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圈中,许多地点已被切断了。但是当主力舰队一旦穿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它们的目的地就比较明显了。然而即使到这时,德国人似乎还以为盟军这支远征队可能是想在意大利登陆或是增援马耳他岛。意大利的总参谋长卡瓦洛罗元帅在他的日记中记下了戈林与凯塞林在电话里的如下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他偶然听到的。
戈林:根据我们的估计,这支船队在未来四十到五十小时内将驶入我们空军的航程之内,因此必须作好一切准备。
凯塞林:元帅先生,如果有一支船队企图在非洲壁陆呢?
戈林:我看它们不是企图在科西嘉岛或撒丁岛登陆,就是企图在德尔纳或的黎波里登陆。
凯塞林:恐怕在北非一个港口登陆的可能性要更大一点。
戈林:不错,不过不会在法属的港口登陆。
凯塞林:只要这支船队穿过西西里海峡,我就有时间对付它了。
戈林:如果它不开往撒丁岛,它就必然会穿过西西里海峡,因为意大利人没有在那里的海面布下水雷,应当对意大利人指出这一点。
直至11月7日午夜,德国当局和维希之间才有了正式接触。设在威斯巴登的德国停战委员会的负责人于该晚召见了驻在该委员会的一名法国军官,通知他说,目前已驶入地中海的庞大的盟军船队的目的地很可能是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德国人对维希方面表示愿意提供军事援助。
※ ※ ※
11月8日凌晨,关于盟军逼近北非的报告不断传到维希。德国驻维希的政治代表打电话给住在维希附近的赖伐尔,将他从梦中唤醒,再次向他表示,如果盟军在北非大举登陆,德国愿意提供军事援助。赖伐尔慌忙赶到内阁。早晨四时,美国临时代办平克尼·塔克先生带着总统的那封信件到达了贝当元帅的办公室。赖伐尔已控制了一切。他召集了他的亲信,拟好了一封拒绝而充满敌意的复信,以便贝当在上午签字。一小时以后,维希海军部通知在阿尔及尔的达尔朗说,德国人愿意提供空军援助来抵抗盟军的登陆。达尔朗在答复中建议从西西里和撒丁岛起飞的德国空军轰炸盟军运输船只。
直到早晨七时,他们才唤醒了贝当元帅,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对赖伐尔所拟的致美国总统的复信毫无表示,甚至是毫无兴趣。他一面嘴里吹着一支打猎的曲子,一面毫无异议地在信稿上签了字。他在九时接见了平克尼·塔克先生,把复信交给了他。关于这次会见的情景,其说不一。据说贝当在把那封信交给塔克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轻轻拍了拍这位美国人的肩膀。这位年迈的元帅在那些日子里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虽然,维希政府依然妄想在盟国和德国人之间玩弄两面的手法,以便从中取利,但是这种幻想很快就破灭了。纳粹加强了压力,因此在同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维希政府便接受了德国人所提出的、从西西里和撒丁岛提供空军援助的建议。这种卑鄙的决定使得德国人得以迅速而断然地占领突尼斯各飞机场,这一行动使我们在战役中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在同日稍晚一些时候,维希政府又举行了一次内阁会议,通过了与美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
※ ※ ※
九日晚上,希特勒召赖伐尔去贝希特斯加登。赖伐尔于次日晨乘汽车出发,但是由于遇到大雾,直到10日晨才到达慕尼黑。因此,正当达尔朗在阿尔及尔和盟国谈判的时候,正当这个谈判的消息给在维希的那些仍然希望贝当元帅站到盟国这边来的为数很少的人带来一线希望的时候,赖伐尔正在途中。魏刚特意到维希来劝说贝当元帅不要向德国人屈服,海军部长奥凡海军上将也竭力劝阻贝当。他们甚至作到了使贝当同意,拟好一封致达尔朗的电报,同意达尔朗的行动。赖伐尔在慕尼黑获悉了在阿尔及尔和维希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以后,勃然大怒,他以辞职为要挟,迫使贝当元帅收回了那封给达尔朗的电报。
这天下午,赖伐尔谒见了希特勒。德国元首以对历史进行夸张的手法,对这位法国人追本溯源地大谈法德过去的关系。他还交给赖伐尔一份德意两国联合照会,要求法国同意轴心国部队在突尼斯登陆。当时齐亚诺也在场,据他说赖伐尔其状甚为可怜。他的话大概是可信的。11月11日清晨,阿贝茨唤醒了赖伐尔,通知他说德国元首已命令德军占领法国的自由区。同日,意军占领了尼斯和科西嘉。维希政府就此寿终正寝了。
※ ※ ※
德国人截获了达尔朗致维希政府的电报后,便对赖伐尔施加压力,要他逼迫贝当打电报到阿尔及尔,否定达尔朗所采取的行动。克拉克将军在发现达尔朗显然准备收回成命时,便逮捕了这个海军上将。但是贝当用海军专用密码发来的一封密电和德军继续开入法国的未沦陷区的消息,使得阿尔及尔局势恢复正常,也使该地有关人士心情好转。第二天,即11月11日,双方一致同意达尔朗应发出明确的指令,命令土伦舰队出海,并致电给法国驻突尼斯总督埃斯特瓦海军上将,要求他参加盟军。
※ ※ ※
埃斯特瓦海军上将是维希政府一名忠心耿耿的走卒。随着事态的急转直下,他的惶恐不安也与日俱增。由于他距离西西里和他东部边境上的敌军较近,因此他的处境比达尔朗或诺盖的处境还要糟。他的高级幕僚的优柔寡断也不下于他。
11月9日,德国空军部队就已占领在阿维纳的一处重要的飞机场。同日,德意部队开到突尼斯。当在的黎波里塔尼亚的轴心部队由东方开进突尼斯,而且,盟军部队也由西方直奔突尼斯的时候,埃斯特瓦心情沉重,举棋不定,但在形式上依然表示效忠维希政府。另一位法国将军巴雷最初对面临的问题——亲爱的读者,像这样的问题你们还没有碰到过——也是莫知所措,最后他带着大部分守军往西投奔吉罗将军去了。但是,在比塞大港却有三艘鱼雷艇和九艘潜艇向轴心国军投降了。
有一支法国舰队自1940年以来就一直被冻结在亚历山大港,在该地曾举行过谈判,但没有结果。该舰队的司令戈德弗鲁瓦海军上将对维希政府忠贞不渝,不承认达尔朗海军上将的权力。他认为盟军只有先征服突尼斯,然后才有资格宣称他们有能力解放法国。因此在我方占领突尼斯以前,他的舰只一直就在那里闲置着。
在达喀尔,维希总督布瓦松接受了达尔朗在11月23日
所发布的停止抵抗的命令,但是驻在该地的法国海军部队却拒绝参加盟军。直到我军征服整个北非后,“黎歇留”号战列舰,还有和它在一起的三艘巡洋舰,才参加我方。
※ ※ ※
安德森将军在阿尔及尔登陆成功后,便立即根据原计划,接管了美国赖德将军的指挥权。他派第三十六步兵旅由海路攻打布日伊,该旅于11月11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该城;有一营人并于次日进抵季杰利机场。11月12日,两连英国伞兵在来自海上的突击队支援之下,在布奈降落。16日,其他伞兵降落在苏克阿尔巴机场,他们由该地向贝雅挺进,再向前便遇到了德军的阵地。第三十六旅由公路急速向前,进入突尼斯境内,于11月17日在阿比奥德山与德军遭遇。同时,美军伞兵在15日也降落于尤克斯盐沼,在两天后抵达加弗沙。
我军通过这些神速的、如入无人之境的行动,占领了阿尔及利亚东部各处机场。这些机场是支援地面部队所必须的,因为直布罗陀这时已远在八百哩外,再也无法掩护我们的地面部队了。进展如此神速,说明了我军的英勇大胆,但现在既已与敌军遭遇,进展就不得不缓慢下来。德军已迅速采取了对策。他们的首批部队于11月9日飞抵该地,原来准备用以增援隆美尔的两团伞兵和四营援军不久也力图阻止我军前进。继这些部队之后,敌军又投入了德军第十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意军的两个贝萨格利里营和意军苏配尔加步兵师的六个营。到了月底,在突尼斯的轴心国部队已达一万五千名,并拥有一百辆坦克、六十门野战炮和三十门防坦克炮。以突尼斯的良好机场为基地的轴心国俯冲轰炸机也开始进行骚扰活动。不过,我们业已减轻了俄军的负担。在11月一个月中,德军自东线撤走了四百架作战飞机,其中多半是远程轰炸机,以供地中海战区使用。德方在后一战区,现在所部署的空军兵力,占它的全部空军的四分之一,而在十八个月以前,只占十二分之
※ ※ ※
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在法国立即产生了后果。德国人早在1940年即已拟定了占领法国自由区的详细计划。这个计划的密码代号是“阿提拉”。关于这项计划的指令是希特勒于那年12月10日发出的。其目的原为对付魏刚在北非的任何敌对行动。每当法德之间的关系一紧张,便提出了执行“阿提拉”作战计划的问题。这一计划的主要目标在于完整无损地夺取停泊在土伦的法国舰队的主力。但是希特勒和雷德尔一直力求与维希合作,他们希望避免承担占领全部法国本土以后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但是盟军在北非的登陆,却使形势彻底改观。赖伐尔在贝希特斯加登对德国人所介绍的有关达尔朗在阿尔及尔和盟国谈判的情况,大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艾森豪威尔将军也和德国人一样,急于夺取法国舰队。其实和达尔朗谈判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因为维希的海陆军将领听命于他。德国人显然绝不甘心白白奉送,因此,当达尔朗致电维希和土伦,催促法国舰队出海驶向盟军控制下的港口时,德军也在兼程赶往地中海海岸。
维希海军部长奥凡海军上将原想助达尔朗一臂之力,但是鉴于赖伐尔的淫威和土伦的法国海军将领的态度,他爱莫能助。拉博德海军上将,是个对英国人恨之入骨的人。当他听到盟军登陆的消息时,他想出海攻击盟军的运输船队。他拒绝了达尔朗的号召起义的呼吁,当德军赶抵法国海军的这个基地的外围的时候,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在该港周围设立一自由区,由法军守卫。奥凡勉强同意了这项协议,并尽力在该港加强防御措施。但是德方在11月18日却要求法军全部自该区撤退,而该区又只能由海军来守卫,因此奥凡便于次日辞职。
德方这时计划对法国舰队进行突然袭击。11月27日开始突然行动。靠着少数几名军官——包括最后终于起义的拉博德——的勇敢和机智,全部法国舰队才得以自己凿沉。在港口沉没的七十三艘军舰中,包括一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七艘巡洋舰、二十九艘驱逐舰和鱼雷艇,还有十六艘潜艇。
※ ※ ※
“火炬”战役进攻阶段战果辉煌,实在是一次出色的作战行动。我方以不大的代价,攻占了阿尔及尔和卡萨布兰卡,这和达尔朗海军上将的干预有些关系。但我方未能大获全胜,这和突尼斯的法军将领犹疑不决有关。坎宁安海军上将在他的关于这些事件的报告中说:“我引为终身遗憾的是,在最初进攻布奈时未能采取更大胆的战略。敌方当时惊惶失措。我方却未能一鼓作气,力争全胜。”
第三十五章 达尔朗插曲
戴高乐将军的地位和自由法国——我于11月11日致罗斯福总统的电报——他于11月12日的复电——艾森豪威尔飞往阿尔及尔——北非和西非的法国人听从达尔朗的命令——英国国内的普遍不安——我于11月17日提醒总统——他的公开声明——史末资元帅从当地表示的观点——英国国内民情激昂——“达尔朗事件”——下院于12月10日举行的秘密会议——法国军人和文职官员的心理状态——“以贝当元帅的名义”——下院被说服了——达尔朗于12月24日被刺——悲惨的一生。
上章所述的一些事实,仅是简略地说明了在中东所发生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前后次序。虽然这些事件都是政治性的,它们却完全和部队或舰只的行动一样,都是这次战役的一部分。克拉克将军在和达尔朗打交道时,采取了唯一符合于这次战役主旨的办法,那就是尽力争取法国人的支持,避免在法军和盟军间发生流血冲突。他表现了大胆、机智和果断。艾森豪威尔身上则负有接受和支持克拉克所做事情的责任。这两位美国军官在一年前还都只是准将,他们行事时表现了高度的果敢和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