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路 (第2卷)
,说这城市是个死亡之地,将成为陈尸所,还说几天后也就没有食物了。尽管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人人明白,如果食物不及时从农村运来的话,这个城市就不会长存。农村突然间不仅仅只是标记牌之间长长的水泥路,而是个能获得食物和水源的地方。城市已变干涸,那把百万加仑的水送到粗心的全体居民中的巨大水泵,已停止抽水。除了环城的河里就没别的水了,而那河里的水是不洁的,受人工污染的。在农村某处肯定有水。于是第二天逃离纽约行动开始了,这是跛子的逃离,而不是鹰的逃离,是形似战争中残疾军人的人类的一种迁移。他们的速度并非一致,但最快的每小时也只能爬行不到1英里。哲学家们会呆在原地死去。动物受了折磨,也会静静地等待末日的到来。但这些汽车司机既非哲学家也非动物,他们必须得动,他们的一生一直在动。桥是第一个出现拥挤的地方,所有桥上都有一些汽车。但在下午两点,交通就并非那么拥挤。慢慢地到了第二天中午,这些河流交通干线黑压压地挤满了爬离城市的人们。于是出现了堵塞现象,由堵塞导致停滞,由停滞带来一种无法前进的蠕动。然后在一层不能动弹的人群上面,又爬上了另一层同样拥挤不堪的人群。在第二层上面,又有了第三层。许多街道通向每座桥梁,可每座桥只有一条街那么宽,逐渐地最上层外面几排的开始掉进下面的河里,最终许多人寻找这样的归宿。从桥上最后传来了一声咆哮,如同海浪冲击多岩的海岸一样。这里便是极度疯狂的开始,人们很快死在桥上,但临死之前他们开始互相撕咬。在城市的某些地方,也出现了同样的拥挤。饭店与咖啡屋挤满了人,几乎撞到了天花板。这里有食物,但除了在食物旁边的一些人以及那些仍然活着的和有能力进食的人之外,没人能够得着。在食物旁边的人在他们有幸得利之前,又被压死,尸体挡住了去路。
24小时之内,人类就已丢失了宗教信仰、人性及其崇高理想。每个人都尽力让自己活着,虽然这样会马上给他人带来死亡,但在个别场合,个人主义上升到了英雄主义的高度。在医院里,一位临时护士留下来陪伴病人,向他们提供食物,最后同他们一起饿死。在一妇产科里,一位母亲生下了孩子,由于受人遗弃,母亲把孩予一直放在自己的胸口上。直到饥饿拉下了她无力的臂膀。
米勒从办公大楼出来也就走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世界。他带了一根结实的棍棒,但那些爬行汽车司机几乎未注意到他。因此,他慢慢地走到5号街,然后笔直往北走,他边走边祈祷,不过头一天,他几乎没看到后来所要看的东西。
他走呀走,一直走到河边游过了河。然后再往前走。到了晚上,他来到了郊外,在那儿他停止了无休止的祈祷。他遇见了一位临时汽车司机,这位司机只是对他的车子抛锚感到懊恼。在乡村最初没人意识到真正发生了什么,就是死在自己农舍之前,还未有人完全意识到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有城市居民知道,而他们却不理解。
第二天,米勒一早就从草地上爬起,仔细阅读了路线图,便继续走路。他避开城镇,绕过城镇。他已有一种愿望,一种持续的,不断的,不可避免的与那些正在挨饿的跛子们分享供应品的愿望。但他必须保存力量,为了她,那个在30英里长的铁栅栏内,置身于无助的仆人中间的孤独的行路女孩储存食物。这会儿,已到了结束第二天行走的时候,因为,已有好几英里没看见人了。太阳低挂在橡树林中,把稀奇古怪的影子投到了水泥路上。
马路那头驶来一辆奇怪的大篷车,慢慢向他靠近。马车前三匹马背上结实又笨拙地系着一捆捆,一壶壶水。第三匹马上,一位老人靠在椅子一样的马鞍上。这个时候,他睡着了,下巴抵在胸口上,双手即使在睡梦中,也紧紧抓住椅子的两旁。一位高大、健壮,但又不失可爱的妇女,轻松地阔步走在水泥路上。她的背上挂着一把弓及一袋箭,右手握着一根沉重的棍子。她毫无畏惧地、自信地向前走着。看起来,她充满力量、信心和骄傲。
米勒停在了路当中。大篷车靠近他,随即在他面前停住了。
“喂,”那位妇女说。她的声音同太阳下的影子和摇曳的树叶奇怪地融合在一起。 ‘
“喂,你是谁,为什么要挡住我的路?”
“哦,我是亚伯拉罕姆·米勒。你是马格里特·海斯勒。我在找你。你的父亲平安无事,他派我来寻你。”
“你是一位行人吗?”
“同你一模一样!”然后谈话继续下去……
教授从小睡中醒来,他从马背上看到这位小伙子和姑娘正站在那儿交谈,已经忘记了世上其他的事情。
“哦,这就是过去的样子。”教授自忖道。
几百年以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一位父亲同他的小儿子在重建的纽约市自然科学博物馆里游览。现在整个城市只是一座巨大博物馆。人们跑到那儿去看看,但没人想住在那里。事实上,没人愿意在能住在农场的情况下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
在汽车司机的城市里呆上一天或更多的时间,是每位儿童教育者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个星期天的下午,这位父亲及其小儿子慢慢地走过这些庞大的建筑物。他们看到了柱牙象和飞龙目动物。他们在一只玻璃箱子前停留了一会儿,这只玻璃箱子里装有一间棚屋·里面住着一户典型的印第安人。最后,他们来到了一辆马车前,马车装有四只橡胶轮胎,却没有轴也无法套住马或牛。马车上坐着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小男孩好奇地看着他们,然后拉住他父亲的袖子问道:
“看,爸爸,这马车和那些有趣的无腿人们是干什么的?这是怎么回事?”
“我的儿子,这是一个汽车司机的家庭。”于是他在那儿停顿了一下,便开始给儿子作简短的介绍,这是每位行人父亲依法必须讲给他们的孩子听的。
(张额 译)
《科幻之路》(第二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时空哲学家
至1930年,科幻小说杂志数量剧增。当每个债权人1美元的债只得到1·08美元的回报时,根斯巴克已经破产(纽约时报称之为高级破产),但他还是一期不漏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杂志系列。在此期间已有了“科幻”的说法。接着1930年1月,《超科学惊奇故事》在报摊露面。
威廉·克莱顿是位书籍出版商。编辑哈里贝茨向他建议,新杂志在四色封页的巨大印张上填补3个空白,其他的13个封页仍是克莱顿系列的、内容为动作冒险故事的通俗杂志。《惊奇故事》公开仿效《惊异》的名称,但贝茨和克莱顿希望像克莱顿的其他杂志一样,故事中有更多的动作和冒险内容。
贝茨有能力为故事支付2分钱一个字的丰厚稿酬,而且一旦决定采用就付稿酬,而不必等出版了再付给,然而故事提供者还 是有限。没有足够的科幻小说作家能为3本杂志提供好故事。要让写行为冒险系列小说的作家写科幻小说反而给贝茨出了各种不同的难题——有些因不满意需重写,增加了编辑改稿的工作量,或者干脆他自己以笔名写或与人合写。
作为克莱顿的一本杂志,《惊奇故事》从未赚过钱,甚至接近停刊的边缘。1933年,由于克莱顿想买下一个合作者的全部产权所引起的经济困难,克莱顿杂志系列彻底失败了。同年《惊奇故事》被斯特里特一史密斯公司买走,这位通俗小说和男性杂志的老出版商,把其变为通俗杂志系列。
在改变科幻小说本质方面,杂志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及写作的影响开始发展起来。但另有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件——主要是科幻小说正在杂志外发表。威尔斯还在不时地发表他的宣传作品,例如,《未来事物的面貌》(1933)和《神圣的恐怖》(1939)以及推理科幻小说《新生星星》;菲力普·怀利于1930年发表了《格斗者》,1931年发表了《看不见的谋杀者》,1932年在《蓝皮书》上发表《当世界相撞时》(与埃德温·伯马合写);辛克莱·刘易斯于1935年发表了《不能在此发生》。
1930年,在专业哲学家的行列中出现了一位意料不到的科幻小说作家,奥拉夫·斯特普尔顿(1886-1950)。他在利物浦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在那里和别处作短期演讲。1929年他发表了《现代美学理论》,1938年发表了《哲学与生活》,1939年发表《圣人与革命者》,1939年发表《大不列颠的新希望》。
当正致力于第一本哲学书创作的同时,他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发表了第一本科幻著作《最后和最早的人》(1930)。在书出版后的成功的鼓舞下,他放弃了大学教职,走上了写作生涯,先后发表了《伦敦的最后一批人》(1932),《怪人约翰》(1935),《造星人》(1937)和《天狼星》(1944)。
他的作品既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读者,也受到了广大普通读者的欢迎。他的推理既影响了那些正为杂志写作的作家,也影响了不久被称为科幻迷的读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也成了作家。小说《怪人约翰》被认为是对超人主题的权威性处理。《造星人》对宇宙产生、银河系的文明和帝国,智慧生物居住的星星和星云等有着惊人的描述。《天狼星》是关于一只超级狗和培养它智力的人的关系的小说。
在斯特普尔顿的4本主要作品中,2本是小型小说,着眼于个人细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描述·另外2本是大范围的幻想作品。《最后和最早的人》囊括了1930年至以后的2万亿年时间,通过17个人种进化,人类移居到金星,最后到海王星,在那里人类将庄严地面临其命运的最后厄运,寄希望于人类的新苗能借助太阳风到达星系的另一处。J·P·普里斯特利称其为杰作;休·沃波尔称之“像太阳系一样独一无二”。
尽管他也许对科幻杂志一无所知,但斯特普尔顿很清楚他所写的是什么样的幻想作品。在《最后和最早的人》的序言中他写道:
“为了追求奇异,无抑制的推测可能使将来的小说放纵。然而,在这个领域里,有控制的想象,对那些对无穷潜力感到迷惑不解的人来说,可能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练习。今天,我们应该欢迎甚至研究每一个对我们将来人种进行设想的严肃意图,不仅仅为了掌握我们将面临的各种各样常常发生的悲剧,也为了使自己更加确信,我们所怀有的许多理想对更发达的人来说是幼稚的。对遥远未来的想象,应设法看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情景,并且塑造我们的心灵,使之能够接受新的社会价值。但是,如果要使这种关于将来的富有想象力的解释具有说服力,那么我们的想象就必须是有节制的。”
他所写的不是幻想作品,而是“对将来的一种富有想象力的解释”,他称这个东西为科幻小说。“仅有幻想是没有多大力量的”,他写道,因此“我们必须有目的地选择……我们所必须获得的不光是历史,也不光是小说,而是神话”。《最后和最早的人》是对将来的神话的一个重要贡献。斯密斯“博士”,埃德·哈密尔顿和其他一些作家也早已开始构想将来的神话并把稿纸卷进了打字机。值得注意的是罗伯特·海因莱因和艾萨克·阿西莫夫则把将来的神话变喊一种将来的历史。
《科幻之路》(第二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最后和最早的人》(节选)'英' 奥拉夫·斯特普尔顿 著
第十三章 金星上的人类
1.再扎根
人类在金星上逗留的时间比其在地球上的整个生涯略微持久。我们已知道,从猿到人最后离开其所居住的星球,人类在形态和外表上经历了令人诧异的变化。金星上,尽管从生物的角度上来说,人类变化较少,但在文化方面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要描述一下这段时间,即使像现在这样小范围,也需再写一本书。我仅能概略地描述一下。人类和移植到异地的树苗一样,一开始几乎枯萎至根部,逐渐自我调整,成长壮大,直至某种永久的形态。开花,一季复一季,文明与文化的不断交替,一冬又一冬的安眠,经历了许多世纪的不景气,但最后终于避免了周期性失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