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的空袭阻滞在路上,整整一个白天只推进了13公里,根本无法在道路上运动。中国空军的强大优势,断绝了仁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也使得第一批登陆部队平安度过了两次高潮间最危险的10个小时。
18点以后,仁川港的潮水再次上涨,机会终于来了,最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开始了。特混舰队中驶出20艘满载兵员的武装登陆艇,艇首架着20毫米机关炮,在距海岸1。5公里处集合编队后,迅速冲向2号海滩。海空军的火力压制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18时45分,登陆区右翼的3团1营3连靠上海滩,战士们架起梯子、套上绳索,甚至以人作梯攀上5米多高的海岸。尽管日军的海滩防御在海空军重击下已非常薄弱,抵抗也很微弱,但这些陡峭的石堤还是给陆战队员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一些日本兵藏身在高处角落里对攀登中的战士们射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刚冲上海岸,隐藏在残存工事中的日本兵纷纷冲出,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从左翼登陆的陆战2连由被炮弹炸开的缺口里冲上海堤,躲在工事里的日军们还没来得及进入阵地就被解决了,2连轻松占领了预定制高点。
这时担任中心突破的1连也瓦解了敌人的正面防御,推进到游览山脚下,向游览山北部高地挺进。经过短暂激战,消灭了高地上的日军一个排。
1连继续向纵深推进,企图夺取西部和中部高地,却正好与日军前来增援的预备队遭遇。1连长立即以无线电召唤航空兵支援,几分钟后,3架“火凤”战机飞临上空,配合1连向敌人猛攻。
战果迅速扩大,至20时,陆战第3团已通过1营打开的缺口全部登陆2号海滩。陆战第4团的2个营登上3号海滩,驻守月尾岛的1团2营则将203毫米加榴炮运上了105高地,对仁川纵深实施轰炸。
随着滩头阵地的巩固,登陆部队已达到2500人,装甲团的35辆坦克、21辆步兵战车也通过临时码头从堤坝缺口中驶上了2号海滩。现在已不用担心仁川港独特的潮水了,运输舰队索性将满载补给品的庞大运输舰强行靠上海岸,任其搁浅到次日海水涨潮。这样便可以从容不迫地从舰上卸下上千吨物资。时至深夜,船员们架起巨大的探照灯,为搬运提供照明。
6月15日凌晨,陆战第3团1营在坦克支援下终于攻上了游览山中西部高地,打通了通向仁川市内的道路。8时,先头部队开进仁川北郊,市区内已经没有多少日军了。陆战第1旅旅长李伟命令3团继续向纵深推进,将肃清市区的任务留给随后上岸的陆战第4团来完成。
从“射日号”航母上起飞的5架“火凤”舰载机在仁川以东8公里处发现一支从汉城方向赶来的日军,立即俯冲攻击,并以无线电报告了指挥部。不多时第3团主力赶到,对这支日本援军迎头痛击,日军力战不敌,回头向汉城方向逃窜。
天大亮时,林格泽已登上仁川海滩,同行的是陆战旅长李伟。林格泽认为第1旅应大踏步向敌纵深推进,第3团继续东进攻占铁路枢纽永登浦,由南隔江威慑汉城。第2团迅速占领仁川以北的金浦,渡过汉江,从西面进攻汉城。李伟提出目前登陆部队尚少,如果将有限的兵力分作两路,有被日军各个击破的危险,建议集中兵力先攻占金浦,再以后续兵力攻永登浦。
林格泽深思之后,仍然驳回了李伟的意见。他认为部队必须正面全线铺开,才能在战略上不断向日军施压,迅速扩大奇袭仁川的战果。这一项果断决定大大加速了战争进程,至17日,陆战第3团夺取了俯瞰永登浦的118、85和80高地。、随后赶上来的第1团攻陷永登浦。第2团强占金浦后,北上肃清了汉江南岸的日军,占领了杏州渡口,为渡江作战做好了准备。两路尖兵钳形夹攻汉城,形成了长达18公里的宽正面战线。就在这一天,独立第10师开始登陆。
再说日军方面,此时的东条英教已陷入绝境。日军在汉城的防御十分薄弱,谁也想不到中国军队能从仁川登陆直取汉城。此时驻扎在汉城的守备旅团还不足5000人。加上从铁原调来的治安军独立旅团的6000新兵,总兵力也只有1。1万人,而且治安军中绝大部分是朝鲜人,装备不齐,训练更差,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东条英教深知失去汉城等于失去整个朝鲜,可是正在朝鲜北部与江星辰集群苦战的日军主力又不能往回调,否则失去山地条件的日军更不堪解放大军一击。别无他法,只将其子东条英机的第5旅团从前线调回,父子俩横下心来死守汉城。
1915年6月22日,第15军2万5千名官兵全部登陆朝鲜,工兵第7团在仁川东郊建起了一个野战机场,汉城会战即将打响。同日,中国东北战区司令王啸飞乘坐110号长风舰抵达仁川港码头。当这位年仅三十岁的共和国陆军上将突然出现在永登浦前线时,所有官兵都惊呆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会在这个地方见到东北军最高统帅。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全军,当官兵们得知这位亲手拟定海狼计划的天才统帅就在他们身边时,士气大震。
6月23日,陆战第2团、第4团强渡杏州渡口,夺取了江北岸的德阳山125高地,控制了这条唯一可以渡过重装备的渡口。随后第10师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顺利渡过汉江,由50多辆装甲战车开道,一路瓦解日军节节阻击,于黄昏前后到达大德山至望月山一线。次日,陆战第2团继续向前突进,逐次突破日军越来越强的封锁,日落前已到达鞍山山脉西侧的白川一线,汉城在望。与此同时,17日就攻占了永登浦的陆战第1团、第3团与稍后赶来的第10师2个步兵团也做好了渡江直击汉城的准备。
特种兵第3团一部于21日攻占安养里,确保了陆战第1旅的侧翼安全。其后派出一个由16辆战车组成的装甲支队乘夜突入日军防线,与王安通基地的朝鲜军团一部会合后,一举占领水原。
汉城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邻汉江,自古易守难攻。城市西面的鞍山山脉南麓有三个105高地,分别称为南、中、北105高地。日军第5旅团以这三块高地为核心组织防御,建有大量掩体、战壕和坑道,阵地十分坚固。治安军一部在汉城以北展开,东条英教亲自指挥守备旅团主力和从永登浦撤下来的残部集中在汉城市区作总预备队。
6月25日晚,王啸飞在永登浦亲自主持进攻汉城的作战会议,提出攻占汉城时应有朝鲜本地部队参加,特别指示基地朝鲜军团加入第15军的进攻计划。
6月26日7时,总攻开始。陆战第2团和第4团并列展开,北翼的第10师61步兵团以鞍山山脉主峰296高地为攻击目标,中部由朝鲜军第一团进攻中105高地,南翼由第10师62步兵团进攻南105高地,同时发起攻击。
激战2小时后,第61团3营在猛烈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下顺利冲上了鞍山主峰,随即遭到日军迫击炮的压制轰击,东条英机亲自指挥部下拼死顽抗,日军不断向主峰发起反冲击,阵地数次易手。
这时中部的朝鲜第一团已攻下了66和88高地,取得了前进立足点,随即向中105高地发起猛烈攻击。多年以来饱受日本凌辱的朝鲜战士们杀红了眼,个个如猛兽般决死冲锋。至中午11时,终于占领了中105高地。中105高地是鞍山山脉最东端的山峰,站在山顶极目远望,汉城市区尽在眼底。
随后,第62团也攻下了南105高地,夺取了掩护永登浦部队渡江的制高点。随后,早已在永登浦渡口整装待发的陆战第1团轻松过江,迅速向南山推进,沿途一边肃清日军微弱的抵抗一边行军,于14时攻占了汉城南部制高点南山。陆战第3团随后渡江,于15时攻占预定目标120高地,一部切断了汉城东南面的陆上交通。最后渡江的朝鲜第2团占领了348高地,夺取了这座控制汉城东郊的制高点。至此,汉城周围的制高点几乎都已落入解放军掌握。东条英机眼见大势已去,苦守鞍山阵地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得率残部退入汉城市区。
就在解放军占尽优势,汉城一攻即破之时,王啸飞却突然下令全军停止进攻,严守阵地待命。这道奇怪的命令自然令许多将领大感诧异,但是没有人会怀疑这位统帅的决断能力。
风物如画的汉江,烟波浩淼,两人并肩立于江边。王筱秋正向王啸飞提出这个疑问:“为什么停止攻城,可以告诉我吗?”王啸飞淡淡一笑,不答反问道:“你认为,我为什么亲自来朝鲜?”
王筱秋一怔,片刻后唇角上翘,露出雪白明润的皓齿,毫无瑕疵的面容如同一株正在绽放的花朵,笑容动人之极。美目流盼间有意无意地瞟了他一眼:“将军不会是为小女子而来吧?”王啸飞再次露出微笑:“为何我就不能为你而来?”
一抹淡淡的红晕升起,吹弹可破的玉颊更显娇艳欲滴,似乎轻轻用手一掐就能掐出水来。王筱秋咬着下唇,轻声道:“你已经为我做了很多事。”
“不,是你和你的父亲为我做了很多事。”王啸飞凝视着她娇羞无限的美态,一字一字道:“我这次来,就是希望为你们做一些事,我希望你的父亲,王安通先生——取代李家王朝。”
第五集 第八十三章 王袍加身
王啸飞话音刚落,王筱秋已惊呼出声:“啊,你要做什么?”酥胸剧烈起伏,心中的震骇无法用语言形容。她万万没有想到,王啸飞停止攻城的理由竟然是为王安通取代李家王朝做准备。
震惊过后,王筱秋坚定地摇着头道:“我父亲绝不会同意做这样悖逆的事,我们起兵只是为了赶走日本人,救出困在汉城的王上。”
王啸飞在江边的草地上盘膝坐下,又摘下军帽放在膝盖上,目光投入静静流淌的汉江水面,清亮的眼眸看上去随意而安逸。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薄薄地一层笼罩着他,整个人似乎都融入了水光山色。
王筱秋心中掠过一丝异样的温柔情怀,在他身旁坐下,轻声道:“这件事不只是我父亲不会答应,朝鲜的百姓也不会答应。五百年的李家天下,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王啸飞淡淡一笑,目视着江面缓缓道:“如果我没有记错,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五百年前,高丽国大将李成桂大破倭寇,掌握了国家军政大权,然后他废黜昌王,立恭让王,三年后恭让王退位,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年号太祖。李氏治朝鲜五百一十八年,历二十六代主,追尊四,废位二,合计三十二位君王。”
王筱秋没想到他对朝鲜历史这么了解,显然很是下过一番功夫,突然心中一动,已隐约猜到他接下来会说什么了。果然,王啸飞道:“五百年前的高丽王,就是你们王氏家族的祖先吧?”王筱秋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却还是玉容变色,心慌意乱地道:“我,我不知道,也不愿意想。”
王啸飞咄咄逼人道:“你必须想。现在正是该好好想想的时候,五百年前的李成桂可以从王家手中取得高丽,五百年后的王安通也可以从李家手中接过朝鲜。”
王筱秋被他逼得无法,轻叹道:“父亲常说,王朝更迭,虽然是时势的必然,但是能不动还是不要动的好。有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血流成河的?李家已经坐了五百年江山,不管换上什么人,都注定要杀很多人,战乱的苦难最终还是要由百姓们来承受。我了解我的父亲,他是最不愿意见血的人。”
王啸飞微微颔首:“你父亲的确是位值得敬重的宽厚长者。不过他只说对了一半,王朝更迭必然需要流血,但是每一次流血后,总可以换来朗朗乾坤。”
“就拿两百多年前的中国来说,满清入关时,清朝的君王没有一个不殚精竭虑,朝廷里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尽忠用命,八旗铁蹄横扫大江南北,所向无敌。可是仅仅相隔了两百年,八旗子弟就连枪也提不起了。你道这是为何?”说话时胸膛起伏,双眼中闪烁着罕有的激越,似乎转眼间就换了一个人。
王筱秋不禁被他言语中自然流露出的慷慨深深吸引,一双妙目一眨不眨地盯住他,一时忘了两人正在讨论的是关乎家国命运的沉重话题,双手支颐,如听故事般津津有味地听着,不觉现出一副小女儿的憨态,
王啸飞继续道:“究其根本,一个家族掌握政权时间过长,后世子孙富贵安逸,腐败堕落是不可避免的,这不是出一两个英明君主就能解决的问题。天下的道理殊途同归,中国如此,朝鲜也如此。五百年的王朝,太久了。”
突然话锋一转,冷冷道:“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的主潮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