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7






主义对蒋介石的压力等等,加速了国民党的政治危机。在这种形势面前,蒋 

介石除了提出“和平谈判”试图喘息之外,别无良策。 

     国民党军队遭到惨败,蒋介石威信扫地。不得已,他在  1949年元旦发 

表了求和声明,说愿意和中国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办法。可是 

他又说:“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破坏,中华民国 

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证……则我个 

人更无复他求。”蒋介石是想在他统治的基础上求“和平”,然而,这是办 

不到了。 

     毛泽东写了新年贺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宣布解放军要渡过长江,解 

放战争要打到底。谈判也可以, 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声明,提出了谈判 

八项条件: (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 

 (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 

上地制度; (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 

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八项条件和蒋介石的愿望正好相反,蒋介石只好在21日宣布“引退”, 

不再当“总统”,而由李宗仁“代总统”。李宗仁和蒋介石有不一致的地方, 

他想通过谈判达到分江而治,阻止解放军南下。所以,他一上台就同意在八 

项条件基础上谈判,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办法。 

     蒋介石虽然不是“总统”了,可仍然是国民党的主席。他躲到老家奉化 

溪口,继续操纵南京政府,根本不把“李代总统”放在眼里。一次,李宗仁 

和政府要员们会晤商谈,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先后三次离席去接溪口打来的电 

话,接受蒋介石的指示,把李宗仁气得没办法。李宗仁派代表去北平谈判, 

蒋介石就派空军轰炸解放区,还下令各路军队必须作战到底,宣布要征兵200 

万,积极备战,弄得李宗仁左右为难,无法进行和平谈判。 

     尽管国民党谈判是假,求和备战是真,我党为了把假和平变成真和平, 

也认真、积极派出代表团和国民党谈判。我党参加谈判的首席代表是周恩来, 

代表为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国民党的首席代表是张治 

中,代表为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釗、刘裴、李蒸。 

     国共和平谈判从4月1日开始,经过了15天的往返切磋,双方代表团通 

过了《国内和平协定》,约定4月20日为签字日期。但是,南京是否同意签 

字,将取决于美国政府及蒋介石的态度。中国共产党首席代表周恩来表示, 

这个协定,充分表达了两个代表团的意愿,希望国民党当权派拿出诚意,在 

协定上签字,以亲如一家的精神搞好国共合作的伟大事业。可是由于国民党 

南京政府缺乏诚意,企图通过谈判争取时间,一面谈判,一面加速在长江两 

岸和江南部署兵力,企图和共产党再次较量。李宗仁认为共产党很快过江是 

不可能的事。白崇禧则认为共产党顶多只有60万军队过江,而这60万军队 

国民党是顶得住的。国民党首脑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溪口的蒋介石拒绝 

在协定上签字。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能够实现。在南京政府拒绝签字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于4月20日午夜,发起了渡江作战,仅以 

30分钟的时间,就摧毁了敌人吹嘘的长江“立体防线”,打过了长江。 

     为了进行渡江作战,在围困杜聿明集团期间,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在前线 

继续指挥作战,刘伯承和陈毅前往西柏坡党中央,领受渡江作战任务。 

     淮海战役胜利后,1949年1月中旬,我军开始休整。中原野战军在河南 


… Page 13…

休整,华东野战军在苏北、皖北等地休整。在休整期间,我中原野战军开始 

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该两野战军在休整后,参加 

渡江作战,仍由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继续指挥。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后,1949年3月5日,第二野战军从河南漯河、周 

口店等地出发,先头部队于3月28日到达长江以北的望江、安庆地区。第二 

野战军的指挥机关和后续部队,于4月5日以前,到达宿松、黄梅湖、安庆 

等地。第三野战军自3月2日开始,分路南下,于3月12日前后,到达江北 

无为、巢县、滁县、扬州、泰州等地。总前委从徐州移驻合肥。第二野战军 

司令部从商丘移驻桐城,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从贾汪移驻苏北白马庙。 

     我军到达长江北岸后,长江北岸有敌7个师的主力,守备着江北大小20 

余处桥头堡。为了有利于我军渡江准备工作顺利展开,我先头部队对江北桥 

头之敌,发动了一次清扫,至4月19日我军渡江作战开始前,江北沿江岔口 

的大小市镇,均被我军占领。 

     我两大野战军主力到达江北后,进行了三大准备工作。一是继续对广大 

指战员进行以形势教育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结合 

学习“新年献词”,对广大指战员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二是作 

好渡江的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主要是筹集船只,培训水手,了解长江水情 

和演练撑船划水技术。三是了解和侦察长江南岸的敌人的江防情况。发起渡 

江战役时,我军的准备基本就绪,对敌人的部署情况也基本摸清。 

     敌江防特点和兵力配置情况是:国民党守军把长江防线划分为两大战 

区,即湖口以西至宜昌段为一个战区,由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指挥,湖口以 

东至江阴段为一个战区,由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敌江防的意图是: 

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京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以浙赣闽为 

第二防线和第二战区,采取持久作战的方针。国民党于1月成立了京沪杭警 

备司令部,由汤恩伯统一指挥。在汤恩伯指挥之下,敌江防准备不但加快了, 

而且形成了一套深浅防御系统。到4月初,敌人的江防准备基本完成。敌人 

以为江防准备完成,可以和我军作战了,便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敌人的整个长江防线,重点防守地段,是汤恩伯指挥的湖口至江阴一线。 

武汉至宜昌地区,敌人也作为防守准备,但不像汤恩伯指挥的这个地段兵力 

集中和大兴土木。在汤恩伯战区里,把防守重点又集中在南京两侧。为了确 

保南京的安全,敌人在长江南京段的江北和江南地区,进行前进配备、直接 

配备和后退配备。这样使用兵力,是为了节节抵抗我军渡江和渡江后的追击。 

敌人兵力有限,战役纵深和战术纵深都很浅。在芜湖以西,战术纵深只有10 

余公里。南京两侧,是敌人的重点防守地段,战术纵深20公里至25公里。 

这个纵深也在我军大炮的射程之内。战役纵深达150公里至250公里的地区, 

也只相当于我军三天四天的行程。再往后,敌人只有一些杂牌部队和少量主 

力部队。敌人的沿江防御,并不是什么“固若金汤”。 

     汤恩伯集团所辖兵力相当于6个兵团,有18个军、52个师,还有7个 

空军大队和45艘兵舰、81艘战艇。空军配置在南京、上海和武汉。南京驻 

扎4个空军大队,一个独立中队,计有飞机161架。上海驻扎两个飞行大队, 

计有飞机86架。武汉驻扎一个飞行大队,计有飞机38架。海军舰队包括江 

防舰队和海防第二舰队,在长江南京两侧和吴淞口江面和海面上游弋。 

     为了保证一举突破长江天险,我总前委提出了一整套渡江作战计划。这 

个计划把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胜利渡江后,消灭当面敌人, 


… Page 14…

站稳脚跟,接应友邻登陆,迅速扩大和巩固阵地,向纵深推进;第二阶段, 

控制浙赣线,对敌包围,断敌退路;第三阶段,消灭被围之敌。对我军参战 

部队的具体作战任务,作了明确规定。总前委将两个野战军划分为西集团、 

中集团和东集团等三个作战集团。西集团辖第三兵团、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 

约 35万人,在湖口至棕阳镇之间渡江。中集团辖第七兵团、第九兵团,约 

30余万人,由谭震林组织指挥,在裕溪口至姚沟和姚沟至棕阳镇之间渡江。 

东集团辖第八兵团、第十兵团约35万人,由栗裕指挥,在南京东侧渡江作战。 

渡江后,和中集团协同作战,包围南京。第四野战军的先遣兵团约20万人, 

一部分进占白崇禧集团的防区,牵制九江方面的敌人,一部分进占孝感、黄 

陂等据点,造成夺取武汉的态势并准备在武汉东侧渡江。 

     4月20日午夜,21日凌晨发起渡江作战,我军在东至江阴西至湖口的沿 

江1000余里的江面上,对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我中集团首先发起进攻,一 

举突破敌军防线,我军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是率先冲过长江的第一位军 

长。紧接着我西集团和东集团也胜利渡过长江。4月23日,我各路大军作战 

部队渡江完毕,横渡长江的任务胜利完成。4月24日凌晨3点,我军占领南 

京总统府,国民党政府至此宣告垮台。 

     我东北野战军在取得平津战役胜利后即进行休整。3月下旬开始研究准 

备南下的进军和作战方案,并将东北野战军改为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奉 

党中央的指示,为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派出第十二兵团12万余 

人为先遣兵团,在兵团司令员肖劲光的指挥下南下,从3月23日起,轻装前 

进,摆着进攻武汉的架势,威胁和牵制武汉地区的白崇禧集团,给敌人造成 

我军要先夺取武汉的错觉,迫使武汉之敌不敢向东援助汤恩伯集团,也不敢 

对我渡江部队轻举妄动。同时还能麻痹汤恩伯集团,使敌两大军事集团彼此 

不相顾,达到分割、孤立敌人的目的。 

     4月24日,南京解放以后,我军渡江作战进入第二阶段,围歼逃敌。 

     我军占领南京以后,汤恩伯在势不可挡的溃败面前,被迫下命令全线撤 

退。各军撤逃时,马嘶人叫,乱成一团,溃不成军。 

     南京政府的撤退也乱作一团。4月22日,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白 

崇禧在杭州举行会议,决定总统府和行政院于4月23日撤到广州。代总统李 

宗仁于4月22日从杭州回到南京。在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就曾希望 

南京政府不要散了,在联合政府成立以前,总统府的牌子也不要摘下来,可 

以继续挂着,将来挂个什么牌子,可以研究。当我军要进军南京时,毛泽东 

主席再次希望李宗仁不要走,和我党合作共事,共商国家大计,我党是欢迎 

的。张治中也同李宗仁通电话,希望他在解放军入城时不要离去。如果觉得 

在南京不够安全,可以飞到北平,共产党将竭诚欢迎。可是,李宗仁听不进 

去,23日晨,坐飞机离开了南京。 

     敌人从南京和南京地区撤逃时,分成了两股,一股向西南,逃往皖南、 

浙西;一股逃往上海。鉴于敌人的遁逃方向,我第二野战军的3个兵团切断 

敌人西逃退路,割断汤恩伯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的联系。第三野战军的东集团 

和中集团,分别从东西两个不同方向,对敌实行夹击,力求把敌人合围在广 

德以北、溧阳以南、吴兴以西的地区消灭。4月24日,追击战开始,至4月 

28日,将敌追上,4月29日,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小部分逃散。还有一部分 

逃往上海。至5月7日,京沪杭三角地区,相继被解放,我第三野战军随即 

进军上海西北近郊。 


… Page 15…

     与此同时,我第二野战军的3个兵团,过江以后,对敌展开了千里追击。 

至5月14日,各兵团到达了浙赣线。3个兵团切断了上海之敌向华南逃跑的 

陆上通道,使上海之敌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我第二野战军一方面准备协同 

第三野战军解放上海,一方面在此开始战备休整。 

     在第三野战军逼近上海、第二野战军切断浙赣线之后,上海成为国民党 

政府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在这里,不仅集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维系其统 

治的各种特务机构,也集中了蒋家王朝的巨额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