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的历史





顺械F鹆斯庑饔胛屡芍浯┱胍摺⒋榈菁虻奶厥馐姑H站锰斐ぃ庑飨玛菏场⑶谡竦纳碛昂陀枪敲竦难孕校钌畹赜跋炝丝芰摹K怨庑鞑艘恢址⒆阅谛牡木磁逯椋鲂男实劢斜浞ㄎ略硕?br />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等人上书都察院,要求变法图强,遭到以慈禧为首的“后党”的激烈反对。正当光绪皇帝与维新派人士积极推行变法的时候,西太后却紧锣密鼓指使手下心腹散布流言飞语,诬蔑光绪皇帝有损帝德,欲废黜光绪,另立新帝以便继续把持朝政。
  慈禧欲废光绪帝,依靠手中掌握的军政大权,开始逐步实现其阴谋。首先杖责光绪宠妃珍妃,接着下令封禁北京维新派阵地强学会,随后又暗中指使一些顽固守旧的官员不断上奏诋毁维新运动。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在慈禧等顽固派的进攻下,日趋艰难,而西方列强在甲午之战后看清了清政府外强中干的本性,正酝酿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内忧外患,寇连材整日愁眉不展,心急如焚,内心计划再向慈禧劝谏。在此之前,为慈禧太后的专横跋扈,他曾屡次劝谏过,虽遭慈禧呵斥然并未获罪。这次寇连材思谋良久,决心以死进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1896年3月23日)清晨,慈禧太后刚刚起床,寇连材就跪在慈禧面前,痛哭流涕地谏到:“老佛爷,眼下国家危难,几乎不可收拾。您不为祖宗的江山社稷着想,也应该为自己生前身后的名声、普天下的黎民百姓想想,不要难为皇上,让他施展抱负,早日富国强兵。”慈禧刚刚起床就遇到哭谏,立即火冒三丈,将他臭骂一通,轰出房去。
  寇连材见哭谏未能见效,决心上书冒死一谏。他请了几天假,回到家里与亲人诀别,并将他在宫中记下的日记交给弟弟,嘱其好好保存。回到宫里,他又将自己平时所有的积蓄都分给了小太监们,关好房门,挥笔疾书。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1896年3月28日),寇连材将自己的谏书呈给慈禧。谏书共列谏议十条,都是当时志士仁人敢怒不敢言的敏感问题。这十条主要内容是:请太后勿揽政权,归政皇上;请勿修圆明园幽禁皇上;皇上尚无子嗣,请择天下之贤者立为皇太子,效尧舜之事;同治帝无后嗣,要归咎于太后;太后不顾当时直隶省和京师遭受特大水灾,动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削弱了清廷的海军力量而招徕“倭衅”;太后不宜住在颐和园寻欢作乐;光绪帝不该被迫去玩牌赌博和吸鸦片,以免中太后所设圈套而被废除;应赎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宁可赔款,不可割地;不宜听直隶总督李鸿章和户部左侍郎张荫桓的话,以免上当受骗;应召还监察御史安维峻,不宜去掉忠直之臣而专用阿谀奉承的人。慈禧太后一看谏书,顿时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问:“大胆的奴才,你干预朝政,可知道祖宗的家法?”寇连材坦然回答:“知道。”西太后咬牙切齿地说:“内监言国事,按律当斩!”寇连材朗声对道:“国势危急,千丝万缕,迫在眉睫,愿舍身取义,冒死一谏,不然,就难以收拾了。”西太后看看谏书,又看看寇连材,忽然语气温和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你如实说出受何人指使,我饶你不死!”寇连材斩钉截铁地说:“未受任何人指使,全是我一人所为。”西太后立即问道:“好!既然是你一人所为,你可能背出来吗?”寇连材立刻一字不漏地背诵了一遍谏书。西太后才释去满腹狐疑,下令将寇连材关在内务府慎刑司,听候发落。




帝国英宦(9)



  两天后,慈禧召见内务大臣、工部尚书怀塔布,下谕旨将寇连材由内务府交刑部立即正法。怀塔布急忙为寇连材求情,权阉李莲英在一旁说:“寇连材私通宫外,泄露内宫的事,理应处斩。”慈禧点头称是,怀塔布无可奈何,只好照办。
  这天中午,寇连材临刑时,大义凛然、神色非常镇静。他整了整衣冠和襟领,朝宫殿拜了九拜,又遥向父母叩了头,说:“如此足以千古了。”然后从容就义。刑场上旁观者人山人海,群众都为寇连材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而唏嘘不已。
  寇连材就义后,光绪皇帝痛哭流涕,数日不思饮食。晚清变法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先生在其所著的《戊戌政变记》一书中,称赞寇连材为“义烈宦官”,并为其立传,附在“戊戌六君子”传之后。寇连材深处宫闱,位高禄优,能为国家大计置个人荣辱富贵于不顾而舍生取义,“义烈”二字确实当之无愧。后人为纪念这位清宫史上绝无仅有的太监,纷纷集资在京西百花山上营造寇连材公祠。每逢寇连材的忌辰,人们都要前去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