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印度王公们对他们和我们所签订的条约的忠贞不渝,以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官兵们的无比英勇,都将永垂青史。在印度的英国政府曾为建立一支庞大的印度陆军不遗余力,但是,印度的两个大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不是积极反对就是袖手旁观。尽管如此,自愿参军的印度人还是有二百五十万人左右;到1942年时,一支一百万人的印度陆军已经成立了,而且每月自愿前来参军的有五万人之多。虽然这个庞大的印度陆军计划,就当时的世界大战而言是错误的,但是,印度人民对它的响应却正如同印度士兵的表现一样,在我们的印度帝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最后一页。
※ ※ ※
当日本在亚洲向西推进时,印度的形势也随着恶化到令人惴惴不安的程度。珍珠港事件的消息使我们惊惶失措。香港的失守使我们的威信降低。印度次大陆的安全现在直接受到威胁。日本海军似乎可以无阻地自由进入孟加拉湾。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第一次遭到了一个亚洲强国大规模入侵的威胁。于是,印度政界潜伏着的紧张局势开始显现出来了。不过一小撮由苏巴斯·鲍斯领导的极端主义分子竟直接参与颠覆政府的活动,并且期望轴心国取得胜利。但是,热忱地拥护甘地的那一批观点明确的有力人士,却认为印度应该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保持消极与中立的态度。随着日军的进展,这些悲观主义的论调传布开了。有人建议,如果印度摆脱了与英国的联系,那么,日本或许就可能不会有侵犯的动机了。印度的危险,可能只是由于它与英国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能一刀两断的话,印度就会有像爱尔兰那样的地位。这样,这些并非没有说服力的论点,就传播开了。
由于日本的威胁,国大党的态度变得更坏了。1942年2月,蒋介石大元帅夫妇访问印度,当时,这种情况显现得甚为清楚。他们访问的目的,在于唤起印度人的抗日情绪,并且强调打败日本,对亚洲全部,特别是对中国与印度的重要性。印度政党领袖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大元帅向英国施加压力,希图英国屈从于国大党的要求。
战时内阁不能同意,一个外国元首竟在英国皇家代表和印度的甘地与尼赫鲁先生之间,以公平的仲裁人的身分进行干预。因此,我向大元帅写道:
1942年2月12日
我们在内阁的人们认为,你所建议的对在瓦尔达的甘地先生的访问,可能与我们团结全印度以抵抗日本的愿望有所妨碍。这样也许可能会产生没有预期到的影响,即在团结是高于一切的时候,反而强调了部落间的分歧。因此,我冒昧地希望阁下,请不要迫使问题与总督和英王的意愿背道而驰。
我满怀希望地期待,英国、印度和其他大英帝国的军队,与长期首当其冲地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的中国军队间的合作日益加强。
大元帅终于顺从了我们的意愿,而且,由于总督机智的协助,这种不合时宜的访问没有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而过去了。
※ ※ ※
2月15日新加坡投降。印度的政界与报界反映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有增无减的争端。为了希望建立某种联合阵线,某些国大党领袖提出要求承认印度的主权地位,以及成立一个全印国民政府的提议。内阁对这些问题曾仔细地加以审议,因此,印度事务部与总督之间照例有大批文件往来。
我给总督一份私人电文,其中说明自己对印度自治政府的观点。对于这件事我自然是有关系的。几乎我的全部同僚们都感到,在战后必须以极隆重的方式给印度人民以自治领地位。
首相致印度总督 1942年2月16日
我本人的意见认为,应当要求印度各界——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和贱民等等——把他们最优秀的领导人物提供给上述机构。但是,此间人士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选举基本原则的提案,结果可能会把整个议会交给了国大党决策人手中。这是与我的愿望大相径庭的。
由各个大的公众团体与种族自己推出第一流领袖加入议会,这个方法,无论在当时或是以后,都是我应该遵循的,因为,这样可以免去只与党派的政客们打交道。
2月25日,我组织了一些部长们去研究印度的逐日情况,并对战时内阁提出意见。出席的每一位部长都具有直接在印度获得的知识,主持会议的艾德礼先生和大法官西蒙勋爵都曾经是1930年西蒙调查团的成员。斯塔福德·克里普斯勋爵,精通印度政情,并且与甘地和尼赫鲁先生交情深厚。枢密院院长约翰·安德森勋爵,曾任孟加拉省省长五年。国防大臣詹姆士·格里格爵士,曾经担任总督府执行委员会经济委员。印度事务大臣艾默里先生是委员会中唯一的保守党成员。其余皆为工党、自由党或无党无派人士。我保留在必要时参加的权利。该委员会的观点通常与我的一致,因此,我从未有必要参加他们的会议。战时内阁对委员会完全信任,并且大部分采纳它的建议。我们在这样顺利的情况下去制订解决困难的决策。尽管如此,我还是同战时内阁以外的非内阁大臣商议。
首相致爱德华·布里奇斯爵士 1942年2月28日
战时内阁将在星期二中午对印度问题进行讨论。此后,由于采取的决定的严重性,必须与全体非内阁大臣商讨,可能还要全体各部次官参加。此外,由于帝国的权利明显地受到影响,必须尽早取得国王的同意。你应该立即将这件事情通知印度委员会。
我对草案具有良好的印象,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冒分裂的危险。我必须了解大多数人的反应,而不仅仅是目前少数人的反应。
※ ※ ※
由于日本在亚洲的进攻向西扩展,美国对印度事务显出直接的日益增加的兴趣。美国人对世界大战战略问题的关心使他们接触到一些政治问题,而在这一方面,他们尽管主张强硬,却是毫无经验。在珍珠港事件以前,印度被视为大英帝国的一个可悲的“样板”,不过也是英国独有的负担。现在日本向它的边境推进,美国政府开始对印度问题表示意见,并且提供忠告。在只有一个种族的国家中,对于肤色问题一向采取宽大及高尚的见解。同样,没有海外殖民地或属地的国家,对拥有这些土地的国家的事务,是会产生极其高尚而又超然的情绪的。
1941年11月,当我访问华盛顿的时候,总统按照一贯的美国方针,第一次与我讨论了印度问题。我的反应极为强烈,这样他再也不在口头上提及此事。后来,在1942年2月底,他训令艾夫里尔·哈里曼试探我对英国政府与印度政治领袖之间获得和解有无可能。我告诉哈里曼,我正准备向总统去电。该电于3月4日发出。
前海军人员致罗斯福总统 1942年3月4日
我们认真地在考虑,是否应当在这危急的关头宣布在战后给以自治领的地位,如果有所要求的话,应该包括退出英联邦之权利在内。我们无论如何,绝不能与穆斯林破裂,因为它代表着一亿人民,而且是在当前战斗中我们必须依赖的陆军主要来源。同时我们还须考虑到对三四千万贱民的责任,以及我们和各王公土邦的条约,他们的人数约八千万。当然我们不希望在入侵的前夕将印度推到混乱的深渊中去。
美国对印度教徒的态度极为熟悉。我认为应该让他们了解穆斯林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同日我把来自印度方面的关于印度形势的全部报告送给了总统。从下面的摘录可以看出要点。第一件是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先生的。
由少数人召开的萨普鲁会议①,根本没有任何追随者,它为国大党充当探子与巡逻队。这个会议提出了一些靠不住的、巧妙的、因而是容易使人上当的建议。如果英国陷入为它而设的陷阱,穆斯林印度将被牺牲,随之而来的将是最不幸的结果,特别在战争努力方面。萨普鲁建议实际上就是把所有的权力转入印度教徒的全印度政府手中,这样一来,实质上是对具有深远影响的宪法问题立刻作出决定,而这是违反英国政府在1940年8月8日的宣言中给予穆斯林及其他少数派的保证的。该宣言保证在未经穆斯林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对宪法作暂时性或决定性的修改,而且,也将不强迫穆斯林顺从于一个不能接受的政府。萨普鲁的建议将以印度成为单一国家为基础,提出重要的改动,因此使穆斯林对巴基斯坦的坚决要求遭到损害。穆斯林的情绪极其惶恐不安,于是,紧张的局势形成了。他们请求英国政府,在打算对宪法有任何重大改动时,如果英王陛下政府愿意得到自由平等的穆斯林伙伴的话,就宣布接受巴基斯坦计划。
①特志·巴哈杜尔·萨普鲁爵士为了一个称之为无党派会议的团体的利益,提出成立临时政府的建议。那些发言人完全忽略了两个民族——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主张,因而立即遭到穆斯林联盟的拒绝。
“巴基斯坦”意味着穆斯林将有分开的领土和政府,其结果就是印度的分割,这个巨大的演变现在终于完成,它的代价是将近五十万人的生命及上千万人的迁徙。这种变化在入侵的危险已经迫近的战争时期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第二个报告来自菲罗兹汗·努恩爵士。他是总督府执行委员会的一位穆斯林成员。他反复地用令人信服的措辞,反对真纳先生所极力主张的印度教徒解决方法。他总结道:
我认为我有责任提醒英王陛下政府注意,如果他们屈从于印度国内的反英分子的威吓,从而违背先前的保证,印度将面临极大的危险。大英帝国一再声称,它所信任的是全印度人民,而不仅仅是国大党;而这样的做法,则是自食其言。
我希望陛下政府坚持保护全体印度人民利益的义务,不为外来的对大英联邦持有异见的压力所动摇。
第三个报告来自印度事务大臣的军事顾问,其中有下列关于印度陆军的情报:
印度陆军所招募的各个阶层,不可能从地理上按省界划分。大量的伊斯兰教徒来自西北边省及旁遮普,但是拉杰普塔纳、中央省、联合省、比哈尔、马德拉斯等地也都各有贡献。除锡克人外,大部分尚武的印度人(多格拉人、查特人)来自旁遮普。来自国外尼泊尔的廓尔喀人,是一个大的独立成分。每一阶层的特有反映,不到知道宣言公布后其受普遍欢迎程度,是不能作出估计的,然而,当前对陆军的一般影响则是能够预料到的。
印度士兵皆为自愿的雇佣兵〔他们也可以称之为志愿兵〕。他们是为薪金与赡养家属而战,同时也期望得到奖励、感激、恤金与可能的授与土地,不过最重要的是某些成员富有尚武精神的传统,对他们的职业引以为荣,其中的领导骨干对英国军官个人忠诚,也普遍地忠于英王。关于他们参加服役的条件或权威方面的任何根本改变的迹象,不论是影响到他们的物质利益,还是影响到他们作为大英帝国士兵信念,势必会立刻产生不安的影响。
3月7日我再次致电罗斯福总统:
前海军人员致罗斯福总统 1942年3月7日
遵照让你经常知道我方对印度政策的诺言,现在我寄给你旁遮普省长的一封来电。这当然不是对这个问题的唯一意见。不过,正当敌人迫近国门,而旁遮普人又在防卫印度的全部战斗部队中提供了一半的力量,这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我们仍旧坚持寻求某些折中而又鼓舞人心的办法。不过,我必须小心行事,以免在这个形势日紧的时节,使英国政界造成混乱。
省长写道:
立即宣布印度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得到与大英帝国脱离的权利,就对旁遮普的影响而言,我的看法如下:属于多数的穆斯林负责人士坚决认为,在没有拟订出穆斯林印度的宪法以前,英国必须继续支撑大局。他们已经怀疑到印度教徒的亲日倾向,按照预定的方针制定的宪法将把权力交到印度教徒手中,这必然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因此,他们将对把印度作为整体的保卫工作不发生兴趣,而会在其他地方找寻结盟者。
穆斯林与锡克人的关系已经很坏,上述原因会使这种不和的关系变成空前未有的酷烈形势。各族将会希望留住自己的青年人保卫他们自身利益,这将使招募新兵受到严重影响。骚动将不可能避免,目前已经减少了人员的保安部队可能更不够了。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