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一辑)
N揖L晌缘陌亩铀股角穑恋仄恶ぃ谒南旅妫惺儆⒊呱畹陌综咽际怯墒考渚薮蟮募卓潜涑傻模窃腔钭诺纳铮衷谌闯っ咦拥叵拢闪松袷サ氖奔涞募ぁ>褪钦庑┒魇估6退暮蠹倘舜锒母谋淞酥饕狻?br />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在这荒凉的山地上散步,品尝着空气的甜美,回味着我短暂一生中的欢乐。我并不想考虑那两个一直令人困惑的问题:地球的形成过程和人类思维的形成过程,因为人的思想是完全有能力更好地解释和描述地球的。
现在,这些过程正用一种新的,但不完全是奇怪的方式在得到自我证明。啊,也许是奇怪的,但不管奇怪不奇怪,反正我们对这种方式较为熟悉。
在某种程度上,奇怪的队伍变得平淡起来,我不知疲倦地注视着这永无休止的暗影,它夹带着越来越大的机器和越来越小的人形,从地平线上出现,又在地平线上消失。队伍的速度变得慢起来了,人们迈着沉闷的步伐前进,我的感情似乎和他们融合在一起了,因为我好像也跟着他们一起在地球上旅行。我几乎变成了他们的一部分,正如埋在我脚下的每一个小生物都是这深深的白垩石的一部分一样。我极力想摆脱这种境遇,他们拖着脚步的形象实在叫我难以忍受。他们没有人类的欢乐,没有人类的感情,他们在空旷的天空下行走,就好像被囚禁在地下的矿床之中,他们是在演出一幕生命的葬礼。
月亮一点也没有变,还是静悬在空中,而队伍的性质却在变,我慢慢意识到,虽然机器越来越大——塔尖高耸入云,像要刺破青天——但是数量越来越少,而人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一直延续了很久,似乎整个队伍的组成一直就是这个样。人群也变得没有什么特色了,他们一个个都向前倾斜,好像正冒着不可忍受的狂风在前进。
逐渐地,逐渐地,最后的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机器中断了,只有人山人海在通过,单调而无休止,从不左顾右盼,像一条没有波浪的大河,来无影,去无踪。
西方升起了一个黑色的物体,就像是月亮的幻影。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看清了它的轮廓:它的形状像埃及的大金字塔,大小也完全比得上这座纪念碑,这个巨大的幽影从朦胧中逐渐向上升起,碾过澳尔居斯山地上空的月亮,在它基部的人影显得越来越小。我第一次感到害怕,但却无法逃走。
这个可怕的机器还在不断地变大,把天空分为越来越大的几个部分。当它更加靠近我时,我简直可以摸到它,它在黑暗中制造自己的黑夜,它是一个直立的大号角,把整个大地都笼罩起来了。
这东西没有噪声,但它那像魔鬼一样的形体让人觉得可怕。最后,它总算拖着笨重的步伐及时地在远处消失了。
月亮又一次显露出来,健美、圆润、亲切、温柔,像从前一样把它银白色的光芒洒满大地。现在在它的怀抱里只有慢慢移动着的人群。
这些隐匿的旅行者们忽然把腰都弯了下去,有的向上挥动着手臂,像是在祈祷,有的则趴在地上爬行。
这种景象跟我很久以前看到的机器人游行差不多,但它使我感到更加伤感。
弯腰曲背的人也变得少起来了,一种麻木的轻松感在我的被极度的痛苦所抑制了的大脑中崛起。这就是队伍的尽头吗?人类的旅行结束了吗?我自己问自己。跛足的、沉闷的、矮小的,最后的一个人影终于走过去了。
不!路上又出现了更多的人影,有几个人的背更驼,然后是一群,一群跳舞的人!他们从古老的公路上向我走来。他们在白垩石山地上神气活现地走着,虽然姿势并不雅观,但却显得欢乐——一种并不受我的情绪影响的欢乐。
更多的舞蹈者走过来了,他们都成群结队,只不过有的队伍大些,有的队伍小些。他们的服装更加艳丽,动作更加优美,步伐更加复杂。我竖起耳朵倾听着这令人恐惧的音乐。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对这种音乐感到兴趣。
我听到了一种曲调,一种由切分音组成的表现某种动作的曲调。队形的变换显得更加自由,没有机器,他们正在重复着未开化时代的人类的自发性舞蹈动作。在我面前,一种新的语言正在展开,他们用裸露的身躯,用精美的月躧,用芭蕾舞式的动作和流水般的手势来表达这种语言的内容。这支又粗又黑的队伍中第—次出现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轻松的格调又变得紧张起来,出现了一种更为新颖的调式,它的节奏与我所知道的大不相同。恐怕连这些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体似乎增加了新的关节,使他们的动作也更为灵便。他们的思维和行动简直使我无法理解。
只有一件事唤起了我广泛的同情心。这些成群走过的漂亮的陌生人当中,有很多动物。大动物,小动物,家畜,野兽都有。它们在人群中活蹦乱跳,在这次圣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猴蹬在人身上,男人和妇女则骑在老虎或马匹身上。
这一奇幻的化装舞会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只要看见它,你就想永远看下去。是的,在那个时候,这种舞会似乎会永远继续下去。它充斥着世界,所有的生命都连在一起了,生命本身就是一次华丽的表演。一会儿,表演者又发生了变化,有些动物变大了,变得更加奇妙,而两足动物的形态则变得更加多样化。
时间过去了很久,而我仍无法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我面前呈现的是一次长时间的仪式,参加仪式的既非人也非妖精,从形态上看,他们更像妖精,因为他们能够做低空飞行。银白色的月夜充满了他们的翅膀
和令人陶醉的魅力。
我又看到一种现象,一种复杂的现象。黑色的轮廓渐渐变得眼花缭乱,有些部分从我面前消失了,月亮也嘘嘘作响,而且闪着亮光——所发出的不是光芒,而是电子辐射。我看到的一切都变得昏暗起来——不,不是昏暗,是旋转的物体,是翻滚的波浪。它使我困惑,使我恐慌。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是山脊小路周围一片虚无缥缈的景象。
月亮消失了,一片云彩飘过山峦,给它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它竭尽全力再一次向外探望,又被再一次吞进了云雾的海洋。
我从昏睡中苏醒过来,慢慢地向周围寻视。山谷中的灯光都已熄灭了,看不见一个村庄,只有深沉的黑夜。可是还有一盏灯,从位置上判断,那是我家的窗户,它反射着中秋的皓月,发出一缕银白色的微光。这时,远处传来了羊群的咩咩叫声。
我的堂弟和汽车就在身边。
“咱们回家吧。”我说。
《月亮的距离》作者:卡尔维诺
据乔治·H·达尔文先生所说,从前月亮曾经离地球很近。是海潮一点一点把它推向远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潮使地球渐渐失去了自身的能量。
“我知道,”老QFWFQ喊道。“你们都无法记得,可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时月亮就在我们头顶上,其大无比:望月时,月光如昼,那是一种奶油色的光,巨大的月球似乎要把我们压倒碾碎。新月时,它在空中滚动着,恰似风持着的一把黑伞。那蛾眉月的尖垂得那么低,好像要穿透礁石让月亮抛锚停泊。那时候,什么都跟现在不同:由于离太阳的距离不同,运行轨道、倾斜角度都不同于今日。地球和月亮紧挨着,不难想象,这两个大家伙怎么也找不出不互为对方阴影的办法,结果随时都会发生月食。”
你问运行轨道吗?椭圆形的,当然是椭圆形的。一阵子压在我们头顶上,一阵子又旋转着飞开。而海潮呢,月亮压低时就涨潮,谁也拦不住。有些满月之夜,天低低的,潮高高的,月亮之差一丁点就要被海水浸泡湿了,顶多也就差几米吧。难道我们就没有想过到月亮上去吗?哪能呢!只需划着小船到月亮下面,支上一架木梯就能爬上月亮。
月亮离地球最近的那一点是金礁湾。我们划着舢板,就是一种圆身平底的软木小船,到达那个海域。船上的人还不少,有我,武贺德船长和他的妻子,我的表弟聋子,有时还有小希恩息,她那也就是十二岁的样子。那几夜,海面极其平静,银光闪闪,如同一池水银。那些经受不住月球引力的小蟹、墨斗鱼、透明的海带、小珊瑚等,跃出海面,升空落到月亮上,吊挂在那抹了灰浆似的月亮表面上;还有的小东西悬浮在半空中,成为一群发光的流体,我们不断用芭蕉叶扑打着驱赶它们。
我们的工作是这样进行的:我们在船上带了一架木梯,一个人扶着梯子,另一个则爬上去,还有人划浆,把船划到月下,所以需要几个人的配合(这是几个主要人物)。爬在梯子顶部的人在小船靠近月亮时吓得大叫:“快停住!快停住!月亮要撞破我的头了!”那种感受真是难以言表:月球这庞然大物,表面上满是尖尖的突起和深深的凹裂,好像就要压到自己身上。现在肯定会不同了,而那时的月亮,确切讲是那时月亮的肚子,就是离地球最近的、几乎要擦边相碰的那部分,表面覆盖着一层尖头鳞片。那样子很像一条鱼的腹部,连那种味道都很相似。在我印象里,若说它不像是鱼,是因为鱼是软的,而月亮更像熏鲑鱼。
其实,站在梯子顶部最高一层横栏上平衡直立,只要伸出胳膊,正好可以够到月亮。我们原先的估计是正确的(当时我们还没有怀疑到月球会渐渐远离地球而去)。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上手登月。我选择一块稳固的鳞片(我们这一组五六个人都要依次上去),先用一只手抓紧它,另外一只手也抓住它,这时立刻感到脚下的梯子和船都逃掉了,而月亮的移动则使我得以摆脱地球的引力。是的,月亮有一种撕扯你的力量,当你从地球向月球过渡时会感到这种力量。你必须迅速抓住鳞片,像翻跟头一样,纵身一蹿,两脚就落到月亮上了。从地球上看,你是头朝下倒挂着的,可你自己却是和平时一样正常站立着,唯一奇特的是眼前看到的是一汪海水波光闪闪,小船上的伙伴们都手足倒置,象是葡萄串倒挂着。
在这种登月的跳跃中表现得最超群出众的就是我的聋子表弟。他粗糙的双手一触到月球(他总是第一个爬上梯子),就立刻变得非常柔软、特别准确。他总能一下子就找到最理想的登月点,甚至双手一按就全身妥帖得附着到这个地球卫星上。有一度,我甚至觉得当他伸出双手时,月亮就像他迎面而来做接应。
他从月亮返回地球时也同非常灵巧机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跳高:伸开双臂,尽最大努力往高跳(这是从月亮上讲,如果从地球上看,那样子就更像跳水,上臂向后张开,一个猛子扎下来),总之,跟在地球上跳高一模一样,因为月亮上没有什么能支撑梯子。而我的表弟可不是双臂前伸纵深一跃,他像要翻跟头一样,低头蜷身,靠手撑月面的反弹力腾空而起。我们从船上看他在空中翻跳起来,真像要用双手擎起月亮这个巨球。当他双手用力撑月面时,整个月球都在颤动,直到他落到我们上方,大家才能抓住他的踝骨,把他拉回到船上。
现在,你们会问我们去月亮上究竟要干什么,我这就解释给你们听。我们是去取奶的,用的是一把大勺和一个大木桶。月乳是很浓的,像是一种凝乳。这种月乳是当月球掠过地球上的草原、森林和沼泽地时,受月球吸引而飞到月亮上的那些东西在鳞片之间发酵而成的,其要成分有植物汁、蝌蚪、沥青、兵豆、蜂蜜、淀粉晶体、鲟鱼子、苔藓、花粉、凝胶质、小虫、树脂、胡椒、矿物盐、燃料等。只要将勺子伸进鳞片之间,就能伸出满满一勺这种珍奇的乳液。当然,它不是纯净的,含有不少沉渣。在发酵过程中并非所有物质都能溶解,有些东西还直挺挺地混在乳浆中:指甲、钉子、海马、榛子、花梗、陶瓷碎片、鱼钩,偶尔还有梳子。这种乳浆在盛上来后还要撇去皮,再过一遍滤勺。做到这些都不算困难,难点在于如何把它送回地球上。我们是如此操作的:每盛上一勺,我们就双手握把,用力将它像发弹射弹似的甩向地球。只要投掷力够大,这一勺乳浆就能被甩到海面上。一旦到了海面,它会浮在水面,把它捞到船上就很容易了。在这种投掷运动中,又是我的聋子表弟大显身手。他很有臂力,有极善瞄准,能一下子把乳浆甩到船上人端着的木盆里。而我则屡遭失败,往往因为无法战胜月亮的引力,投出去的一勺乳浆又回落到自己头上。
我的聋子表弟超群出众的表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