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3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对应团、营级军官。
4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对应连、排级军官。
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则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士官的军衔等级分别为,士官: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
军衔晋升采取自然晋升和选拔晋升两种方式。校、尉官采取自然晋升制,将官采取选拔晋升制。自然晋升是指军官按规定的年限逐级晋升,一般到年限即可晋升至高一级军衔;选拔晋升是指军官的晋升没有年限规定,根据军官本人表现和工作需要以及编制军衔的空缺情况而定。尤其是将官以上军衔,以当前解放军总规模厘定名额为300…500人之间,在将官定额内,缺一晋一,以控制将官数量。
1912年12月11日,参议院通过了授予解放军总司令石铮中华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同日,中华共和国总统孙中山向黄兴、胡铁、王啸飞、杨霆、陈炯明、蔡锷6人授予中华共和国上将军衔。同时发布命令,授予石龙等65人中将军衔,授予255人少将军衔。江鹄、高唯分别被授予海军中将、空军中将军衔。对于参议院提请的授予总统共和国大元帅的荣誉军衔,孙中山坚辞不受。
南京总统府内,孙中山和陆少阳促膝长谈。这几日两人无数次商谈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迁都。其间不止一次提起明朝的迁都故事。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定都在南京,传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迁都北平。这一政治中心的变化,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均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史为鉴,现今共和国的局面和明朝时候极其相似。孙中山沉吟道:“历史上,历朝历代不是把京城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京。我们的首都究竟定在哪里合适呢?国家初立,百废待举,我们一定要尽快拿出个主张出来。”
陆少阳神情极其凝重,稍为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道:“依我看,我们现在的首都南京,虽然号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一些历史宿命论的色彩,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过于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特别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经济中心,所以选西安为都也不适合。”
孙中山连连点头,陆少阳又道:“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孙中山微笑道:“先生心中一定有了主意,快说。”陆少阳沉稳道:“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京。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还是相当安全的,一旦国际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京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民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同时北京帝王之气太重,建都北京也可直接压制封建势力抬头。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共和国政府的首都,应选在北京。”
孙中山提问道:“北京的好处我也曾考虑过,不过离俄蒙边境似乎太近了点,俄罗斯是一个十分具有侵略性的民族,这一点也应该考虑进去。”陆少阳洒然道:“此事古难全。嗯,也许我们正可以借此囤积重兵于京津。”孙中山沉思半晌,缓缓点头。
1913年1月2日,中华共和国正式迁都北京。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也是为了纪念1910年1月2日暴发的武昌起义。其后,中华共和国的国庆节便定在了每年的公历1月2日。
二
北京城内的一座教堂中,一对珠联璧合的新人正在举行婚礼。新娘魏珠珠穿着洁白色婚纱,头饰鲜花宝石,明艳不可方物。新郎江鹄英俊挺拔,配着一身挺括的燕尾服,脖上系着红色领结,在《婚礼进行曲》的伴随下,两人踏上红地毯,缤纷洒落的玫瑰花瓣雨中,缓缓步入殿堂。
观礼席上,几乎云集了北京城内所有军政要员。石铮、卫青等人自不必说,就连在上海筹备婚礼的高唯也携未婚妻贺蕴洁赶来北京观礼了。
在唱诗班的颂歌中,婚礼渐渐进入尾声。接下来的程序就是新人与来宾们一一合影留念了。卫青早已等得急不可待,第一个迎上去,大力拍着江鹄的肩笑道:“你这个小子真是好福气,娶了个比电影明星还漂亮的媳妇。”江鹄和魏珠珠对望一眼,对他口中的“电影明星”均不知所谓。此时电影业虽然已经在欧美大陆兴起,但对于中国人而言,还是个十分陌生的名词,更加不必说电影明星的概念了。
好在卫青口才甚好,三言两语就把这电影明星的涵义解释明白了。魏珠珠听后悠然神往,羡慕不已道:“要是真的可以做个电影明星,那该多好!”卫青突然灵机一动,一拍脑门,大笑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珠珠啊珠珠,碰到我卫青可真算是找对了。我明天就去开一家电影厂出来。凭你的长相和才艺,要是过了一两年都没把你捧红了,我卫青就是只大呆瓜。”原来他想到这个时代电影业才刚刚起步,凭着他超越了一百多年时空的见识,加上魏珠珠这位色艺双绝的一代尤物,那还不是横扫千军万马的。
谁都料想不到,正是由于卫青这片刻间的突发奇想,才奠定了中国电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卫青一手创办的卫氏传媒集团,日后也迅速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集影、视、音乐制作为一体的跨国企业,而卫氏传媒的总部所在地——上海徐家汇,也成为全球影音界的圣殿。
卫青总算找到了一件自己乐意做的正经事,正自得意,身后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卫青。”不用回头就知道是高唯的未婚妻,贺家大小姐贺蕴洁。
贺蕴洁一下子蹦到卫青面前,两眼放出奇光,软语央求道:“我也要做明星,我也要拍电影。”卫青搔搔头皮。“这个嘛,让我想想吧。”贺蕴洁见他满脸不情愿的样子,不高兴了。双手插腰,娇嗔道:“很为难么,我长得不漂亮嘛?”
卫青大感苦恼,含糊道:“这个嘛,你是很漂亮的,不过呢,你有没有上过台?这个拍电影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贺蕴洁真的生气了,发起小姐脾气,狠狠道:“哼!说来说去就是不肯帮忙。我不管了,你不答应我就天天跟着你。”卫青吓了一跳,望了望一脸苦笑的高唯,只得勉强答应下了。
要知道筹建一家电影公司,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国内既无专业人才,又无器材供应的情况下。卫青虽然想法多多,对经营管理却是一窍不通。幸亏收了个贺蕴洁,为了圆明星梦,心甘情愿当他的小跟班。贺大小姐自小就帮着父亲打理家族生意,开一两家小企业倒是难不倒她,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规划厂房、进口器材、聘请国外技术人员,样样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卫青也就乐得做个甩手大掌柜了。
没过多久,卫氏电影制片厂就在上海徐家汇正式开业了。半年后,该厂第一部影片,魏珠珠主演的《风华绝代》杀青。
此时的中华大地上,百废待举,却又欣欣向荣,无处不显生机。
(第一部完)
第五集 第七十一章 兴农为本
一
共和国中央政府迁到北京后,即着手进行中国经济的重建工作。由于连年战乱,国内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水平只及内战前的一半。尤其是农业,战争迫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或被强征入伍,致使农村劳动力缺失严重,田园荒芜。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匮乏,物价居高不下,经济极度萧条。
为了稳定人心,使新生的共和国站稳脚跟,中央政府首先从恢复和发展农业开始,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恢复和发展中国工业。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中,土地关系极度不合理。经粗略估算,占人口15%的地主掌握着全部耕地的60%,另有20%土地则被前清及现政府地方各级官员控制着,而占农村人口85%的农民只拥有20%的耕地。广大佃农只有靠向地主租种土地维生。
从前清时代沿袭下来的平均超过60%的高额地租,又使佃农往往辛勤劳作一年,在交毕地租后已所剩无几,难以糊口。这不仅严重防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限制了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且造成农村租佃纠纷不断,阶级矛盾激化,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极大隐忧。
经反复讨论和缜密研究,共和国政府决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土地改革。根据陆少阳的提议,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华总农会,向各省派出土改督导员,指导各地方在县市、乡镇两级建立农会组织。农会成员必须由农民自主推选产生,而不是任何一级官员或组织任命的。农会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农民与政府沟通协商,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并负责监督政府执行土改工作。具体措施是:
1减租法。1913年1月15日,孙中山发布了新年第一号总统令。颁布《中华共和国私有地租佃管理条例》,在县市和乡镇两级分别设立租佃改革委员会,具体负责推行减租工作。总统令中规定,地租额最多不能超过当地全年主要作物收获总量的40%。这个比例的划定,是假定佃农收获后,首先保留总收成的20%作为其基本生活消耗,其余80%由地主与佃农均分,因此得出地主地租所得不能超过总收成的40%。
此外,农民佃种地主土地一律签定书面租约,租期不得少于8年。租约期满后,如不出现特殊情况,地主必须与农民续订租约,以保障租佃关系的相对稳定以及降低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程度,鼓励农民自发改良土地和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同时规定:地主不得预收地租,如遭自然灾害导致歉收,农民可通过农会申请减租,歉收后收成不足三成,应免交地租;而如果农民地租积歉达到2年总额,地主也可以撤佃。2月5日,参议院通过“减租法”,以立法形式将此做法固定下来。
2实施“公地放领”计划。除了地主和农民所占有的土地外,中国还有相当部分土地是政府从满清贵族和洋人手中接管过来的,称做公地。2月18日,政府颁布《放领公有耕地扶持自耕农实施办法》,将国有、省有公地的所有权有偿转移给农民所有,转移地价按该土地全年主要作物收获总量的3倍计算,以实物或现金交纳均可,期限10年,不计利息。也就是说公地地租额为30%,农民只要连续交纳10年的地租,即取得该耕地的所有权。公地放领计划的对象首先是已经承佃公地的佃农,然后才是雇农和承租地主土地不足的佃农。
3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首先对全国土地进行普遍丈量、登记、造册,参议院通过“耕者有其田法”后,政府据此颁布“耕者有其田法实施条例”。条例规定:地主可以保留相当于中等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的土地(一甲相当于0。97公顷),其余土地一律由政府征收后转放现耕农受领。被征收的土地,由政府按该耕地全年作物收获量的2。5倍进行补偿。放领给现耕农的地价与政府征收地主土地所付的补偿价相同,另加5%的年利息,由受领农民在10年内分20期偿付。农民将分期的地价用实物交给政府,政府则将其折合成实物土地债券或国家事业股票对地主进行补偿。由地主自行选择。
所谓国家事业股票,也是由陆少阳提出的概念。陆少阳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自强,发展重工业是当务之急。然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壮大起来,资金、技术、谋略见识都不足以谋大局。所以必须由国家牵头来办这件大事。在共和党高层的极力推动下,中国国家事业投资基金成立了(以下简称国投)。中国中央银行先期斥资1500万中元作为国投的垫支股本,然后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国家事业股票,或者以股票抵偿一部分国家债务。土改经费便属于此列。
土改工作全面展开后,取得了一定实效。占全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