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大同梦
俄国与同盟国集团签署的《布列斯特和约》虽然为苏维埃争取了喘息时间,但俄国因此丧失了波兰,还要支付巨额赔款。这一条约早在签订之前就在俄国国内引起了强烈不满,俄共内部对此也存在着巨大分歧。列宁权衡利弊,主张在中国斡旋下部分接受德国的条件;但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国际帝国主义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但不与德国签约。说白了,这份和约是列宁以领袖权威强力压制,才能在俄共中央获得通过的。
列宁出访北京前曾与俄共中央的几位重要人物交换过意见,在向中国归还东北权益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但他们都担心,俄国已经在短期内一再出让国家利益,一旦领土问题处理不好,不但与中国关系有可能走向破裂,而且有可能授人以柄,引发孟什维克等反对势力的反扑,甚至导致俄共内部走向分裂。列宁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共产主义伟人,深知与中国的紧密合作是关系到全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兴衰的关键,但也不得不考虑苏维埃政权自身的稳固,面临着艰难而微妙的取舍,这就是双方在谈及蒙古问题时突然冷场的真正原因。
陆少阳自然明白这一点,他之所以在首次会谈即将结束时冷不丁提出这个问题,倒不是为了搞突然袭击,而是既向俄方表明中国对领土问题的重视程度,又避免影响两国友好的热烈气氛,不使其在谈判第一天就降下温度,同时也留给俄国代表团进一步思考的时间。当然,外蒙问题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大戏还在后头。选择外蒙问题首先公开提出,是因为外蒙问题并不是最敏感的。
在随后的晚宴上,中共政治局及俄共代表团成员全部出席,互致热情洋溢的祝酒辞。从表面上看,俄国代表们的情绪并没有受适才的影响。列宁即席作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演讲,多次强调中俄两党必须建立密不可分的兄弟友谊,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解放。
盛大的宴会结束后,俄国代表团全体下榻在钓鱼台国宾馆。列宁召两位最亲密的助手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商议。莫洛托夫认为陆少阳今天语焉不详,似乎也有所顾忌,建议可以从侧面摸摸中方的底牌,设法寻出陆少阳真正的心思。斯大林脾气有些急躁,又喝了两大杯从国内带来的伏尔加烈酒,不过面对此等大事头脑也相当冷静。他指出陆少阳并非有什么顾忌,中俄虽然同为大国,但是此时双方实力不等,中方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都占有明显的优势,要劝说其放弃外蒙是不可能办到的,只能在妥协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的利益,才能对国内外都有个交待。列宁原则上同意斯大林的意见,对莫洛托夫的建议也很认同,认为不应放弃尽可能的努力。
莫洛托夫想起了今天在会场上见到的万季青,据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个人长年追随在陆少阳左右,深得陆的信任,三十岁不到就做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共为数不多的实力人物。建议先从他入手,一方面探听口风,另一方面与中共高层人物打好关系。斯大林也提出了一个重要人物,他认为中国军政并立,在中国只有一个人与陆少阳地位相当,那就是解放军总司令石铮。石铮虽然很少公开露面,但是其在政治局中所拥有的发言权不可小视。而中国军方与石铮关系最密切的当属他的得意弟子王啸飞了。斯大林本人也很想拜会这位中国军方的传奇式人物,主动请缨与王啸飞进行接触。既然如此,列宁当即决定,由莫洛托夫和斯大林分别拜会万季青和王啸飞。
第五集 第92~93章
第九十二章新尼布楚
一
深秋的香山,千崖万壑的葱翠历经寒露霜冻,泼金洒红般变幻出赤橙黄绿的颜色。斯大林登上海拔五百多米的香山主峰香炉峰。这里景界开阔,南、北侧岭的山势自西向东延伸递减成环抱之势,可以俯瞰东面的广大平原。只见满山红叶犹如红色的海面,云蒸霞蔚般的浪涛弥漫了整个天地。细观近处的几株黄栌树,益发显得鲜艳耀目,流光溢彩。置身于其中,令人几乎产生出一种被烈焰烧灼的幻觉。
斯大林深陷其中,向陪同的王啸飞由衷赞叹道:“我不得不承认,北京,太迷人了!”王啸飞微微一笑:“斯大林同志如果喜欢,不妨摘一些红叶带回国,也好作个留念。”翻译转述后,斯大林“噢”了一声,一副经他提醒幡然醒悟的样子,真的从附近的树上亲手摘下了几片红叶,珍重地放入上衣口袋中。
随行的中国翻译兼了导游的职责,抽空就向斯大林讲解香山红叶的由来。当斯大林得知这种名叫黄栌树的叶子必须经历霜冻才能变色,而变色后比枫叶还要艳丽的时候,再次发出赞叹。
王啸飞低吟道:“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我国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斯大林同志认为这个句子是否符合眼前的美景?”那翻译甚是机敏,稍加思索后,把这句诗翻译成为“经历过风霜的树叶比春天的花朵还要美丽”。斯大林听后连连点头,即兴演讲道:“这就像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只有经历过严酷的斗争,才能取得辉煌的胜利。”
王啸飞哑然失笑,对他这种能够随意把事物提升到革命高度的能力非常佩服,保持着微笑一路漫步。不多时,两人并肩进入静宜园。静宜园是前清著名的皇家园林,其西面和北面的山峰挡住了寒风,很适合植物生长,苍松古柏随处可见,虽然曾是皇家园林,却也野趣甚浓。其正殿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南北两侧各有配殿五间,园内山石泉水与奇花异草相映成趣。
一行人随意参观游览,最后步入一座园子,门前的匾额上书“见心斋”三个古朴大字。庭院内以曲廊环抱半圆形水池,池西有三开间的轩榭。斋后山石嶙峋,厅堂依山而建,环境幽雅。
斯大林在轩内坐定,高大而厚实的身板依然比对面的王啸飞高出一截,喝着不甚入口的香茗,心中暗暗着急,不断盘算着该如何开口才好。整整一个上午,不论他怎么旁敲侧击,王啸飞始终顾左右而言他,言语中滴水不漏,看样子只对山水风物有兴趣,实在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王啸飞又笑问道:“不知斯大林同志以为这座清朝行宫如何?”
斯大林一脸茫然,刚才游览时心中尽是在打小算盘,导游的讲解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有些尴尬地问道:“皇宫?这是贵国哪一位皇帝的行宫?”
王啸飞兴致很高,耐心讲解了起来,俨然如一名专职导游:“这里原本只是我国宋朝时建的一座寺院,名叫香山寺,到了明朝又陆续兴建了许多佛寺,不过仍以香山寺最宏大,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看中了这块宝地,这才把香山寺连同周围这一大片建筑统统改建成了香山行宫。哦,对了,斯大林同志听说过这位康熙大帝吗?”
王啸飞漫无目的地瞎扯,斯大林渐渐失去了耐心,可是又不好发作,心中深悔与这个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将军见面,纯粹是浪费时间,语气冷淡地答道:“不知道。”
王啸飞浑然不觉他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喝了一口茶,悠然道:“要说起我国的这位康熙大帝,倒是与贵国很有一番交情的。”
斯大林听他提到俄国,总算来了点精神。地对中国历史不大熟悉,只是粗略知道,古代俄国地处欧洲,与地处东亚的古老中国并不接壤,而且距离遥远,彼此间根本就没有官方往来,不知这位中国皇帝和俄国有什么交往,不禁生出了好奇心,问道:“这位康熙皇帝和我国有什么交情?”
王啸飞收起笑容,目光灼灼地盯着斯大林,缓缓道:“斯大林同志,真的有兴趣听吗?”斯大林顿感不妙,在他迫人的气势下,一种强烈的不安袭上心头,勉强笑道:“当然,请讲。”
公元十七世纪,出于领土扩张和资本积累的需要,沙俄出兵翻越乌拉尔山向中国靠近。在1632年于勒拿河畔修建雅库茨克城,并以此为据点,利用清军向关内挺进而东北空虚的机会,派兵首次经石勒喀河,从黑龙江源头侵入中国精奇里江,直至漠河下游的黑龙江左岸,攻占了中国人建立的雅克萨城。此后,康熙大帝派八旗铁骑于l685年和1686年两次夺回雅克萨城,逼得沙俄不得不接受清朝的和谈倡议。1689年9月7日,清廷重臣索额图和佟图拉、萨布素、郎坦与俄国使臣戈洛文、费拉索等人在尼布楚城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明确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程序上明确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同时收回了被沙俄强占的部分领土,遏制了沙俄贪婪蚕食的野心。这才使康熙大帝赢得时间全力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也是根据这个条约,加上当时相当强大的中国国力及军事实力,确保了在这以后的一百六十五年时间里两国边界平安无事。
王啸飞轻描淡写地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最后向斯大林笑道:“斯大林同志,您认为当年的尼布楚条约还算得上是个平等条约吧?”
此时的斯大林已是面色铁青,他此行的原意只不过是探听中方对蒙古问题的真正立场,可是王啸飞竟然扯上了尼布楚条约,用意十分明显。后来发生的事他一清二楚。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列强和太平天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的极度空虚。俄国乘虚而入,蚕食和非法占领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并且在1858年,沙俄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到了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驻华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又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逼迫清政府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割让给俄国。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在1864年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累计侵占中国疆土150万平方公里。
斯大林胸口一阵翻腾,探听口风竟然探出了弥天大祸来。即使是此前德国提出的《布列斯特和约》,也只向俄国索取100万平方公里领土,可是听王啸飞的意思,中方居然想要回150万平方公里。虽然是深秋季节,背心上却已被汗水浸透了。
王啸飞再次问道:“斯大林同志,不知您认为尼布楚条约是否妥当?”斯大林一时不知如何作答,直愣愣地望着王啸飞,神情尴尬到了极点。好半晌才恢复了语言能力,收拾起心情,冷冷道:“总长阁下,不知石铮元帅对这个条约有什么看法?”
王啸飞整容道:“石帅和陆主席都不希望有任何障碍影响中苏两国友谊,我想列宁同志也是这样认为的。当然,这必须有一个牢靠的基础。比如,尼布楚。”
斯大林终于抑制不住怒火,咬牙道:“如果我们拒绝,俄罗斯民族一样可以在世界上生存。”
王啸飞露出理解的表情:“我完全相信,俄罗斯民族有能力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此时此刻我也相信,无所事事的德国陆军正在寻找下一个攻击目标。”
空气静得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这番话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那意思是,现在是你在求我,不是我在求你,只要我咳嗽一声,不用亲自动手,德国人巴不得打进莫斯科。两人对视良久,斯大林终于放软了口气,沉声道:“总长阁下,我们有很多困难,我们在国内外还有很多敌人。这一点您也是清楚的。”
“有困难可以共同解决,有敌人可以共同面对。只要中苏友谊长存,我相信我们不会惧怕任何敌人。毕竟,贵我两党都是为了一个理想而奋斗。兄弟之邦嘛,有什么事情不能坐下来商量的。”王啸飞站起身,结束了谈话:“就聊到这里吧,有些事你我说了都不算。”
斯大林回到宾馆时已是下午,走进列宁的临时办公室,第一眼就看见脸色同样难看的莫洛托夫,安静地站在列宁身后,看来去见万季青的遭遇和他差不了多少。列宁正在打电话,身边还有一名翻译官,随时向他转译电话内容。一看就知道是在跟中国人通话。
电话打完,翻译知机地退出。不等斯大林开口,列宁就问道:“是陆少阳同志亲自打来的电话,询问我有没有什么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