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路 (第2卷)





出的大手笔及其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把威尔斯的科幻小说和他后期的乌托邦小说与他的所谓的喜剧区分了开来;他的三部百科全书式著作,即《世界史纲》(1919)、《生命的科学》(1930)和《人类的劳动、财富和幸福》(1931)也表现了和他的科幻小说同样通达的观点。

  三

  科幻小说是建立在威尔斯早期那些优秀的小说的基础之上的,但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在其各种形式中逐渐得到体现,却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由于科幻小说丰富多彩的形式,因而往往很难对科幻小说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叙述谋杀故事的侦探小说有情节,西部小说有场景;科幻小说两者都没有。科幻小说可以包涵各种各样离奇曲折的情节,包容所有的时空——从任何事物的开端到其结束,从无限小的物质到无穷大的宇宙①。
  而且,科幻小说随心所欲地采用其他文学样式的模式以适应自己的目的——冒险小说或爱情小说。甚至科幻体育小说也并不罕见,而科幻西部小说更盛行一时——在这类小说中,孤单英雄坐的马被火箭飞船所替代,他手中的左轮手枪被那种能喷出致命气体的喷气枪所替代。《银河》杂志的创始人H·L·戈尔德不得不在他的杂志上刊登广告,申明他的杂志决不发表这类小说。有好多年,已故的约翰·坎贝尔坚持认为不可能写出科幻侦探小说,因为科幻侦探小说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样的小说对读者智力的考验是不公平的。但艾萨克·阿西莫夫以《钢铁洞穴》(1954)、《赤裸的太阳》(1957)②和至少一集短篇小说《阿西莫夫侦探小说选》(1968)③证明约翰·坎贝尔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① 因此,约翰·坎贝尔曾说,所有的其他小说,包括主流文学的小说,都只能算是科幻小说的分支。(原注)】
  【②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科幻侦探系列小说第三部《黎明世界的机器人》,足足让读者等了30年后,才于1983年问世。仅仅两年之后,第四部续集《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很快又和读者见面了。遗憾的是,阿西莫夫未能完成这一系列就与世长辞了。从第四集的结尾可以看出阿氏有意续写下去。《赤裸的太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已有缩略的中译本,见郭建中主编的“世界科幻名著译丛”,浙江科技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③ 除《阿西莫夫侦探小说选》外,阿氏还写了不少其他科幻侦探小说,如《黑鳏夫们的故事》(两集)和《授权的谋杀案》;他的机器人科幻侦探系列小说(包括《钢铁洞穴》、《赤裸的太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银河帝国》)以及《我,机器人》、《其他机器人的故事》等都是科幻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有时采用这种模式,有时采用那种模式,看起来似乎都非常自然。艾萨克·阿西莫夫根据自己关于科幻小说的定义,把1926年之后的现代科幻小说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1926-1938冒险科幻小说为主;1938-1950科技科幻小说为主;1950-1965社会科幻小说为主;1965之后风格科幻小说为主。尽管名称互相不太对应,但对有关资料进行分类还是相当有用的。定义的问题是把一种文学样式的特征与其叙述故事的手段分割开来。在科幻小说的领域里,传统的定义是以题材来划分的:即科幻小说是关于科学、技术或变革之类的小说。但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对科幻小说下定义,即以对科幻小说的看法下定义。
  在宗教信仰时期,人类为了来世,必须压制世俗的欲望;个人问题不是去发现自我,而是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基督徒。从宗教信仰时期逐渐过渡到个人主义时期。新教改革使每个人都有权以自己的理解来解说圣经。科学的发现为世界的创造提供了新的解说,不断加速的技术发展破坏了提供传统解说的旧的社会秩序,从而使每个人不得不去发现自己。
  在个人主义时期出现的小说,不再对宗教信仰提出疑问,而是对个人提出疑问:他或她是要活着还是去死,是会成功还是会失败,是去获得爱情还是失去爱情,是去发现事物的真实本质,还是依然无知无识。在康拉德、詹姆斯和本涅特①这些作家之中,威尔斯所关注的问题看起来不仅有点儿出格,而且也不属于文学的范畴。
  【①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英国小说家,当过水手、船长,作品大多描写其航海生活的经历,代表作有《水仙号上的黑家伙》、《黑暗的中心》等。亨利·詹姆斯(1863-1916),美国小说家、评论家,晚年入英国籍,主要怍品有长篇小说《一位妇女的画像》(一译《贵妇人画像》)、《鸽翼》、文学评论《小说的艺术》等。阿诺德·本涅特(1867-1931)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写过许多以家乡五座工业城镇即“五镇”为背景的小说,主要作品有《五镇的安娜》、《老妇人的故事》、《克莱汉格》等。】

  四

  《时间机器》(1895)和《星际战争》(1898)在许多方面是非同寻常的小说,小说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人类的命运,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命运。在威尔斯《星》这样的小说中,整个行星的命运被置于前景之中,个人的存在几乎看不到。即使在《新加速剂》这样背景狭窄的喜剧性小说中,其所关注的不是发明家的成功或失败,而是不断地提醒读者关于这一发明潜在的社会意义,包括故事末尾对科学家不负责任的巧妙的讽刺。
  E·M·福斯特的《机器停止运转》这篇小说,很明显所关注的是全人类,小说结尾假设其破坏是普遍的。甚至冒险幻想小说《在火星的月亮下》及其续集中,涉及的也是火星上许多种族和这颗行星的历史,以及由于大海的蒸发和空气的消失人们如何奋力拯救残余的文明和这颗行星本身。梅里特的《峡谷里的人》描写了一个比人类更为古老的种族,面对这个种族,人类显得完全无能为力。《半人半鱼之神》和洛夫克拉夫特的其他恐怖小说是根据神话创作的有关古代的诸神及其与当代男男女女的关系。伦敦的《天外来鸿》描写了一个人发现了一艘异星人的飞船,但其隐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他个人的命运。这种分析可以适用于本集中的每一篇小说。
  如果小说的涵义没有全人类的意义,或这种意义表达得不充分,那就不能称之为科幻小说,而最好叫其他什么小说。也许,那是一篇爱情小说,只不过其背景与一般爱情小说不同而已;或者可以是一篇冒险小说、一则寓言、一个道德小故事或是_篇人物速写。这种对全人类意义的强调和态度,也许可以有助于说明为什么对6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浪潮”有那么多分歧的看法。
  不管这种把全人类看作一个种族的观点是否可能成为科幻小说的基本要素,但这种观察方法至少可以说明科幻小说的某些特征。例如,英国评论家、作家和文选编者埃德蒙·克里斯平就用科幻小说的这一观点帮助说明人物处理的问题。他把科幻小说称为“种族小说的起源”。他这样写道:
  科幻小说对人类的基本估价是,只是各种不同的动物中的一个种群,和其他动物共同生活在这颗行星上。以此为前提,就不难看出,在科幻小说中,个人的地位是微乎莫微的。把整个人类看作一个种族这样+~/襟开阔的观点,就不容许我们对包法利夫人或施特雷塞或利奥波德·布卢姆的命运看得太认真,如果我们采取这种立场的话。①
  【① 见《时代文学增刊》,1963年10月25日。(原注)《包法利夫人》(1856)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斯特雷塞是亨利·詹姆斯长篇小说《外交家》(一译《使节》,1903)中的人物。利奥波德·布卢姆是现代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依斯(1882-1941)的名著《尤利西斯》(1922)中的人物,是一家报馆的业务承揽员。】
  不管怎么说,在20世纪最初的40年里,科幻小说提出了以前从未提出过的问题:人类将会进步还是倒退?人类社会的形式会改变吗?人类能生存下去吗?
  在1926年出现了第一种科幻杂志后,尤其是在30年代科幻杂志蓬勃发展的对代,读者队伍不断扩大,并出现了专业的科幻作家。这时,以上这些问题开始归类:旅行、异星人、过去、未来。
  许多早期的科幻小说是这样或那样的旅行记。采用旅行记这一形式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说中描写的奇异的生物或域外文明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可信度。在“种族消失”的小说中,例如H·赖德·哈榕德的小说《她》中,或早期通俗杂志上刊登的冒险小说中,这种旅行是为了到地球上未经勘探的地方去探险。有时,这种旅行会到异星世界。当宇宙航行变得可信时,作家们就描写宇宙飞船到异里世界去探险,以此替代了到地球上未经勘探的地方去探险。
  与幻想小说相比,采用旅行记的形式除了使叙述可信之外,还可使作家有可能把人物置于非同一般的新环境,使人类面对异族人或外星人,把熟悉的文明和环境与不同的文明和环境作对比——这种比较是很有意义的;同时,还可对不同的道德和伦理标准进行比较,对各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进行比较,并推测其对人类的影响。这些小说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环境吗?到处的人也都一样吗?如果环境完全不同,人也完全不同,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人类在外星世界能繁衍生息吗?这些去异星世界的旅行,其基本的思想是要表达这样的一些概念:人类有权征服尽可能广阔的宇宙,人类殖民其他星球将会增加人类的生存机会。
  其他类型的科幻小说主要是以另外的方式阐述人类及其前景的。有时,直接让外星人面对人类,以考验人类的素质和生存的权力。有关过去的小说,其焦点往往集中在人类怎样会变得富有人性,或人类是怎样进化的,或一种文明又怎样取代了另一种文明——有时这种新的文明又被另一种文明所取代。关于未来的小说就更多了。这类小说可以描述人类改善或改变自己的本性和命运的可能性。有时,小说描写未来进行的大规模的战争”对人类的理智提出了质疑,也对人类能否因自己一时的冲动所造成的破坏中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有时,小说描写了其他的威胁:人口过剩、污染、能源危机、瘟疫、非人性的技术、危险的发现以及各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像地震、洪水、冰河期的到来、太阳放射物质的变化、恒星爆炸等。有时,这类小说还涉及神秘现象和对未知现象的追索——这就是在讨论科幻小说时经常谈到的“惊奇感”。
  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小说涉及上述种种问题。最初,科幻小说提出的这些问题似乎是不着边际的、纯粹是想象的,或仅仅是一些有趣的推测。但是,从30年代后期开始直至现在,科幻小说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和重要了,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所提出的关于个人命运的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五

  科幻小说的发展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科幻之路: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这一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改变了人们的观点,并继续对科幻小说的发展产生着影响。毫无疑问,在工业革命期问,科学技术改变了社会,但这种变化往往不一定是直接的,或马上可以看到的。从1900年至1940年,科学技术成了西方文明中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威尔斯对未来的想象在他的有生之年就变成了现实。药物和公共卫生事业延长了人的寿命。电灯照亮了黑夜,电力提供了方便的动力。无线电、电话、汽车和飞机开始缩短了距离,·并提供了新的交际手段和个人活动的方法。与此同时,还可以用种种新的方式利用工厂和新的生产手段所提供的更多的闲暇时闻,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工人也有可能分享。望远镜的倍数不断增强,用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原子被分得越来越小,从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是许多发现和发明被用于战争,使武器的杀伤力成倍成倍地增强。
  20世纪最初的1O年,西方对进步的信念发展成了一种宗教。人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