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 作者:益侯(起点vip2013.12.05完结)
“君侯,庞军师与贾军师、刘主簿他们已经等候多时了。是否要去看看。”
当先在营地门口,潘璋早早的便等候在此,这个身高年龄与自己相仿,并且从苦城之战就被曹信一举提拔的将领,除了急躁外,倒是处事方法特别的干净利落,为人也很忠义,这自然是后者看中的重点。
“好,我这就去。”曹信当下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营地内。
八十二营营地,得亏是帝都许昌,否则其他的城池还真就容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在城池外扎营训练,不过比邻着内城而建,也方便一些,至少很多时候往来搬运一些物资或者其他粮草不必走太多的路,而且更为安全。
即便是许昌附近不会有太多的危险,自从收复豫州后,基本上兖州、豫州范围内已经不会有向袁术之前那样危害到许昌的安危了。
“君侯,好像军中还来了一个人。”
“一个人?”走在军营的路上,听到潘璋突然这么说,曹信有些意外。
“好像是,还听说此人与庞军师有旧,故慕名来投,好像贾军师和刘主簿见了都对此人赞不绝口?”
“真有此事?”
脸上不禁猛地泛起一丝精芒来,曹信的步伐不经意间加快了几步,向着不远处的中军帐快步跑去……
在这个时候。
与庞统有旧的这个人?难道是……
第296章 废察举制(二)
诸葛亮,或许不是诸葛亮。
曹信原本以为,听到是庞统的旧友,那铁定就是诸葛孔明一人莫属,但回过神才记得,这个时候的孔明先生,应该还是未成年人,离出师还有一定的时间。
毕竟庞统比诸葛亮要大那么几岁,诸葛亮还没有到真正出道的年纪也算吻合,历史上貌似诸葛亮还是24岁出山的,而那一年离现在可还有七年的时间。
为什么曹信对这件事情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在那一年曹信也知道,一代鬼才郭奉孝病逝,但如今虽然郭嘉的身体时好时坏,可毕竟离死期还太远,不过或许有些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郭嘉的寿命,可要比周瑜的寿命要长一些。
然而这些都是题外话了,谁让提到诸葛亮就想起周瑜这个人。
“君侯来得正好,士元正好为你引荐一人。”
刚走入了中军帐,与贾诩、刘晔、庞统三人不同,一个高高瘦瘦的陌生身影,就站在了军帐角落,当即看到曹信进来,同时面容肃然,起身作揖。
“这位是?”曹信同样露出了笑意。
作为乱世如今的曹信,惜才爱才几乎成了前者的代名词,而很多人都知道,曹信这样地位的人,对于人才仍然是有莫大的渴望。
“哈哈哈哈,久闻君侯大名,早就听闻君侯面对敌军降将,依然吐哺忘履,今得见!真是在下三生之幸,颍川人姓石,名韬,拜见君侯。”
此人看似颇为稳重,举手投足间很有一种山间隐士的风范,而更重要的是,对方是个文士,而且还是曹信现阶段最缺乏的谋士力量。
虽然此刻曹信有贾诩、有庞统、更有刘晔,加上毛玠、刘翊、袁涣这些人,但手下八十二营可不是这六个人就能管得过来的,再加上曹信还有很多措施和未来的建设等等要与这些人商量,但更重要的是,自先前的南下寿春,三个月的时间让曹信深深感觉到谋士的重要性,而这一切的一切,如今自然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这也是为什么曹信会听到是庞统旧友的时候会那么高兴了。
不过这……
石韬?石韬又是何许人也?不能怪曹信历史没有补好,他也不是历史学家,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他不能把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记得。
可庞统的旧友,那就是诸葛亮的朋友了?那这石韬为什么自己就没听说过呢?
但显然曹信是不敢怠慢的,毕竟能和诸葛亮与庞统做朋友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更何况,石者,姬姓也,春秋卫国之后裔,泱泱大族,韬为略,亦为晦,又有弓剑之意,一般普通家庭不可能起得了这个名字,或许这个叫石韬的人还真是自己历史上忽略的一个人呢?
想来想去,曹信简单笑道:“不知先生,此来要投靠与我?可不知是否先生一人前来?”
石韬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到比庞统要年长,当即听到曹信这么说,却是意料之外的摇了摇头,并且说道:“我与一友共同前来,此人与在下同为颍川人士,只是我这一友性情颇为乖张,好仗剑而任侠,先求武后求文,倒是一方豪杰之士。”
曹信连忙惊讶起来,“哦?还有这样的一个人?”
却是军帐内、庞统当即接过了话茬,“此人名字就叫徐福,也是我的一位兄长……”说到这里当即又看了看石韬,问道:“既然徐福来了,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前来?拜见君侯?”(注:徐福,参看《魏略》。)
石韬道:“徐福兄常年游历天下,这一次也是与我在路中偶然相遇,只是徐福尚无意于仕途,一心要去看望母亲,故只有我一人前来。”
徐福?这人又是谁?他不是秦国时代,早就远渡重洋去东瀛当什么天皇了么?怎么还出现在这里?借尸还魂?
说白了,显然这个名字曹信又没有听说过,而且好像又是诸葛亮和庞统的朋友,只是曹信最多听说过三国大名鼎鼎的单幅先生,但就是没听说过徐福这样的人。
贾诩此时似乎也与刘晔同样感受到了好奇,贾诩先道:“既然是士元的朋友,且不知此人才干如何?”
话是对着石韬说的,但显然其他人都很好奇,包括曹信。
石韬这时道:“呵呵,倒不瞒各位,也不是在下自谦,此人才能远胜在下十倍,乃至百倍,若是君侯得此人相佐,更是如同得千军万马一般。”
听完这句话,却是还没等曹信有任何反应,刘晔却似乎有些不相信的道:“先生恐怕太抬举此人了吧……呵呵,谁都知君侯乃世之韩信,此人既不来投又无天下之志,恐怕也无甚才能。”
“不,恰恰相反,虽在荆州一地,很多人常以我和诸葛亮,称之为卧龙凤雏这等戏言,但徐福此人可不比我二人差多少,甚至在阵法破解之造诣上,犹在我庞统之上。”
“哦?”当即听到庞统最后的一句话,曹信这时有些惊讶,阵法的研究在庞统之上,这个人难道是……
“你们说的……可是单福先生?”曹信不觉脱口而出道。
庞统与石韬当下猛然一愣,似乎有些惊讶的望着曹信,半晌二人似乎甚至一时没了声音。
然而这个反应,曹信觉得自己猜对了,毕竟阵法研究,有一个人曾经大破过八门金锁阵,并且还帮助当时落魄的刘备大败曹军大将曹仁。
除了那个人,曹信还真想不到这个徐福还能和谁有联系。
但是……似乎让曹信出乎意料的。
半晌过后,庞统、石韬二人却异口同声的疑惑道:“单福?单福先生是何许人?”
“什、什么?你们不认识单福?”曹信顿时震惊。
可笑!?庞统不认识单福?
却是当下,庞统摇头,显然他听都没听说过,“我跟君侯说的,是徐福而并非单福啊。”
石韬同时苦思不解起来,“徐福此人,是单家子没错,但非单姓,此人虽……虽本名不姓福,但改换姓氏,徐福他却是绝对不会为之……”(注:单家子,又称独子,独生子女在古代通常称之为单家子。)
似乎石韬二人话语间有些隐晦,不过在曹信此刻听来更是一阵疑惑。
还是那句话,不能怪曹信不太懂这些历史名字,只是这个人……
徐福?单福?
真是好一阵眼花缭乱。
PS:不管单福还是徐福……快到碗里来!
第297章 废察举制(三)
原来,这一切都是曹信搞错了。
单福这个名字史书上确实没有提及过,只是这也不能怪他,倒是罗贯中的误解,史书上写的是‘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这里并不是说单家的儿子,其实是独生子而已。
这就像是三国演义,罗先生把杨弘误读为杨大将姑且是同一个道理吧。
那么……徐福真的就是三国时代那个单福先生吗?
一路上,从石韬的口中听来,那个徐母就住在许昌城外的小县当中,不是很远只要几条山道的距离,曹信只带上了庞统、石韬等几个人,并还叫上了华佗。
因为路上后者还听到,可能徐母身体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了以防不时之需,而真正让曹信大感意外,也分外惊喜的是。
那个徐福,果然是表字叫做元直,徐元直,这个名字是不可能有错的。
只是让曹信没想到的是,演义里本名徐庶,后改名为单福的他,没想到原来徐福才是徐庶的本名,徐庶这个名字才是后来改的。
石韬告诉曹信,徐福曾因为友杀人,而这个友人说的正是庞统,原来是庞统当年因丑陋而被一个士族公子所侮辱,徐福才仗剑,只是对方家族势力太大,大批官府出动,徐福才迫不得已,自此改名为徐庶。
只是现今除了这几个朋友之外,徐庶的本名几乎没多少人知道,而这一个,也是大大出乎了曹信的意外,原来徐庶的本名叫徐福,看来曹信懂得的东西都是错的。
“徐庶此人性情颇为乖张,不谙世事,不过对其母却是出了名的孝顺,君侯若从此道入手,徐元直必投入帐下。”
在山间快马飞进,石韬在这一刻说完这句话,当即与庞统等人看向了曹信策马的背影。
忽而,乌风马骤停了下来,曹信在山道间却猛然回过头来。
“石先生!你此话是何意?本侯敬你是有德之士,汝却在轻看本侯!等到了徐母家中,先生切勿不可再言!哼!”
曹信再勒马缰,便是说完当下,径自而去只留下后者三人。
石韬当即看到这里,与庞统、华佗顿时面面相窥,竟也是脸色微微一变,倒是精芒不觉一闪。
瓮县,一家破旧的农宅。
“庶儿,你今时还家探望,为娘的自然欣喜,只是不知在外,可寻觅了明主?”
屋子不算富裕,一个老妇人就躺在屋子唯一的土榻上,似乎脸色有些憔悴,而面前的一人,大概二十七八岁上下,面色红润,七尺多高,长相有种洒脱豪士的风范,在那老妇人面前恭顺的跪着。
当即听到妇人的话,这个洒脱青年,当即应道:“今天下大乱,四方豪杰并起,孩儿准备再游历天下一番,继而投于刘荆州帐下。”
徐母是个五十多岁的女子,虽然如今满头华发,但曾经也是大家门第的女子,读过一些书,算是少见明事理的人。
“你呀,这世人都不了解你,难道做为娘的也不了解你吗?再游历一番,说到底还是没有找到合适明主,在刘荆州那里碰壁也无妨,只是这汉室宗亲也非他一人啊……”
这青年,也正是徐庶、徐元直,顿时听到这番话,深知母亲已猜测出自己的心里所想,竟也是不觉神情黯淡下来,但还是口上说道:“其实孩儿并没有见过刘荆州一面,只是被其部将蔡瑁拦了下来,孩儿一气之下便离开了荆州,不过三年之后,孩儿还会去荆州一趟的,只是孩儿更放不下母亲你,所以没有下定决心。”
听到这话,徐母顿时脸上一阵笑意,但还是皱眉说道:“如今这许昌都是他曹贼的人马,汉室已经岌岌可危,身为大汉子民,吾儿还是应当早作打算,若刘荆州不要你,你可以找益州刘璋啊。”
可徐庶却道:“刘益州生性懦弱,虽其父刘焉乃一代枭雄,但这几年,自刘璋接手益州以来,只守不图,偏居一隅,蜀军将士久疏战阵,其地早晚会被他人所取,此等主公一守门郡守,不侍也罢……”
“那还有……那刘皇叔呢?”徐母此刻听到儿子的话,也是点了点头,但还是提了一个人。
徐庶顿时一怔,“母亲说的……可是那左将军刘备?”
“正是。”徐母道。
然而徐庶却又是一笑,“刘玄德姑且此人比刘璋好一些,但久居许昌困地,上有曹操把持朝政,下有淮南侯曹信,掌握八十二营曹军将士,他刘皇叔怕是难有出头之日……再者孩儿可没信心能辅佐的了此人啊……”
正当徐母与徐庶母子一时了无头绪之际,却是忽而,从门外猛然传来一声大笑。
“哈哈哈哈,徐元直此话一语道尽各路明主!如此偏偶之地,真是大才埋没了!!”
话音刚落,屋内徐庶猛地站起来,一回头,似是这声音还没到,就猜出了这个人的名字。
“庞统!”
果然,屋外进来四人,第一个人气质大气倒不知是谁,还有第四个中年人也不知道是谁,不过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却是徐庶非常熟悉的,特别是第二个人。
庞统此时也意外看着对方,“奇怪,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