编组为三大突击集群:江星辰指挥主攻集群,有第三军、第四军、第十六军下辖的7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以及第一重炮兵团,担任正面突进任务;左翼突击集群由林格泽指挥,下辖第十二军、第十三军6个步兵师,战略任务是,避开正面战场,由左翼向沈阳东北迂回,长途奔袭位于南满铁路沈长段(沈阳至长春)上的铁岭、四平等战略据点,以牵制长春之敌,阻滞其南下增援沈阳;右翼助攻集群由王啸飞亲自指挥,虽担任的是助攻任务,兵力上却最强,共有3个军9个师加第二重炮兵团,主要任务是进击沈阳西南的营口、辽阳一线,切断清军海陆交通,密切监视辽东半岛及朝鲜日军动向。
1912年7月3日清晨,三大突击群分路同时进击,第一轰炸机联队68架猛禽战机升空作战,对清军苦心构筑的山海关防线实施陆空联合打击,一举粉碎其三道火力封锁线。东北战役全线铺开。
经数天激战,清军节节败退。至7月6日,各军分别歼灭了绥中、
沙后所、义县之敌,占领了塔山、高桥等地;同时把锦州至秦皇岛铁路段上的清军分割为了两大块,将锦州及锦西、葫芦岛至兴城分割成了两块孤立地区,并且完成了对锦州城的三面战略包围。
不出王啸飞所料,锦州主将张作霖果然临阵犹豫不决。以所辖各军将领尚未统一思想为由,要求解放军暂缓攻城,遭严词拒绝。江星辰当即命令第一重炮兵团,对锦州城防实施覆盖式饱和打击;但突击主力并不停留,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法,以一部精锐骑兵开道,丢下重武器和辎重,仅携带迫击炮等轻型装备和干粮,从两侧迂回绕过清军正面,日夜兼程,一路狂奔穿插,直扑沈阳;将攻坚重任都留给后续重装部队以及助攻兄弟部队来完成;一打不下就马上绕开,绝不恋战。
锦州告急的战报如雪片般飞往沈阳,赵尔巽慌忙决定,以沈阳地区6个镇、2个骑兵协组成西进救援军,由左路总兵吴俊升率领。企图利用其重装优势,在野外聚歼解放军奔袭部队,伺机救援锦州;同时严令葫芦岛、兴城清军奋力突围,向锦州方向靠拢;东西对进,重新联为一气。
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王啸飞迅速调整了部署。一方面命江星辰的轻装部队化整为零,尽量不与吴俊升部正面接触,仅以特种部队不停袭扰,掩护主力继续大纵深穿插,大开大合地和清军打运动战。另一方面,以第三军一部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设下阻击阵地,依托地势坚决阻敌西进,不使其向锦州靠拢。
对于重装攻坚部队,王啸飞下达了“集中兵力打大仗,坚决拿下葫芦岛”的指示。不惜从右翼集群中抽调出原定作为战略总预备队的第二军主力,编入主攻序列,参加攻击兴城、葫芦岛一线的作战。另以左翼集群第十二军一部,于新民以西、以北地区,从侧翼牵制吴俊升部:以第十三军42师北进至通江口地区,预备截击长春南下之敌,也可伺机参加新民方向的打援任务。
解放军猛攻葫芦岛、兴城,两处清军孤立无援,突围无望,守必被歼。在强大的军政双重攻势下,驻守兴城的清军第8军总统曾泽江于7月9日率部投降,10日清军新编第31军一部分官兵哗变,杀了领军主将,向解放军投诚。
消息传到锦州,张作霖终于意识到败局不可逆转,这才深悔早先瞻前顾后,以至于聪明反被聪明误,白白葬送了最有利的投降时机。事已至此,只得率5万多锦州守军无条件投降。
与此同时,王啸飞亲自指挥的右翼集群也已完成了抢占营口,集重兵威慑大连、辽阳的战略任务。左翼集群的先头部队逼近铁岭、四平一带,与长春守将铁良派出的南下增援部队遭遇,双方激战正酣。
二
朝鲜,中国明清两朝的重要外藩属国。公元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了李氏王朝,建都于首尔汉江北部的汉阳城。历经27代国王和皇帝,王朝历史五百余年。
中国明朝时期,朝鲜的对外政策采取事大原则。对和满洲政权则采取敌视态度。1592年发生了壬辰倭乱,朝鲜遭到入侵,并引至光海君被废。1627年和1636年,朝鲜先后两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后金政权入侵。在第二次入侵后,后金(即清朝前身)确立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1876年,与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开国。1894年,为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清朝与进行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朝鲜宣布废除中国的宗主权,成为享有外交独立地位的主权国家。1896年,朝鲜国王高宗称帝宣告独立,将国名改为大韩帝国。但是在朝鲜设立了统监一职,实际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和外交。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会派遣秘使,寻求国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