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 作者:益侯(起点vip2013.12.05完结)
“还有……丕公子刚才可还注意到了另外两个人?”
“另外两个?”曹丕这时又奇怪的问道。
司马懿深沉着脸,此刻一副心事重重得意样子,“刚才我还注意到两个人,一个奇丑无比,一个朴素单薄,但是,丕公子可还记得刚才我说的话吗?智者多藏身,那个奇丑之人,应该就是凤雏庞统,相传此人善使奇谋,谋略深得曹安民信赖,是我们以后绝对要小心的人,至于那朴素文士,应该就是最近进入淮南侯府的徐元直了,这个人擅长鬼谷阵法,丕公子可还听说,三天前在军营里,曹仁将军以八门金锁阵练阵想试一试那徐元直的本事,没想到这徐庶仅凭十八个人,就轻易破了以千人组成的八门金锁阵法!当时败的曹仁将军哑口无言!
毒士贾诩,凤雏庞统,再加上一个鬼谷奇才徐元直,这三个人,竟都跟了曹信一个人,这是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啊……”
司马懿说完这句话,方才又陷入了一阵阵苦思。
却是他不知道的是,曹丕年少的双目同时注视着前者离去的方向,这幅神态神情,还是那句话,真是像极了曹操。
第312章 实地改革(三)
自从那夜之后,曹信就再也没有去过曹昂的府邸,这件事情也慢慢变得不了了之起来。
而渐渐的,如今这兖、豫两州,已经再也没有了什么淮南侯,只是多出了一个三军大都督,那便是曹信。
大都督的职位在汉末不是很陌生,历史上最有名的大都督,莫过于周瑜和司马懿,如今曹信的手中还有学院与军机处的事情要忙,而军机处的设立,也让曹信的这个大都督变得更加顺理成章了些。
时间,不知不觉间又过了足足九个月。
这九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俨然已经快到了建安四年,如今曹信都快24岁了。
在这期间,兖州学院与豫州学院已经建立,并且开始了第一期的入学仪式,倒是比预想的还要好的是,第一期学子入学的人数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七千多人,这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也让原本动工的学府不得不从城内移动到城外,在许昌附近的一个山上建立起来,命名为帝都学院。
另一所学院则是叫莫道学院,毫无疑问是取自曹信的那个兵书的名字。
学院第一期学院,按年龄分,从十八岁到二十二岁为甲子生,这一类学子因入学年龄已经算不小,故此只学一门课程,那就是武术,学如何上阵杀敌。
这里还要说一下,帝都学院与莫道学院都是统一的教学,这也是从曹信的莫道兵书中实践的,课程开天辟地的分为数学、地理、武术、鬼谷子、战术、管理军队、商业、农业,而其次才是经学典籍学问之类,这显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育方法,这在汉末这种以儒家为尊,不耻于奇技淫巧学问的人来说,的确是有些疯狂。
不过这些学子都是平民百姓,而且他们的观念又是干净的,没有被迂腐的士人哲学所影响,故此也不会理会这些,相反,他们对于数学、地理这些古怪的学问也颇为的好奇。
曹信的莫道兵书共分为四策,除了其中一策是讲兵法之外,其他的都是这些后世流传的学问。
学院共分为四个年龄层,从甲乙丙丁而分,正如之前所说,十八岁到二十二岁之间是年龄最大的,也是学的最少的,因为他们的知识已经定型,吸收能力不是很强,故此只学武术一门。
学院之中的老师都是大都督曹信手下最得力的住手,比方说射箭、骑术的教习是周鲂,射箭和骑术也都算在武术的大课程之内算是一门小课程,周鲂主要就是负责大龄甲子生的日常训练,等到他们四年毕业之后,优等生就可以在个军营乃至军机处任职。
而年龄较甲子生低一些的,便是乙级生,年龄是从十五岁到十八岁,乙级生要学的东西比甲子生多一些,除了武术之外,多了数学和地理,学满七年毕业。
至于丁子生和丙级生,分别是十二岁到十五岁、六岁到十二岁,而这些学子什么课程都要学,也是兖、豫两所学员人数最多的群体,更是曹信此次改革之后,最有希望的人才力量。
这九个月来,徐庶和石广元纷纷担任两所学院的院长,为了将曹信的话变城现实,实行系统化人才脉络,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这两个人可谓是好一阵绞尽了脑汁了一番。
但无疑,九个月的时间,已经将这一切完美的呈现在了面前,诸多军中的将士纷纷在学员中担任教习官,俨然让帝都学院与莫道学院,在短短九个月间,便早已在天下间声名远播。
更是与荆州的水镜学院并称为大汉三大学府。
曹信此时迈步走入都督府,九个月过后,前者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如今走进这都督府中,一切的摆设却都变了。
曾经的淮南侯府,如今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许都唯一的大都督府邸。
只是如今已经不需要在挪出地方给那些学员,而是整个府邸瞬间变得空落落的。
倒是曹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不能让他有丝毫的马虎。
“大夫人,小心些……小心动了胎气,让大都督看到了恐怕又要骂我们了。”
曹信刚走进内院中才发现蔡琰正顶着个大肚子在院子里来回走步,身旁还有一些侍女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他呀,整天忙里忙外的,哪里还有工夫看我们母子,让嫱儿妹子看到了,指不定谁骂谁呢。”
一晃九个月过后,蔡琰的肚子渐渐隆起了一个大大肉球,不过比起数个月前的模样,前者的身上又多了一丝母性的风韵,脸上还时不时挂着幸福的笑容。
“谁敢说本都督不来看你们母子啊?那岂不是要糟了天谴?”
曹信当下从一旁走了出来,满脸笑嘻嘻的看着蔡琰等人,一副佯装生气的模样。
不过下一刻,曹信就快速跑到前者的身前,竖起耳朵紧紧的贴在蔡琰隆起的肚子上。
“你呀,老不回来,军机处的事情可都处理完了?舍得来看望我们母子?”蔡琰当下看到这里,顿时嘟着嘴,没好气的说道。
“处理完了处理完了……嘿嘿嘿。”曹信一边听着胎动,一边笑道。
“呀!二夫人也出来了!”
就在曹信还沉浸在当父亲的喜悦时,蔡琰身边的丫鬟一叫,顿时又勾起了曹信的目光。
只见从内院的另一个房间里,陈嫱儿也是有些吃力的走了出来,身边还有两个丫鬟在小心翼翼的搀扶着。
看这样子,也似乎与蔡琰差不多。
“我说你们怎地都出来了……”俨然此时的曹信,已经不是什么大都督,而是成了一个捧着宝贝的小马仔,虽然口中这么说,但脸上的笑容却是不言而喻的。
“好了好了,别这么大惊小怪的,谁知道昭姬姐姐才刚有喜,我这肚子也……好了,跟你说正经事呢,别笑的这么大声……”见曹信一个劲死盯着自己与蔡琰的肚子呵呵傻笑,陈嫱儿不禁瞪了对方一眼。
“什么事?”曹信心不在焉的说道。
陈嫱儿此时嬉笑一声,道:“妹子她……也有了!”
“有什么?”曹信此刻似乎只在意着二女肚子里的胎动,一时间对于前者的话竟是没有反应过来。
倒是一旁的小丫鬟惊声叫道:“三夫人她也有了??”
这一下,着实吓得曹信不轻,这才意识到陈嫱儿与蔡琰的眼色来。
“哎哟哟,堂堂大都督风流如此!也不知是谁有这么好的命,只希望我们姐妹肚子里的骨肉,可不要子随父哦!”
陈嫱儿、蔡琰两女此刻顿时站在一起,不怀好意的看着曹信。
“好事呀!这太好了!”一听说自己又有了好消息,曹信当下也没有在意二人的诡笑,脸上顿时如花一般绽放出了精神。
“我去看看她!”
说着,曹信便要去甄宓的房间。
“不急,等等!”但就在下一瞬间,却又被蔡琰给拦了下来。
没好气的又瞪了曹信一眼,蔡琰无奈的说道:“你呀,还是这么猴急,现在就别去打扰甄妹了,刚喝下了华佗先生开的安胎药,早已经睡下了……”
“哦……”脸上顿时闪过一丝失望,不过曹信还是看着二女呵呵乐了出来。
原因无他,就是看到面前这两个肉球,曹信心里高兴。
“好了,你也是个大都督,你的那帮属下要是看到你这样,你的声威何在?对了……正好你回来,有人要找你。”蔡琰说道。
一听这话,曹信的脸上顿时闪过不耐烦,道:“是谁?如果又是那些阿谀奉承的百官,一律不见!”
“是董贵人要见你!”
“哦?董贵人?”曹信刚要抚摸蔡琰的身子突然一顿。
作者感言:
有点事写得有些晚,今天只能一更了,请多包涵。
作者:益侯
第313章 徐州有事(一)
这九个月的时间,显然并不是白过的,离曹信回到许昌算起来已经过了足足十一个月,这十一个月里,曹信一直在许都过着没有战事的日子,虽然期间没有放弃过五禽戏的锻炼,但这些毕竟不是上战场血与火的真正拼杀,不知不觉间还是让前者的内心,有着些许的发痒。
不过在这段日子里,天下倒是发生了很多事情。
建安三年,四月,汉廷使谒者仆射裴茂至关中,诏命段煨等关中诸将讨杀李傕,夷其三族,段煨等依诏而行。朝廷特封其为安南将军,封阊乡侯,此前一年,郭汜被其部将伍习杀死,张济也早于建安元年战死,至李傕被杀,正是宣告董卓余党尽平。
而另一方,时到五月,江东孙策进一步歼灭吴郡周边的山越等部,同时平定丹杨,自此江东八十一县,皆归孙氏一族,以长江天险比邻而望,割据一方,虎视眈眈,展示了其逐鹿中原的野心。
建安三年,七月。袁绍受建安二年一败,大病初愈后,并未采纳田丰休养生息长久谋划之策,广布钱粮招兵纳士,仅数月间,规模便一发不可收拾,俨然已带甲八十万人众,称雄北方,为众诸侯所忌惮。
同年十一月,许都两所学院正式建成,开学一周有余,大汉丞相曹操,在其帐下大都督曹信的辅佐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军机处等完善的军制体系,数月间,军队焕然一新,也同时有着成为天下第二大军阀、中原第一势力的态势。
更是其第一大将,大都督曹信,在许都上下军威日盛,其上表的辅政三策也成为后来,各路诸侯执政地方的榜样,与其撰写的四册莫道兵书合称为曹氏七策,为天下人所敬畏。
而曹信之名,亦是再度引起各路诸侯的注意。
建安三年,十一月中旬,此时的江东丹杨郡宛陵。
一间不大不小的屋子内,一个二十五岁上下的俊朗武将,一边正翘着二郎腿放在堆满书简的案几上,另一头则似是在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
哪怕是周围发出任何响动,然而对方也没有丝毫的分神,这状态俨然与前者这幅魁梧的虎狼之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报!别驾司马来了!”
门外当下一声通报,直到过了不一会儿,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将,面容白净,身形刚胆,顿时向着兀自看书的前者,拱手道。
“主公,那些俘虏已经按照主公的意思安置了,特来禀明主公。”
这小将说完,却微微一顿,因为这时他才发现,前者根本就没有听到自己的话,而是皆为安静的看着一本奇怪的书。
说是奇怪,那是因为这本书不是竹简,在三国这个时代,大多书籍都是用竹简代替的,而如今前者手中的东西,明显是写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故此才用稀有的纸张来保存。
“主公……你到底在看什么?”小将不解的问道。
“哦?啊?啊……是吕蒙来了啊……”顿时从座位上坐了起来,没有再半躺着,前者一看到对方指着自己手中的书,便是不禁露出一阵笑意。
“这是莫道兵书,说实话,我孙策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但这本书我只看了两眼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呵呵。”将那本书放在面前的案几上,前者不禁感叹道。
“哦?还真有这等奇书?是何人所作?”吕蒙一怔,顿时有些好奇起来。
孙策道:“并非是此书有什么奇术让人着迷,而是此书的内容,这……莫道兵书,正是许昌的大都督曹信所写,此书共分为四册,我费了千方百计才拿到了其中的两册翻本,这其中的兵法韬略真是让我匪夷所思,更有趣的是……曹信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十足让人叹为观止啊……”
“稀奇古怪?怎个稀奇古怪法?”吕蒙问道。
孙策笑了笑,无不感叹,“书中说,我们大汉塞外,除了羌族匈奴,更塞外之处,还有一些蓝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