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高唯在无线电中大喝道:“同志们,放跑一架敌机就是中国空军的耻辱!”一推油门,战机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向敌机扑去。勇不可当地带头狂追猛打。余机纷纷响应。
这一场空战从遇警起飞到战斗结束只进行了不到半小时,全歼日天照式轰炸机24架,己方仅两架负了轻伤,24:0。胜利返航时,不知谁在话筒中喊了一句:“中国空军,不辱使命!”顷刻间耳机内响成了一片:“中国空军,不辱使命!中国空军,不辱使命!——”
高唯的视线顿时模糊了。他清晰地意识到,这支稚嫩的飞行队伍不但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来日也必将成为睥睨天地的傲气雄鹰。
二
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称其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23°…124°34′北纬25°40′…26°。相对位置:福建正东,台湾东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其海域地质特征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储量估计在737…1574亿桶之间。由于地处大陆架上,所以附属于台湾岛,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漫长岁月里,从来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84年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还被冲绳县知事拒绝。1885年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官方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但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从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这其中就包括钓鱼岛列岛。
钓鱼岛以北约10海里的海面上,十六艘军舰排成两列八字纵队,两艘德国万吨级战列舰排头,其后是四艘德国重型巡洋舰,十艘中国长风级护卫舰在后翼展开相随。隆隆炮声中,中德联合舰队首次海上实弹演习开始了。
一轮铺天盖地的排炮过后,正前方的7艘靶船上燃起冲天烈火。舰队毫不迟疑,继续变换着队形,演练着各种突击战法。远处缓缓行驶着两艘日军驱逐舰,正密切监视着联合舰队的动静。
中舰长风号的指挥舱内,屹立着三名东海舰队高级指挥官:大队长江鹄、副大队长兼海狼突击队队长石虎、参谋长杨林。
杨林既羡且妒地望着领先的德国巨舰,油然生出感慨:“哎!咱们什么时候才能不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跑啊?只要我们能有一艘这样的大舰,我就心满意足了。”石虎“嘿嘿”干笑两声:“我都快想疯了!谁真的愿意整天跟着这些德国佬后面溜达?哎!”说话时眼睛直勾勾望着江鹄。
江鹄轻骂道:“你们这两个小子心里在捉摸什么鬼主意,以为我不知道?不就是想让我去跟总司令闹情绪嘛。你们以为我不想啊,我告诉你们,我比你们谁都想,天天做梦都能梦见。”
话锋一转:“不过校长亲口跟我说过,国家要强大,必须大力发展海军,但是现在咱们的国力有限啊。哎!等着吧,好日子在后头呢。”
杨林眼珠一转,马上跟进道:“那我可要先定下了,不管等到哪一天,只要发下了大舰,要派我去接舰,而且我杨林无论如何都要当首舰的第一任舰长。”江鹄不觉忍俊不禁,笑道:“你堂堂一个舰队参谋长,真的愿意去做个小舰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被降职了。”
杨林坚定地点头。“我才不管降级不降级的,反正这个舰长我是当定了。”
三
空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国内,立刻引起朝野的巨大震动。内阁在第一时间召开了紧急会议。首相大隈重信首先提醒阁员们,中国军队拥有绝对空中优势,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也不得不正确面对;一旦中日之间爆发全面战争,那么海陆军将不得不承受中国空军的巨大压力。这一点在中英东海海战和中国内战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中德在钓鱼岛附近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也传递出了明确的示威信号,一旦中日开战,中德舰队很有可能进攻台湾甚至本土。中德两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若单个与日军比较,自然远远不及。但两国合并起来,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空中优势,联合舰队难保不会重蹈英国覆辙。经过激烈讨论,主战声浪虽然有所压制,但仍有一些阁员认为不应就此屈服,会议进行了一夜也没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主张出来。
次日一早,一夜没有合眼的大隈首相亲自出席了元老会议,征询元老们的意见。突然接到关东总督大岛义昌发来的电报,称中国解放军已于7月12日晚攻陷沈阳城。具体情节并没有详述,只说据闻解放军兵临城下,清军便不战自溃;崩塌之速,实属战史罕见。当大隈大声将这份电报念出来后,会场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沈阳郊外的一处荒僻小道上,两个衣衫褴褛的男人一路狂奔,其中一人是个精壮汉子,背上还背着个七八岁的孩子。
跑在前面的男人脚下一滑,一个踉跄扑倒在地。背着孩子的汉子忙跪下相扶。“皇上!您没受伤吧?”
那人手一挥把他推开,喘着粗气,艰难道:“朕不走了,朕走不动了。”汉子急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贼兵找不到您,一定会到处搜索的!”
那人怒道:“朕就是不走了,难道连你也要逼迫朕?”突然一个挺身,又摇摇晃晃站了起来,竟然朝着来路走去。
汉子大惊失色,忙放下背上的孩子,扑过去拦在他面前,急促道:“皇上!千万不可回头啊,这不是自投罗网嘛?”那人暴喝道:“你要抗旨吗!”汉子悲呼道:“不,我就算抗旨也不能让您去送死!”
那人长叹一声,沙哑道:“你为何不明白,你要是再带着朕这样一个文弱的人,是绝跑不出去的,咱们君臣三人也只能死在一起了。只有用朕引开他们,你才有机会带着溥仪逃生。”汉子痛哭流涕。“皇上,你不能啊,大清不能没有您啊!”
那人突然仰天大笑。“大清,大清在哪里?朕现在才明白,先帝宁愿死在祖宗面前,也不愿苟且偷生的道理了。”又转向他,温言道:“难为你了,去吧。”
小溥仪趴在汉子背上,再次回头望了一眼父亲模糊的身影,浑然不知此刻已是天涯。
第五集 第六十九章 中国大定
一
沈阳解放后,江星辰、林格泽两大集群分路向北推进。长春守将铁良见大势已去,只得于7月17日率全体清军投降。至1912年8月上旬,东北三省除日军占据的辽东半岛以外全部解放,清朝灭亡。
与此同时,中日关系也日益恶化。两军空战后,双方更是剑拔弩张,临战气氛空前浓烈。政府既不甘心就此屈服,又慑于中德联盟及解放军军力,始终不能做出最后决断。一面向中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一面致函英国,依据早先签定的日英军事盟约,要求其联合协约国各方,对已彻底倒向同盟国阵营的中国采取果断措施。对此,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内部,生出了一种较为微妙的关系。
这要从早先辜鸿铭出使圣彼得堡说起,这次访问促成了《中俄北满问题条约》的签定,切实保障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巨大利益,俄国沙皇也有意与中方联合遏制在亚洲与其有根本利益冲突的,自然对此反应冷淡。
对英法两国而言,英国在东海海战中已经损失了其远东舰队主力,法国则更关心近在咫尺的德军威胁,均难以抽调出大批军力赴远东军事干涉。简单地说,最有能力干涉远东事务的俄国态度暧昧,而最热衷于帮助的英法两国,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形势发展到这个阶段,中日之间要不要开战?以何种方式开战?这是摆在最高当局面前最沉重的抉择。对此,东京的主战、主和两派分歧日益严重。争吵的结果是,主张为谋求彻底胜利,而不惜对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大将被调职。这位山县有朋元老最忠实的追随者,若干年后在他的回忆录《大和落日》中写道:“我和我属下的15万官兵都深信,只要得到命令,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关东一举击溃中国军队。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的观点是错误的,即使当时我们发动了这样一次进攻,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将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获得的好处——”
很显然,在这场交锋中能否获得胜利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政治和经济问题,是值不值得的问题了。首先,英法等国出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种举动无疑会将欧洲防务置于空虚的险境,这决不是协约各国所能接受的。在英法等国爱莫能助的前提下,东京的有识之士们看到,单凭国力来谋求胜利显然是一件不合算的生意。他们的顾虑是,中国在关东地区虽然只动用了五分之一军队,但是增加一至两倍兵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然而增加兵力就不那么容易了。在没有取得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不论是经由海路投放兵力,还是脆弱的后勤补给线,都无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说中国拥有的绝对制空权了。且不说战争胜负难料,即便胜了这场战争,也必定倾尽了国力。接下来面对着毫发无损的俄罗斯帝国,中日双方也只能落得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下场。西方强国中,也只有俄罗斯才能在远东逐鹿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一点正是日俄矛盾的根本所在。
所以从政治的眼光看,尽量不将敌人逼进绝境,维持短暂的和平无疑是明智的。中国虽然歼灭了空军,但这毕竟是日军飞机越界在先,人家在自家领空击落入侵敌机严格来说算不上正式开战。对国家初定的中国来说,和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显然也是不明智的。因此,高层相信,在中国领导人眼里,和平也同样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而现在双方等待的,不过是一个可以体面解决的机会。
但是这时,中日双方都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虽然都有和谈的意愿,但双方都认为由己方提出会有失体面从而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境地,就在双方似乎都处于进退两难的时候,中方预先布设的和谈契机出现了。
1912年8月12日,俄国外交部远东司长卡察科夫发表声明:“俄罗斯希望满洲危机能够和平解决,假如双方都愿意缔结和平条约的话,俄罗斯认为这对和平来说所付出的代价决不是很高的——”
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就响应了卡察科夫的声明,而在对此声明表示了原则同意后,还在寻求俄罗斯的正式承诺。8月15日,俄罗斯政府对作出以下正式回应:“和平谈判应在双方野战军司令之间进行商谈,应该是不涉及政治的、领土的一切事项而严格地限定为军事问题的讨论。”这个回答非常巧妙,直接将和谈局限于军事范畴,从而暂时搁置下中日双方的原则冲突,同时避免进一步刺激两国国内的激进势力。在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正式回应后,终于决定参加和谈,向关东总督大岛义昌中将下达了准备和谈的指令。
在接到东京发出的准备和谈指令后,大岛义昌向关东军下达了做好友好和战斗的两手准备命令。并向驻节于营口的中方最高指挥官王啸飞发出了通知,要求商定第一次会谈时间,并提议中日两军解除对峙,各自沿实际控制线后撤5公里,将普兰店一带划为非军事区,举行第一次会谈。不久便得到中方回应,同意在8月20日至23日间进行联络会谈,会谈地点就设在普兰店。
根据双方约定,中方由王啸飞的机要秘书周子才、日方由大岛义昌的高级参谋南次郎任首席联络官,赴普兰店进行磋商。
双方联络团进入谈判会场后,南次郎毫无礼貌地坐在了朝南的座位上,这一举动引起了中方强烈愤慨,周子才当场指出,日方如坚持这种毫无诚意的挑衅举动,中方不得不立即退出和谈。这才使南次郎稍有收敛。
虽然联络会谈一开始就有了不愉快,但基本上还是顺利的,会上双方交换了会谈代表名单,决定了8月25日11时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谈,并决定了双方车辆用白旗作标志,除谈判代表外,其他人员需戴白袖章。
8月25日上午,第一次正式会谈举行,中方首席代表为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姜政,日方是关东军参谋长小泉一郎,俄国外交部远东司长卡察科夫以调停方代表身份出席。
会谈开始时,日方再次发出挑衅,在桌上摆了一面国旗。当天下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