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 作者:益侯(起点vip2013.12.05完结)
“这……诺!”
老管家慌忙应命,听到二人的说话,就算是不懂政治的他也知道事情的危急,而曹丕此刻的表现,也值得敬佩,毕竟一个才十二岁的孩子在父亲危难之时能有如此的魄力,倒是与平常的举动完全的相反。
可是……
“我说了!你不准去!!”格外冷意的妖异容颜,手中黑羽山轻抖,司马懿月色下尤为无容置疑,大声说道。
可曹丕却似乎越来越看不懂这个老师了。
“不!父亲危难!岂有儿子不相救的道理!你休要拦我!”
“我再说一遍!!丕公子你不可去!!!”
“司马懿!!你要反了吗!?”
“啪——!!”
正当曹丕的小身板怒斥司马懿的瞬间,一个大大的手掌忽然从旁边呼啸过来,周围人瞬间只觉得目瞪口呆、震惊当场。
竟是片刻后,一个血红的红色掌印,缓缓出现在了曹丕二公子的脸上。
但,还没等曹丕有所反应,众人还没有看向那个‘凶手’的时候……
“我说不准去!就是不准去!!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为什么!!!为什么——!”
只见司马懿突然坐在了地上,不断用双手拍击着地面,神情还莫名的激动着,看那样子整个人就像是一个撒泼的疯子,整个举动很是诧异。
曹丕刚才知道是司马懿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但这还是跟随司马懿学习以来,第一次被打,也是第一次看到面前的这个人做出如此歇斯底里一样的举动。
“老师……”曹丕有些懵的,就像周围一众家丁一样,全都懵了……
是什么让这个平日外表冰冷的老师,突然爆发出这样的威力?
下一刻,司马懿不断拍着地面的双手,竟然开始渗出了一抹血丝,估计是拍疼了,这才意识到了什么,前者顿时看着曹丕,又是回到了之前的表情,静静的看着曹丕。
情绪转换之快,从一个极端,突然又转到另一个极端,司马懿的情绪如今还算是平静了下来,但看着曹丕的眼神,很是异样。
“丕公子!请莫要怪我,你还甚是年轻……今日一局……党羽牵涉甚重!丞相接受淮南侯之清君侧!虽然不明白淮南侯心里所想,但丞相更多的!是想借此机会铲除反对自己的乱党!其中……更包括皇权一系、门阀一系!更有……曹氏一系!从这一点看,淮南侯曹信,给丞相立下了第一大功!这一点谁也不能动摇!就是连你我二人,也不能抢功!”
曹丕听着听着,缓缓开始点头。
司马懿此刻却又是越说越激动,甚至越是阴冷起来,“如今丞相府被传党羽侵袭,无须担心,这只是一群党羽临死反扑之举,城中曹军众多公子不必为丞相担心,只是公子……”
“公子你不用去……让曹昂公子去……那便是了。”司马懿说完这句话,意味深长的看着曹丕,突然缓缓的又匍匐在了地上,而这次,是向曹丕由衷的跪拜。
“虽然听不懂老师的话,但……”良久,曹丕忽然沉默下来。
“来人,抚琴伺候,陪……本公子练琴。”说的话,又欲言又止,但曹丕原先冲动的神情却又诡异的随之收了回来,恢复到了先前那不知任何事情发生的模样。
“丕公子……英明!!”
******
丞相府,一时漫天的厮杀……
“昂公子来啦!!哈哈!昂公子来啦!!援兵已到!尔等速速投降!”
丞相府外,一群士族家兵正誓死围攻,想要破开丞相府大门,于禁带着一群死士抵抗,而正在此时,远方黑漆漆的街道上,一个年轻的将领顿时带着五千人迅速赶来,而前者更是顶盔戴甲,二十多岁上下,颇有大将之风。
数年之后,竟是曹昂已经成长为一方不可多得将领。
“于禁将军休慌!曹昂来也!”
稍不一时,曹昂便带人猛地杀入了敌阵当中,身后士兵更像是一个个誓死冲杀的勇士一般。
“大公子!!忠义呀——!!”
一旁黑漆漆的角落中,正是在这丞相府外的一个远处树下,几个人却将这一幕尽皆看在眼里。
“二弟、三弟……此处不宜久留,速速回去……”
这三个神秘人,此刻就在这阴影的地方,因为过于偏僻而且被树木挡住,故此一时间没有被人发现。
只是正当那为首人离开之际,顿时从怀中掏出一个布条,倒像是一个裹布,但上面却写满了字……而且全都是用鲜血所写
如……陈莹、董承、陆林、董固、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还有最后一个名字,那就是刘备……
“大哥……”阴影处一个粗犷的声音传来,见前者有些迟疑,似乎当下询问。
当先为首神秘人却是叹道:“没想到这裹布血诏刚传入我等手中,竟会发生这样的事……看来如今已无可能了……”
“呔!!前方何许人也!?”
突然,就在那为首神秘人兀自叹气的时候,忽然从另一方的街道上跑来一骑,正好看到了这群人的诡秘,当下高声怒喝,但也没有看清对方的样子。
“不好!被发现了,二弟、三弟快走!!!”
不知是不是被发现的缘故,慌忙间前者将那裹布收入怀中,却是一个不注意,似是意外的,刚收入怀中的裹布,突然又掉在了地上……
却是前者,已经离开了现场……
来人一骑,是个西城的小校,当下带着几个人,举着个火把走到了那群神秘人离开的地方,一个裹布一样的东西,正经映入眼帘之中。
却是翻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赐车骑将军董等诸百官,谋刺淮南侯曹信!
“丞相府就不用去看了……速速将此裹布血书,送到司马长史的手中……不容有失!”
第304章 辅政三策
这一夜,史称党阀之乱,被后世誉为大汉三大政变之一,与景帝吴楚之乱、武帝巫蛊之乱合称为大汉三大政治悬案。
因为后世的人并不了解党阀之乱的真正始末,所留下来的记载也描写不多,大多都是寥寥数笔带过,故此也引发了后世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们的巨大猜想。
但说到底,这都是一些后话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党阀之乱奠定了汉末改革吏治的先驱,将固有的汉末奴隶制度予以重申,实行‘天子百姓向圣学问’的大同景象,可也无可厚非的,据说帝都许昌城内数日弥漫着血腥之气,所杀所谓顽固派党羽总计不下五万四千八百多人,牵涉皇权门阀官吏从太尉、小到守门校尉,更是多达三千余众。
可谓大汉自巫蛊之乱以来,牵涉最广、杀头最多的党锢之争,后史料记载,‘兵戈宫闱所乱,操令逐信,所屠众党、哀鸿涕零,昌百余日除。’也便是说,杀完人之后,就算处理了尸体,这股血腥戾气也将近百日后才消散了个干净,可见这件事情,在当时是有多么大的影响。
只是事情发生之后,奇怪的是,曹操的大儿子曹昂,突然被身为父亲的曹操革去了一切职务,还在家中面壁读书,这让一时间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而更加奇怪的是,曹操据说还收到了从长史司马懿手中拿过来的一个裹布,不过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消息,在党阀之乱过后又一批官员自愿罢官免职,告老还乡。
“天子诏,命曹德为武昌侯,光禄勋!”
长乐大殿,百官聚集,事情过去了三天,在高高的壁垒之上,一名尖嘴中常侍,面对着百官,当众念了起来。
“谢!陛下隆恩!”
曹操还是在刘协的身边,同样在壁垒之上,而曹德领受天子诏,同时长身跪拜着,不过刘协的表情似乎受到了某种惊吓一般,郁郁不振,在那中常侍念完诏书之后,也半分没有缓过神来。
“爱、爱卿平身。”良久,见曹操使了个眼色,刘协这才堪堪说道。
可以看出,此刻大殿百官之中,人数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其中倒是董承还在,不过人看起来也颇为的忐忑的样子,没有了以往的神态,众人纷纷见曹德领命,第一时间倒不是恭喜曹德,而是当先看向了不远处站在一个特殊位置的曹信。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曹德这个当爹的能封侯,而且还是武昌侯这样的彻侯,完全都是因为淮南侯曹信的厉害,这让大多数官员都非常的羡慕。
此时的曹信,站的位置很特殊,与百官不同的是,站在壁垒下、百官前,除了曹操、曹信的位置显然在大殿是最耀眼的,而且前者的腰间还佩戴者剑,甚至穿上了鞋子。
要知道,以汉代的礼法,百官是不能穿鞋子上朝的,就连袜子也不能穿,更不要说带上佩剑了,除非功绩非同一般的人物,才能得到如此权利,曹操早就得到了,而曹信呢,是在去年得到的,外加三锡。(注:参看第229章曹信临朝(五),九锡: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chang)
三锡是九锡的一种,是古代君王赐给功臣的九种礼器,只有天子才能佩戴九锡,形式性多过使用性,曹信的是三锡这也决定了前者如今站着的特殊地位,这就是其中的一锡,纳陛、上朝走进大殿的通道与百官不同而且站着的地方也与百官不同。
另外两个锡,是车马和朱户,车马不用太多解释,又叫金车大辂(lu),即黄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朱户便是红色的门,如今许昌淮南侯府的门,就是红色的,一般还有除了丞相府之外,许昌别的府邸都不能使用朱门,那是一种权贵的象征。(注:百姓口中朱门酒肉臭也是从这里而来。)
但曹德都知道,自己的儿子曹信,可不会看重这些虚权,即便是如三天前的那场党阀之乱,曹德和百姓也都是义无反顾的站在曹信这一边,没有任何理由,因为相信所以相信吧。
“安民。”曹操此刻在壁垒之上,目视着下方的曹信,随即看了看大殿百官,大声道:“……还有满朝文武大臣,如今吏治新定,内忧虽除,然外患未消,如今兖、豫两地流民愈发众多,长此以往朝廷接纳不定,尚有军务管制之措施、才德立举之措,尔等可有何妙策予以助之啊?”
虽然此刻大殿名义上是百官,但大多是曹操的人,不过郭嘉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上朝,司马懿又从不上朝,而百官中只有荀攸和荀彧领衔着。
不过曹操的话,顿时把一些人都难住了,刚弄了这么一个大乱事,要收拾残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禀丞相,臣有辅政三策,可助丞相与陛下。”然而正当众百官眉头深锁之际,还是曹信打破了沉默。
当即听到这话,曹德的脸上不觉一丝好奇,壁垒之上曹操更是一脸笑意。“就等安民你这句话了,如今奉孝不在我身边,只有你才有良策。”
只见这一句话说完,殿内众人都纷纷予以动容,更是曹德一脸的骄傲。
曹信当下轻笑一声,随即正色道:“第一策,重整户籍、户贯收纳外州百姓,豫州刚定大多农田荒废已久、臣闻尧舜之时,百姓便已食为天,以此为定大开屯田安置,授以农田为耕种收复利息,则一可令百姓安居,二可十民养一兵,十家养一伍,则军民自此一家,足可震慑外敌,三可令利息补充州库,不让库银空虚……”
“好一个第一策,好一个军民自此一家……那……岂不知这第二策呢?”听着听着,曹操不觉双目一亮,连忙追问道。
曹信又说:“第二策,行州郡学事,开学府、定诸家,尊奉兵、法、阵、数、文等学业,颁布天下,唯才是举策,凡有向学之心者皆可入学,学成之后为朝廷所用,一者,为我军灌输人才,二者……利民向学定千古善业。”
“那……最后一策呢?”曹操又问道。
“开办军机处,如今天下分崩,群雄并起,军机处者从事,将我军从伍、什、百夫、校、都等分管诸事,谋策略……行策论,督办军机……”
第305章 莫道兵书
时间,又过去了几天。
朱红的大门紧锁着,淮南侯府此刻算是异常的寂静,过往行人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许昌亦是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氛围。
此时,书房中。
曹信一个人坐在草案前,午时还没到,但阳光已经极是刺眼,从草案边沿的窗户中洒落下一丝光亮,只见曹信正提笔写着什么东西。
汉代的毛笔很贵,一个毛笔便宜的都要三十铢钱,贵一点到有四十铢、也有五十铢钱,这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跟曹信从邺城一起回来过的孙平就有一个破毛笔,但那也是破的,而且还是求了半年才求来。
曹信难得这么静下来写一个东西,从穿越以来自己几乎没怎么拿过笔杆,自然,后世都有一句话,那就是枪杆子之下出政权,但或许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