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1攀枝花冶金基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攀枝花地区,北与四川凉山州,南与云南楚雄州、丽江地区接壤,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
据现代勘探资料,攀枝花地区蕴藏的矿产资源极为富饶。具有储量大、品种全、价值高、高度富集、组合条件好的独特优势。在面积不到全国千分之一土地上,却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铁矿和水能资源,64%的钒、93%的钛、98%的钪和三分之一的钴、铬、镍资源。冶金辅助材料如石灰石、白云石、矽藻土、粘土及石墨等非金属矿产也十分丰富。另外还有铜、铅、锌、锡、锰、重金石、玛瑙、金等30多种小矿藏。有优质焦煤和动力煤12亿吨。资源结构的多元化,使攀枝花成为发展冶金工业的一块宝地。
同时,攀枝花水能资源丰富,金沙江、雅砻江流域的水电蓄积量有1。05亿千瓦,占长江流域水能总量的40%,可开发的水电资源3324万千瓦。金沙江、雅砻江流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蓄积量达7亿立方米,其中可采伐量为3。7亿立方米。如此巨大的自然资源储备,为攀枝花的长期开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川南地区早先开发的罗良工业园距攀枝花仅120多公里,建设巨型冶金基地所需的一部分设备、物资及熟练技工都可以就近解决。这无疑将大大缩短建设工期。一些重要设备国内尚无力量生产,只得由德国进口或通过德国、俄国口岸转口。
建设人员分为四大块:聘用德国技师,从武钢中抽调出的骨干技师,湖北工业大学冶金系应届毕业生,直接在当地招聘人员进行培训。
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是:建设一个年产煤100万吨,出焦50万吨的煤矿,一个年产铁矿石80万吨的铁矿,五座日产生铁300吨的高炉,10座容积40吨的平炉(后期工程则会采用新型吹氧转炉),年产钢20000吨。利用就地采煤的优势,同时建设火力发电厂。
整个基地建设规划分六期二十年进行,计划年产钢能力将达到220万吨。后续建设项目有:热轧钢板、异型钢材、钢轨等21家配套分厂,电解铝厂、炼铜厂等各色金属冶炼厂12家,6家重型机械厂,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的二滩水电站。
2大庆石油化工基地。大庆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据方舟电脑中的资料记载,大庆地区拥有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仅松辽盆地北部,预测石油储量就达86亿吨,探明储量56亿吨;预测天然气储量1。17万亿立方米,仅探明了603亿立方米。同时,大庆外围盆地还有近14亿吨石油资源。
早在五年前,陆少阳就将大庆油田的情报高价出卖给了日本政府,并且协助其取得油田开采权。日本国内资源奇缺,得到大庆油田后如获至宝,有关方面立即斥巨资建设。1909年3月,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上,日本技师首次打下了一口名为“松本一井”的基准井,首喷工业油流。开工三年来,山本会社已经将大庆油田建设成了一座年产280万吨原油的大型石油基地。不仅如此,日本国内各财团纷纷涌入大庆,在地区及周边兴建了初具规模的石油化工产业。
所谓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发展石化产业对于国计民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随着东三省的解放和中日签定停战协议,中华共和国政府完整无缺地接收了大庆油田。这一点也是中日矛盾不可真正化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油田的年生产能力已足够应付国内所需,中国政府对大庆石化的建设思路是:暂缓原油的进一步开采,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到石油加工上使用。
具体项目是:1兴建有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在化工领域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为各个部门所必需。2兴建氮肥、农用塑料薄膜、农药生产企业,以石化工业支援中国农业。3建立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提炼加工企业。
由于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技术,还要保证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度超过30米,单件重量上百吨;有的要求耐高热,有的要求耐冷。有些关键设备则需要从国外采购。所以建设难度相当大。
在化工专家任安平的领导下,整个工程分为四期十二年。第一期主要建设项目是大庆炼油厂、林源石油化工厂、油田化学助剂厂三个大中型石化企业,;设计原油加工能力80万吨。生产的石化产品共有21种,主要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尿素、腈纶丝、乙稀、塑料等。重点解决当前中国重工业以及农业发展所需。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建设一体化能源化工基地。使石油开发、开采、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化肥及其它化工的生产与产品销售、储运;石油运输;技术研究、开发、应用联为一体。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将大庆石化建设成为发展中国工农业的有力支柱。
3武汉车辆制造厂。利用武钢、湖工大近在咫尺以及武汉重工业初具规模的优势,建设载重卡车、轿车、农用拖拉机、各类农用机车生产企业。配套建设轮胎、各类机电仪表生产企业。定型生产红旗牌轿车、东风牌卡车、解放牌拖拉机。
4扩建成都飞机制造厂,除猛禽…1、猎鹰…1型战机加大生产量外,着手部署生产全金属结构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的样机生产。同时计划生产轻型直升机、民用运输机、水上飞机、专用于农林业抛洒作业的特种飞机。
5扩建武汉造船厂、上海江南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建设大型船坞,以期作为中国海洋事业的支柱。1914年5月,上海江南造船厂新建的船坞内,秘密动工兴建中国第一艘3200吨旅沪级轻型巡洋舰,在全世界首次采用柴油发动机为动力,配备125毫米舰炮12门,速射炮24门。
与此同时,武汉造船厂的船坞内,一种水下秘密武器——013秦级潜艇也正处于下水试航中。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舰艇,又称潜水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驶的船只。有确切记载,并得到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只由荷兰人C·德雷贝尔于1620年发明的。德雷贝尔是名物理学家,他在英国制作了一艘木制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外涂油,艇内有羊皮囊。向囊内注水,艇就下潜,可潜3-5米的深度。把囊内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桨孔,由12名水手划桨行进。曾在泰晤士河成功潜航了2个小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的木壳“海龟”号潜艇,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1776年,“海龟”号潜抵英国战舰“鹰”号舰体下,全力固定炸药炸毁它,但未能成功。这是使用潜艇袭击敌舰的首次尝试。
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以压缩空气瓶内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1881年,爱尔兰籍美国人约翰·霍兰建造了一艘安装有一台15马力汽油内燃机的“霍兰-II”型潜艇,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内燃机动力潜艇。这种潜艇还装备了鱼雷,曾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了试航。1884年,俄国工程师C·K·维捷斯基发明了使用蓄电池电动机的潜艇,艇上还装有潜望镜和空气再生系统。
013秦级潜艇采用双推进系统。水面以柴油内燃机,水下以蓄电池为动力。该艇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并装有8枚鱼雷,攻击力强,是一艘典型的鱼雷攻击艇。艇体采用双层壳结构,在两层壳体间布置有可使潜艇下潜上浮的水柜。该艇还采用了领先世界的通气管技术,大大增加了其在水下的续航力和航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在绝密状态下限量生产的简易雷达,首次安装上了013潜艇。由于雷达技术实在太超前,为了防止外国窃取军事机密,所以被严格限制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域内秘密使用。
6扩建汉阳兵工厂。以兴建先进武器生产线为主、对原枪炮生产线进行技术改良为辅的原则,秘密建设高射炮、狙击步枪、冲锋枪生产线。并建设坦克、装甲车预研工厂,定型、小批量生产日后中国陆军的各种作战车辆。
首先是野马式主战坦克: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车。战车长5。1米,宽3。2米,高2。4米,重28吨。装有一台125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载有1门85毫米火炮和1挺机枪,具有可360度转角的旋转炮塔。
野马喷火坦克:喷火坦克就是有喷火装置的坦克,用燃烧喷火油料杀伤敌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与主战坦克的区别只在于武器系统不同。
野马扫雷坦克:扫雷坦克就是装有扫雷器的坦克,用于在战场上为坦克开辟道路。由于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的地雷是坦克的极大威胁,所以安装在坦克前部的滚压式扫雷器可以使坦克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悍式装甲车:装甲车其实是装甲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的统称,是装有武器和防护装甲的军用车辆。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但这种装甲车未能实际应用。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悍式装甲车的主要功能是:为步兵和作战物资提供装甲保护;利用轻便灵活的特点,可以作为各种用途的特种装甲车辆,如装甲指挥车,装甲侦察车;用于城市内的巷战和对付缺乏重武器的轻装部队。如果大量装备部队,则能显著提高步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并由于步兵可乘车伴随坦克进攻,也可提高坦克的攻击力。该车载舱两侧及后门上开有射击孔,步兵可乘车射击,或者安装机枪、小口径火炮,极具实战价值。
二
轻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由中华总工会牵头,以峰青集团的技术力量为后盾,在各地同业行会中建立“技术改良促进会”。这个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各地手工业界人士,在专家的指导下共同协商,以求开发民智,促使本地区工业水平平稳过渡。
以劳动力密集、对人民生活影响巨大的纺织业为例,主要体现为旧式手织机、缫丝机、金属锻制工具的改良和使用。中国的旧式手工棉织机是一种全木结构的简陋工具,这种织布机在工作时不仅需要两手同时投接,而且在作打纬、送经、卷布、伸子等工序时,必须停止打梭,同时由于受到双手投梭腕力的限制,布幅宽度多在1尺左右,最宽不过1。4尺,使用投梭机每人每天至多出布30尺。工作效率异常低下。以南京织缎业为例,云锦每日每机仅能织数寸到尺余,漳绒、建绒均在2尺左右,缎子4尺上下。与此相关联的手工纺线和手工缫丝更加落后,成为制约手织工具进一步改良的瓶颈,如在手纺车和手织布的比例上,经估计至少需三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生产需求。
设备虽然落后,但要在全行业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整体更换设备,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作渐近式改良。在专家帮助下,一些成本低、见效快的改进方案产生了。如在原有投梭机的织纬结构上安装滑车、梭盒、拉绳等件,使传统织机变成手拉机,一个人一天就能织布四五十尺。又如可以改造成纯用滑车的木机,生产时不用人力,织出来的布却价廉质美。
同时整理公布出一些机械制作工艺,积极鼓励民间仿制铁轮织布机等相对先进的织布机。铁轮机比起用双手投梭打纬并用卷布送经的旧式木机,动作要快好几倍,每分钟打纬数在120以上,每日可织布80至100尺之多,且无须用手来投梭,因此布面可加宽至2尺2寸以上。由于其效率倍增,很快便在上海、天津、武汉、山东等民族纺织业聚集地大量仿制使用。
丝织机的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