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历史小说] 大唐小郎中 作者:沐轶(起点vip2012.2.4完结)
左少阳这几句马匹拍得左贵老爹很是受用,捋着胡须微笑:“这样,你来写这付联句好了!”
“我?”左少阳吓了一跳,他只是在小学的时候写过毛笔字,这书法简直没法看的。
“嗯,你想的你来写,为父看看你书法有点长劲没有。”左贵把手中毛笔递给了左少阳。
左少阳硬着头皮答应了,接过毛笔,轻轻在砚台上舔了舔笔尖,提着笔瞧着面前的桃木板,这可是母亲花钱买回来的,就这么两块,写坏了,可就没有了。自己这一落笔,可就没得挽回的。苦笑道:“爹,要不,我先在纸上写,写完之后您看可以,我再往桃符上写,行吗?”
左贵捋着胡须瞧了他一眼:“也行。”
左少阳忙取来一张包药的纸,放在长条案上,镇纸压住,悬腕提笔,一笔一划费力地写了起来。
刚写了两个字,耳边就听到左贵呵斥道:“行了!你写的什么玩意?鸡爪狗爬似的?你以前字虽然难看,却还不会如此糟糕,现在怎么回事?嗯?”
左少阳提着笔垂着头不敢接腔。
左贵一把抢过笔,冷哼了一声:“越学越没长劲!真是个没用的东西!”一边训斥着,一边提笔在桃木板上写下这副对子。把毛笔一搁,对左少阳冷声道:“还傻站在那做什么?瞧热闹吗?还不赶紧把桃符挂上?”
“哦。”左少阳架着板凳,把两个桃符挂在了大门两边,后退几步,看看方正,虽然作弊套用现代的对联,应付了老爹的考察,可这毛笔字又让左贵老爹大失所望,挨了一顿训斥,心想古代毛笔字那可是必修课,看来自己得眷把这一课补上。
正文 第50章 门第
他们爷俩在凑桃符对联的时候,梁氏在准备祭祖和年夜饭。她把三刀猪、牛、羊肉用白水煮了,分别摆在盘子里插上红筷子,放在供桌上,蒸了一锅黑面馍馍也放在供桌上,年夜饭的馍馍就不加桑白皮了。把年糕也摆上。完了之后,摆上红烛点燃,把纸钱三张一叠折好放在供桌前,又摆了三杯衅杯。在供桌旁边的凳子上放了一木盆的清水,供桌前摆了三个稻草蒲团。
准备好之后,一家人各自回房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袍出来,左贵手里还拿着一张祭祖祝文,领着妻儿,站在供桌的蒲团前,左贵在前,梁氏和左少阳在后分列左右。
左贵将手上的祝文放在蒲团前,回位站好,轻咳一声,道:“祭祖开始!”踱步走到供桌旁,把手伸进木盆,仔细清洗,完毕,甩掉手上水珠,走到供桌前,将三炷香拿起,凑到红烛上点燃,摔灭了,两手捧着,后退两步,站在供桌前,恭恭敬敬作揖,然后上步将香插在香炉里,青烟袅袅,屋里飘荡着好闻的香味。
左贵又端起供桌上的酒壶,把三个杯子都斟满了,端起一个来,双手捧着,朗声道:“请列祖列宗饮酒!”
说罢,杯子微斜,将杯中酒一条线洒在供桌前。然后将杯子放回原位,后退两步,拱手,转身回到蒲团后,掸了掸衣袍,朗声道:“跪!”领头跪在蒲团上,梁氏也跟着跪倒。
左少阳刚才就在想自己要不要跪倒磕头,在现代社会,他还没给人下个跪,到古代,这跪拜大礼就算不见皇上,平时民众生活也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这不就遇到了吗?虽然没有跪拜的习惯,可想着自己穿越过来,借用了人家左家儿子的身体复活,也就是左家的人了,祭奠左家先祖,那当然要跪拜的。所以,左少阳也跟着母亲跪倒。
左贵将蒲团前面的祝文拿了起来,清了清喉咙,朗声念道:“时维,贞观元年除夕,祭之良辰也,致祭孝男左贵,携孝媳梁氏,孝孙左忠,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醴时馐清酌,一切不典之仪,致修祭于故显考左公讳寿老大人及列祖列宗之灵前。泣以文曰:呜呼!……”
接下来,左贵摇头晃脑吟哦起祝文来,这祝文骈四俪六,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只是左少阳没听懂几句。也不知是老爹抄来的,还是自己个写的。
好容易吟哦完毕,左贵拖长声音道:“哀哉——,尚飨——,三叩首!”
一家人这才跟着左贵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祭完祖,梁氏从厨房端出矮矮的圆形餐桌,摆了三个板凳,将供桌上的黑面馍馍和年糕放在方桌上放餐桌上,又把供桌上的两杯酒拿下来也在餐桌上放好。这才将供桌上那三刀肉收进厨房,两刀收起来,把剩下那刀猪肉切成丝,下锅炒香,把一个大萝卜也切了丝,下锅炒熟,撒上葱花,起锅码在盘里断了出来,笑盈盈道:“你们爷俩这些天辛苦了,好好过个年,给你们炒了个下酒菜!”
左少阳从穿越过来就没闻到过肉香,此刻见了,禁不住咕咚咽了一声口水,尽管盘子里一多半都是萝卜,肉丝都找不到,还是提了筷子要去夹,梁氏爱怜地轻轻打了他手一下:“等等!你个小馋猫!你爹动了筷才能吃,没规矩!”
现代社会哪家还守这规矩呀,左少阳也从没这概念,所以老记不住,忙把筷子搁下,咕咚又咽了一声口水,瞧着左贵道:“爹!吃饭吧!”
“慌什么!”左贵瞅了他一眼,“你娘还没坐下了,——你都这么大了,啥时候才懂些规矩啊?”
“哦。”左少阳对梁氏道:“娘,你赶紧坐下吃啊。”
“你们先吃着,别等凉了不好吃!”梁氏把手在围裙上抹了抹,“我再给你们打个青菜汤!”
左少阳道:“我们等你,这年夜饭要一起吃的!”
左贵捋着胡须点点头:“嗯,这还差不多。去,给你列祖列宗上柱香吧!”
左少阳忙起身,来到供桌前,学着老爹左贵的样子,去了一炷香,在香烛上点燃,恭恭敬敬作揖,大声念叨道:“列祖列宗在上,希望你们来年能继续保佑爹娘福寿安康,保佑我们贵芝堂开门纳财,日子红红火火。”开药铺医馆是不能说保佑生意兴隆的,说发财就行了,这个规矩左少阳倒是知道。鞠躬之后,将香烛插好。
他还不想马上回餐桌,免得看见吃的咽口水,背着手细瞧供桌上一个个列着的牌位。又拿果仁汁喂小松鼠,逗它玩。直到听到母亲梁氏叫他吃饭了,这才回身走到矮矮的餐桌前坐在板凳上。
左贵举起一杯酒道:“来,为我们家来年一切顺心,喝一杯!”
“喝!”左少阳忙端了酒杯,瞧见母亲梁氏面前的没有酒,忙道:“爹,给娘也喝一杯吧?娘一年来忙里忙外的操心,也辛苦了。”
梁氏听着儿子这话,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忙吸了吸鼻子,道:“娘不会吃酒的!”
古人管喝酒叫吃酒,左少阳听着很有些新奇,只是自己却不习惯这么说。道:“娘,大过年的,不会喝也喝一点呗!”
左贵瞧了她一眼:“忠儿难得有这孝心,你就吃一杯好了。”
“就是!”左少阳跑道供桌前,把那祭祖空下的酒杯拿了过来,斟了一杯酒,放在梁氏面前,“娘,天冷,喝一杯暖暖身子解解乏!”
“哎!”梁氏答应了,端起酒杯。三人跟着左少阳一起向左贵致意,左贵和左少阳都是一口饮干,梁氏只浅浅咂了一汹。
左少阳道:“娘,你咋不喝干呢?这头一杯酒是我们家团圆酒,那是要喝干的,这才圆圆满满。”
梁氏乐了:“那好!娘吃了这杯酒!”端起酒杯,慢慢地饮干了,她很少喝酒,这一杯下去,喉咙火辣辣的,呛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左少阳赶紧拿起母亲碗上的筷子夹了一夹菜送到母亲嘴边:“娘,快!吃口菜压压酒!”
梁氏张嘴把菜吃了,不停咀嚼着,拿起围裙角抹了抹眼泪。
左贵呵呵乐了,瞪眼瞧着左少阳,道:“你这孩子,看把你娘灌的。”转头对梁氏道:“行了,斟一杯你自己慢慢喝!”
左少阳忙给母亲把酒杯斟满。吃了几夹菜,喝了几杯酒,感到有些熏熏然了,大着胆子问老爹左贵道:“爹,刚才我看牌位,又听你年祝文,好象爷爷叫左寿,是吗?”
“嗯!”左贵也有些熏了,端着酒杯抬眼望向牌位,“说起你爷爷,令人可惊可叹,我们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啊,早年间你太祖爷爷,曾当过辰州功曹!”
说起先祖荣耀,左贵脸上神采奕奕,咂了一口酒,扭头对左少阳道:“你可知道功曹是什么官?”
左少阳摇摇头。
“功曹是州刺史的主要佐官,正八品呢!是由朝廷吏部直接委任的哟!啧啧,在家乡说起来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记得为父小时候,在家乡那也是很荣光的!”
左少阳心想,正八品,都说七品县令,那正八品应该相当于副县级干部吧,大小也算个官了。难怪老爹弹起来眉飞色舞的。问道:“那后来呢?”
“唉!隋末大乱,群雄四起,你太祖爷爷这官也就当到了头,回乡之后郁郁而终。你爷爷也是寒窗苦读之人,本想考个功名的,只是连连战乱,哪里还有读书人的出路啊。因家道中落,你爷爷不得已改而从医。”
原来左家爷爷是半路出家的,不过古代很多这种情况,读书不成,改而学医,禁不住问道:“原来我们家也是书香门第啊,难怪刚才我看我们左家先祖的牌位,发现都有名有字,对了爹,我咋怎么没有字啊?”
正文 第51章 讨媳妇
古代成年男子的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姓、名、字,当然,还有一些有学问的,还取有号。比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姓名中的字是用来给外人称呼的,称呼对方字或者号,是一种尊重。一般成*人之后才取。
左贵听左少阳问起这件事,苦笑道:“唉,这件事怪为父,这些年药铺不景气,爹也没顾得上这些,好,既然你今天提起了,那就给你取个字好了。”
左少阳忙道:“我想到了一个字,不知道能不能用?”
“说来听听?”
“少阳经的‘少阳’!”
“少阳?嗯,少阳离太阳之表,又未入阳明之里,介乎半表半里之间,以此为字,倒也合乎中庸,也显不卑不亢之态。好,就用这做你的字好了!”
左少阳大喜,他引入这个话题,就是想把自己的名字在古代能用得上,一听老爹同意了,十分欣喜,举起酒杯道:“多谢父亲!我敬父亲一杯!”
“好!”左贵微笑举杯干了。
左少阳给左贵斟酒,接着刚才的话题问道:“爹,爷爷奶奶还在吗?”
“都死了,兵匪流寇血洗村子,全村都被杀光了,当时为父正好外出采购药材,侥幸逃得性命,——咦,这些以前都跟你说过啊,记不得了吗?”
关于爷爷的事情,姐姐茴香没跟左少阳说过,现代社会年轻人也很少问及爷爷一代人的事情,所以左少阳随口问了一句。见做左贵老爹奇怪地望着自己,有些心虚,讪讪道:“我……,我上次摔下山崖撞到了脑子之后,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
梁氏和左贵夫妻互视了一眼,都是面有忧色。
梁氏对左贵道:“要不,给忠儿找个媳妇成家吧?说不定成了亲,冲了喜,孩子的餐能好起来呢。”
“成家?”左贵轻叹一声道,“家徒四壁,哪来的钱说媒求亲啊?”
梁氏道:“听侯普说,年初的时候,朝廷下文说了,男子二十,女子十五,尚未婚配,家穷无钱自行聘娶的,由官府安排成亲。要不,去衙门给孩子登记一个?只是这是官府操办的婚配,是不管门户般配的,抽到谁就是谁,万一找了个比我们家更苦更穷的,那反倒害了忠儿了。”
唐太宗李世民逼老爹李渊退位,当了皇帝之后,眼看年年战乱,使全国人口锐减,劳动力奇缺,百姓十分穷苦,很多贫困家庭根本无力娶妻嫁女,而且女多于男,很多适龄女子由于家贫根本找不到婆家。唐太宗便下诏天下,由官府出面安排这些无钱聘娶家庭的成年男女配对,并由官府衙门出钱给双方按照简易程序的“六礼”进行婚配。程序上,是先由希望官府出钱帮着聘娶的人家到衙门登记,积攒一定人数后,由官府抽签配对,然后举办类似于现代集体婚礼的成亲仪式。李世民搞得这种由朝廷牵线搭桥主持婚配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佳话,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劳动力奇缺的问题。
左贵板着脸喝叱道:“你都想的啥主意?我们家用得着去衙门登记抽签找媳妇?
梁氏讪讪道:“那……,那也好过没有啊。”
“什么没有?等以后日子好了,正儿八经托媒给忠儿找个门当户对的,善良贤惠的,这才像样。——记住了,我们左家可是书香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