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诙啪偷谌啪骼!V?月23日,十天内法军伤亡人数达三十万。
此后,德军继续南向马恩河和巴黎前进。8月26日,霍夫曼的第一集团军在勒卡托之战中突袭英国远征军,迫使其进入疲惫的后卫战。三天后,德国统帅部从科布伦次迁往卢森堡。当帝国列车滚滚向西时,德皇的副官冯·米勒海军上将注意到,他的皇上兴奋得语无伦次。
在8月份中,德国最高统帅部已习惯于几乎时时刻刻收到捷报了。双方先后打了四场大仗,卷入了三百五十多万部队。德军沉重打击了协约国的主力部队英法联军。英法联军一度被迫南撤,德军进入法国。
8月底,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准备实施反攻。
然而,担任主攻任务的德第一、第二两大集团军一路高歌猛进,丝毫不给法军以喘息之机。这两个集团军大量装备了汉阳半自动步枪、雷电式冲锋枪以及霹雳火气冷式机枪等先进武器,再加上第一空军师的协同作战,所向披靡。9月2日,第一集团军先遣部队距法国首都巴黎已不足80公里。
在法国的防务中,巴黎长期以来起着战略作用。所有主要铁路线都集中和通过这一政治文化中心,全城由十四座内层炮台和二十五座外层炮台环绕保护着。但在法军被迫退到桑布尔河以前,很少有人想到要保卫巴黎。只有四个师和一个本土军旅(每师都有两个骑兵中队),一个独立骑兵旅和六个炮群(七十二门大炮),组成了巴黎驻防军队。尽管这些军队此时已猛增了一倍,但是要成功抵抗霍夫曼的第一集团军攻击,不论是在指挥上,还是在训练和装备上都是不够的。
事实上,包括法国陆军部长阿道夫·梅西米和参谋总长霞飞在内的大部分军官,都没有料到德军的推进如此神速。8月30日梅西米急令霞飞派遣至少三个军到巴黎郊外掘壕野营,但是为时已晚。军事危机的尖锐化驱使法国政府进入了近乎惊慌失措的境地,8月31日,法国政府宣布迁往波尔多。这一放弃首都的决定带来了毁灭性的结果,大大加速了巴黎的陷落和法国的崩溃。
巴黎城郊的蓝天上,突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猛禽轰炸机群,在5架猎鹰战机的护航下,如黑云般笼罩了半边天空。
身穿德军制服的中国教官田伍亮,端坐在编队长机的座舱内,不断以中文下达着命令。作为中国飞行教官团的首席教官,德军空一师实际上是他一手组建起来的,所有的骨干飞行员也都是由中国教官们手把手训练出来的。尽管德军统帅部已经任命了一位空军师长,但在全体官兵的眼中,这位技术精湛、作风严谨的中国军人才是他们真正的师长。每逢重大战勤任务,都由他亲自指挥行动。久经训练的德国飞行员们,对于这些简短的中文指令十分熟悉,战机座舱内刻画的各种中文提示信息也全都了然于胸,战斗交流丝毫没有障碍。
飞临战区上空后,俯瞰着这座历史悠久的艺术圣殿和风情万种的塞纳河,田伍亮不无遗憾地发出一道简短指令:“炸平——巴黎!”
几小时内,空一师出动轰炸机群1000架次以上,面对着以少量高射机枪组织起的脆弱防空网,嘲弄似的将城内外几乎所有炮台、仓库、通讯所以及各种军用设施挨个轰了个遍。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下,随处可见冲天烈焰,整个巴黎都成了一座巨大的熔炉。
9月4日,德军在开战后一个月便攻陷法国首都巴黎。西线战场上,法军崩溃在即,英国远征军伤亡惨重。
第五集 第77~78章
第七十七章猎杀潜航
一
东线战场上。俄国在8月中旬已组织起了一支65万人的西北方面军,由俄军总参谋长日林斯基将军任司令,下辖第1、第2两个集团军,其中第1集团军由连年坎普夫将军率领,第2集团军由萨姆索诺夫将军率领。根据战争爆发前与英、法的盟约,俄西北方面军浩浩荡荡向德国东部边界进发。
德军在东线的军力明显处于下风,仅有普里特维茨将军的第8集团军,1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近1000门火炮。除装备略优外,兵力与俄军相差悬殊。从8月17日到20日,俄军在一系列战斗中获胜,特别是8月20日在贡宾年——戈利达普一线的战斗中,俄第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与德第8集团军主力部队遭遇,德军被击败,并被迫向西全线撤退。这时俄军如果全力追击,并部署正确的话,德第8集团军将难逃被歼的厄运,德国的东大门就毫无遮拦地敞开在俄军面前了。
正当俄军步步紧逼之时,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德第8集团军的无线电侦察部队破天荒地截获了8月20日俄第1集团军司令连年坎普夫将军发给俄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将军的明文电报,电报立即被翻译为德文,内容是:“本集团军由于补给车辆未到,3天内暂停前进,需要等待辎重军需列车的到来,故目前不能进行联合作战”。
德军截获电报后大喜过望,根据电报他们至少在三天内不必担心俄第1集团军,只需全力以赴对付俄第2集团军。8月21日,德第8集团军完全停止撤退。23日,德军临阵换帅,由素以勇猛著称的兴登堡将军统率,以鲁登道夫为参谋长。
兴登堡将第8集团军主力通过军列专线转移至俄第2集团军正面,并将军队悄悄集中于俄第2集团军两侧,完成了对俄军的包围之势。德军的计划是先布好口袋阵,再派诱饵部队引诱俄军进入口袋,最后围而歼之。俄第2集团军果然上当,一头钻进包围圈。更要命的是俄西北方面军司令日林斯基盲目自信,不许萨姆索诺夫将军撤退,强令俄第2集团军继续“追击”德军。
经过连场激战,到8月30日,俄第2集团军全军覆没,10万人被俘,3万人战死,500门大炮被缴获或被击毁,俄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将军自杀身亡。
德第8集团军在完成歼灭俄第2集团军的战斗后,又神速通过军列专线将主力调回,并将俄第1集团军团团围住。9月7日,德军发动猛烈的进攻,俄第1集团军由于士气低落,装备低劣,又无外援,很快土崩瓦解。至9月15日战斗结束,俄第1集团军伤亡14万人,俄军司令连年坎普夫将军只身一人逃回俄国,而德军仅伤亡1万人。
这场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围歼战,以德军完胜告终,使德军暂时避免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西线的英法联军。对于俄国而言,65万之众的西北方面军是沙皇为对徳作战而苦心经营的,拥有俄军中最优良的装备,战斗力也是俄军中最强的,可说是元气大伤。
德军横扫欧洲的威势震惊了蓄意坐收渔利的美国。欧战爆发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既不搞总动员,也不对任何国家宣战,只是发表了一个《中立宣言》。他在宣言中呼吁:“美国人必须在道义上和感情上首先想到美国和美国的利益,美国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美国的中立,是其对欧洲一贯采取的“孤立主义”传统政策的继续,也是其隔岸观火的老手法。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在“中立”的旗号下,美国和交战双方,不管是德、奥同盟国,还是法、英、俄协约国,都进行繁忙的贸易活动,大量出售军火和军用物资,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但是,如果任凭德国在欧洲取胜,那时的德国将会无可匹敌,横行大西洋上,使美洲大陆暴露在直接威胁之下,美国在美洲大陆的“门罗主义”只会被打个粉身碎骨。于是,美国公众的心理和舆论有了明显变化,备战空气变得浓厚起来。
基于这个认识,仅仅在开战后的一个月,美国政府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威尔逊总统力主国会通过了如下法案:陆军常规部队扩大一倍,建造两座军营,成立“非常造船公司”,加速经济军事化的步伐,积极推进战备工作。
这次大战,本来就是列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大战刚一开始,俄国就抛出一个分割欧洲和德国殖民地的方案;英法也着手讨论瓜分土耳其亚洲领土的计划;日俄战争后不可一世的日本,更觉得有了趁火打劫的良机,首相大隈重信公开宣称日本决意要成为世界的“支配国”。8月5日,大限重信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一要其撤退在日本和中国海上的军舰;二要其把在中国胶州湾的租界地无条件地交给日本。德国人根本不予理睬。8月23日,通牒限期已过,日本立即对德宣战,并迅速展开了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9月13日,日军占领马绍尔群岛,15日占领加罗林群岛,18日占领耶普岛,25日占领特鲁克群岛。10月1日,日本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支持其永久保留有赤道以北的德属各岛。短短一月间,日军仅以死亡200人的代价,便取得了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成果。
日本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展开军事行动,源于危机四伏的国内局势。日本虽然通过日俄战争的胜利确立了强国地位,工业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1907年经济危机后,生产并没有真正恢复繁荣。重税、高额租佃、低工资、农民工人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繁重的军费和殖民地统治费导致国家财政几乎破产。1914年外债达成协议19亿8000万日元,超过同年税收的6倍,甚至难以支付利息;贸易持续入超,导致硬通货现有数额连年减少,无法维持兑换制度。尤其是中国收回东北权益后,局面更加恶化。
日本当权者们清楚地知道,日本现在已完全陷于绝境。因此,他们才能在这场人类大战乱中发现了摆脱绝境的“天佑”。元老井上馨写信给大隈首相和山县有朋:“这次欧洲之大乱,对日本国运之发展,乃大正时代之天佑,日本国必须立即举国一致;享受此上天之佑”。
日本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侵略中国,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各界的普遍认识。中国共和革命所暴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更使日本当局如坐针毡。他们深知,中日之战绝不能避免,拖延越久对日本越不利,任凭中国发展只会给日本带来灭顶之灾。另外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海军实力依然单薄;英法俄为了把日本拉进战争,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迁就日本的扩张。德国远东实力远弱于日本,况且德国已经参战且腹背受敌,海外属地无从顾及,自然成了日本的首选攻击目标。故此,井上馨高喊“天佑”,山县有朋则强调:“必须在今日之局势中创造亚细亚之未来和对华政策之基础。停止一切为一党一派利益的减税停税的争执,要巩固财政的基础,团结英、法、俄三国,确立日本对东洋的利权。”
二
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湿咸的海风从东面徐徐吹来,海水波涛荡漾。夜幕笼罩下,8艘秦级潜艇静静停泊在吴淞港内。秦级潜艇又称013攻击潜艇,由武汉造船厂制造。该艇水下排水量1070吨,水下航速8节,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首部4具,尾部2具。这8艘潜艇组成了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
灯火管制下,黝黑的艇体如同一只只巨大的海兽。苍穹映衬得满天星宿格外分明,月色下,一队队解放军战士正无声忙碌着,肩挑手扛的将一箱箱食物、弹药、器械送入每艘潜艇尾部的升降口。
午夜十一点整,物资装运完毕。一艘艘战艇在汽笛的低吟声中出航。轮机的噪声打破了军港之夜的宁静,艇首劈开浪花,航行的尾迹向后方延展,军港慢慢在舰队身后隐去,最终汇入布满星月的海天。
101艇裸露的舰桥天井上,杨林端坐其后,背靠着厚实的橡胶垫,仰望星空。从零点开始,黄道上的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依次爬上天空,而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则顺次落下。对这位曾经在德国皇家海军学院留过学的中国海军少将来说,观测这种天象就如同数自己手指一样容易。在欧洲留学期间,他甚至利用庞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过月球上的环形山,壮丽的恒星,乃至遥远的河外星系。然而今夜,他却无心欣赏这绚丽的美景,一种强烈的紧张和激动始终刺激着他每一根神经末梢。
日本海军自从攻占德属诸岛后,气焰十分嚣张,在中国海横行无忌,每欲寻找中德主力舰队会战。只是畏惧中国空军,才不敢过于靠近中国近海。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日本联合舰队活动十分频繁,不断向大连及朝鲜半岛运送兵员物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