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在我国本土,我国将尽快进行“波利乐”计划,以便一旦德国在今年内出现明显的崩溃的迹象时,能发动类似“痛击”作战计划那样的军事行动,或者倾全力打回欧洲大陆。在太平洋方面,旨在攻占拉包尔与扫荡新几内亚的军事行动将继续进行,以便保持主动并牵制日本。至于以后是否将这一军事行动推进至特鲁克,将在本年年底决定。
“Q”海军上将与我对上述诸要点的意见完全一致。
2.在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讨论期间,美方代表曾表示担心一旦德国被击败后,我方会退出战争;在获悉此情况后,我认为要用明确的言辞来表示,此事不但与我国利益有关,且与我国的荣誉有关,英国议会与英国人民在击败德国后,将尽全力击败日本的决心是无庸置疑的。我认为这样表示是应当的。我还表示,我坚信战时内阁完全愿意就此问题与美国签订正式协定或条约。“Q”海军上将没有理会这个建议,他说他深信美国与英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是一心一德的。但他又说,如果可能的话,倒是应与俄国明确约定——必要的话,可以是秘密的——在一旦德国战败后,他们将参加对日作战。
3.在大原则上达成协议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将在以后十日内研究方式与方法。有大量的细节工作需要完成,因此我认为在未来这几天内他们应当一直在一起。无论如何,不出六个月,还必须举行一次同样性质的会议。马歇尔将军特别强调有此必要。
4.我在全体会议上提出,在适当时机,应由亚历山大担任艾森豪威尔的副总司令,因为我认为这是提出这个问题的好机会。马歇尔将军与金海军上将对此意见极为欢迎。空军司令这一难题正在积极考虑中,我深信将得到圆满解决。
5.马歇尔将军对坎宁安海军上将在盟国在北非的作战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深表钦佩,并要求将此意见列入正式记录,此事应让战时内阁知道。坎宁安领导海军的才能是杰出的,他的智慧与意见对艾森豪威尔将军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Q”海军上将也热烈赞扬了陆军元帅约翰·迪尔爵士。美方人士现在已把他看成是在军事方针上美方参谋长和英方参谋长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
6.我们正预备起草一项有关此次会议的情况的声明,以便在适当时机对记者发表。我们打算在此项声明内宣称,美国与大英帝国决心将战争毫不容情地进行到底,直至德日两国“无条件投降”为止,不知战时内阁对此有何意见,希能见告。文中不提意大利,是有意促使三国早日散伙。总统赞同这一作法,因为它将鼓舞我们在各国的朋友。
7.在会议结束时,还须起草一份致斯大林总理的声明。
我们认为在此项声明中应申述英美两国的共同意图,但不应带有任何允诺。
8.上述情况,系伊斯梅将军根据我的指示写成的,尽管它所描述的是会议目前的情况,并且,正如诸位阁员所知道的那样,是和我们的共同意愿完全符合的;但也必须承认,与英美两国所拥有的巨大的力量相比,我们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合在一起,其规模还是微不足道的,要是和俄国所作的巨大努力相比,就更藐小了。我觉得总统也会有同感,因为霍普金斯在昨天还向我谈过这件事,他说,“还可以,不过不够。”
尽管把我们在海空两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考虑在内,我仍然对此深有感触,在以后的会议期间,我们必须致力于使我们的打击更为沉重。
※ ※ ※
读者应当注意上列电文中的第六段,因为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使用了“无条件投降”这句话,而这件事曾引起了争论,这些争论在本书中还要出现,而且人们也还必然会长期争论不休。无论是在英国或美国,都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这句话拖长了战争,正中独裁者们要迫使德日两国人民和军队决一死战的下怀。我本人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在本书中将要谈到。由于我个人已经发现,我的记忆力在某些事情方面已出现了毛病,因此最好还是根据我的记录来如实地叙述。埃利奥特·罗斯福在他的书中声称,总统是在一次晚餐席上用了这句话的。据他说,我当时“想了一下,皱了皱眉,又想了一下,最后脸上泛出微笑,终于说‘这句话好极了’”,还说我那天晚上喝最后一杯酒时的祝词是“无条件投降”。我丝毫也不记得这些私人间的、非正式的交谈了,因为当时的谈话是随便而不拘形式的。但是,在我和总统的正式会谈中,无疑是一定会谈到这个问题的。不然怎么会有第六段呢。
战时内阁的记录表明,这个问题是在1月20日那天下午的战时内阁会议上提出的。会议所讨论的,似乎还不是“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而是是否应将意大利除外这一问题。因此战时内阁便在1月21日发出了下列电文,我当然马上就收到了。
副首相及外交大臣致首相
内阁一致认为,如将意大利除外,恐有不利,因为那样的话必然会在土耳其、巴尔干诸国以及其他各地引起疑虑。我们还认为这样做对意大利也并不会起什么么好作用。如果让他们知道大难即将临头,反倒更会使意大利的士气产生对我们有利的影响。
因此,毫无疑问,我的确曾将当时正在起草中的联合声明里的“无条件投降”这句话告诉过战时内阁,他们也绝未对此表示任何反对。正相反,他们只希望意大利不应排除于这范围之外。我并不记得,手头也没有任何记录可以表明,在我收到内阁的电文以后总统和我曾就此问题交换过意见,很可能这是因为事务繁忙,特别是吉罗与戴高乐的关系问题以及和这两个人会谈之故,所以我们两人没有再提及这一问题。
在此期间,我们的顾问和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正忙于起草正式联合声明。这是份字斟句酌、措词十分严谨的文件,是由总统和我两人审阅和批准的。大概是由于当时我不赞成将无条件投降适用于意大利,所以以后我才没有再向总统提起这个问题,总之,我们两人的确一致同意我们和我们的顾问们所拟定的公报。在这项声明里,并未提及“无条件投降”。这份声明曾呈交战时内阁批准,战时内阁就照这个样子批准了。
当我听到总统在1月2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要迫使所有敌国“无条件投降”时,我感到有点惊讶。我自然还以为双方一致同意的公报已代替了以前任何的交谈。伊斯梅将军也感到惊讶,因为他一直深知我的思路,并且在起草这项声明时,出席了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各次会议。我在继总统之后发表谈话时,当然支持他,而且同意他所说的话。在这种场合和这种时候,如果我们两人有一点分歧,即使是一时疏忽所致,也会破坏甚至危及两国的作战努力。对这件事,我无疑要同英国战时内阁共同负责。
但是总统对霍普金斯所说的下列这段话却是无可争辩的。
我们为了使这两位法国将领在一起费了那么大的劲,以至使我感到简直就像使格兰特和李①两人言归于好那样困难——后来,突然就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温斯顿和我都没有时间准备,我突然想起了人们把格兰特叫作“老牌无条件投降”的,于是我就知道我说过这话。②。
①格兰特,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总司令;李,南军总司令。——译者②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696页。
我认为,这段坦率的谈话,绝不会因为那句话出现在他所宣读的发言稿中而减弱其力量。
对战争的回忆也许还历历在目,但是在未经核对以前是绝对不可靠的,尤其是事件的先后。对于“无条件投降”这件事,我就显然多次发表过不确实的谈话,因为我当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还以为我所说的是真实的,并没有查看记录。记错了的还不止我一个,在1949年7月21日,贝文先生向下院作报告时说到,由于“无条件投降”政策,他在战后重建德国问题上遇到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他曾说,当时根本就没有人就此政策同他或战时内阁有磋商过。我当场就也和他一样不正确和坚信不疑地回答说,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是在卡萨布兰卡的记者招待会上,由总统那里听到的。等到我回家查了一下档案后,我才发现事实是如本书所述那样。
这使我想起了那位教授,在他临终时,他的忠心的弟子想听取他的遗教,他说,“引文要确实啊。”
※ ※ ※
使用“无条件投降”一词,虽在当时大受欢迎,但以后却一直被各种权威人士说成是英美战时政策的严重失策。关于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据说它拖长了战争,并使战后的恢复更为困难。我认为并非如此。1943年6月30日,我借着在伦敦市政厅发表演说的机会说:
我们这些同盟国,要求纳粹、法西斯以及日本的专制政权无条件投降。所谓无条件投降,就是说必须彻底粉碎它们的抵抗意志,它们必须完全听任我们的处理。这还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具有远见的措施,以保证不使世界因为它们的那些处心积虑的阴谋和凶暴的侵略,而再度陷于动荡,再度遭到破坏和再度被战火所烧毁。这并不意味着,也绝不可能意味着,我们将由于不人道的行为或仅是出于复仇狂而使我们的战无不胜的武器沾上了污点,或是我们不打算安排一个这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国人民都可以享受美国独立宣言把它们美好地称为“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罗斯福总统在1943年12月24日也说过:
同盟国无意奴役德国人民。我们希望他们能获得正常的机会,作为一名有用的、受尊敬的欧洲大家庭的成员,在和平中发展。但是我们坚决强调“受尊敬”一词,因为我们意欲彻底肃清他们身上的纳粹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还有他们是“优秀种族”这一可能引起一场大难的狂妄的想法。
不断有人力主宣布别的媾和条件,我一直反对这种主张,其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如果三个伟大的盟国坚持,而且舆论也会迫使它们坚持某些具体的投降条件的话,这些条件要远比“无条件投降”这一泛泛的名词更为德国国内的媾和运动所不能接受。我还记得,曾经数次试图起草能够使征服德国者解恨的媾和条件。在写出来后,它们是如此的骇人,并且,事实上也绝办不到,以至于如将它们公布,只会刺激德国人抵抗得更厉害。它们写出来实际上也只能成为废纸。
1944年1月14日,正当俄国人在德黑兰向我们表明了态度以后,我曾就此问题写了如下一份备忘录,送交内阁中的同僚。
所谓“无条件投降”,是意味着德国人绝对没有·权·利享受任何特殊待遇。例如,大西洋宪章就不能作为·权·利·问·题应用在德国人身上。反之,战胜国是否遵守人道与文明上的义务,则由它们自己决定。
问题在于,我们在目前是否应当提得更具体一点,我认为,恐怕应当先看一看德国实际将遭到什么样的命运,然后再断定公布更具体的投降条件是否会促使他们投降。
第一,他们将彻底被解除武装并全部剥夺重新武装的能力。
第二,他们将被禁止使用各类航空工具,无论是民用的还是军用的,还将被禁止学习飞行技术。
第三,大批被断定犯有暴行的人将被送交他们在那里犯过罪行的国家受审。斯大林总理在德黑兰曾经说过,他深信至少需要四百万德国人为他工作好多年,才能重建为德国人所破坏的家园。我深信俄国人将坚持要求大量的德国机械设备,以便绰绰有余地补偿被德国人所破坏的全部机械设备。很可能别的战胜国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鉴于大量的法、意、俄籍战俘和被拘留者所受到的严酷的待遇,这种要求似乎并不是不公正的。
第四,据我所知,英、美、苏三国政府已一致同意,德国将被断然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国家。东普鲁士和奥德河以东的德国领土将被永远割让,当地的居民将被迁走。普鲁士本身将被分割与缩小。必须将鲁尔和其他重要产煤产钢中心置于普鲁士控制之外。
第五,作为德国军队核心的总参谋部必须彻底解散,恐怕俄国人会要求将德军总参谋部的大量人员判处死刑和长期徒刑。我本人原希望公布一张名单,上列五十名到一百多名罪大恶极的坏蛋的名字,以便将大多数人民与将被盟国判处极刑的人区分开,并避免发生任何像大屠杀之类的事情。这势必会使普通的德国人感到放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