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一辑)
想象一下光掉进深不可测的重力井的情景吧。速度不可能加快。光不可能比自身的传播速度还快。但是光的能量和频率都能增长。光照在我身上,随着我的下降越来越强烈。
它也许是飞船上保护措施最好的装置。我早就决定用它来赚钱了,就像我预料到要集资一样。心里在想光照到底有多强呢?
“跳伞号”飞船朝外移到与中子星轴心相垂直的位置。我原打算水平停靠。但我显得更加笨拙。我打开回转仪。飞船在半空中东倒西歪。后来好像自动归于正常了。看起来,“跳伞号”更愿意围绕中子星的轴心行驶。
我讨厌那样。我再试图控制局势。但这次情况不妙。某种东西扯着我不放。我把安全网解开,一头栽到地上。
这个拉力不大,大概只有1/10G。感觉像沉在蜜里一样,而不像下降。我爬到椅子上,系上安全网。脸朝下,打开录音电话。我把事情的经过叙述详尽到近乎挑剔,就为了不让假想的听众怀疑我的理智假设。“我认为拉斯金夫妇也有同样的经历,”我最后说,“如果拉力继续增加,我会再打电话。”
对这股奇怪而温和的力量我无法解释清楚,但我坚信不移就是这无可名状的东西杀害了彼得和索尼娅。
中子星一定就在附近。中子星表面分布着放射状的斑点。它们泛着愤怒和痛苦的光芒。我把头垂在安全网内,努力探个究竟。
在我得出确定答案的前一个小时内,拉力开始增强。我还要下降一个小时。某种东西扯着我,但不在飞船上。
不可能,说胡话。什么东西能够透过该公司的船体向我下手呢?可能正好相反。它施力于飞船,将飞船推离轨道。
如果情况恶化,我就得用驱动器来弥补。同时飞船会被推离BVS-Ⅰ,这对我是件好事。
如果我出了什么差错,如果飞船不知何故被推离BVS-Ⅰ,火箭发动机就会将“跳伞号”送入11英里的中子星。
而且为什么火箭还不点火呢?如果飞船被推离轨道,自动驾驶仪会反击的。加速仪运转良好。我检查进口隧洞时都算正常。
难道有某种东西在推飞船和加速仪?我想这不大可能:没有东西能穿透通用的船体。
“见鬼去吧,”我自言自语,“不想这个了。”我对着录音电话说,“拉力越来越危险,我尽量转变轨道。”
当然,一旦我转动飞船,用上火箭,无疑加大了未知力量的加速度。形势很严峻,但我还可以撑一会。当我离BVS-Ⅰ只有一英里时,我的结局就与索尼娅·拉斯金无异。
出事时她也很可能趴在防护网里静等,没带动力装置。等着等着,压力上升,安全网嵌进她的肉里;后来安全网突然断裂,她鼻子朝地栽了下来;因未名力量而松动的椅子,压在她身上,全身被压得粉碎。
我开动了回转仪。
回转仪不好用,试了3次都没转过来。每次飞船转个50度,就停那儿一动不动,回转仪嘎吱嘎吱越来越响。一松手,飞船立马就回归原位。我朝中子星俯冲过去,我只能这样做。
下降半小时后,未知力量超过1G。我的窦道系统极其痛苦,目瞒很难受。我很想抽根烟,但我拿不到。我鼻子朝地栽下去时,那包福耳图那烟从口袋掉了出来。现在它离我有4英尺远,足可以证明:未知力量对我周围的其他物
体也施加了影响。
我抓不住了,如若我尖叫着掉到中子星,我就不得不用驱动器。快接近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我快速按动了开关。涌上来的血开始回流。刻度盘指示为1.2G。我嘴里咒骂着这个撒谎的机器人。
软包的香烟在我鼻子周围晃动,我觉得轻轻一推,该够得着了。我试了下,烟盒动了一点,正等我伸手去拿时。突然,它好像有知觉似的,反而迅速躲开了我。我再次伸手去抓,它又一次飞快地从我的耳边穿过。要不是我正处于自由落体,我非死命夹住它不可。它掉进休息室的门内,移动速度也越来越快,若隐若现,最后消失在进口隧洞内。数秒之后,我听到了“砰”的一声巨响。
我要疯了。这时未知力量已使我脸部充血。我掏出打火机,远远地握着,然后松手。它轻轻落在了鼻子边。
我又用肘轻推了下风门。熔融氢气的唧咕声提醒我如果再多试几次,通用产品公司的船体可能就更难测试了。那就是以半光速驾驶飞船猛烈撞击中子星。我现在可以看到:仅含几立方英寸矮星物质的透明船体正插进船尖。
在刻度盘所指示的4G点处,打火机慢慢朝我移动。我没管它。到了门口时它又明显下降。我关上风门。失重使我猛地向前冲了一步,我还是转过脸来。打火机速度放慢,在进口隧洞入口迟疑了一会儿。我决定冒险,竖耳倾听,然后在飞船大声呜响时一跃而下。
加速计正位于飞船的质心,不然飞船的质量早把指针给甩掉了。傀儡虫极其狂热,甚至数据精确到小数点以后10位。
我喜欢对着录音电话赶快说几句,然后再回头调整自动驾驶仪。幸运的是我的要求很简单。未知力量对我而言也只是未知力量,但我现在摸清了它的运行方式。我可能真的就要这样艰难地生存下去。
星星蓝得晃眼。我认为看得到中子星,很小很模糊,略呈红色。也许是幻觉。20分钟过后,我围绕中子星行驶。我身后的驱动器发出隆隆的响声。自由落体中,我解开了安全网,推开椅子。
轻轻一推,一双恐怖的手钳住了我的大腿。手指上悬着10磅的重量。压力本该迅速下降。我重调了自动驾驶仪,在接下来的2分钟内把推力从2G减为0。我要做的就是在压力减小为0时,立于进口隧洞的质心。
某种东西靠通用产品的船体紧紧控制住了飞船。心灵制动的生命形式会在恒星方圆12英里以内束手无策?然而任何一种生命怎么可能承受住如此的重力?
也许某种东西滞留在轨道上。太空中的生命形式有局外人、海洋生物以及我们也许尚未发现的生命形式。我关心的是BVS—Ⅰ是否还有生命。无关紧要。我明白了未知力量的意图:拆解飞船。
手指上的引力消失了。我往后推,降落在后墙的曲状支架上。我跪着爬过入口,前后看看。开始自由落体后,我在休息室放松,躬着腰观察。
重力变得过快。接近0点时,未名力量不断增大,这时火箭推动器掉了出来。它似乎要把飞船给拆开,船首有2G的引力,船尾也有2G,中间部分则为0。或许我希望这样。看起来烟盒和打火机每往船尾移动一英寸,它们身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强。
重力变化使得我在空中跳来跳去。双手一撑,反弹回来。我跳得太迟了。驱动脱落时,自由落体区域在船舱内波动。把我甩在了后面。
在不到0.5G的下方,我跳到进口隧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盯着三脚隧道。停在半空开始下降时,我突然意识到没有东西可握。而后我把手贴着管壁,再展开。我需要把自己抬起来,开始爬。
录音电话在我身下50英尺,不可能够得着。如果我还有话要对通用产品公司讲,只能亲口说了。也许我还有机会。因为我已经知道要撕裂飞船的是什么力量了。
那就是潮汐。
发动机熄火了,我身处飞船的正中央。我如展翅飞鹰的姿势变得很难受。离近日点还有4分钟。我身下船舱里的什么在吱呀作响,我看不清,隐约看见蓝色射线中有个发光的红点,像井底的灯笼似的。而我两旁,熔解管道、油桶以及其他设备之间的蓝色星星闪着紫光。我害怕,不敢再看了。我真的觉得他们很可能使我失明。
船舱内一定有许许多多的重力场。我甚至能感觉到压力的变动。控制室上方150英尺的位置,空气稀薄。
此刻,几乎毫无征兆,红点变成红色的圆盘向我飞过来,飞船在我周围也摇晃不定。我喘着粗气,把眼睛紧紧闭上。
一双巨手掐住了我的胳膊、双腿和头部,力道不重,却很牢固,简直要把我扯成两半。这使我想起了彼得·拉斯金的死。他和我猜测的一样,本想藏在进口隧洞中,但他失足滑倒了。我在慢慢滑倒。控制室里传来阵阵刺耳的金属断裂的声音。我努力想把双脚嵌进厚厚的管壁里。还好没掉下去。
我睁开眼时,红点已经不知去向。
傀儡虫董事长坚持要把我送进医院观察治疗。我没反对。我的脸、手都滚烫赤红,水泡还在长。浑身被咬得钻心疼。休息、温柔而体贴的照顾是我此刻最想要的。
我在睡板之间辗转,极不舒服。这时护士说有人来访。从她的表情就懂得是谁。
“什么东西能够打透通用产品公司的外壳?”我问他。
“我希望你告诉我答案。”董事长就靠一条后腿站着,拄的拐杖冒着馨香的绿烟。
“我也想知道。重力吧。”
“不要耍我,贝尔伍德·沙弗。这至关重要。”
“我没有耍你。你们的世界也有卫星吗?”
“这是机密。”傀儡虫都是胆小鬼。没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也不可能知道。
“你知道卫星离主星太近会发生什么情况吗?”
“崩溃。”
“原因呢?”
“我不知道。”
“是潮汐。”
“什么是潮汐?
我说:“我尽量解释给你听。地球的卫星直径接近2000英里,并不因为地球而旋转。我希望你在月球上找两块岩石,近地点一块,远地点一块。”
“好吧。”
“显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两个石头会越离越远。它们处于不同的轨道,同心轨道,之间却相距2000英里。然而它们又必须以同一速度运行。”
“外圈的岩石运动速度更快。”
“说得很对。因此某种力量一直试图拉离卫星。重力又使其绑在一起。如果月球离地球再近一点的话,这两块岩石绝对会漂走。”
“我懂了。是潮汐试图撕裂飞船。研究所飞船核心系统的引力非常强大,把加速度椅子从支架上扯了下来。”
“然后把人压死。设想一下。船头距离BVS—Ⅰ只有7英里。船尾则在300英尺之外。没有外力,它们将以完全不同的轨道运行。快落地时,我的头和脚努力保持一致。”
“明白。你蜕过皮吗?”
“什么?”
“我注意到你某些部位的外保护膜出现脱落。”
“噢,星光照射下,我的晒伤很严重;不过不要紧。”
两个头对着眨眨了眼睛,耸耸肩。傀儡虫说:“我们已经在银行存入了你的剩余的报酬。一个叫西格蒙德·奥斯弗的人在你的税款理清之前,曾冻结了你的户头。”
“金额。”
“如果你愿意公告媒体,解释清楚研究所飞船的事件。我们愿意再付你一万星币。我们付现金,这样你就可以直接消费。”
“让他们进来。”我想了想说,“我也可以说你们的世界没有卫星。”
“我不明白。”两只长脖子缩了回去,傀儡虫盯着我看。
“如果有卫星,你就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潮汐。你瞒不住的。”
“你怎么知道的?”
“100万星币?怎么样。如果表明我们是在隐瞒真相我甚至要签个合同。你觉得反过来被勒索的感觉怎么样?”
■■硬科幻是挺了不起的■■
韩松/文
拉里·尼文原名劳伦斯·范·寇特·尼文,1938年生于美国洛杉矶一个富商家庭。1956年,他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学习。1962年,他在沃什波恩大学取得数学学士学位,同时辅修了心理学专业。毕业后的1963年,他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
尼文于1967年凭《中子星》获雨果奖的最佳短篇奖。后来,他还有3个短篇获雨果奖,可谓是了不起的作家。他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有影响的硬科幻作家之一。尼文的主要作品构成了“已知世界”或“已知空间”(KNOWNSPACE)系列,最著名的是他的《环形世界》,该小说在1970年获雨果奖和星云奖,有中译本。这部作品的主要背景是一个环绕恒星建成的、直径达15000万英里的圆环。包括两个地球人在内,三个文明世界的来客在已经被废弃的圆环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险。
《中子星》同样写的是一个探险故事,写人类到中子星去探险。中子星是一种天体,主要是由中子以及少量的质子、电子所组成的超密恒星。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存在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巴德和兹威基也分别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而且指出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