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路 (第2卷)





  我不知道。
  好了,这些就是我能告诉他们的。
  我坐了下来,大厅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当时我以为我做对了,我所说的正是他们想听的。每一个人对此都感到很满意。
  会场一下乱了,人们纷纷跑过来和我握手。直到最后,我走出教堂时天已黑了。
  夏天的夜晚并不很黑的,我待了好一会儿才看清了道路。父亲说,我们回家休息吧。
  我对他说:“你们开车先回去,我从小路慢慢走回去,我喜欢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
  我家的农场离小镇只有几里地,穿过海勒农庄的小路只有1里路。我小时候常常走这条路。可能爸爸认为我不应该走那么远的路,我想他已明自我想干什么了,因此他们先走了。
  沿商业街慢慢往前走着,周围有一片片小小的空地,枫树和榆树的阴影遮住了我的头。在过去草地上花儿把道路洒得一片芬芳沁人,可现在不一样了——我曾经想象它们是一样的,但的确已发生了变化。
  穿过奥德·费劳尔教堂,遇见了福特工场的汽车修理工霍布·伊万斯,他已喝得半醉了,边走边哼着小调,就像是星期六晚上那样。
  “嗨,弗兰克,听说你回来了。”我等他问人们都关心的那些问题,可他没有:“伙计,你看上去不太好,想喝点酒吗?”
  他拿出一瓶酒,我一口他一口的喝了起来。他说他在到处找我,一路走一路哼着小调。他的兴致非常好,连我已从他的旁边走开都没有注意到。
  我继续在黑暗中行走,穿过海勒家的草原,沿着那条旁边满是古老高大柳树的小溪走着。就像孩提时一样走一会儿停下一会儿,倾听着青蛙的呜叫。整个夏天它们都在呜叫着,这鸣叫声和夜晚的气息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我做着已很久没有干的事情。仰望繁星点点的天空,那儿有个我小时候就注意的小红点。我早已在古老的故事里读到过它。同样的这个小红点。在训练基地的许多晚上,布雷克、吉姆、瓦尔特和我盯着它,想着不知我们是否真的会到达那里。
  是的,他们去过那里,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离开,并且还有其他人陪伴着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与他们作伴。
  现在我看到的那个红点,与我知道的并不相同。
  我希望告诉他们我为什么不能说真话,不完全是真话。我试着做一点解释。
  “我不想撒谎,”我说,“可我必须,至少看起来必须这样……”
  我不说了,谈论远在4000公里外已死去的人,简直是疯了。他们死了,一切都成了过去。
  我不再看天空的那个红点,开始找寻自己的家,
  我感到有些事对我也好像结束了似的。那真是太幼稚了,我并不感到自己老了,但也没有年轻的感觉。我想我不会有这些感觉,永远也不会。
    (崔红 译)

《科幻之路》(第二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太空军团
 
  科幻小说的阅读与写作活动离不开其社会母体。然而,文学分析很少考虑小说的社会因素,这也许是由于新批评及其将艺术作品本身作为分析对象的影响。但是,文学确有其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这对于不仅关切社会而且来源于社会的科幻小说来说,尤其如此。
  比如说,科幻小说很少有广大的阅读层面。其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也许其知识内涵让人生畏,也许是那些科学概念令人却步。也许是由于其对于未来的强调,对物种而非个人的注重,以及其题材——那些遥不可及的事物——富于幻想的特性限制了科幻小说自身。又或许如一些批评家可能会说的那样,是由于科幻小说写作的质量吓退了除对科幻小说如痴如醉的人以外的所有读者。
  但是,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以及其他一些作家大受欢迎;这又往往让人对以上的种种推测产生怀疑。也许问题出在根斯巴克出的那些低级科幻书刊上。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事实是,没有一种杂志的发行量达到过20万册,很少有长期保持在1O万册以上的。对科幻小说感兴趣的人数不多,兴趣强度却很大。
  戴蒙·奈特曾这样写道:“科幻小说是少数人的大众媒体。”
  然而,对于那些少数人来说,发现科幻小说是一种与宗教皈依无异的先验经历。他们常常非科幻小说不读。他们思考科幻小说,他们想望与别人交流他们的经历,希望劝说别人皈依。他们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以这样那样的原因离群索居:或由于比别人聪明睿智,或由于不被社会所接受,或由于其对书籍的兴趣胜过其他。有时,他们是由于地理或经历的原因而与世隔绝。
  科幻小说使读者变成迷。迷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一直是科幻小说所特有的~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观。弗雷德里克·沃尔特姆教授就曾在《科幻迷杂志》(1973)一书中对迷和由迷而产生的科幻迷杂志作过评论。科幻迷们出版业余爱好性质的杂志评论科幻小说、发表业余小说诗歌、或描述科幻迷们自己的行止。他们也组织讨论会,原来是每年一次,现在几乎从不问断,世界各地总有地方在召开讨论会。而且,他们中间产生了新的作者。
  科幻小说使读者变成作家。这一职业的报酬相对较差,但作家们获得其他方面的弥补,比如创作出他们喜欢读的作品,有时是超乎理性的作品;比如在一个小圈子里建立起声望——而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这就要难得多;比如从科幻迷们那儿迅速获得对他们的作品的反馈意见——迷们或写信给他们,或在讨论会上与他们面谈。而且,他们会发觉,自己与其他科幻作家之间有一种同志式的情感——科幻作家是一个极其紧密、互相帮助、墁有激烈竞争的群体。
  杰克·威廉森(1907- )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就是从科幻读者成为科幻作家,从生理与心理上的孤立隔离中走出来的。威廉森出生于亚利桑那州,后全家迁移至墨西哥,再迁至德克萨斯州,最后在新墨西哥州东部一个干旱贫瘠的农场上定居下来。他就在那儿长大,几乎没见过什么外来的人,直到他在七年级时开始正常上学,这一情形才有所变化。他腼腆、笨拙,因此将兴趣转向了书本、学习和幻想,直到他发现1927年3月号的那期《惊异》。杂志上的那些故事点燃了他的想象力,不久,他就凑足了钱订了一份。
  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他对根斯巴克重印H·G·威尔斯作品之举推崇备至,但最先使他景仰的是A·梅里特的小说。他开始写作A·梅里特式的幻想故事,他给《惊异》写信,参加了一个科幻迷俱乐部,他的一篇题为《科幻小说:科学的探照灯》的文章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奖,最后他卖出了一篇故事《金属人》。《金属人》发表在1928年12月的那一期《惊异》上。他终于发现自己有了成就。后来,他与许多科幻作家特别是埃德·汉密尔顿结成了朋友,两人一起在1931年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作了一次史诗式的旅行。
  威廉森在大学二年级时退学以从事他的创作。他锲而不舍,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他之所以能够继续自己选定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够几乎不依靠农场上的任何东西维生。他在家里的农场上离开住宅搭了一座小房子,作为他的书房。他的创作日渐提高。30年代,除多种短篇小说以外,他还创作了一些长篇冒险小说,如发表在《离奇故事》上的《金色的血》、《惊奇》上的《太空军团》(三部曲)和《时间军团》、以及《未知》上的《比你想的要黑暗》。
  40年代,他以威尔·斯图亚特的笔名写作了一系列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关于太空人在小行星带开采反物质岩(反物质当时称为非地球或非地)的故事,后来结集成书,题为《非地船》(1951),它的续集是成书于其前的系列小说《非地大冲击》(1950)。这两部作品使他成了《纽约每日新闻》一个题为《火星以外》的连环漫画栏目的连载作家。
  二战期间,威廉森在空军服役,任气象员。战后,他退役回乡,写出了《平衡器》和《无所事事》等一类新的社会小说,其。中《无所事事》又有续篇,也发表于《惊奇》杂志,题为《……与敏锐的头脑》,后以单行本形式出版,题为《优人机器人》。
  60年代,他开始了与弗雷德里克·波尔的一系列合作,他们共同创作了数部长篇,同时,他还继续单独进行他出色的创作,包括《外星人》和《太空军团》的续集《恶魔的兄弟,上帝的兄弟》(1979)、《人类的种子》(1983)、《生命的冲刺》(1984)及其续集《迷宫之路》(1990)、《火孩》(1986)、《滩头堡》(1992)和《恶魔月亮》(1994),他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与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一直就是他最大的长处。他的创作每隔几年都有变化,以适应外在的与内部的新的需要。
  40岁的时候,他第一次结婚。56岁时,他获得博士学位,并在东新墨西哥州大学开始教授英文,直到最近才以杰出09教授之称退休。70岁,他被推选为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会长。1976年,他被世界科幻小说协会授予科幻大师奖;1973年,被授予第四届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会朝圣者奖;后者是表彰他在学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他的博士论文《H·G·威尔斯:对进步的批判》(1973)。
  《无所事事》发表于1947年,但威廉森最后影响09时代——当然并不一定是他的创作最为出色的时代——是在30年代。《无所事事》也许是对人与机器这一主题的处理上最具权威性的作品。

《科幻之路》(第二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无所事事》'美' 杰克·威廉森 著
 
  一

  那天下午,因为妻子用车,恩德希尔步行回家,他第一次见到了新型机器人。他的双脚循着平素走的对角路线——平时都是他妻子用车的——穿过一个杂草丛生、无人居住的街区。他满脑子想着怎样偿付在双河银行的贷款,但又——否决了各式各样行不通的办法。正想着时,一堵新墙挡住了去路。
  墙并不是平常的砖石砌的,而是用一种光滑、明亮、奇特的东西建成的。恩德希尔抬起头”注视着这幢长长的新建筑。这幢闪闪发光的挡道韵建筑让他隐隐觉得有点恼怒而又惊异——上星期这里肯定没有这幢建筑。
  然后,他看见了窗内的那个东西。
  窗子不是普通的玻璃窗。宽大的窗玻璃一尘不染,完全透明。只有贴在窗上的那些闪闪发光的字母才表明那儿有窗。字母组成了一个严整的颇有现代气息的标牌:

  ┏┓
  ┃  优人机器人研究所  ┃
  ┃    双河代理行    ┃
  ┃   最完美的机器人   ┃
  ┃  服务人类,服从人类  ┃
  ┃    保护人类    ┃
  ┗┛

  他这下真的恼怒了,因为恩德希尔自己就是做机器人生意的。生意早就很难做了。机器人在市场上是滞销货。类人机器人、机械机器人、电子机器人、自动机器人,还有普通的机器人,不一而足。可不幸的是,没有几种机器人像推销商许诺的那么好,双河市场早已积货囤滞,一片萧条。
  恩德希尔推销的是类人机器人——如果说他能卖得出去的话。他的下批货明天就到,可他还不大清楚该怎样付款。
  他蹙起眉头,停下脚步,透过仿若无物的窗户,盯着那个东西。他从未见过优人机器人。像任何种类的机器人一样,不工作时,优人机器人也纹丝不动地站着。它比真人矮小纤瘦,赤身露体,一如玩偶,无性别之分。光滑的硅酮皮肤黑亮黑亮,变幻着青铜色和金属的蓝色。它典雅的椭圆形脸上的表情始终如一,是警觉又带诧异的关切神色。总之,这是他所见过的最漂亮的机器人。
  当然,要是实际使肝,它太小了一点。他咕哝着说出《类人机器人推销商手册》上的一句话以自我安慰:“类人机器人身材高大——因为制造者不愿消耗动力,也不愿放弃最基本的功能,或削弱它的可靠性。类人机器人是您的最佳选择!”
  当他转向透明的大门时,大门即徐徐开启。他走入富丽堂皇的崭新的展示厅,他想让自己相信这些新式的展品不过是为了吸引女顾客的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