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毛泽东史实80问





、株萍铁路陷入瘫痪,直至15日,两路仍不能通车。起义群众的破路行动,有力地钳制了敌人的军事行动。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146~147页。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9日开始的破坏铁路及通讯设施的行动,只能是作为正式起义的前奏与准备,不能作为正式起义的开始。正式起义应以战斗打响为标志。这种论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值得商榷。因为9日开始的破路行动,是秋收暴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
  从秋收暴动的全局来看,参加秋收起义驻江西修水的卢德铭兼任团长的第一团,于9月9日正式宣布起义,打响了秋收起义的枪声,从修水出发,进取平江,做右翼;驻安源的第二团,9月10日暴动,从安源出发,向浏阳集中,做左翼;毛泽东亲自率领的第三团,于9月11日在江西铜鼓暴动,然后和二团会师攻取浏阳。
  根据上述情况,无论是以9日破路行动作为秋收暴动的开始,还是以第一团9日正式宣布起义打响枪声作为秋收起义的标志,都应以9日作为秋收起义的纪念日。如果以11日作为秋收暴动的开始,那么,第一团于9日打响起义的枪声,当天进军平江长寿街;10日到达渣津。第二团于10日暴动,当晚进军萍乡发起强攻,不算是秋收起义的行动,显然是不行的。
  第三团于11日暴动,经过激战,胜利占领白沙镇,从战斗规模来说,没有第一团攻打平江、第二团强攻萍乡规模大。
  这些都说明,应将9日作为秋收起义开始的标志,把11日作为历史纪念日是不恰当的。

  毛泽东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以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省为中心的武装暴动。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和彭公达到湖南改组湖南省委,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了搞好这次起义,9月初,毛泽东到达安源,在张家湾安源工人补习学校主持召开了地方党组织和军事负责人会议,正式成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指挥机关——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并决定将党所掌握的武装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那么,其师长是谁?
  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0月出版的《湖南党史大事年表》记载: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地方党组织和军事负责人会议,正式成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指挥机关——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并决定将党所掌握的武装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主编:《湖南党史大事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7页。
  其他许多著作,包括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年谱》,均记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余洒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15页。
  然而,查阅湖南省档案馆藏件的记载,1927年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开会,最后确定湖南秋收暴动计划,决定彭公达到中央报告计划,毛泽东到浏、平的农军中去当师长,并组织前敌委员会。见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协作组编:《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大事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252页。
  1927年9月8日,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湖南暴动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写给中央的编号为第21号的报告,其中写道:湖南省委决议,令各地赶紧动员,限于阳历本月16日会师长沙,夺取省城,建设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令到即各遵照执行……并告右令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毛泽东……
  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1927年9月8日晚见1927年9月8日彭公达、易礼容呈报中共中央的第21号报告。此件现收藏于湖南档案馆。
  彭公达、易礼容写给中央的报告说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一职,当时湖南省委决定由毛泽东担任。而实际上,在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只担任了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没有当师长。师长一职的确是由余洒度担任。
  为什么由余洒度担任第一师师长呢?对此,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参谋处长(实际上是师部新兵训练处长)的陈树华是这样解释的:到修水后,我们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把余贲民部从武宁招来,编为特务营(卫队营)据余洒度报告及其他老同志回忆,平江义勇队在山口会议后,已分别补充到第一团和第三团去了,师部没有特务营,只有一个特务连……我们知道苏先俊部在铜鼓,因为都是同学,决定让他做第三团团长。他要求补充干部,我们就把伍中豪(原二十四师新兵营连长)和黄坚初派去。他们都是黄埔四期的,大家都谈得拢。这样一来,余洒度就成了师长……陈树华:《秋收起义的片断回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156页。
  陈树华这段记述,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改变湖南省委的决定让余洒度任第一师师长。
  1927年10月19日,余洒度在《警卫团及平浏自卫军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湖战役报告略书》中,谈到自己是怎样被任命为师长的。对此,他写道:到修水即召集两部负责同志会议,商统一事。诸同志均以军事统一不可缓,乃决议将警卫团改为第一团,浏阳苏先俊(原驻铜鼓)部改为第三团,余贲民(部)即分补两团。为灰色态度起见,改用江西省防军第一师名义,度即被指为师长,贲民为副师长,内部负责为师委会。余洒度:《警卫团及平浏自卫军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湖战役报告略书》(1927年10月19日)。见《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112~113页。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军事年谱》记载,将湘赣边界地区党所掌握的革命武装共5000多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地方党组织军事负责人会议上决定的。
  从上述余洒度的记述来看,在决定成立第一师时,可能是毛泽东考虑到余洒度原任江西省防军第一师师长。秋收起义编师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组建,主要是由江西省防军第一师和安源武装合编而成,其师部人员基本是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编制。江西省防军第一师驻扎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地区,既可属江西管,也可属湖北管,后因湖南首先发动秋暴,才属湖南省委领导。此前,湖南省委对其编江西省防军第一师一事并不了解,所以,只委任毛泽东到浏阳、平江农军中去当师长。而浏、平农军,显然不包括余洒度任师长的江西省防军第一师。基于这样的情况,毛泽东从利于开展革命斗争,为了照顾余洒度的情绪,所以在安源编师时,没有宣布湖南省委让他担任师长的任命,而仍让余洒度担任师长,他本人是前委书记,以此职领导第一师。

  是谁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1)

  井冈山,属于南岭的北支,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东起永新的拿山,西到湖南酃县的水口,北起江西宁冈的茅坪,南到江西遂川的黄坳,方圆275公里。论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1500米。距茨坪125公里的八面山,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的最高哨口,其海拔高度也不过只有1800米。显然,在我国众多的大山之中,井冈山不算出众。
  然而,毛泽东却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那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挺进井冈山去开辟革命根据地?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人是谁呢?
  1996年2月7日,《华商时报》载文说:“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是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的团长王兴亚。”其具体情况,该文是这样记述的:
  王兴亚,江西安福人,早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北伐军营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家乡组织农民武装。他与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是拜把兄弟,互相支援。有一天,他接到江西省委的信,指示他速到安源开会。会是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主持。在部署完秋收起义工作后,毛泽东郑重地对众人说: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敌强我弱,倘若暴动失利,退路在哪里?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王兴亚把腿一拍,说:“要是咱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我的两个老庚(袁、王)那里去。那里高山大岭,险要得很,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连绵好几百里,安得下千军万马呢!”大家忙问是哪儿,他说:“井冈山嘛!”毛泽东听后,忙要他把井冈山和袁、王的情况再讲清楚些。从此,“井冈山”便在毛泽东的心里扎下了根。
  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在江西安源张家湾村召开军事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部署秋收起义工作,其时间是1927年9月初。
  其实,在这之前,湖南衡山县一位名叫张琼的妇女会干部,曾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对此,著名作家叶永烈有以下的记述:
  毛泽东此前并未上过井冈山,他怎么会做出如此“天才的选择”呢?笔者在井冈山采访时,求教于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朱本良。据他了解,那是毛泽东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在1927年2月20日至23日来到湖南衡山县城,访问过当地的妇女会干部张琼。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她的表兄在井冈山上躲了几个月,知道山上的详细情形,知道山上有“山大王”——土匪盘踞。毛泽东很注意张琼提供的信息,从此井冈山存储在他的脑海的“信息库”里……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1927年7月4日的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上就提出了“上山”的主张,以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说得更明确,说要“担任土匪工作”……叶永烈:《毛泽东之初》,作家出版社于1993年12月版,第81页。
  从上述情况来看,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人,应当说是衡山县妇女会干部张琼。据中共衡东县委党史办、中共衡山县委党史办、中共南岳区委宣传部编撰的《云气纵横话衡岳》一书记载,毛泽东是于1927年1月15日至24日上午在湖南衡山县考察。在此期间,他曾先后两次召开妇女座谈会,了解有关妇女方面的情况。第一次妇女座谈会是于1月15日到衡山县白果镇后,在芳山公祠召开的。第二次座谈会是1月20日到衡山县城后,于23日在县妇训班召开的。中共衡东县委党史办、中共衡山县委党史办、中共南岳区委宣传部编:《云气纵横话衡岳》,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第83页。
  叶永烈在《毛泽东之初》一书中说,毛泽东于1927年2月20日至23日到衡山县考察,是有误的。而其准确时间应为1927年1月23日,而不是2月20日至23日的事。因为毛泽东于1927年1月4日从长沙启程到湖南农村考察农民运动,先到湘潭湘乡县考察,1月15日至24日上午在衡山考察。24日下午离衡山回长沙,在长沙郊区考察。27日至2月3日到醴陵考察。2月4日回到长沙,在长沙县郊区了解农运情况。2月5日,毛泽东便结束历时32天的湖南5县的考察。2月12日,毛泽东已从长沙到武昌,不可能在衡山。
  王兴亚在安源军事会议上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是在张琼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之后的又一次。王兴亚的推荐,可以说对毛泽东决心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进一步起了促进作用。

  毛泽东何时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井冈山的斗争,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只有2年3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那么,毛泽东何时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对这个问题,在出版的著作中有以下几种说法:
  1993年6月,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足迹》一书记载:
  1927年9月的一个夜晚,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在湖南浏阳县文家市里仁学校大教室里召开军事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主要围绕“全军进军方向问题”展开了讨论……接着,前委便开始讨论到哪里?