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历史小说] 大唐小郎中 作者:沐轶(起点vip2012.2.4完结)





颐悄芰粝吕戳耍吹牡刂魅梦颐腔厝ブ值兀颐敲淮鹩Γ拖胱疟ǘ鳎岳茨忝羌业枳饬恕N乙患胰冢液臀伊礁龆樱际亲忱土Γ梢缘枳馐迥丁?br />
    “我们家有五个壮劳力呢,佃租二十亩”旁边一个年轻男子一脸感激道:“我们家就是靠你们药铺施舍的药粥才活下来的,这恩情得报答”

    “还有我我们也是,我家佃租六亩。”另一个小伙子拱手道,“我们也是吃你们的药粥才留下性命的。”

    “还有我们一家呢,我家十亩”

    “我家租四亩”

    ……

    这些人都嚷嚷着要报恩,佃租左家田地。左少阳又是高兴又是担忧,有人佃租种地,就不用担心了,可是,现在那么多人要佃租,到底佃租给谁,其中是否有骗取佃租文契骗粮食的?还一时真不好确定,难怪二老着急。忙对老爹左贵道:“要不,去把姐夫叫来吧,他不是衙门钱谷书吏嘛,应该知道怎么办。”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左贵喜道:“对对快去。”

    苗佩兰上次送粮食去过茴香家,马上道:“我去”说罢飞奔而去。

    左少阳家上次贴出告示招租的时候,乔老爷家的四十亩还没有给,所以对外只招租一百三十亩。正好,李家四兄弟要租二十亩,自己本来准备用现代农业知识跟苗佩兰一起种五十亩的,现在有人佃租了,就不用种那么多,因为还有十亩的荒坡要种植药材,这也需要耕种的,所以决定一百三十亩对外招租,剩下四十亩中二十亩租给李家兄弟,另外二十亩自己和苗佩兰用新法耕种,再加一个没开垦的荒坡,有得苗佩兰忙的。

    所以,左少阳高声对众人道:“诸位相亲,多谢你们来帮佃租我们家的地,不过,我们家对外招租的田地只有一百三十亩,可能不够在场所有人佃租的,我只能从中选择一些人了,选不上的,只能说声抱歉。”

    最先说话那老者道:“没事的,左楷模,合州地多人少,只要肯种地,没有佃租不到地的,大家都来你们家这,只是想报个恩。你就尽管挑吧。不过我家三口壮劳力,十五亩田,那可得佃租给我,别的地主我也不想去了,你们家仁义,跟你们家种地心里舒畅”

    “是啊,你们心眼好就租你们家地了”另一个男子也跟着道。

    “对这地怎么种都是种,关键得选好东家,我们就认准你们家实诚心眼好了”

    “可不是嘛我也只认你们这个东家”

    ……

    左少阳高声道:“多谢诸位相亲,因为我们不懂种地的事情,但我姐夫是衙门钱谷书吏,姓侯,他等一会就来……”

    那中年人道:“县衙的侯钱谷啊,我认识”

    “你认识我姐夫?”

    “当然,他经常下到各村收田税的,谁不认识啊。”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

    左少阳大喜,见这些人说起姐夫侯普,都很亲切,看来姐夫在农民中人缘还不错。

    说着话,没过多久,侯普和茴香都赶来了。听说好多人来佃租田地,两人又惊又喜,现在佃户可是抢手货,别的地主都发愁哪里找佃户耕种田地,这边却发愁要求佃租的佃户太多,不知道该选哪一个,当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见到侯普来了,这些人知道他是来帮忙拿主意的,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说着。

    这些农户差不多都是合州城附近的农民,侯普果然与这些农户很熟。很快便从中确定了十五户原住家是田地附近村子的,家庭负担不重,人也实诚本份的壮劳力人家,佃租了这一百三十亩土地。当即签了文契,划定个租户佃租田地的四至。

    左少阳给李家兄弟和自己留得四十亩田是挨在一起的,这样好相互帮衬。

    剩下的人虽然没有租到地,但是,还是表达了对左家的感激之情,表示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一定不惜余力帮助。左贵一家忙施礼表示感谢。

    众人都散了之后,左家人都高兴极了,想不到一直头痛的事情,现在一举解决了

    左少阳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萧芸飞昨夜“说服”了欧阳刺史改变主意的缘故,一定的好好谢谢他。——到底他用什么方法让欧阳刺史一夜改变主意的呢?左少阳很好奇。

    苗佩兰已经跟左少阳有了终身之约,只是在他娶妻之后才过门,在表面上,两家又早就商定了,雇佣苗佩兰种地,雇佣她母亲照料病人的,所以他们一家吃喝都由左家负责。在两人心里已经是一家人了,所以苗佩兰没有在这上面再跟左少阳分生。

    李大壮一家跟左家签订了佃租文契,佃租了二十亩田地。李大娘年迈,又中风之后无力,已经不能耕种,梁氏就雇她在瞿家老宅看后花园大门,平时打扫后花园。管吃管住,一个月月钱三百文。李大娘一家很是高兴,又很感激,当即答应了,搬进了瞿家老宅居住,专门负责料理后花园。老宅前门依旧由龙婶负责。左贵夫妻住的西边小院,则有丫鬟小草负责。贵芝堂留守看门的,则是店伙计丁小三。

    苗佩兰的四个弟妹两个大的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左少阳跟瞿老太爷一商量,瞿老太爷决定在宅院里一个独立小院里开私塾,教这几个孩子念书。瞿老太爷是老学究,又是京官告退,这条街的街坊们听说他开私塾,不少人把孩子送来入学,瞿老太爷也乐得有个精神寄托,来者不拒,都收下了了,收的学费也可贴补家用。

正文 第309章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第309章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现在已经解除一人一斗粮食的禁令,也就没有必要将粮食存放在清风寺了。左少阳带着苗佩兰来到清风寺找智空方丈,取出了剩下的五十斗粮食。这些粮食果然还是隐藏在大佛的肚子里,却不知当初官军搜粮,为何没能发现,想必里面有机关,左少阳也不好多问。

    粮食运回去之后,左少阳又问萧芸飞在哪里。智空方丈笑而不答,只说让他自己按照萧芸飞的要求办就行了。左少阳只好又在寺庙前插了一根树枝。可萧芸飞却一直没有来见他。

    傍晚时分,赵三娘和对面杂货店蔡大叔来找左少阳他们告辞,现在售粮价格下降到一斗一千五百文了,虽然还是很高,但咬咬牙已经能暂时承受,他们下午已经排队买到了粮食,现在准备回家去,两人一再表示感谢,这才带着孱弱的孩子回去了。

    接着,桑小妹在黄芹的搀扶下,来找左少阳。

    这几天,由于饮食正常,另外特意给桑小妹加了人参熬的肉汤,又单独给她补鸭蛋吃,桑小妹已经大好,只是瘦得下巴颏尖尖的,脸颊深陷,让人看着心疼。

    桑小妹勉强一笑,道:“现在能买到粮食了,我们想搬回去住。”

    “家里还有钱吗?”左少阳问,“不许当东西,不许说谎”

    桑母在一旁叹了口气道:“左少爷,这两个月,你帮衬我们之前,家里有的钱都已经拿去买粮食了,早就花光了,除了小妹奶奶留给她的一小包首饰没有动之外,我的、你芹嫂子的,还有还有小妹自己的,早就换了粮食吃了。哪里还有钱买粮食啊。”

    桑母的话能信一成已经是高估了,所以左少阳没理她,对桑小妹道:“还是留下再住些天吧,等有人喝茶了再回去。”

    桑小妹勉力一笑:“你请我们是帮你开茶馆的,不是享福的,现在开门,可能还没什么人来,但是,不开门就不会有人来喝茶的。”

    “这话倒也对,那好吧。你们回去,我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每天给你们送吃的,直到茶馆有收入你们能买得起粮食为止。”

    桑母紧张地问道:“那我们呢?少爷,我是小妹的娘耶,能不能也给我们点吃的啊。”

    左少阳终于望向她:“不好意思,我说过了,你当初抢小妹的粮食,害得她差点死掉,我不会再照顾你,这几天本来是准备送你们一起出去逃难,现在不用逃难了,所以我依旧不会再照顾你。小妹是我请的掌柜,我要照顾她,但我没有义务照顾你。而且你对小妹这么狠毒,我也不想照顾你。你自己走吧伯父和桑大哥可以继续住在茶肆里,我也会给他们送吃的,但没有你的份,也不准你再住在我的茶肆里否则我就报官”

    桑母哭丧着脸福礼哀求:“少爷,求求你了,老身一大把年纪了,在外面风餐露宿,只怕活不长久啊,我知道错了,你就原谅我这一遭吧”

    桑小妹凄然跪下:“公子……”

    “你这是做什么”左少阳一把将她拉了起来,“有话起来说。”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她到底是我母亲,还请公子看在她年迈体衰的份上,饶过家母这一会,不敢祈求能供她饮食,只求能让她有个栖身之所,不至流落街头,否则,小妹于心不忍,寝食难安啊。”

    左少阳叹了口气:“好吧,难得你一片孝心,我让她住在茶肆里。我知道我不给她吃的,她也会想尽办法从你们那要吃的,所以,一并给了就是。”

    左少阳转身对桑母、桑老爹和桑娃子道:“从今天起,我雇你们当茶肆伙计,包吃住,伯父和桑大哥每月两百文,——至于你,”左少阳冷声对桑母道,“包吃住,但没有月薪,愿干就留下,不愿干就走人。”

    桑母三人都是喜出望外,连声答应愿意。

    左少阳又道:“我最后强调一次:谁再在我的茶肆里捣乱,我绝不容情,不仅解雇赶出去,还要报官追究责任这次我说到做到,谁求也没用”

    左少阳这话是瞧着桑母说的,桑母苦着脸道:“少爷,你放心,我们能活下来,都是托你的福,老身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你救了我们一家的命,还把茶肆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给了小妹和儿媳妇,算下来跟我们以前一样的,只是换个名而已,老身心里都记着的,以后一定会好好照看好茶肆的。”

    “那就好,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过一段时间后,收入好了,我或许会给你工钱。”

    “多谢少爷”

    桑小妹一家告辞走了。

    到现在,所有左家供养的人粮食全都有了着落,各自回家了,贵芝堂又恢复了平静。

    左家上次从官军那里额外领取了五十斗稻米种子,按六成比例打成大米,可以得三十斗。加上清风寺隐藏剩下的五十斗米面,还有大将军赠与的五十斗米面,左家现在总共有粮食一百三十斗。左家需要开支的人共十六个,包括左家、瞿家、苗家。可以维持最少四个月的。相信那时候粮价会比现在更便宜,再买一些粮食,就应该够吃到秋收了。

    傍晚时分,萧芸飞终于来了,两人又到清风寺后面的二层小楼吃饭喝酒。左少阳问了他是如何“说服”欧阳刺史改变主意的,萧芸飞只说了一句:“要让一个人改变主意,办法很多,至于我用了什么办法,这是小秘密,不能告诉你。将来有一天你或许会知道的。”

    左少阳无奈,只好不问了。

    这两天时间里,冯立和薛万彻的数万兵士齐上阵,使用各种兵刃,将合州所有没有整地的耕地全部进行了翻耕,并播下了种子。这给那些佃户来说是大好的消息,因为经历了两个月的饥荒之后,他们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身体都极度虚弱,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体力,在耕牛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也就无力承担翻耕如此重体力劳动,现在有了官兵帮忙翻耕播种,省了很多事,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恢复体力。所以包括李家兄弟在内的佃户们都很高兴。

    但是,合州本来就田多人少,战前就只有三成左右的田地有人耕种。这次大饥荒又死了近万人,其中不乏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极具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兵士们虽然把地都翻了,种子也播下去了,但除了左少阳家的地全部租佃出去之外,其余地主家的大部分的田地,都还是无人佃租耕种。而很多地主已经在这场饥荒中全家饿死,田地无人继承,又成了新的撂荒地。

    好在初唐时期水稻都是旱地直播,出苗之后才灌溉,在水稻出苗需要灌溉之前,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到时候老天爷能下一场大雨,帮着浇灌,那就省事了。

    左少阳家的良田全部佃租出去了,不用他们管,秋天等着收租就行了。他们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留下的二十亩地。

    冯立将军数万大军两天内完成了翻耕和播种,第三天,便开拔离开了合州。

    本来天翻地覆的合州,官军和被招安的叛军都离开之后,顿时冷冷清清的了。城里人流比以往少了很多。尽管朝廷卖粮了,也有良田可以租佃耕种,官军甚至帮忙进行了翻地,还一文不花把种子播下去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