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
此时中国的军政格局十分复杂,国家风雨飘摇。为避免爆发内战,陆少阳再次与孙中山恳谈。孙中山沉痛认识到,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共和革命不彻底。其根本在于中国缺乏资产阶级利益群体。
自从清朝乾隆皇帝下达“闭关锁国令”后,中国资产阶级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后又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更加没有机会发展壮大。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本质上都不符合封建旧官僚的利益。广大民众深受封建余毒毒害,也没有充分觉醒。
孙中山问计,陆少阳提出孙应以党魁身份发动全面清党,以非常手段对应非常时势。孙中山苦思良久,认为清党必将损害革命的民主根基,身为革命领袖不能开此先例,仍然寄希望于训政期满后的全国大选。陆少阳苦苦相劝,孙中山执意不从。
陆少阳心情抑郁,夜访石铮,正好见到从沈阳赶来汇报工作的王啸飞。王啸飞提出,经过一年多来的休整训练,以及大量先进装备列装部队,只要海空军能有效牵制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东北军完全有能力把驻扎在辽东及朝鲜的日军赶下大海。并提出“国内矛盾,国外缓解”,利用中日战争转移全国视线。
数日后,政治局常委会通过秘密决议:利用即将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机挑起中日争端,以收复辽东半岛及控制朝鲜半岛为战略任务,积极筹备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第五集 第七十六章 猛禽扬威
一
美丽的欧洲大陆南部,从西向东有三个半岛,依次是伊比利亚、亚平宁和巴尔干。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濒临地中海、亚得里亚海,扼欧、亚两大洲之间的交通要道,是黑海周边国家进出地中海的门户。因其独有的战略价值,千百年来一直是民族迁徙、异族入侵、大国争霸、强者欲夺之地。
公元前3世纪左右,巴尔干半岛被罗马帝国占领。此后,巴尔干一分为二:西北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属于罗马帝国,东南部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则归拜占庭帝国。这样,迁徙于此的南部斯拉夫民族也就自然地分成两部分。11世纪以后,克罗地亚先后被匈牙利、奥匈帝国合并,时间长达8个世纪。塞尔维亚的杜尚王朝在公元14世纪曾达鼎盛,疆域从多瑙河延伸到爱琴海。但随着杜尚病故,王朝很快衰落,于1389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并遭受统治500多年。
两大帝国对南部斯拉夫人的“分治”,以及频繁战争后的各种协议,使巴尔干许多国家重新划分了边界,出现民族、国家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象。民族的地域与国家的疆界,就像一个被强人巨手转动的魔方,不断变化着。1912…1913爆发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使欧洲大国关系失去平衡。战后,巴尔干力量重新组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希腊接近协约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则接近德奥同盟。列强对巴尔干的争夺日益加剧。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携王妃索菲视察1908年吞并的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省(波黑省)。在街头遭一名十九岁塞尔维亚青年枪杀。当日上午11时30分,斐迪南夫妇因大量内出血毙命。
几小时后,维也纳的号外便登出了这一消息。萨拉热窝事件在奥匈帝国引起的政治愤怒远大于对王储个人的哀痛。参谋总长康拉德·冯·霍乘道夫叫嚣要快刀斩乱麻,乘机在德国的支持下,发动一场战争,“一劳永逸地解决塞尔维亚问题”。外交大臣伯克托尔德也力主立即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行动。奥皇约瑟夫一世和首相施图赫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他们主张调查“证明行刺与贝尔格莱德联系在一起的证据”,然后对如何惩罚塞尔维亚再作决断。匈牙利首相萨蒂反对鲁莽行事,但他以与德国的密切合作为其政策的基石。如果德国坚决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他将顺从。
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承诺的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次日,俄国宣布战争总动员。31日,奥匈帝国下达总动员令。当日午夜,德国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内停止一切战争措施。同日,德驻法大使赛恩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巴黎在俄德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限期18小时作出回答。法国总理维维安尼答复说:“法国将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8日1日,德国宣布总动员令。当晚6时,德驻俄大使普尔塔列斯拜会萨佐诺夫,他问了三次德国在最后通牒中的要求能否满足,俄国外交大臣回答不能,德国大使立即把柏林的宣战照会交给了萨佐诺夫。8月2日,德国照会比利时政府,要求比利时允许德军穿过其领土。次日,比利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宣布:“比利时是一个国家,不是一条道路”。当日,德军越过比利时国境。8月3日晚,德国对法国宣战。4日,德国未经宣战,开始入侵比利时。下午2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柏林拒绝对尊重比利时中立作出明确保证。11时,英国对德国宣战。一场席卷欧洲的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欧战爆发前两星期,德国驻华大使埃尔德奉御旨拜会中国外交部长梁启超,向中国政府郑重要求,在早先签定的中德军事互保盟约基础上,对德国采取更有力的支持,希望中国在德俄战争爆发时向俄国宣战,在南线牵制俄国兵力,明确表示:“柏林方面期待中国立即加入同盟”。梁启超的回应是:“中方将坚决履行中德军事互保条约之义务,将向德国提供一切可能之帮助,但暂时不考虑加入同盟条约。”8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中立。
德国之所以如此看重中国,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远东大国,更重要的是,中国虽然是一个经济上的弱国,却是一个无可置疑的科技强国。在共和党高层的大力推动下,中德两国正处于如胶似漆的蜜月期。这主要反映在军事技术交流上,尤其是中国汉阳兵工厂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江南造船厂与霍瓦尔特造船厂之间的合作。
在中国的技术支持下,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先后建设起汉阳半自动步枪生产线、霹雳火机枪生产线,以及突击专用枪械(雷电式冲锋枪)生产线。
冲锋枪是一种双手持握、发射手枪子弹的单兵连发枪械。它是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的武器,比步枪短小轻便,便于突然开火,射速高,火力猛,适用于近战或冲锋,因而称之为“冲锋枪”。“雷电”是一种简单型冲锋枪,没有快慢机,因而只能连发射击。枪身上装有小握把,枪托被设计成可伸缩式样。该枪发射9毫米手枪弹,虽然射程近、精度不高,但它适合单兵使用,具有较猛烈的火力。
第一批德国造雷电冲锋枪在克虏伯军工厂下线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对该枪非常满意,他从中看出了冲锋枪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几天后就下令筹建第二条生产线。
造船工业方面主要是中方得益,霍瓦尔特造船厂不仅是德国最大的造船厂,而且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战列舰、巡洋舰制造商。德方向上海江南造船厂派出大批经验丰富的技师,协助中国培训人员,建设大型舰艇生产基地。正是由于德国的大力帮助,旅沪级巡洋舰项目才得以顺利实施,首舰于1914年年底就进行了下水试航。
由于中国空军的优异表现,世界各国纷纷大力研制发展作战飞机。对德国来说,名震天下的中国战机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经双方多次磋商,德国军方不惜重金向成都飞机制造厂定购了120架猛禽轰炸机和12架猎鹰歼击机。并且在柏林市郊合资建立了一个飞机制造厂,中方主要以技术参股。德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加上中方的先进经验,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截至1914年7月底,柏林飞机制造厂已具备月产战机50架的生产能力。
同时,中方向德国派出10名飞行教官,为德国训练飞行员,协助其组建空军。虽然德军得到的飞机都是有所保留的出口型号,但是德国当局已经非常满意了。德皇威廉称赞首倡与中国合作的霍夫曼为“拥有政治远见和智慧的优秀军人”,将他提升为德第一集团军司令。霍夫曼向德皇提议,德军不熟悉空地协同作战战术,军事上也应请求中国朋友协助,德皇同意了霍夫曼的建议。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石铮向德军派出了一支主要由中国陆空战技术军官组成的军事顾问团。为避免引起骄傲的德军将领反感,中国顾问团没有进驻德军总参谋部,而是去了对中国军力十分信任的霍夫曼的第一集团军。团长由中国陆军中将杨海君担任,杨海君毕业于汉口军校一期,与王啸飞等人一样,也是石铮亲手调教出来的门生。
中国顾问团一到,即着手为第一集团军改进通讯条件。杨海君指出,所谓空地联合作战,其首要条件是战时通讯的保证,尤其是在统帅部和下属军队之间距离拉长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德军的现状令人担忧。
杨海君经过缜密调查,认为德军的无线电通讯十分杂乱。最高统帅部仅仅限用一架粗制的无线电接收机,第一集团军则限用一架发报机,只能拍发最紧急的电讯。野战电话系统也非常简陋,根本就不是为长距离通讯设计的,极容易因破坏和事故而造成通讯的混乱。为此,杨海君与国内总参装备部取得了联系,为第一集团军购置了一批先进军用无线电设备及野战电话设备,并指导其配备到各级指挥部门。
第一集团军是德军在西线战场上的主力兵团,新建的德国空军第一师也划归集团军司令部直接指挥,中国顾问们大部分时间穿梭于集团军与空一师指挥部之间,为建立起一支灵活高效的指挥系统辛勤忙碌着。由于改进工作的成绩十分显著,骄傲的德军将领们对这些中国军人好感渐增,彼此间配合也日益融洽。
除军工外,中德双方的合作还包括许多领域。如钢铁工业、油田开发、电力工程、互派留学生等。中方主要由峰青集团和湖北工业大学出面接洽,主要以转让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来换取德国的资金和技工指导。对双方来说,这都是非常划算的买卖。中国不缺技术,但是资金、熟练技工、成套设备样样都缺;德国则可以借此迅速提升本国工业水准。
从另一个角度看,德国迫不及待地挑起欧洲战争,除去其对本国利益的全盘考虑外,中国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德皇得知中国不打算正式加入其盟国集团后,对此深感遗憾。
此时欧洲战场的形势是,由于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各国的常备军规模都已经相当庞大。1893~1913年,德国陆军和海军舰艇数量增加1倍多。奥匈帝国追随德国也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的军事计划。英国为了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加速建设海军。1906年,英国第一艘1。8万吨级巨型装甲舰无畏号下水。英国也扩充陆军,建立一支10万人的远征军部队,准备开赴欧洲作战。英国军费开支总数达8600万英镑。1913年法国常备军扩充到80万人,1914年军费开支增加到15亿法郎,占法国全部国家预算的38%。1913年,沙皇俄国现役军人达130万人,同时加速修建通往德国的战略铁路和海军建设。
大战爆发后,奥匈军队向塞尔维亚进攻,德军迅速绕道比利时向法国进攻。8月4日,德军总参谋长毛奇命令德军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从北部突入法国,企图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以达到用速决战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
然而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将军却认为德军兵力不足,不可能向卢森堡以西前进,所以法国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集团军,奉命于8月22日经由阿登森林前进。法国统帅部深信,德军将避免困难的阿登地形,但他们没有想到要为全面战争进行侦察和准备。一份给所有指挥官的命令说:“在8月22日,预料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对抗行动。”
与此相对的是德前进部队的谨慎态度。在对阿登森林进行了全面侦察后,德军主力进入森林,并且在周边地区布置下大量哨兵。当得到法军正在迫近的消息后,德军从侧翼攻击了毫无准备的法军。法军伤亡惨重,被迫于第二天败退。
8月22日至23日,在蒙斯之战中,霍夫曼将军指挥的德第一集团军击退了前来支援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在桑布尔河,法国第五集团军被德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击溃。至8月23日,十天内法军伤亡人数达三十万。
此后,德军继续南向马恩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